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先大夫薛公圹铭(景定元年七月) 南宋 · 薛阐
先君朝散大夫、新通判扬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赐绯,姓薛,讳师曾,字与参,世为明之鄞人,明今升庆元府。
曾祖讳朋龟,朝奉大夫、知衡州,赠正议大夫;
妣王氏,硕人。
祖讳居实,朝请大夫、直秘阁、淮东安抚、知扬州,赠中大夫;
妣朱氏,太令人。
考讳扬祖,朝奉大夫、刑部郎中、赠中奉大夫;
妣蒋氏、汪氏,并恭人。
先君生于庆元丙辰三月十二日酉时。
嘉定十三年以刑郎致仕恩补将仕郎;
十五年中吏部铨,调绍兴府上虞县尉;
十六年循修职郎;
十七年,今上登极恩,循从事郎。
宝庆二年,循文林郎;
三年循儒林郎,调处州录事参军。
丁内艰,服阕,调徽州岩寺镇。
绍定三年循承直郎。
端平改元,监行在榷货务门。
淳祐元年,特差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
三年,以考举及格改通直郎、知常州无锡县;
五年,封奉议郎;
八年,监行在左藏西库;
十年,转承议郎,六月,转朝奉郎;
十一年,通判台州,改平江、镇江、九江,皆不赴;
十二年,封朝散郎。
宝祐改元,充行在点检酒所主管文字;
二年,转朝请郎;
三年,主管建康府崇禧观;
四年,转朝奉大夫;
五年,通判扬州;
六年,封朝散大夫,及瓜,而以病告,至九月十九日酉时卒于正寝,享年六十有三。
呜呼痛哉!
娶同里厉氏,封宜人,先五年殁,葬于奉化县忠义乡双谷山之原。
子男二:阐,将仕郎;
次岩,幼为先伯父儒林后。
女一,顺之,适外甥太学待省进士杨应翔。
孙男二:登秀,辰秀。
孙女一,谦之。
阐不孝,将以景定庚申七月壬辰奉柩合宜人厉氏之兆,方请铭当世大手笔。
葬日薄,先摭世系、历官岁月,臧诸圹。
孤哀子阐泣血谨识。
表弟大中大夫、集英殿修撰、知太平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节制屯戍军马、鄞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高衡孙填讳,陈洪刊。
行在重建都督府记 南宋 · 程珌
象垂天缺,联络勾陈,势密羽林,环拱丹宸。
汉分南北以居重,唐设府卫以御轻,犬牙足以相制,内外岂容适均?
兹历代之深意,逮我朝而作新。
龙蛇貙兕,隐隐谹谹,其屯如云,其动如霆。
犀甲熊旂,金节嶙峋,一麾万趍,统于将军。
将军之居,宜阜宜潭,傥陋弗闳,曷壮国观?
顾若步官,沿陋为甚。
住去代来,畴不思振,才力束之,百年一瞬。
仆兴有时,今侯乃来,岁月几何,已一新之。
惟工惟材,匪役匪征,廪厚直丰,兵民欣欣。
用能崇门硉兀,隆堂岌嶪,烟浮瓦碧,雾笼窗湿。
登高眺明,意气八荒,右湖澄鲜,三军解装,左江澎湃,万骑奔场。
疏沼沚,厚垣廧,耽耽沈沈,不啻百楹。
捐缗三万,糜斛五百,悉取于节抑之馀,曾不为毫发之歛。
始于宝元之冬,迄于丙戌之春,罔愆于经,人若不闻。
昔之笳鼓欢壮,旗帜精明,对垒觇之,犹曰能军。
然则今举也,改百年之陋辙,建一旦之宏模,不足以观人乎?
