日期
人物库
叶梦得宋 1077 — 11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8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少蕴,号石林。哲宗绍圣四年进士。为丹徒尉。徽宗朝累迁翰林学士,极论士大夫朋党之弊。帅颍昌府,发常平粟赈民,抵制宦官杨戬等搜括,捕抑贪吏,遭废黜。高宗即位,除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中,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致力于抗金防务及筹措军饷。官终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平生嗜学博洽,尤工于词。有《建康集》、《石林词》、《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等。
全宋诗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后定居吴兴弁山,家有石林园,因号石林居士。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除起居郎,二年,迁翰林学士,三年,出知汝州,寻落职,提举洞霄宫。
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起知蔡州,移帅颖昌府。
忤杨戬、李彦,提举鸿庆宫。
钦宗靖康元年(一○二六),知杭州(《乾道临安志》卷三)。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落职,提举太平观。
二年,为翰林学士兼侍读。
三年,罢归湖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六、一七、一八、二○)。
绍兴元年(一○三一),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抗击金兵。
十二年冬,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十四年,请老,提举洞霄宫。
十六年,致仕(同上书卷一四七、一四八、一五二、一五四)。
十八年,卒于湖州。
叶氏家富藏书,著述繁多,《石林总集》一百卷等,已佚;有《石林居士建康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卷,今存八卷,系帅建康时诗文)、《石林燕语》、《避暑录话》、《岩下放言》等传世。
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叶梦得诗,以毛晋汲古阁原藏明抄本《石林居士建康集》为底本,校以邓邦述校跋清影印抄宋刻本(简称影宋本)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叶梦得(1077-1148) 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人,居乌程。有《石林词》。
全宋文·卷三一六二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卜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卞山之石林谷,因自号石林居士。绍圣四年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大观中,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以忤童贯,降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寻落职奉祠。政和中,起知蔡州,历知颍昌府、应天府、杭州,或起或废。高宗建炎二年,复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寻除户部尚书。三年二月,拜尚书左丞。以与宰相朱胜非意见不合,执政十四日而罢,以资政殿学士归隐卞山。绍兴元年,起为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次年罢。八年,再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两镇建康,布置江防,多得其力。升资政殿大学士、观文殿学士,移知福州。十六年,拜崇信军节度使致仕。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梦得博学强记,著书三十馀种。今尚存《春秋谳》、《春秋考》、《春秋传》、《石林燕语》、《避暑录话》、《老子解》、《石林诗话》、《石林词》等十七八种。《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主要活动
