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0—1007
【介绍】:
宋抚州宜黄人,字子正。仕南唐为秘书郎。入宋,为平厚县主簿。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以现任官举进士,赐及第。历三馆编修、直史馆,知舒、黄、商州,以老疾分司西京。为官颇以贿闻,然勤于著述。自太宗雍熙至真宗咸平间,献所著书《贡举事》、《登科记》、《广孝传》、《总仙记》、《上清文苑》、《广卓异记》、《仙洞集》等凡八、九百卷,尤以《太平寰宇记》著名。
全宋诗
全宋文·卷五二
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八
史字子正。抚州宜黄人。仕南唐。官秘书郎。入宋。太平兴国五年复登进士。历水部员外郎。使两浙巡抚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卒。
主要活动
- 980年,进士
- 989年-992年,淮南西路舒州(安庆市),舒州知州
- 995年-997年,淮南西路黄州(黄冈市),黄州知州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赵炅 | 太宗 |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神功圣德文武皇帝、睿烈皇帝 | 976年—997年 | ||
太平兴国 | 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 | 吴越忠懿王钱俶用此年号 | |||
雍熙 | 984年十一月—987年 | ||||
端拱 | 988年—989年 | ||||
淳化 | 990年—994年 | ||||
至道 | 995年—997年 | 三年三月宋真宗即位沿用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997
【介绍】:
即宋太宗。宋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开宝六年封晋王。九年即位,改元太平兴国。对割据政权继续各个击破。三年,平海军陈洪进、吴越王钱俶相继纳土。四年,亲征,平北汉。乘胜攻辽,于高梁河大败而归。雍熙三年,再命将三路攻辽,大败,遂行守内虚外政策。在位二十二年,加强中央集权,收节度使所领支郡,扩大科举取士,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淳化中,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
黄鹤楼志·人物篇
赵光义(939—997) 即宋太宗。字廷宜,本名赵匡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976—997年在位),宋太祖赵匡胤弟。执政21年,励精图治,重视文化,史家称其为一代明君。赵光义好读书、喜词赋、善书法,《宋史艺文志》著录有《太宗御集》120卷(已佚)。世存其草书作品《登黄鹤楼》诗碑帖,论者评为“草法娴熟,笔势婉转,疾徐缓冲,提按顿挫,恰到好处,尤其是气壮力强,宽博圆融,有帝王之气概”。
全宋文·卷六三
宋太宗(九三九——九九七),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仕周,至供奉官都知。建隆元年,辅太祖创业有功,拜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禦使,寻领泰宁军节度使。征李重进,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尹,再加兼中书令。封晋王。开宝九年十月,太祖崩,即帝位,改元太平兴国。绍太祖混一海宇之志,迫陈洪进纳土,钱俶入朝。未几,灭北汉。乘胜攻辽,欲取幽冀地,败归。雍熙三年再攻,又败。此后行守内虚外之策。罢节镇领支郡以强化朝廷之权,置审刑院以统司法之权,设考课院、审官院以清吏治,去考场积弊、增科举名额以广取士,建崇文院、敕编《太平御览》诸书以抑武右文。在位二十二年,纪元五: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著有《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御制莲华心轮回文偈颂》二十五卷、《御制秘藏诠》三十卷、《御制缘识》五卷(均存)。详《宋史》卷四、五《太宗本纪》。
主要活动
- 961年-97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开封府尹兼安抚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1
【介绍】:
宋真定人,字言几。七岁而孤,为内臣李知审养子。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通判鄂州,擢著作郎、直史馆,累迁右补阙、知制诰。八年,拜参知政事。雍熙初,谏太宗亲征范阳,以目疾求解机政。命兼秘书监,总秘阁藏书。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总领校雠、刊刻七经疏。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主张弃灵州,安抚西夏。后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徙知河南府。与李昉以诗相酬,有《二李唱和集》。
全宋诗
全宋文·卷一三一
李至(九四七——一○○一),字言几,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太平兴国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累迁右补阙、知制诰。八年,为翰林学士,寻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雍熙三年,以目疾解参政。后兼秘书监,判国子监。至道初,兼太子宾客。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复以目疾求去,授武胜军节度,徙知河南府。咸平四年卒,年五十五。《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主要活动