曰:未也。
方其将略心传,灵机圯授,濡须振迹,固始知名,虬腾周成之间,鹗立汉坛之上,弓鸣辟历,剑跃龙阿,指撝而川陆回形,叱咤而风云变色。
馘首斩将,破整摧坚,稽功校劳,剖竹分蕃,泱泱淮水,暴暴淮山。
且不宁是也,能贵而不能贱,能丰而不能约。
偃息华榱之下,甘卧重裀之上,鲜醲足以败其真,歌舞足以蛊其心,强筋顿软于习闲,髀肉复生于久佚。
此盖自昔建功业者之所同患也。
今也轻煖不被体,腴甘不入腹,手甓日运,腰弓夜鸣,一寒暑,等渴饥,忠精义气,始末不渝。
唐人郭中令有言:「受恩塞下,制敌行间,东西十年,前后百战。
天寒折剑,溅血沾衣,野宿惊心,饮冰伤骨,跋涉险阻,出入死生,所仗惟天,以至今日」。
噫嘻,其殆庶几乎!
盖由其性然。
惟其性也,则居此爽垲也,吾知必能曰:壁垒之众,宁无杂蛙蛭之湿居者乎?
视此华好也,吾知必又曰:列亭之戍,宁无引芦苇以自障者乎?
每饭则思日昃未炊之士,方衣则念天寒不褐之家,且奚以知其然哉?
观其严汤液以起病,厚嫁聘以恤孤,保封田以衍饷,明功籍以振滞,偏裨无困役,符籍绝苛征,士旅归心,连营一词。
推此以旃,决知其有此居而不乐其居也。
不然,则综核之朝、黜陟之公,胡为乎山未靡旃,畀之金鐀之符,而使之总牙璋之律哉!
虽然,是亦未为可安之地也。
闻之西北有故都焉,泰山黄河之灵、望云就日之人,延颈以俟翠华之还者,不知几春秋矣。
今也阊阖风生,灵旗影高,思绍兴草创之意,愤东南王业之偏,拥天授之神矛,落欃枪之妖祲,振霜飙而扫败叶,鼓天浪以洗危巢。
然后警跸骖乘,奉六龙而还上都,大开明堂,汛扫陵庙,幸丹凤门,大赦天下,谋臣猛将以次论功,赐第帝城,永藩王室。
斯时也,吾居其庶几可奠乎!
然则是役也,姑书始焉。
侯王氏,名虎云。
徽州贡院记 南宋 · 程珌
新安贡宇灺于宣和,嗣建未遑也,岁宾兴,则假诸宣庙州庠,盖是时试艺者少。
绍兴浸盛,庙学无以受。
乾道戊子,邦君郏侯升卿始规庙东閒地,及增市于民者,凡六百二十丈,为屋百楹。
今六十年,士五倍,门迸入,躏践屡惊,屋不足芘,盖以芦苇。
上下交病者,三十年于此矣,更十数守,咸睥睨莫就。
今侯来,首垂意焉。
乡校献议,谓前地可拓,侯乃偕别驾洪君侃、博士王君日新,率履相攸,果可焉。
于是括馀閒,平阻险,因高下,且徙教官之舍而他之。
前日之湫蔽者,一旦地辟天开,改貌易视,是断是虔,功成不愆。
昉事于丙戌之冬,休徒于丁亥之夏,新者以间计一百二十有七,旧者百楹亦再缮之。
潭潭沈沈,林郁云屯,五门洞开,东西径可入,中坐万士裕如也。
自是父兄之遣子弟者无争门叠趾之忧,而群试之吐英奇者有畅目爽心之助,侯之惠多士为如何邪!
且是役也,亦有数焉。
初,郏侯之始创也,岁为戊子,是秋即试士。
明年冠南宫,占鼎魁,联翩上第者,两倍他时。
今侯之增广也,来年又为戊子,则己丑胪传之盛,亦当增广于乾道矣。
虽然,数者天也,成之者人也。
今侯之来,固天所以佑此邦而成此数邪。
初,议者以地褊欲迁之城外,某驰书于侯曰:「徙非便也,役艰大必堕因循。
且潮阳可监也。
岁在甲戌,潮之士尝首南宫矣,已而以选场陋迁之,其后凡再举,寂无奏名者,今又复故焉」。
侯信其说,乃躬行度之,议乃定。
兹大役也,非仁且勇,安得不摇于异议?