  • 1097年,进士
  • 1097年-1101年,河南开封,县尉,是年,在京师,调丹徒尉
  • 1102年,州学教授,是年,除婺州教授
  • 1103年,河南开封,检点试卷官,正月,在京为检点试卷官
  • 1104年-1105年,河南开封,议礼局编修官,十一月,在京为议礼局编修官
  • 1105年-1107年,河南开封,祠部员外郎,八月,在京,迁为祠部员外郎
  • 1107年,河南开封,起居郎,三月,在京,除起居郎
  • 1107年-1108年,河南开封,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兼直学士院,是年,在京,除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兼直学士院
  • 1108年-1109年,河南开封,翰林学士,在京,五月十七日后至十月十六日前,迁翰林学士
  • 1109年-1116年,河南开封,知州,五月十四日,在京,诏石林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
  • 1117年-1124年,临芳观(河南驻马店汝南),知府,春,离蔡州任,于临芳观席上赋词留别诸友
  • 1125年,河南开封,吏部尚书,是年初,在京师,除吏部尚书
  • 1126年,知府,二月二十五日,起知颍昌府
  • 1126年-1128年,知州,十月十三日,因胡安国陈情,石林复职知杭州
  • 1128年,户部侍郎,七月二十八日,试户部侍郎
  • 1128年,江苏扬州,翰林学士,八月七日,在行在扬州处,拜翰林学士
  • 1128年,江苏扬州,翰林学士兼侍读,九月九日,在行在扬州处,兼侍读
  • 1128年,江苏扬州,户部尚书兼侍读,十一月六日,在行在扬州处,试户部尚书
  • 1128年,江苏扬州,户部尚书兼侍读兼修国史,十二月十六日,在行在扬州处,兼修国史
  • 1128年,江苏扬州,户部尚书兼侍读兼修国史、馆伴使,十一月初一前后,在扬州行在处,受命馆伴高丽使
  • 1129年,江苏扬州,户部尚书兼侍读兼修国史,正月十八,在扬州,奏御寇之策
  • 1129年,浙江杭州,尚书左丞,二月二十日,在杭州,迁尚书左丞
  • 1129年,浙江杭州,资政殿学士提举中太一宫兼侍读,在杭州,三月,石林固辞不就命,遂奉祠退居湖州卞山
  • 1129年-1131年,浙江湖州,资政殿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四月五日,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 1131年-1132年,卞山(浙江湖州),安抚大使兼知府兼宣抚使,居卞山,九月六日,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路宣抚使
  • 1132年-1135年,江苏南京,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在建康,三月七日,或因处治韩世清事,朝命罢江东帅任,然未离任
  • 1135年-1138年,卞山(浙江湖州),资政殿学士左中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居卞山,二月十日,复左中大夫
  • 1138年-1141年,卞山(浙江湖州),安抚置制大使兼知府兼行宫留守司公事,居卞山,五月二十四日,除江东安抚置制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司公事
  • 1141年-1142年,江苏南京,安抚置制大使兼知府,在建康府任,六月十六日,升观文殿学士,续任江东安抚置制大使兼知建康府
  • 1142年-1144年,江苏南京,知州,在建康,十月十二日,移帅福州
  • 1144年-1145年,福建福州,观文殿学士左通议大夫提举临安洞霄宫,在福州,十二月十一日,由左大中大夫迁为左通议大夫,提举临安洞霄宫
  • 1146年-1148年,卞山(浙江湖州),节度使,居卞山,正月,拜崇庆军节度使致仕
  • 1148年,卞山(浙江湖州),节度使、检校少保,八月初二,卒于卞山。赠检校少保
张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杓。宋汉州绵竹人,字定叟。张浚次子。以父恩授承奉郎。方年少,已有能称。孝宗时,差知袁州,改衢州,提举湖北、浙西常平。孝宗及光宗时,二知临安府,有惠政。光宗及宁宗时,三知建康府。官至端明殿学士,以疾乞祠卒。天分高爽,吏材敏给,遇事不凝滞,多随宜变通,所至以治办称。南渡以后,论尹京者,以枃为首。
全宋文·卷六○六三
张枃(或作杓),字定叟,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浚次子。
