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创作日期
仙姑问答1082年1月 北宋 · 苏轼
仆尝问三姑是神耶仙耶。
三姑曰:「曼卿之徒也」。
欲求其事为作传。
三姑曰:「妾本寿阳人,姓何名媚,字丽卿。
父为廛民,教妾曰:『汝生而有异,它日必贵于人』。
遂送妾于州人李志处修学。
不月馀,博通《九经》。
父卒,母遂嫁妾与一伶人,亦不旬日,洞晓五音。
时刺史诬执良人,置之囹圄,遂强取妾为侍妾。
不岁馀,夫人侧目,遂令左右擒妾投于厕中。
幸遇天符使者过,见此事,奏之上帝。
上帝敕送冥司,理直其事。
遂令妾于人间主管人局」。
余问云:「甚时人」?
三姑云:「唐时人」。
又问名甚?
三姑云:「见有一所主,不敢言其名」。
又问:「刺史后为甚官」?
三姑云:「后入相」。
又问:「甚帝代时人」?
姑云:「则天时」。
又问:「上天既为三姑理直其事,夫人后得甚罪」?
三姑云:「罚为下等」。
三姑因以启谢云:「学士刀笔冠天下,文章烂寰宇。
身之品秩,命之本常。
朝野共矜而不能留连,皇王怀念而未尝引拔。
暂居小郡,实屈大贤。
如贱妾者,主之爱而共憎,事之临而无避。
罪于非辜之地,生无有影之门。
赖上天之究情,使微躯之获保。
何期有辱朝从,下降寒门。
罪宜千诛,事在不赦。
维持阴福,以报大恩」。
又问云:「某欲弃仕路,作一黄州百姓,可否」?
三姑戏赠一绝云:「朝廷方欲强搜罗,肯使贤侯此地歌。
只待修成云路稳,皇书一纸下天河」。
又问:「余欲置一庄,不知如何」?
三姑云:「学士功名立身,何患置一庄不得」。
又云:「道路无两头,学士甚处下脚」?
再赠一绝云:「蜀国先生道路长,不曾插手细思量。
枯鱼尚有神仙去,自是凡心未灭亡」。
又《谢腊茶》诗云:「陆羽茶经一品香,当初亲受向明王。
如今复有苏夫子,分我花盆美味尝」。
又《谢张承议惠香》云:「南方宝木出名香,百和修来入供堂。
贱妾固知难负荷,为君祝颂达天皇」。
又《赠世人》云:「赠君一术眇生辰,不用操心向不平。
隐贿隐财终是妄,谩天谩地更关情。
花藏芳蕊春风密,龙卧深潭霹雳惊。
莫向人前誇巧佞,苍天终是有神明」。
又《赠王奉职》云:「平生有幸得良妻,此日同舟共济时。
蜀国乃为君分野,思余自此有前期」。
又为《琴歌》云:「七弦品弄仙人有,留待世人轻插手。
一声欲断万里云,山林鬼魅东西走。
况有离人不忍听,才到商音泪渐倾。
雁柱何须誇郑声,古风自是天地情。
伯牙死后无人知,君侯手下分巧奇。
月明来伴青松阴,露齿笑弹风生衣。
山神不敢隐踪迹,笑向山阴惧伤击。
一曲未终风入松,玉女惊飞来住侧。
劝君休尽指下功,引起相思千万滴」。
次韵唐觐送姜应明谒新昌杜簿1082年 北宋 · 苏辙
七言律诗
夫子虽穷气浩然,轻蓑短笠傲江天。
薄游到处唯耽酒,归去无心苦问田。
泮上讲官殊不俗,山中老簿亦疑仙。
相从未足还辞去,欲向曹溪更问禅(自注:姜如晦方作岭外之行。)
耆老(四库本作年)会诗1082年1月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排律
① 富公第一、太师第二共十二人(司马光《洛中耆英会》所附题作耆英会诗)
九老唐贤形绘事,元丰今胜会昌春。
垂肩素发皆时彦,挥麈清谈尽席珍。
染翰不停诗思健,飞觞无算酒行频。
兰亭雅集誇脩禊,洛社英游贵序宾。
自愧空疏陪几杖,更容款密奉簪绅。
当筵尚齿尤多幸,十二人中第二人。
⑴ 原作诗,据四库本改
辇下春晴1082年 北宋 · 秦观
五言律诗
楼阙过朝雨,参差动霁光。
衣冠纷禁路,云气绕宫墙。
乱絮迷春阔,荐花困日长。
经旬辜酒伴,犹未献长杨
⑴ 张本、四库本作牵
⑵ 二句《诗话总龟》前集卷八引作平庸何处是,十里带垂杨。
白鹤观1082年 北宋 · 秦观
七言律诗
复殿重楼堕杳冥,故基乔木尚峥嵘。
银河不改三千尺,铁马曾经十万兵。
华表故应终化鹤,谪仙未解独骑鲸。
井泉一一儿童旧,白发衰颜祇自惊
⑴ 清刘坤一光绪《江西通志》卷一一四
春日杂兴十首 其二 1082年 北宋 · 秦观
① 按:本诗潭潭故邑井、昔我游京室、客从远方来、桃李用事辰四首,亦见张耒《柯山集》卷七,题《春日杂兴四首》。
结发谢外好,僶俛希前修。
缪挟江海志,耻为升斗谋。
齞历难刻画,贱贫多衅尤。
发轫背伊阙,解骖憩邗沟。
丹铅费永晷,曲糵驱深愁。
璧月鉴帘栊,珠星络梧楸
泯泯渠水驶,霏霏花雾浮。
公子怅何许,抚膺徒离忧。
题双松寄陈季常1082年 北宋 · 秦观
遥闻连理松,托根黄麻城。
枝枝相钩带,叶叶同死生。
虽云金石姿,未免儿女情。
