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其它
邢台怀古 南宋 · 洪迈
五言律诗
蕞尔邢侯国,巍然昭义军。
未能为晋重,忽已被梁分。
壤沃连三郡,时移出四君。
苍茫怀古意,群丑谩纷纭(《永乐大典》卷二六○五)。
病起寄曾原伯兄弟 南宋 · 陆游
五言律诗
意象殊非昨,筋骸劣自持。
衰如霜后木,愁抵盎中丝。
风雪书来少,江山梦到迟。
出门还惘惘,倚杖独移时。
刘太尉挽歌辞二首 其一 南宋 · 陆游
五言律诗
羌胡忘覆育,师旅备非常。
南服更旄节,中军铸印章。
驰书谕燕赵,开府冠侯王。
赫赫今何在,门庭冷似霜。
刘太尉挽歌辞二首 其二 南宋 · 陆游
五言律诗
坚壁临江日,人疑制敌疏。
安知百万虏,锐尽浃旬馀。
智出常情表,功如定计初。
云何媢公者,不置箧中书。
玉牒所迎驾望见周洪道舍人 南宋 · 陆游
五言律诗
自卜河桥宅,清谈喜屡陪。
今年见腾踔,不恨老氛埃。
晓放宫门钥,霜彫辇路槐。
班回独小立,为待绣鞍来。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送梁谏议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湖海还朝白发生,懒随年少事声名。
极知忧国人谁及,细看无心语自平。
归访乡人忘位重,乍辞言责觉身轻。
篮舆避暑云门寺,应过幽居听水声⑴。
⑴ 自注:游有庵居在云门,流泉绕屋,谏议旧所爱赏。
周洪道学士许折赠馆中海棠以诗督之①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① 宋刘克庄《后村千家诗》卷八作孙惟信诗。题作《垂丝海棠》
袅袅柔丝(一作垂)不自持,更禁日炙与风吹。
仙家见惯浑闲事,乞与人间看一枝。
以石芥送刘韶美礼部刘比酿酒劲甚因以为戏二首(一作朱翌诗) 其一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古人重改阳城驿,吾辈欣闻石芥名。
风味可人终骨鲠,尊前真见鲁诸生。
以石芥送刘韶美礼部刘比酿酒劲甚因以为戏二首(一作朱翌诗) 其二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长安官酒甜如蜜,风月虽佳懒举觞。
持送盘蔬还会否,与公新酿斗端方。
喜小儿辈到行在 南宋 · 陆游
阿纲学书蚓满幅,阿绘学语莺啭木。
截竹作马走不休,小车驾羊声陆续。
书窗涴壁谁忍嗔,啼呼也复可怜人。
却思胡马饮江水,敢道春风无战尘。
传闻贼弃两京走,列城争为朝廷守。
从今父子见太平,花前饮水勿饮酒。
送汤岐公镇会稽 南宋 · 陆游
吴越东西州,浙江限其中。
黄旗高十丈,大舟凌虚空。
都人送留守,郡吏迎相公。
江心波涛壮,帐下鼓角雄。
乐哉公何憾,廷论则未同。
永怀前年秋,群胡方啸凶。
闾左发蓟北,戈船满山东。
旧盟顾未解,谁敢婴其锋。
公时立殿上,措置极雍容。
南荒窜骄将,京口起元戎。
旧勋与宿贵,屏气听指踪。
规模一朝定,强虏终归穷。
当时谓易耳,未见回天功。
及今始大服,咨嗟到儿童。
天心佑社稷,主圣肖祖宗。
旌节早来朝,笑谈折遐冲。
闰二月二十日游西湖 南宋 · 陆游