盖新安为畿辅,凡分左契者皆朝廷推择而来,故多得良牧,彼怠而荒政、刻而苛歛,才一二计。
今侯之贤也,冰雪其操,襁褓其民,堂皇其属邑,符移不繁,财用自裕。
而又振丙戌之水,代秋苗之输,新川驿之桥,建休宁之寨,凡可以便斯民者靡不力焉。
可不牵联书之,以告后之为政者乎?
新天子明德日升,垂意吏治,每临遣守臣,丁宁戒饬,用是陛辞而退者莫不震竦,知所趋向。
先朝苏公洵之论曰:「近之守令贤邪,民誉之歌之必传,传则必达于朝廷。
若夫遐陬僻壤,虽使盗蹠为守,梼杌饕餮为令,郡县之民群嘲而聚骂者虽千百辈,而朝廷不知也」。
顾新安在国门之西三百里,有此良牧,岂不上彻明目达聪之朝邪?
虽然,侯之所以望于多士者,不惟计偕而已,道之所在,始于修身事亲,终于致主。
矧吾邦碧嶂峭立,水清石凿,历数先贤,皆卓然以忠义风节名世,盖其毓于山川者然也。
唯多士勉之,以无负贤侯兴起之意。
侯天胄,名希齐,诗书传家,父子兄弟十馀人踵取儒科,其行治为金华公族标表,故其见之政事者若此。
巫伯正墓志铭宝庆二年九月 南宋 · 刘宰
岁嘉定己卯,余与二三友谒季子祠前一夕,舣舟延陵。
有儒衣冠篝灯出迎者,视其谒巫姓,问其族曰句容之青山,问其业曰掌镇之搉酤有年矣。
余疑焉,夫搉酤之事,急之则怨,缓之则弛,官有难之,况私乎?
三家之市犹难之,况古千室之邑乎?
翌日往谒,见其内外应酬甚整且暇。
问之镇人,自君之来,凡吉凶之会,未尝绳其私,亦未尝强其所不欲,日与人相安于无事,而课入有经,亦不至甚窘迫。
余闻之愈疑,君其市隐者欤?
既归,而其子谦亨来见,从而问焉,又知君尽礼以事其亲,竭力以教其子。
闵仲父之客死,躬致其丧,且恤其家。
念诸弟之同气,躬任其劳,不私其有。
益知所以能信服其市人,非苟然者。
岁丙戌八月晦,谦亨忽以书来言:「吾父以七月癸酉弃诸孤,得年甫六十有三,今将以九月壬申葬于赵干,实先祖茔次。
君幸知吾父,宜哀矜而赐之铭」。
铭非余能,然余病搉酤之为人害久矣,若君者余固喜称乐道之,故为之书。
君讳大方,字伯正,绍兴枢臣之从孙。
祖葵,父悊,俱不仕。
娶张氏,再胡氏,皆先卒。
二子:谦亨,待补太学生;
泰亨。
二女,任昉,太学进士,费熙朝,其婿。
铭曰:
纷乎其来而能应,泊乎其中而无竞。
君子人欤,呜呼伯正。
故长洲开国寺丞孔公行述 南宋 · 刘宰
公讳元忠,字复君,孔圣之裔,世远族分,莫详其谱。
其先自棣之商河南徙。
曾祖先。
祖佐,赠武功郎。
父道,少喜言兵,敌逼京城,以攻守二策干何灌。
灌死从张俊,以功补官。
绍兴末,官盐城,北兵阻江,同列皆遁去,独留与民筑堡峙粮以守,敌不敢逼。
历变多,叹士大夫尽节者少,故名子皆以忠。
且谓学故知忠,又书「勤学」二字训之。
积功至武德大夫。
尝官吴门,乐其风土,因家焉。
后以子贵,改赠通议大夫。
公少嗜书,于书无所不读,尤粹于《论语》,曰:「率而行之,可不愧教忠之训矣」。
侍郎叶公适初为部从事,一见公所著《论语说》,深加叹赏。
叶以文鸣,来学者众,公为高弟。
以世赏入仕,监东阳县酒税。
善于其职,课以裕闻。
暇即束书泉石胜处,咏歌古人,识者知其有远度。
再调含山尉,当路才之,争欲檄致。
季年叶公将漕,尤欲挽以自助。
公谓巡尉法不差出,监司行法之地,不应舍法任意,当路不能强。
公在右列,虽崭然见头角,然非好也。
顾世所尚惟进士、博学宏词二科,取其中程之文读之,曰:「此易耳」。
居无何,两精其能。
会锁试中第,对授文阶,曰:「吾已冒状元恩数矣,敢求多乎」!
