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题目
乞奉诏后三日内条具当世之务奏绍兴三十二年六月 南宋 · 洪遵
今月六日奉圣旨赴都堂恭听诏旨,条具方今时务。
切见仁宗皇帝时,开天章阁,御资政殿,又御迎阳门,召近臣赐问,具上当世之务,富弼、范仲淹、张方平皆系退而条具。
今乞用前件故事,于三日内条奏,庶几不致疏略,仰称清问下逮之意。
孝宗郭皇后谥号议绍兴三十二年二月十七日 南宋 · 洪遵
议曰:礼莫大乎饰终,仁莫隆于笃旧。
徂音潜德,未著于声称;
缛典祲客,具垂于古昔。
易名斯在,节志可稽?
恭惟皇后道合离明,功恢坤厚。
在洽之阳,在渭之涘,夙表华宗;
惟渎之神,惟岳之灵,诞钟淑质。
恩方承于丙殿,寿已阏于丁年。
维元皇之奉册书,有光身后;
岂宣帝之求故剑,不逮生前。
仰惟黄屋之兴嗟,亟下紫泥而作命,哀荣备至,轸恻弥加。
风闭长秋,念梧桐之早落;
月化永夜,追芣苢之遒芳。
自非循恭敬而尽孝之原,畅怀思而存善之要,将何以超往谍而彰柔范者哉?
谨按《谥法》:严敬事上曰「恭」,夙夜恭事曰「恭」;
慈仁哲行曰「怀」,思在进贤曰「怀」。
于以考之前规,质于有众,申加懿号,用诏方来。
请上皇后谥曰「恭怀皇后」。
孝宗郭皇后谥议绍兴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南宋 · 洪遵
臣伏奉敕命,差臣撰追册皇后谥议者。
臣闻方兴真位,中倾则厚载亏;
朏魄著明,薄蚀则群阴伏。
念悼性之怀,孰昭于懿铄;
而饰终之典,尚有于旧章。
敢罄形容,仰陈称谓。
恭惟皇后河洲基德,沙麓发祥。
以珩佩之音自闲,以衿缡之衣攸服。
笃生名阀,标金穴以腾芳;
作伉潜藩,图玉绳而增绚。
观其言能逮下,《樛木》之仁也;
忧在进贤,《卷耳》之志也;
躬俭节用,《葛覃》之风也;
警戒相成,《鸡鸣》之道也。
天之叵测,命乃弗融。
褕翟袆衣,生莫都于显号;
龙輁纚綍,怆益远于遗仪。
皇上业懋承祧,恩深求剑,轸芳年之不永,正中阃以追荣,申敕下臣,参稽古谊,爰举易名之制,茂隆节惠之文。
谨按《谥法》:严敬事上曰「恭」,夙夜恭事曰「恭」;
慈仁哲行曰「怀」,思在进贤曰「怀」。
若乃尽孝慈闱,流徽王邸,逊顺彰于妇则,柔嘉著于壸彝,得不谓「恭」乎?
和以待人,仁而啬寿,存寤寐思服之训,绝险陂私谒之心,得不谓之「怀」乎?
伏请上谥号曰「恭怀皇后」。
臣谨议。
孝宗郭皇后改谥安穆议绍兴三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南宋 · 洪遵
臣先奉敕命,差臣撰恭怀皇后谥议,续准指挥,恭怀皇后可改谥「安穆」,所有谥议,令已差撰谥议官别行修撰。
臣闻太极肇形,坤载配天元之象;
内朝正位,阴仪参帝所之尊。
故生则袆衣褕翟以显其初,没则襚典悯书以诏于后,古今共贯,方册可稽。
恭怀皇后道蔚贤和,德敷渊靓,造次合肃雍之度,周旋中婉娈之观。
异表夙成,上应玉床之耀;
高门鼎盛,远承金穴之华。
若乃服浣濯之衣,俭于躬也;
奉祭祀之事,敬于礼也;
朝夕忧勤,进贤才也;
夙夜警戒,基治道也。
久矣流芳于朱邸,庶几齐体以紫宸。
天之难谌,命乃不淑。
六龙在御,抚故剑以空悲;
五鹿沉纵,怀进旒之益远。
虽建长秋之号,未伸当宁之思。
属定议于曲台,将进陪于太室。
惟「恭怀」诔行,既紊于前闻;
则「安穆」易名,何嫌于申命?