以父恩授承奉郎,历广西经略司机宜、通判严州,差知袁州,改衢州。
迁湖北提举常平,改浙西。
迁两浙转运判官,升副使,改知临安府。
历知镇江、明州,召为户部侍郎、吏部侍郎。
光宗即位,以权刑部侍郎兼知临安府,出知襄阳、建康、隆兴府,进端明殿学士。
以疾乞祠,卒。
宋史》卷三六一《张浚传》有附传。
主要活动
  • 1184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扬州知州兼安抚使
  • 1188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绍兴府知府
  • 1197年-1198年,江南西路隆兴府(南昌),隆兴府知府兼安抚使
释端裕宋 1085 — 1150
全宋诗
释端裕(一○八五~一一五○),号蓬庵,俗姓钱,吴越王之裔,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年十八得度受具,往依净慈法真一禅师。
后竟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
晚见克勤于钟阜,顿去所滞,侍克勤居天宁。
后开法邓州丹霞佛智寺,冷迁虎丘,又庵于西华。
敕居建康保宁,后移苏城万寿及闽中贤沙、寿山西禅。
复被旨补灵隐,乞归西华旧隐。
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四明育王遣使固邀,月馀始就。
二十年卒,年六十六。
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十二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0 【介绍】: 宋僧。会稽人,俗姓钱氏,号佛智。吴越王之裔。年十四出家,十八得度受具。往谒众寺院,皆以颖迈见推。晚于钟阜事圆悟,道声大著。奉召演法,赐金襕袈裟。高宗绍兴间居育王山,唱道无倦。卒谥大悟禅师。
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端裕。
号佛智。
吴越钱王之裔也。
六世祖守会稽因家焉。
师生而岐嶷眉目渊秀。
十四驱乌于大善寺。
十八得度受具。
往依净慈一禅师。
未几偶闻僧系露柱曰尔何不说禅。
裕忽有微省。
去谒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
皆以颖迈见推。
晚见圆悟于钟阜。
一日悟问。
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
即今是灭不灭。
曰请和尚合取口好。
悟曰。
此犹未出常情。
裕拟对。
悟击之裕顿去所滞。
侍悟居天宁命掌记室。
寻分座道声蔼著京西。
宪请开法丹霞。
次迁虎丘径山。
谢事徇平江道俗之请庵于西华。
阅数稔敕居建康保宁。
后移苏城万寿及闽中玄妙寿山西禅。
复被旨补灵隐慈宁。
皇太后幸韦王第。
召裕演法赐金襕袈裟。
乞归西华旧隐。
绍兴戊辰秋赴育王之命。
上堂曰。
德山入门便棒。
多向布袋里埋踪。
临济入门便喝。
总在声尘中出没。
若是英灵衲子。
直须足下风生超越古今途辙。
拈拄杖卓一下喝一喝曰。
秖这个何似生。
若唤作棒喝。
瞌睡未惺。
不唤作棒喝。
未识德山临济。
毕竟如何。
卓一下曰。
总不得动著。
僧问。
如何是宾中宾。
裕曰。
尔是田库奴。
僧曰。
如何是宾中主。
曰相逢犹莽卤。
僧曰。
如何主中宾。
曰剑气烁愁云。
曰如何是主中主。
师曰。
敲骨打髓。
裕莅众色必凛然寝食不背众唱道无倦。
绍兴庚午十月初示微疾。
至十八日首座法全请遗训。
师曰。
尽此心意以道相资。
语绝而逝。
火后目睛齿舌不坏。
其地发光终夕。
得设利无算。
踰月不绝。
黄冠罗肇常平日问道于裕。
适外归独无所获。
罗念勤切。
方与客食。
咀噍间若有物。
吐哺则设利也。
大如菽色若琥珀。
好事者持去。
遂再拜于阇维所。
闻香箧有声。
亟开所获如前而差红润。
门人奉遗骨分塔于鄮峰西华。
谥大悟禅师。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端裕出钱氏。吴越王裔也。六世祖守会稽。因家焉。师生而秀异。十四驱乌于大善寺。十八得度受具。往依净慈一禅师。闻僧击露柱曰。尔何不说禅。师忽微省。历谒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皆以颖迈见推。晚见圆悟于钟阜。一日悟问。谁知正法眼藏。向者瞎驴边灭却。且道即今是灭不灭。对曰。请和尚合取口好。悟曰。此犹未出常情。师儗对。悟击之。师顿去所滞。侍悟居天宁。命掌记室。寻分座。道声蔼著。出世屡住大道场。如丹霞虎丘万寿保宁。及闽中玄沙寿山西禅。平江道俗。请庵于西华。有终焉之志。俄被旨补灵隐慈宁。皇太后请说法。赐金襕衣师号。乞归西华。未许。且下育王之命。师莅众。色必凛然。𥨊食不背众。唱道无倦。将化。弟子请遗训。师曰。尽此心意。以道相资。语绝而逝。火后。目睛齿舌不坏。其地发光终夕。得舍利者无数。踰月不绝。黄冠罗肇常。平日问道于师。适外归。独无所获。道念勤切。方与客食。呾噍间若有物。吐哺则舍利也。大如菽。色若琥珀。好事者持去。遂再拜于阇维所。闻香奁有声。亟开所获如前。而差红润。门人奉遗骨于鄮峰西华。谥大悟禅师。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三