西湖二月游人稠,鲜车快马巷无留。
梨园乐工教坊优,丝竹悲激杂清讴。
追逐下上暮始休,外虽狂酲⑴乐则不。
岂知吾曹淡相求,酒肴取具非预谋。
青梅苦笋助献酬,意象简朴足镇浮。
尚惭一官自拘囚,未免疋马从两驺。
南山老翁亦出游,百钱自挂竹杖头。
⑴ 原作醒,据严州本改
过林黄中食柑子有感学宛陵先生体 南宋 · 陆游
博士得黄柑,甚爱不忍擘。
持献太夫人,远附海上舶。
故山饶氛雾,可使酒杯窄。
岂无荔枝好,餍饫恐不摘。
相去三千里,无异娱旁侧。
乃知母子意,更远未尝隔。
我昨往见君,从容弄书册。
药分腊剂香,茶泛春芽白。
主意顾未厌,筐筥自搜索。
敢谓甘旨馀,亦及此下客。
霜包才三四,气可压千百。
重是慈孝物,不敢吐其核。
甘寒虽绕齿,悲感已横臆。
半生无欢娱,初不为湮阨。
谢赐出身启 南宋 · 陆游
明廷锡对,晨趋甲帐之严;亲札疏恩,暮拜丙科之宠。感深涕陨,愧极汗流。窃以国家取士之方,固非一路;学者进身之始,又恶多歧。故祖宗非私于俊造之科,而公卿罕出于选举之外。至膺特诏,尤号异人。颂诗足以配弦歌,则梅尧臣出于皇祐;文章足以垂竹帛,则王安国起于熙宁。或友朋借誉而不以为私,或兄弟当途而莫之或议。厥由至当,故可无惭。如某者,才朴拙而无奇,学迂疏而寡要,自悲薄命,久摈名场,敢谓一朝,遂叨赐第。门外之袍立鹄,恍记少时;诏中之字如鸦,犹疑梦事。兹盖伏遇某官股肱王室,领袖儒林。以谓设一目之罗,盖非得雀之道;至于售千金之骨,抑明市骏之心。宁借妄庸以风四方,不忍拘挛而废一士。某敢不讨寻旧学,企慕前修。儒者之弊,劳而无功,誓少求于实效;圣君所行,即是故事,将时得于遗材。敢仰贺公道之兴,非独叙私情之谢。
答人贺赐第启 南宋 · 陆游
比对明廷,猥尘特举。两章控避,莫回天地之恩;一纸来临,复拜友朋之赐。未知称塞,积有惭惶。伏念某才本迂疏,识尤浅暗,顷游场屋,首犯贵权,既憎糠播之偶前,复恶瓦枢之辄巧。讼刘蕡之下第,空辱公言;与李贺而争名,几成奇祸。敢期末路,复齿清流。晨趋甲帐之严,暮拜内科之宠。此盖伏遇某官学穷游夏,文媲卿云。槐花黄而并游,每记帝城之旧;荔子丹而共醉,未忘闽岭之欢。特假溢言,俾膺异选。千名记佛,虽叨学者之光荣;一日看花,宁复少年之意气。但怀感佩,未易敷陈。
辞免赐出身状(一) 南宋 · 陆游
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赐进士出身者。孤远小臣,比蒙召对,从容移刻,褒称训谕,至于再三。仰惟天地父母之恩,固当誓死图报。惟是科名之赐,近岁以来,少有此比,不试而与,尤为异恩,揣分量材,实难忝冒。欲望敷奏,特赐追寝,以安冗散之分。
辞免赐出身状(二) 南宋 · 陆游
近蒙恩赐进士出身,尝具状乞行追寝,以谓「科名之赐,近岁以来,少有此比,不试而与,尤为异恩,揣分量材,实难忝冒」。今月六日,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不许辞免。蝼蚁至微,曲烦申谕;雷霆在上,其敢饰辞。然义有未安,若不自列,强颜冒宠,获罪愈大。盖特赐科名,虽有故事,必得非常之人,乃副非常之举,甚非所以重儒科、杜幸门也。重念某一介疏贱,行能无取,比蒙召对,面加训奖,退而感激,至于涕泗。今者但使获安冗散之分,以效尺寸之劳,则于上报主恩,不敢惮死。