谨按《谥法》:庄敬尽礼曰「安」,德化肃雍曰「穆」。
皇后齐明以奉时飨,逊顺以执妇彝,非庄敬尽礼乎?
淑誉洽于潜藩,徽音刑于左戚,非德化肃雍乎?
伏请上谥号曰「安穆皇后」。
臣谨议(《中兴礼书》卷二八○。)
「前」下原叠一「前」字,据文意删。
通金人使副书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 南宋 · 洪迈
迈等咨目顿首再拜:国信骠骑、国信郎侍讲,服德誉之久,南北阻绝,无缘良会,下情但切钦仰。
即日春寒,伏惟台候动止万福。
迈等自去冬扈跸至建康,前月被令旨迎候使节,已至淮西奉候数日矣。
今承泗州蒲察移文,知大旆且至符离,有上禀事宜,已令泗州守关报。
今又得指挥,令通书。
盖自古以来,邻邦往来,并用敌国礼。
向者本朝皇帝上为先帝,下为生灵,勉抑尊称,以就和好。
而贵国无故兴师,长驱涉境,欺天背盟,神怒民怨,曾不旋踵,自取夷灭。
既已两国交兵,则是大谊已绝。
窃闻大金新皇帝即位,有仁厚爱民之心。
本朝皇帝亟谕将帅,止令收复外不许追袭。
贵国师归,方议遣使别修誓好,乃蒙贵朝首拜信使,举国欣幸,无以为喻。
但一切之礼,难以复仍旧贯,更候惠顾,曲折面闻。
唯界首一事,旧以淮为境,至中国取接。
今泗州临淮虹县之北,迤逦迎候,乃随宜排办宿顿矣。
迈等礼合至界首,但泗州之北更无人烟,馆舍难以容众,只候近䚽,当至临淮上谒。
想惟高明,必能洞察。
今遣使臣特浼记史,瞻望不远,预以为慰。
更祈保护,以副愿言。
不宣。
闰二月二十日游西湖(1162年闰2月20日) 南宋 · 陆游
西湖二月游人稠,鲜车快马巷无留。
梨园乐工教坊优,丝竹悲激杂清讴。
追逐下上暮始休,外虽狂酲乐则不。
岂知吾曹淡相求,酒肴取具非预谋。
青梅苦笋助献酬,意象简朴足镇浮。
尚惭一官自拘囚,未免疋马从两驺。
南山老翁亦出游,百钱自挂竹杖头。
⑴ 原作醒,据严州本改
上殿札子(一 壬午十一月 南宋 · 陆游
臣恭惟陛下天纵圣智,生知文武,御极之初,内出大号,所以加惠于海内甚渥,犹以为未足也。
乃八月戊子宽恤之令继下,至诚恻怛,纤悉备具,欢欣之声,达于远迩,可谓盛矣。
然今既累月,不知有司皆已推而致之民乎,若犹未也,是不免为空文而已,无乃不可乎?
又有大不可者。
陛下初即大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前日数十条,或曰当置典宪,或曰当议根治,或曰当议显戮,可谓丁宁切至,赫然非常之英断也。
若复为官吏将帅一切玩习,漫不加省,一旦国家有急,陛下诏令戒敕之语,将何加此,而欲使人捐肝脑以卫社稷乎?
周官冢宰,以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垂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
正月,周正,今之十一月也。
正岁,夏正,今之正月也。
自十一月至正月,若未甚久,而申敕告戒,俟以刑辟,已如此其严。
今命下累月,而有司或恬然不以为意,臣窃惑之。
欲望圣慈以所下数十条者申谕中外,使恪意奉行,毋或失坠。
仍命谏官御史及外台之臣精加考覈,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不惟圣泽速得下究,亦使文武小大之臣,耸然知诏令之不可慢如此,实圣政之所当先也。
伏惟留神省察。
取进止。
拟上殿札子壬午准备轮对,会内禅遂不果上)(1162年) 南宋 · 陆游
臣观《小毖》之诗,见成王孜孜求助,特在初载,意其临天下之久,阅义理之多,则当默识独断,虽无待于群臣可也。
及考之书,然后知其不然。
舜伐三苗,年九十有三,闻伯益一言,则退而敷文德,舞干羽,无一毫自用之意。
武王受贡獒,年九十有一,召公作训,累数百言,武王纳之,不以为过。
呜呼!