禅师名端裕。会稽人。吴越钱王之裔也。年十四。驱乌于境之大善寺。目光外射。有异量。每闻灯笼露柱佛殿山门之语。则罔然。行脚经宿净慈。有僧击露柱云。如何不说禅。裕有省。谒诸名宿。皆以特迈见推。裕终歉然。别见佛果勤和尚于钟阜。勤每瞬目顾之。裕不领。一日勤问曰。谁知正法眼藏。向瞎驴边灭却。即今是灭不灭。裕对曰。和尚合取口好。曰。此犹未出常情在。裕拟进语。勤击之。裕顿去所滞。自此当机敏绝。会朝廷加勤圆悟师号。主天宁。裕以毫彩。典记室。价倾一时。初出住丹霞。众盈千辈。每挂牌入室。罕有搆机者。裕垂涕长叹不已。众俱愤发自新。及迁虎丘双径。成大器者数十人。尝示众曰。德山入门便棒。多向皮袋里埋踪。临济入门便喝。总是声尘中出没。若是英灵衲子。直须足下风生。超越古今涂辙。卓拄杖喝云。秖者个何似生。若唤作棒喝。瞌睡未醒。不唤作棒喝。未识德山临济。毕竟如何。复卓拄杖喝云。总不得动著。又曰。动则影现。觉则冰生。直饶不动不觉。犹是秦时𨍏轹钻。到者里。便须千差密照。万户俱开。毫端拨转机轮。命脉不沉毒海。有时觉如湛水。有时动若星飞。有时动觉俱忘。有时照用自在。且道正恁么时。是动是觉。是照是用。还有区分得出么。铁牛横古路。触著骨毛寒。又曰。行时绝行迹。说时无说踪。行说若到。则朵生招箭。行说未到。则神锋划断。就使说无渗漏。行不迷方。犹滞壳漏在。若是大鹏金翅。奋迅百千由旬。十影神驹。驰骤四方八极。不取次啖啄。不随处埋身。且总不依倚。还有履践分也无。刹刹尘尘是要津。又曰。尽大地是沙门眼。遍十方是自己光。为甚东弗于逮打鼓。西瞿耶尼不闻。南阎浮提点灯。北郁单越暗坐。直饶向个里。道得十全。犹是光影活计。摵拂子云。百杂碎了也。作么生是出身一路。掷拂云参。绍兴庚午十月。示微疾。尤示众谆切异往时。众多涕下。门人法全请垂遗训。裕振色曰。尽此心意。以道相资。语讫而逝。茶毗。目睛齿舌不坏。其地发光终夕。得舍利者无计。踰月不绝。弟子分塔于鄮峰西华两处。有黄冠罗肇常。频经问道于裕。适远归。独无所获。慕念诚切。方与客食咀嚼间。若有物吐哺。则舍利大如菽。色如琥珀。遂再拜于茶毗所。闻香奁有声。函开所获如前。而差红润。裕凡十历名刹。赐号佛智禅师。终于育王。谥曰大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端裕,字佛智,吴越钱王之裔也。
六世祖守会稽,因家焉。
裕生而岐嶷,眉目渊秀。
十四驱乌于大喜寺,十八得度受具,往依净慈一禅师。
未几,偶闻击露柱曰:尔何不说禅。
裕忽有微省。
去谒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皆以颖迈见推。
晚见圆悟于钟阜,一日问:“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即今是灭不灭?
”曰:“请和尚合取口好。
”悟曰:“此犹未出常情。
”裕拟对,悟击之,裕顿去所滞。
侍悟居天宁,命掌记室。
寻分座,道声蔼著。
京西宪请开法丹霞,次迁虎邱径山。
谢事后复徇平江道俗之请,庵于西华。
阅数稔,敕居建康保宁,更移姑苏万寿,及闽中玄妙,寿山西禅。
复被旨补灵隐,慈宁皇太后幸韦王第,召裕演法,赐金襕袈裟。
乞归西华旧隐。
绍兴戊辰秋,赴育王之命,上堂曰:“德山入门便棒,多向布袋里埋踪,临济入门便喝,总在声尘中出没,若是英灵衲子,直须足下风生,超越古今。
”遽起,拈柱杖卓一下,喝一喝,曰:“秪这个何似生?
若唤作棒喝,瞌睡未惺,不唤作棒喝,未识德山、临济,毕竟如何?
”卓一下,曰:“总不得动著。
”僧问:“如何是宾中宾?
”裕曰:“汝是田库奴。
”僧曰:“如何是宾中主?
”曰:“相逢犹莽卤。
”僧曰:“如何主中宾?
”曰:“剑气烁愁云。
”曰:“如何是主中主?
”曰:“敲骨打髓。
”裕莅众,色必凛然,寝食有常度,唱道无倦。
绍兴庚午十月初,示微疾,至十八日首座法全请遗训,裕曰:尽此心意,以道相资。
语绝而逝,火后,目晴齿舌不坏,其地发光终夕,得设舍利无鼻,踰月不绝。
黄冠罗肇常平日问道于裕,适外归,独无所获,罗念勤切,方与客食,咀噍间若有物,吐哺则设利也,大如菽,色若琥珀,好事者持去,遂再拜于闇维所,闻香箧有声,亟开,所获如前,而差红润。
门人奉遗骨分塔于鄮峰西华,谥“大悟禅师”。
孟忠厚南宋 ? — 11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7 【介绍】: 宋洺州人,字仁仲。哲宗孟皇后兄。徽宗宣和中累官将作少监。钦宗靖康初权卫尉卿。高宗立,授徽猷阁待制、干办奉迎大庙神主事。孟后死,封信安郡王。历判婺州、绍兴府,以枢密使为佑陵总护使。奉后训,远避权势,不以私干朝廷。为秦桧所忌,被论罢奉祠。秦桧死,召还,提举秘书省。
全宋文·卷四一四○
孟忠厚(?