遂罢词学试,差知金坛县事。
金坛俗素质厚,公一以诚意待之。
讼有淹久,曰是令之不明,吏得容其欺也。
赋有逋负,曰是令之不廉不勤,吏得肆其慢也,过不在民。
乃昧旦而出,日不足继之以烛。
词至即受,曾不立日;
问遗至即却,曾不视势。
虚己以听,而有冤者得伸;
循理而行,而有挟者不得骋。
夏赋当催,前期饬吏谨视户籍,按籍具数,立限授之,不实则杖吏改给,而民免追胥之烦。
户抄须印勘,吏藉口不即给,乃创添一抄,既输则先印一「足」字付之,而民免要求之弊,皆踊跃先输。
是岁起纲居畿邑之先,郡赖以宽。
然以明故奸无所容,廉故贪者忌之,循理故喜趋附者不悦。
以不悦者之心,听忌者之言,奸者从而文致之,投杼之疑,虽慈母不免,此公所以至未久而罢,既罢而民追送之越境不忍别,既别而民悲思之至今也。
铨法,作县未满合再授县,公以论疏中有「不许亲民」之语,第授淮西总领所惠民局。
时言者犹在禁近,颇悔风闻之误,托邑人之客辇下者再贻书勉公来见,公曰:「淹速命也,虽见奚为」。
闻者高其守。
药局归,授浙东安抚司干办公事。
秩满还朝,人益直公前事,即通理作县岁月,差通判常州。
时北使入境,又淮郡之兴,朝廷议发平江米十万石给之,皆以运河阻浅舟不能前辞,畿漕以属公。
公即询访濒河潴水之地若干所,由小泾导之以达于河,使客以济。
又张泾、五泻二港地势最下,可通流以达于江,引米舟兼行,亦先期集事。
吴门有义廪,以周士之与计偕及凡试于胶庠者,毗陵无之。
会属邑有争新涨沙田者,公谓沙涨于江,江非民产,沙聚而涨,涨非民力也。
且其为亩千八百有奇,何啻中民十家之产,若夺彼与此,适以激其争耳。
白郡籍以为义廪,如吴门之制,讼者以息,多士德之。
代还,通判临安府,戍期甫及,帅漕皆檄主试事,公曰:「府吾职也,漕多上佐,何必我」?