想应风月夕,满庭合欢声。
画堂春1082年 北宋 ·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
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撚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长相思慢1082年 北宋 · 秦观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
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
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
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
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
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
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龙丘子真赞1082年 北宋 · 秦观
四言诗
惟龙丘子以大块为舆,元气为驹。
放意自娱,游行六区
世莫我疏,亦莫我亲。
追配古者,葛天之民。
南都法宝禅院一长老真赞1082年 北宋 · 秦观
四言诗
欲老不老,八反九倒。
昔是西庵,今为法宝。
文雅台边,清泠池畔,大地山河,且举一半。
送六弟随子之官毗陵1082年 北宋 · 赵抃
五言律诗
雁序暂分飞,毗陵动所思。
廉能真有子,清白素闻诗。
船泛西州远(自注:皆谓弟。),山寻北荡奇(自注:自云。)
明春复归会,还是隔年期。
圆通禅师行状1082年9月 北宋 · 秦观
师讳怀贤,字潜道,俗姓何氏,温州永嘉人也。
在襁褓中,能合掌僧坐,父母异之。
时郡之西山有僧嗣仁,修西方白莲净观,行甚高,众归之勤,号嗣仁社主。
乃以师从社主出家。
天禧二年普度天下僧,遂落发受具戒,时年四岁也。
师既得法器,又幼得高僧为之依归,艺行日进,同辈无与比者。
有讲肄辄往听,未几尽传其学。
及长,慨然有游方之志,即辞社主去,遍参知识。
所至处,延居上游。
最后见达观禅师昙颖于润之因圣,遂得其法。
皇祐初,润守王公琪雅闻师名,乃具礼请传法于甘露,而太平之繁昌亦以隐静召师。
以甘露近城邑而隐静僻在深山中,遂从太平繁昌之请,开堂于郡之瑞竹院。
初,师从瑞新禅师游十有二年,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事,自谓无以复加矣。
比至达观会中,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或杂以嵬琐谈谐之言,又尝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堂,辄追骂至累日犹不已。
师心陋之,乃潜诣丈室,谓达观曰:「为人天师,当只说法,奈何预以世俗间事?
且僧有过,斥去则已矣,何足追骂至累日乎」?
达观颔而不答,师因此省悟。
至是以信香嗣达观法云。
居隐静七年,王公移守金陵,复召师以清凉,辞不赴。
明年,达观自明州雪窦徙金山之龙游,州人乃以雪窦召。
师既行,道过龙游,留一月。
会达观示寂,润州之衣冠缁素因以状诣郡守,请止师继焉,而龙游主者,故事当禀于朝廷,郡守以白部使者上之,报可。
龙游自火灾之后,栋宇灰烬,瑞新禅师实中兴之,功未既而卒。
师至,修新公故事,大兴土木,积八年,殿堂廊庑皆具。
今宫室之盛冠绝淮海者,盖始于新而成于师。
然其地当孔道,客至无虚日,师颇厌之。
熙宁元年,遂谢去,隐于金牛山,去丹阳县数十里,人迹罕至,事委其徒觉澄主之,师一切不问。
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皆就掌取食,号五客,各为一诗赠之。
士大夫欲相见者,就山中访焉。
三年,刘公述谪守九江,以圆通召师。
师素闻匡庐山水之富,常以未至为恨,得疏欣然从之,题诗壁间,而其卒章云:「岁晚当期返竹门」。
至圆通一年,果谢去,复还金牛。
明州复以雪窦来请,固以疾辞。
史馆刁公约谓师曰:「雪窦,东南名山,明觉、达观嗣居其地。
二十年间请者三至,可谓勤矣,今又不赴,无乃孤其望乎」?