条对状 南宋 · 陆游
准今月六日诏书节文,令侍从台谏取当今弊事,悉意以闻,退率其属,极言毋讳。臣恭依诏旨,条具下项:
一、有国之法,当防其微;人臣之戒,尤在于逼。异姓封王,逼之尤者也。盖封王始于汉初,天下未定,权宜之制。然韩、彭、英、卢,皆以此败,汉亦几至大乱。遂与群臣盟曰「非刘氏不王」。后世惩创其失,魏、晋、隋、唐,皆起草昧,有天下,岂无功臣,止于公侯而已。国初,赵普有社稷大功,亦未尝生加王爵也。唐将封王,始于安禄山,而本朝则始于童贯。此岂可法?而比年以来,寖以为常,识者莫不忧之。欲乞圣慈明诏有司,自今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藏之金匮,副在有司,永为甲令,实宗社无疆之福。
一、伏见比来朝廷间遣小臣干办于外,既衔专命,又无统属,造作威福,矜诧事权,所在骚然,理有必致。如措置酒坊,招捕海贼,未有毫发成效,而扰害之事,已餍满闻听。则此事害多利少,可以无疑。若以轻君命、失国体言之,则虽有厚利,亦不可行。臣谓如此二事之类,止当专委户部长贰、转运司及安抚使、提点刑狱措画。如其不职,自有典宪,诚不足一一上烦圣虑。昔祖宗置走马承受,本欲便于奏报耳,而小人恃势,日增岁长。及改称廉访使者,则监司帅守反出其下,败乱四方,危及社稷,实走马承受之末流也,可不畏哉!此事乞陛下与辅臣长虑远计,亟行废罢。若止如近日改易其人,及令听安抚使节制之类,根本未除,终必为害。若朝廷或有大事,势须遣使,即乞于廷臣中遴选材望,庶几不负任使,不启弊端,实天下之幸。
一、自古有国,设官分职,非独下不得僭上,上亦不得侵下,所以正名分也。公师之官,将相之位,人臣之至贵,天子所尊礼,非百官有司比也。方宣和间,王黼以太宰而行应奉司,蔡攸以三孤而直保和殿,紊乱之事,遂为祸萌。中兴以来,所宜痛革。而顷者遂有以师傅而领殿前都指挥使者,天下固已怪矣。近复有以太尉而领閤门事者。閤门古之中涓,太尉服章班列,盖视二府,渎乱名器,莫此为甚。欲乞圣慈诏辅臣议之,例加订正,著为定制,亦革弊所当先也。
一、伏睹诏书委监司条具部内知州治行,仰见陛下抚恤百姓欲使各安田里之意。然臣窃谓惟贤乃可以知贤,而无瑕者乃可以议人。不审今之监司皆已贤乎,若犹未也,旦夕臧否来上,而按行黜陟,无乃未可乎。虽使谏官御史劾奏其不当者,然人之识见,自有分限,若本无才智,又无学术,乃使品藻贤否,而劾其不当,是犹强盲者使察秋毫,而责其不见也。臣欲望圣慈令三省具诸路监司姓名,精加讨论,其不足当委寄者,例皆别与差遣,选有才智学术之士代之。则前日之诏不为空文,既一清监司之选,又审知郡守之政,实今日先务也。
一、伏睹律文,罪虽甚重,不过处斩。盖以身首异处,自是极刑,惩恶之方,何以加此。五季多故,以常法为不足,于是始于法外特置凌迟一条。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感伤至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也。议者习熟见闻,以为当然,乃谓如支解人者,非凌迟无以报之。臣谓不然,若支解人者必报以凌迟,则盗贼盖有灭人之族者矣,盖有发人之丘墓者矣,则亦将灭其族发其丘墓以报之乎?国家之法,奈何必欲称盗贼之残忍哉!若谓斩首不足禁奸,则臣亦有以折之。昔三代以来用肉刑,而隋唐之法杖背,当时必亦谓非肉刑杖背不足禁奸矣。及汉文帝、唐太宗一日除之,而犯法者乃益稀少,几致刑措。仁之为效,如此其昭昭也。欲望圣慈特命有司除凌迟之刑,以明陛下至仁之心,以增国家太平之福,臣不胜至愿。