使者述庙堂意,谓府之贡士员少责轻,畿漕集四方之俊,非公不可。
因不敢辞。
漕试故多弊,是岁区处得宜,场屋肃然,号称得士。
明年省闱敕差点检试卷,知举以一时同列无以词科进者,知公尝从事于此,委专其任。
公得一试文甚伟,而试格小差,惜不忍弃,力请录号奏闻。
后得其姓名曰徐公凤,朝廷骤加擢用,再掌内制,人推其藻鉴。
知举曾公亦上章论荐,擢太常寺主簿。
会大飨阅乐,上疏言:「本寺钟磬于十二律之外,有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四清,他律无之。
尝考其故,盖律吕正声,倍子而为母,子声半正而为子,清声即子声也。
十二律旋相为宫,文之以五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故商、角之不可胜宫,犹臣民之不可胜君。
当黄钟至林钟八律为宫之时,宫律俱长,商、角俱短,于理为顺。
惟夷则、南吕为宫,黄钟、大吕为角,角律并长于宫,则是以民胜君。
无射、应钟为宫,黄钟、大吕为商,太蔟、夹钟为角,商、角并长于宫,则是臣民之律俱胜于君。
故作乐当此四律为宫,则杀其黄钟、太吕、太蔟、夹钟四正声而用其子声,此四清所以异于他律。
国朝诸儒盖尝议及,仁宗皇帝取其说形之诏旨。
近世颇失此意,非所以尊君上,乞行釐正。
仍诏词臣改润乐曲,庶几一代乐章,遂为万世定法」。
朝廷是而从之。
明年,除太府寺丞。
数丐外补,最后以闺阃之丧请益力,差知徽州。
受代丐归,差知抚州,寻改处州。
公为郡惜公帑甚于私藏,常言:「郡币皆民膏血,吾何忍以民膏血易己虚誉乎」!
旁郡交邻之礼,皆易元缄归之。
新安交割之数既溢于旧,复取其赢八千缗代附邑之输。
括苍承前政帑庾多移兑,公悉为补还。
岁解上供银有羡,前此类乾没,公亦以补积年之应在,而未尝自言,曰:「吾欲以是为功,则人必有以是为罪者矣」。
其忠厚不伐如此。
南渡晏安,郡兵散为皂隶。
公至新安,即还之部伍,阅其艺之精否而为之激劝,察其器之利钝有无而为之缮修。
未几密院调兵戍边,所在仓皇失措,独新安令下即遣,军须咸具。
士卒闲于戎律,无惮行者。
后在括苍,虽边方晏然,而公于此不少懈。
代还,差知饶州。
未上,以目眚丐閒。
乃嘉定甲申,差主管绍兴府千秋鸿禧观。
丙戌夏,疾革谢事,特旨转一官致仕。
六月二日终于正寝,享年六十八。
官自承节郎五转至秉义郎,复自承事郎十一转至中奉大夫。
爵为长洲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娶同郡阮氏,封安人,先公十年卒,赠恭人。
子曰炳,从事郎、监常州籴纳仓;
曰烨,国学内舍生;
曰爚,修职郎、绍兴府山阴县主簿;
曰灼及孙垕之、谊之,皆习进士业。
公天分既高,加之学力,制行平不矫亢以徼名,临事果不唯阿以徇利。
尝曰:「誉极而毁生,利形而害起」。
又曰:「溺名则违道,为利则忘义」。
盖其剂量审矣。
所至辟一室,环以图史,退食即覃思其间。
凡唐艺文目所存于世者,与国朝之书搜罗殆尽。
即所居建书楼以储之,研究无虚日。
故洽闻彊记,为世所重。
鸿禧之命既下,目眚亦良剧,始废书却客,名燕居之室曰「静乐」,以静观天地万物之变。
故其终若素所安,无几微见于颜面。
先是阮夫人之丧犹殡浅土,公既没,诸孤始得地于吴县灵岩乡石湖西山宝积之原。
将以其年九月九日奉公夫人之柩合葬,泣委所亲冯君秉心奉手书述治命,不远数百里访某深山中,俾述公行治。
某实何人,何敢任此!
累辞不获,深惟先君云茅居士尝受公澹台之知,某亡师友周君南仲又公同门友,故某足虽不及登公之门,而耳实熟公之事。
况冯君又科别而语之以其所未闻,傥终谢不能,不但孤公垂没之托,亦何以见先君子于地下?