师素厚刁公,心善其说,遂登舟由海道去。
北转海门,遇大风卒起,风樯摧败,夜漂至慈溪之东岸,舟破,从者百馀人皆散走,师独安坐水中不动,从者还救之,乃免。
居雪窦一年,复谢去,还金牛。
以元丰五年九月甲午示寂,俗寿六十七,僧腊六十三。
觉澄等即以某月丁未葬师于金牛之西垄,累坟遂塔焉。
师操行卓越,而遇人有恩意,虽对宾客,未尝与众异馔。
夜辄从众僧寝于堂中,不入丈室。
雅性乐施,所得金钱缯帛,率缘手尽,其徒以此归之。
又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
閒居绝口不挂事,事虽交至错出,处之晏然,无不集者。
当时贤士大夫闻其风,皆倾意愿与之游。
始用参知政事高公若讷奏,赐紫方袍,又用节度使李公端愿奏,赐号圆通大师。
凡十被请,从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刹。
道化方行,辄托事隐去,州郡虽欲挽而留之,不可得也。
弟子五十有五人。
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
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号《稚耄典记》,以自见云。
谨状。
吊镈钟文1082年 北宋 · 秦观
嘉鱼县傍湖中,比岁大旱,水皆就涸,而夜常有光怪,赫然属天。
乡人相与志其处而掘之,得古镈钟焉。
其形有两栾,如合两瓦。
面左右九乳,总三十六牙,鼓、钲、舞、銿、衡、旋、斡之类,考之不与礼合者无几。
县令施君识其宝,谋献之太常,未果,乃输武昌库中。
会其守解秩,佐摄事,见而恶之,曰:「那得背时物,畜之不祥也」!
亟命投于兵器之冶。
呜呼,物之不幸,有如是邪?
昔九江吏盗颜忠肃之碑材,寘其所述,欧阳詹闻而吊之以词。
予悲夫镈钟,古乐之器,先王所以被功德而和人神,审音之士,至有振车铎于空地而求之者,非若九江碑材,因人而贵也。
而辱于泥涂,无所自效,遇其非鉴,以触废毁。
好古之士,焉得默默而已乎?
乃作文以吊之。
词曰:
呜呼,众方之生,谬形殊器,更首迭尾,雌雄相废。
朝为姜姬,夕为蕉萃。
或奇偶之相续,或九升而一踬。
清饿和黜,刑王眇贵。
生犊失明,得骏折髀。
洞所遇之参差,莽循环于一气。
传曰:「黄钟毁弃,瓦缶雷鸣」。
余始以为不然,今乃信之矣。
呜呼镈钟,何世所为?
质不呈刚,形不露奇。
协律中度,浑如天资。
掩抑虽久,不见瑕疵。
爰有两栾,三十六乳。
厥音琅然,小大随叩。
曷所挺之,瑰伟而偶。
沉于幽陋,辱泥涂之污漫,厌鳞鬣之腥臭。
嗟笋虡之一辞,遽月弦之几彀。
幸阳愆而水涸,天日恍其复觏。
谓庭贡之是充,获效鸣于金奏。
何夜光之暗投,卒按剑而莫售。
呜呼,赤刀大训,天球河图,秦玺汉剑,赵璧随珠,犍为之磬,汾阴之鼎,曲阜之履,天泽之弧,历世相传,以华国都。
下至威斗错刀,羯鼓之捲,破镜缺符,遗簪堕珥,信无益于经纶,犹见收于好事。
是钟也,郊庙所荐,乐之纪纲,统和元气,舞兽仪凰。
令大河而更清,使左角其不芒。
变化风俗,返乎羲皇。
而乃废于深渊,出而遇毁。
殆藻盘之不如,矧牛铎之敢企?