- 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
- 982年-98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制诰,983年11月除参知政事
- 98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翰林学士,11月除参知政事
- 983年-99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985年1月以礼部侍郎免998年10月免
- 994年-99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国子监
- 995年-99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太子宾客
- 998年-1000年,梓州路遂州(遂宁),遂州知州
- 998年-1000年,京西南路邓州(邓州市),武胜军节度使
- 1000年-1001年,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阳),河南府知府兼安抚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0
【介绍】:
宋大名人,原名肩愈,字绍先,后更名开,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太祖开宝六年进士。补宋州司寇参军。太宗征北汉,随同督运楚、泗八州军粮。选知常、润二州,拜监察御史,复迁殿中侍御史。后历知宁边军、全州、桂州、邠州等。真宗即位,命知代州,上书建议加强对西夏之防务,及省职官、减虚费。咸平二年辽军攻宋,上疏请真宗亲征。逾年徙沧州,道病卒。性倜傥重义,有胆识。慕韩愈、柳宗元之文,以复兴古道、述作经典自任,为宋代倡导古文之第一人。有《河东先生集》。
全宋诗
柳开(九四七~一○○○),字仲涂,曾名肩愈,字绍元,自号东郊野夫,又号补亡先生,大名(今属河北)人。太祖开宝六年(九七三)进士,任宋州录事参军,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九七九),擢赞善大夫。历知常、润二州,拜监察御史。雍熙二年(九八五),坐事贬上蔡令。三年,复授殿中侍御史。后为崇仪使,知宁边军、全州、桂州。真宗即位,加如京使,知代州、忻州。咸平三年徒沧州,道病卒,年五十四。有《河东先生集》。《宋史》卷四四○有传。 柳开诗,《河东先生集》中仅存五首,另从他书辑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一九
柳开(九四七——一○○○),字仲涂,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少慕韩愈、柳宗元文,因名肩愈,字绍先,号东郊野夫。既效王通述作经典,乃以「开圣道之涂」自命,遂更今名今字,号补亡先生。开宝六年登进士第,补宋州司寇参军,迁录事参军。太宗朝历知常州、润州、贝州、宁边军、全州、桂州、环州、邠州、曹州、邢州等军州事,官至殿中侍御史、崇仪使。真宗即位,加如京使,知代州,徙知忻州。咸平三年徙沧州,病卒于道,年五十四。著《河东先生集》十五卷。宋之古文,实自开始,然其体艰涩。事迹详其门人张景所撰《柳开行状》,《宋史》卷四四○有传。
主要活动
- 973年,进士
- 975年,河南商丘,司寇参军,释褐为宋州司寇参军
- 976年-979年,河南商丘,录事参军,因治狱称职,迁宋州录事参军
- 979年,河北正定,赞善大夫,至行阙,授赞善大夫
- 979年,江苏常州武进,知州、殿中丞,命知常州,迁殿中丞
- 980年-981年,江苏镇江润州,知州、监察御史,移知润州,拜监察御史
- 982年-983年,江苏镇江润州,知州、监察御史、儒林郎,丁母忧,有诏起复儒林郎,未离任
- 984年,河北清河,知州、殿中侍御史,出知贝州,加殿中侍御史
- 985年-986年,河北清河,县令,坐与兵马都监纷争,追削朝籍,贬为上蔡令
- 986年,殿中侍御史,过阙献书,复殿中侍御史
- 987年,崇仪使,充崇仪使
- 987年-991年,河北博野,知州,知宁边军
- 992年-993年,湖北沔阳,团练副使,责授复州团练副使
- 993年,安徽滁州,崇仪使,诏还,得复崇仪使
- 993年-994年,甘肃环县,崇仪使、知州,出知环州,平汉蕃市易斗秤,颇得蕃情爱戴
- 995年-1000年,山东菏泽,知州,出知曹州,上书求近魏官谋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8—997
【介绍】:
宋梓州铜山人,字太简。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淳化中累迁翰林学士承旨,多言时政阙失。历知审官院、审刑院,迁给事中,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出知邓州,移陈州。才思敏赡,以文章知名,熟谙翰院故实,旁通释典。卒谥文宪。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
全宋诗
词学图录
苏易简(958-996) 字太简。梓州人。宋史有传。有词见《湘山野录》。
全宋文·卷一六八
主要活动
- 980年,状元
- 983年-98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制诰,985年3月罢
- 985年-99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翰林学士,993年11月除参知政事
- 991年-99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吏部流内铨
- 99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审官院
- 99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审刑院
- 993年-99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995年4月出知邓州
- 995年,京西南路邓州(邓州市),邓州知州
- 995年-996年,京西北路陈州(淮阳县),陈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