故勉为绪次之,以俟传循吏者得焉。
其所为书曰《豫斋集》二十卷,《论语抄》十卷,《祭编》五卷,《编年通考》七十三卷,《书纂》二卷,《考古类编》四卷,《纬书类聚》二卷,藏于家。
别章泉定庵二老人1226年12月 南宋 · 戴复古
五言律诗
腊里春风转,埙篪一气和。
劝翁新岁酒,唱我老人歌。
一世声名重,四方书问多。
章泉一泓水,思与海同波。
玉山章泉本章氏所居赵昌甫迁居于此章泉之名遂显1226年 南宋 · 戴复古
五言律诗
兹山自开辟,有此一泓泉。
姓自章而立,名因赵以传。
源从番水出,地与瑞峰连。
寄语山中友,临流著数椽。
万安江上1226年 南宋 · 戴复古
七言律诗
不能成佛不能仙,虚度人间六十年。
镜里姿容虽老矣,酒边意气尚飘然。
安排玉白花红句,趁办橙黄橘绿天。
无柰秋风动归兴,明朝问讯下江船。
章泉二老歌1226年 南宋 · 戴复古
在昔商山传四皓,又闻香山图九老。
异乡异姓适同时,争如章泉一家兄弟登耆颐。
章泉之上两山下,有地可宫田可稼。
伯也早休官,季也相约归林泉。
名动京口耕谷口,山中有诗天下传。
一生得闲兼得寿,皓首庞眉世稀有。
竹隐先生八十三,定庵居士七十九。
客从远方来,亦是六十叟。
手把一枝梅,奉劝两翁酒。
问公何以致遐龄,请翁细说吾细听。
不烧丹,不学仙。
五行有常数,天所禀赋焉。
人生一气统四体,众人斲丧吾能全。
要知养生无他术,日多吃饭夜独眠。
承翁见教谢翁去,两翁慇勤留我住,是夜醉眠苔竹轩。
梦见山灵向我言,翁之所说皆不然。
两翁盛德合乎天,天与遐龄五百年。
姚将军靖康初以战败亡命建炎中下诏求之不可得后五十年乃从吕洞宾刘高尚往来名山有见之者予感其事作诗寄题青城山上清宫壁间将军傥见之乎(1176年5月) 南宋 · 陆游
造物困豪杰,意将使有为。
功名未足言,或作出世资。
姚公勇冠军,百战起西陲。
天方覆中原,殆非一木支。
脱身五十年,世人识公谁。
但惊山泽间,有此熊豹姿。
我亦志方外,白头未逢师。
年来幸废放,傥遂与世辞。
从公游五岳,稽首餐灵芝。
金骨换绿髓欻然松杪飞。
于潜洪氏谱系图序宝庆二年六月 南宋 · 洪咨夔
洪姓有两出,一避唐孝敬帝及本朝宣祖讳,易弘为洪;
一伏羲、神农间,共工以水德伯九州,其子勾龙为后土后裔,封于共,为共氏,汉末避仇益水为洪。
吾宗共伯之胄也,聚族天目下,以东洪名其村,无虑六七十家。
耆旧相传,始祖自四明挈家奉母来,今西庄下担墓犹亡恙。
岁除家祀所谓渡江祖,席地用古礼,而所徙岁月漫不可考。
然自始祖至于今不翅十五六世,一世三十年,当是唐中叶徙居于潜谷口矣。
洪望燉煌郡,其散见于纂记,多占籍东南。
吴庐江太守矩,宣城人;
唐集贤学士孝昌,舒城人;
翰林学士侃,仕南汉;
参知政事昌杲,仕南唐。
《升元宗谱》一侍御、三尚书,则鄱阳三洪之远祖也。
得姓以来,鄱阳为鼎盛。
而在潜之洪,四五百年间种德蓺善,源深流长,曾未有显者,岂闻崖仙之风,以肥遁为高欤?
抑名山大川,英淑之气有待而发,蓄云闭霆,然后大沛厥施欤?