此义夫志士所为疾心而切齿也。
然余闻之,阴精之纯,燥气之裔,虽从火革,其质不变。
一晦一明,昔者既然,偾而复起,可无毕年?
呜呼钟乎,今焉在乎?
岂复为乐,激宫流羽,以嗣其故乎?
将凭化而迁,改象易制,以周于用乎?
岂为钱为镈,为铚为釜,以供耕稼之职?
将为鼎为鼐,以效烹饪之功乎?
岂为浮图老子之像,巍然瞻仰于缁素乎?
岂为麟趾袅蹄之形,翕然玩于邦国乎?
岂为干越之剑,气如虹霓,扫除妖氛于指顾之间乎?
将为百鍊之鉴,湛如止水,别妍丑于高堂之上乎?
新故相代,未始云毕。
纷然殊途,必有一出。
决不泯泯,草亡木卒。
呜呼镈钟,又将奚恤?
元丰壬戌岁暮书事1082年 宋 · 杨时
闽陬地力尽,种艺被山谷。
涵濡一雨润,郁郁原野绿。
春风忽云徂,舒景变炎燠。
凉飙动地轴,揫敛何神速。
坐愁林峦空,俯视万木秃。
凝霜借风力,摧折到松竹。
嗟予闭门人,感此亦愁蹙。
幽庭有萱草,采采不盈掬。
如闻糟床注,取醉须百斛。
沉酣乐时运,天关不须触。
万物一刍狗,苍苍自高目。
寄游定夫1082年 宋 · 杨时
忆昨相逢凤山趾,驹隙骎骎馀半纪。
君趋乌府近清光,陆海惊涛涨天起。
云帆大舸半摧溺,舣岸得全诚偶尔。
我时捧檄赴京渚,放浪江湖一浮蚁。
谈书考古老无用,哺啜糟醨咀糠秕。
东归虽复有民社,为米折腰良可耻。
市朝纷纷真羿彀,朔干燕弧不容拟。
投身中地竟谁免,未信棘端能捍矢。
重楼百尺卧玄德,问舍求田不须鄙。
早岁结邻初有约,齿豁头童今老矣。
筑田预想傍田庐,负耒耦耕何日始。
北京水后往棣州试进士1082年 北宋 · 晁补之
晡时北京城,行李上客槎。
二更无人声,骑马黄河沙。
误缘柳滩中,寻炬知田家。
道有转徙人,襁负依丘麻。
鸡鸣不安枕,彷佛墟里斜。
秋瓜抱子母,荞麦亦已华。
赖兹野物登,尔辈生有涯。
夜宿冠氏驿,旅衾魂梦嘉。
明发萦长坂,晚开堂邑衙。
秋阳此方炽,流汗沾巾纱。
处阴甘吾愿,聊逸岂在多。
有风东北来,惨惨飞雨加。
顷时异晦明,稍瞩天表霞。
仆夫为我言,涂梗绝行车。
且还解吾褚,中林侣群鸦。
诗书维永夕,蚤作从复赊。
岂不有王事,奈此仆夫何。
直舍即事1082年 北宋 · 晁补之
秋云多重阴,凌旦亦可乐。
虚斋坐亭午,寒雨依高阁。
王官有忧责,霖潦河未落。
孝先但欲眠,不奈弟子谑。
黄花迫晚景,白露下丛薄。
独当慰佳节,得酒自斟酌。
黄河1082年 北宋 · 晁补之
黄河齧小吴,天汉失龟鳖。
灵原潭下藕烂死,只有菖蒲不生节。
白马桥边迎送胡,冀州断道无来车。
新堤筑得高嵽嵲,旧堤杵声未可绝。
跋林逋荐士书后1082年 北宋 · 晁补之
余尝出钱唐门,遵湖放北山,一径趋崦,委曲深远,菱荇鱼鸟可乐。
过林君居,拜墓下,尘埃榛莽,山风萧然。
至竹阁,读其栋间诗,徘徊彷徨,有羡慕也。
吾师疾固,见耦而耕者曰:「不可与同群」。
至点,鼓瑟希,则喟然叹曰:「吾与点」。
士亦要志之所向,仕不仕何有?
林君遭太平可以仕,岂其天情自疏,莫可尸祝,不在枯槁伏藏也?
其推挽后来,欲其闻达,则反复致志,如恐不及,贤哉!
《诗》曰:「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安得林君者而从之?
元丰五年七月十四日,晁补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