一、臣恭以陛下仁心恻怛,圣泽深广,四方万里之远,昆虫草木之微,生成长养,惟恐或伤。近者天下奏狱,虽盗贼奸蠹,罪状已明,一毫可宽,悉蒙原减,岂有无辜就刑而不加恤者?臣是以不量疏贱,敢昧死有请。夫宦侍之臣,自古所有,然晚唐以来,始进养子。童幼何罪,横罹刀锯。古制宫刑之惨,才下大辟一等,是虽显有负犯,犹在所矜,而况于童幼乎。向使宿卫不足,供奉阙人,暂开禁防,尚为有说。今道路之言,咸谓员已倍冗,司局皆溢,而日增岁加,未闻限止,诚恐非陛下爱人恤物蕃育群生之意也。臣伏睹太祖皇帝开宝四年,诏内侍官年三十无养父,听养一子,并以名上宣徽院,违者抵死。真宗皇帝咸平中,复申前诏。仁宗皇帝嘉祐四年,又诏入内内侍省权罢进养子。三圣诏令,炳如丹青,遵而行之,实在陛下。且方今圣政日新,入无苑囿之观,出无逸游之好,诸军无承受,诸路无走马,中人所领,不过两宫扫除之职而已。顾久弛成宪,以从其私,干犯至和,亏损仁政,臣虽甚愚,犹知其不可也。伏惟圣慈少留听焉。
一、自古盗贼之兴,若止因水旱饥馑,迫于寒饿,啸聚攻劫,则措置有方,便可抚定,必不能大为朝廷之忧。惟是妖幻邪人,平时诳惑良民,结连素定,待时而发,则其为害,未易可测。伏缘此色人处处皆有,淮南谓之二禬子,两浙谓之牟尼教,江东谓之四果,江西谓之金刚禅,福建谓之明教、揭谛斋之类,名号不一。明教尤甚,至有秀才吏人军兵亦相传习,其神号曰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等号,白衣乌帽,所在成社。伪经妖像,至于刻版流布,假借政和中道官程若清等为校勘,福州知州黄裳为监雕。以祭祖考为引鬼,永绝血食,以溺为法水,用以沐浴。其他妖滥,未易概举。烧乳香,则乳香为之贵;食菌蕈,则菌蕈为之贵。更相结习,有同胶漆。万一窃发,可为寒心。汉之张角,晋之孙恩,近岁之方腊,皆是类也。欲乞朝廷戒敕监司守臣,常切觉察,有犯于有司者,必正典刑,毋得以习不根经教之文,例行阔略。仍多张晓示,见今传习者,限一月,听赍经像衣帽赴官自首,与原其罪。限满,重立赏,许人告捕。其经文印版,令州县根寻,日下焚毁。仍立法,凡为人图画妖像及传写刊印明教等妖妄经文者,并从徒一年论罪。庶可阴消异时窃发之患。
除编修官谢丞相启 南宋 · 陆游
揆才无似,得禄已优,不知何取于圣时,顾使辄尘于清选。既难称塞,但有惭惶。伏念某学术空疏,文词朴拙。顷游场屋,未能绝出于原夫;久返山林,但欲追酬于欸乃。至于手编简册,身缀鹓鸾,岂惟忘魏阙之心,固已息邯郸之梦。敢图一旦,辄越稠人,与闻国典之权舆,猥备枢廷之掾史。此盖伏遇某官斯民先觉,盛世元臣,亮天以格物之诚,化俗用修身之道。虽江海至广,固无待于细流;念燕雀兼容,亦何伤于大厦。故令滥进,以广旁求。然而某天赋甚穷,自量尤审。层台起于累土,虽深知奖拔之心;浮屠成于合尖,冀终遂迂愚之分。敢忘惕励,用对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