绍兴己酉,裔孙珏首考世系,派别为图,藏于家。
其后斌又采之,为祖宗讳第图,讫于己卯
去今六十八年,支叶益蕃,不可无纪。
余自郎曹罢归,地偏日永,因汇粹而续之。
凡力田以肥家,从戎以世宦,读书为文以名场屋,皆仓监公长子仁朗之传,吾所祖也,故详。
仁蕴之后,数传而遂微,故老不存,旧闻放失,未免间阙文,以俟质访夫能言其祖。
郯子见师,不识其先,籍谈取诮。
肖貌于两间者,不可不知世系之所自出。
知所自出则知根干华叶,同此一气,自叶流根,不容间断。
春秋烝尝,以序昭穆,而谨终追远之意存;
岁时会聚,以亲族党,而乖争陵犯之风息。
朝夕讲磨修饬,求为善人君子之归,而无忝于尔祖,此图盖亦风教之助云。
宝庆丙戌六月庚寅,十五世孙某序。
提举俞太中行状(绍定四年) 南宋 · 洪咨夔
公讳灏,字商卿。
其先晋公子食采俞豆亭,以为氏。
典午永嘉中,歙人纵为征西大将军。
干叶扶疏,或显或微。
唐末昱有迹于朝。
昱生稠,自江南宦吴越,为睦州刺史。
中奉,刺史五世孙也。
世居杭为著姓,太中娶于吴兴之乌程,因徙家焉。
公幼敏悟,吐辞辄不凡。
既冠,挹浙漕举,材名郁起,大家贵公子竞延致为师。
登绍熙癸丑乙科,授吴县尉。
秩满,辟户部犒赏武康酒库,以格知宁国府宣城县。
未上,辟知盱眙军招信县,逾年改辟镇江都统司主管机宜文字。
嘉定初元,充淮东安抚司参议官。
二年,知临安府城南左厢公事。
未上,监行在都进奏院,兼添差淮东安抚司参议官。
三年,知安丰军。
六年,知常德府。
七年,提举湖北常平茶盐,寻主管冲佑观。
十二年,辟淮东安抚司参议官,不就,主管崇禧观,提举千秋鸿禧观。
宝庆二年,引年致其事。
先是,随军策应,守禦暴露,屡特褒转,积阶至中大夫,爵钱塘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
东朝大庆,尊礼高年,以孙晦封太中大夫。
初任警捕筦榷,职守外无一辞自鬻,当路爱其廉而文,交推挽不遗力。
试邑极边,谓攻守以人心为本,首发刍粟振穷乏,家妪摩之,甚得民和。
王师骤起趋泗,随军转运使仓卒无措,约公共议。
公言:「敝邑已备夫马、千囊米以俟」。
使者大喜,薄暮促行,迟明悉办,因叹服曰:「非公几败事」。
招抚司调兵,道出招信境,二河深广,非浮梁莫济。
辰巳间檄,至申欲渡,具材有素,先期而集。
邑阻敌境仅一水,北界数千人拿舟坌至,邑人大恐。
公谓彼饥民欲就食耳,亦安知非尝试我者,使谕之曰:「汝等皆中原遗黎,慕义而来,然须申明上司方敢受,可令徒长至邑议之」。
已而桀黠者十辈来,劳之肴醑,潜遣戍兵驱其徒出境,歘惊疑溃去。
十辈者返岸,亡其众,踉蹡而逃。
自是知邑有备,莫敢窥。
宣抚丘公崇闻其静定有谋,檄使禀议,一见大器赏,所陈数策即施行。
留幕下数月,闻虏且南寇,以盱眙毕守再遇孤立,命摄倅助之。
还未数日,虏果袭淮阴,围山阳,毕被旨策应解围甚亟。
公谓:「将军去此,虏必引兵压吾境,不去,如方命何」?