——一一五七),字仁仲,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东南)人。
隆祐太后兄。
宣和中官至将作少监,靖康间知海州,召权卫尉卿。
高宗立,除显谟阁直学士,易武秩。
奉太后至杭州,为宁远军节度使。
太后崩,以祔庙恩为镇潼军节度使,封信安郡王。
历判镇江府、婺州、绍兴府。
除枢密使,判福州,改建康、绍兴府。
秦桧忌之,罢为醴泉观使。
桧死,召授保宁军节度使、提举秘书省。
绍兴二十七年卒。
宋史》卷四六五有传。
主要活动
  • 1124年-112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将作少监
  • 1126年,淮南东路海州(连云港市),海州知州
  • 1139年-1140年,两浙西路镇江府(镇江),镇江府知府
  • 1140年-1141年,两浙东路婺州(金华),婺州知州
  • 1141年-1144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绍兴府知府
  • 11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使,11月知建康府,1143、1144年不拜枢密使
  • 1143年-1144年,江南东路建康府(南通),建康府知府兼安抚使,1月11日判府事1144年2月22日移知绍兴府
  • 1156年,两浙西路平江府(苏州),平江府知府,二月到任
  • 115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监,4月除太保致仕
姚希得南宋 ? — 12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9 【介绍】: 宋潼川人,字逢原,一字叔刚。
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
授小溪主簿,待次三年,朝夕讨论六经、诸子百家之言。
知蒲江县,后通判太平州,改福州。
理宗初政,上书极论当时危亡之征。
知庆元府,为沿海制置使,募水军,造战舰,蓄粮食。
为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自建康至池州一带,列寨置屋,屯戍兵力。
度宗时,任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
有《续言行录》、《奏稿》、《橘州文集》。
全宋诗
姚希得(?~一二六九),一字逢原,字叔刚,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授小溪主簿。调嘉定府司理,知蒲江县,通判太平州、福州,召为国子监丞。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迁秘书丞(《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历江西提刑,知静江府、庆元府、建康府。景定五年(一二六四),召为兵部尚书。度宗即位,迁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授参知政事,以言罢。咸淳五年卒。有《橘州文集》,已佚。《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全宋文·卷七七二三
姚希得(?——一二六九),字逢原,一字叔刚,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嘉定十六年进士,授小溪主簿,历知盘石、蒲江,通判福州。召为国子监丞,迁太府寺丞,知大宗正丞,进秘书丞。出为提举江西常平,改提刑,知静江府。召为秘书少监,迁宗正少卿兼权给事中。出为两淮宣抚司判官,知庆元府。召为工部尚书,改刑部,为沿江制置使兼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淮西总领。景定五年召为兵部尚书。度宗即位,授同知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以言罢。起知潭州,辞。咸淳五年卒。有《续言行录》、《奏稿》、《橘州文集》。见《宋史》卷四二一本传。
主要活动
  • 1223年,进士
  • 1237年-1238年,江南西路赣州(赣州),赣州知州
  • 1246年-124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金部郎中
  • 1247年,江南西路抚州(江西省临川区),江南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4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丞
  • 124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郎
  • 124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著作佐郎
  • 124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宗正丞
  • 1247年-1249年,江南西路赣州(赣州市),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50年-1251年,广南西路静江府(桂林市),广南西路转运判官
  • 1250年-1251年,广南西路静江府(广西省桂林市),静江府知府兼安抚使
  • 125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少监
  • 125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
  • 1254年-125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宗正少卿
  • 1255年-125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给事中
  • 1255年-125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侍郎
  • 1259年-126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侍郎
  • 1260年-1261年,两浙东路庆元府(鄞县),庆元府知府,六月到任
  • 1261年-126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尚书
  • 1261年-1264年,江南东路建康府(南通),建康府知府兼安抚使,1264年3月6日召赴行在
  • 1262年-1264年,淮南西路建康府(江苏省南京市),淮西江东总领军马钱粮,1264年二月辞官。
  • 1263年-126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尚书
  • 126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尚书
  • 1264年-126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副使,11月除参知政事1265年2月除参知政事
  • 1264年-127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参政,11月除参知政事1266年4月提举临安府洞霄宫1267年6月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