为人臣而不以舜、武王望其君者,不恭其君也。
伏以陛下生知之圣,度越百王,稽古之学,博极《坟》、《典》,历试诸难,身济大业,更事阅理多矣。
自公卿大臣,皆陛下四十年教养所成,况于小儒贱士,见闻浅陋,曾何足以仰清光、备顾问哉?
然其所陈,则未必无尺寸之长。
何者?
举吏部之籍,󲦤绅之士几人,其得见君父者几人,白首州县而不得一望阙门者多矣。
则凡进见之人,固宜夙夜殚思竭诚,以幸千载之遇,虽其间有论事梗野不达大体者,究其设心,亦愿际会。
犯威颜以徇俗,舍富贵以取名,臣窃谓无是理也。
欲望陛下昭然无置疑于圣心,克己以来之,虚心以受之,不惮舍短而取长,以求千虑之一得,庶几下情得以毕达。
群臣无伯益、召公之贤,陛下以舜、武王之心为心,则是圣德巍巍,过于舜、武王矣。
如其屈万乘之尊,躬日昃之劳,顾于疏远之言,无大施用,姑以天地之度容之而已,是独言者一身之幸也。
干冒天威,臣无任惶怖俟罪之至。
中秋无月复次韵(1162年) 南宋 · 范成大
七言律诗
屋山从捲杜陵茅,门径慵芟仲蔚蒿。
澹澹白虹风晕壮,纷纷苍狗雨云高。
凌空累箸仙无术,半夜撞钟句谩豪。
枵腹题诗将底用,真成兔角与龟毛。
祠太乙六言四首 其四 (1162年冬) 南宋 · 范成大
六言诗
行道羽衣缥缈,捲班玉佩冬珑
回首金铺兽面,步虚声在天风。
祠太乙六言四首 其一 (1162年冬) 南宋 · 范成大
六言诗
三一旧传神咒,十神今济时艰。
愿挽灵旗北指,为君直捣阴山。
祠太乙六言四首 其二 (1162年冬) 南宋 · 范成大
六言诗
月色胧明碧瓦,蜡烟浮动黄帘。
罡骑飙轮欲下,一天飞霰纤纤。
祠太乙六言四首 其三 (1162年冬) 南宋 · 范成大
六言诗
云木栖乌未动,风庭警鹤先鸣。
残夜百灵夙驾,人间鼻息雷惊。
加光尧尊号贺寿皇表绍兴三十二年六月(1162年6月) 南宋 · 范成大
重尧帝之华,稽古亦咨而命禹;
以王季为父,无忧允赖于继文。
送冯圆仲吏部出守邛州壬午二月 其二 (1162年2月) 南宋 · 周必大
五言律诗
锥末藏铦利,刀头惬寝兴。
为郎非白首,补郡有高能。
交分看前辈,离愁愧老僧。
亭亭望中塔,高处待重登
⑴ 自注:同舍饯饮湖寺,登保叔塔未尽,怅然而别。
刘信叔(锜)太尉挽词二首壬午 其一 (1162年) 南宋 · 周必大
五言律诗
今代诗书帅,收功百战馀。
人谁不开府,公独带除书。
死后家无甔,生前客有车。
轻财并待士,此意果何如。
刘信叔(锜)太尉挽词二首壬午 其二 (1162年) 南宋 · 周必大
五言律诗
不谓擒胡月,妖星犯将营(自注:去冬有星犯上将。)
伊吾空有志,渭上不成耕。
众议磨圭玷,他年听鼓声。
何妨筑高冢,为象顺昌城。
送冯圆仲吏部出守邛州壬午二月 其一 (1162年2月) 南宋 · 周必大
五言律诗
战伐惊前日,安危决此时。
诸侯今有望,万里子何之。
市骏甘求骨,呼鹰苦待饥。
寸心悬日月,不为去来移。
次韵真父著庭缃梅壬午二月(1162年2月)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律诗
茧黄织就费天机,付与园林晚出枝。
东观奇童承诏后,南昌故尉欲仙时。
芳心向日重重展,清馥因风细细知。
诗老品题犹误在,红梅未是独开迟。
送洪景卢舍人北使壬午四月(1162年4月)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律诗
尝记挥毫草檄初,必知鸣镝集单于。
由来笔下三千牍,可胜军中十万夫。
已许乞盟朝渭上,不妨持节过幽都。
吾君甚似仁皇帝,宜有韩公赞庙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