毕决计启行,挽公与俱,屯于云山。
谍报日急,公料虏必深入窥采石,请回军守石梁河以遏其锋。
骑𡏖涨天,人情汹汹,戎服行伍中,意气激壮如平时。
毕每笑语公:「吾不料书生亦有此胆也」。
时毕威名暴振,招抚深忌之,多掣肘。
公走枢府,力陈利害,乃命毕节制两淮军马,亟回守六合。
虏果分兵捣虚,不得入,相距逾月而遁。
毕寻以都统兼知扬州,念非公无与共济国事,辟置机幕,进参谋议,边计郡政悉委之区处。
救脱机于矢石之间,回震暴于砧斧之下,心平理明,军民悦服。
留军中五阅岁,以亲老归省。
胡海弄兵,复繇奏邸参幕议。
公熟识淮人情伪,招纳荡平,计画居多。
馀党有来降者,帅以久抗王师诛之。
公谓此皆一时迫胁,非本心,元恶既殄,来者即良民也,极力救护,全活甚众,仍各给据使归农。
帅怒其咈己,同列咸为危之,公曰:「死生命也,委顺而已」。
卒欢好如初。
朝廷以佐平淮寇有劳,擢守六安。
陛辞,论严边备、清流品甚切。
郡经兵烬,一意劳集,建治宇黉舍,葺军营,井井有端绪。
未几,以太中忧去,边氓共惜之。
守武陵,以简静称。
随领庾节,取予中度,未数月引疾去,自是绝念荣进矣。
丘公寿隽帅维扬,以公先世老宾客,欲罗致自助,掉头谢去,卜筑西湖之九里松。
出门数百步,即买舟任所之,会意处竟日忘返。
每举酒望孤山而酹曰:「湖山政为我辈设也」。
如是者几二十年,湖旁居人以老仙目之。
晚喜观释氏书。
疾革,屏药饵弗御,索笔大书偈语而逝,绍定四年四月朔前三日也,享年八十有六。
娶范氏,赠令人;
继高氏,封硕人。
二子:长逊,次修职郎、楚州录事参军丙,皆先卒。
女三人,适进士倪良能、芮燮,秉义郎、前监嘉兴府赡军酒库沈吉甫。
孙三人:晦,从事郎、监嘉兴府比较务;
昕、㬇业进士。
公遇郊,先任犹子而后孙,人推其义。
性亮直不苟合,而接物必以情,待姻党有恩。
退然若不胜衣,而精神充满,志气奋厉,不为死生祸福所移。
其驱驰疆埸,出入莫府,料敌制胜多破的。
开禧乙丑开边有萌芽,一唱万和,功在漏刻。
张公岩位政府,密引公筹之。
公为言轻脱寡谋之人若可喜不可信,燕人赵良嗣、平州张觉,往辙可鉴,力陈之。
张公然其说,后悉验,识虑深远矣。
文流出胸臆,摆落陈言,诗有晚唐风致,词妙处迫秦、晏。
客或扣其旧作,辄太息言:「未第时,姜、潘诸故人相与泛苕霅,登垂虹,放浪烟波风露间,更倡递酬,以得句相夸。
尚夜深被酒胆壮,拍手啸歌,鱼龙起舞。
今无复此乐矣,尚何言哉」!
侄孙松得公诗百篇,锓为《青松居士集》,馀蒐录未竟。
诸孙将以其年十二月癸酉,葬公于钱塘县定山乡排山坞之原。
某视公为乡执,谨叙其业履以告太史氏。
赵德安(希混)挽诗 南宋 · 魏了翁
七言律诗
甲申露布告诛曦,丙戌巴台已磔禧。
或谓禄媭非汉患,谁知田李遗唐危。
安州得祸闻人说,荆莫上功惟我知。
三十三年旧寮友,朔风吹泪读残碑。
跋苏黄门在筠州施楞严标指(1204年2月7日) 南宋 · 周必大
苏文定公以元丰二年己未乞纳官赎兄文忠公罪,旋自南京签判谪监筠州盐酒税,明年至官。
又明年四月,僧惟盛刻《楞严标指要义》十卷成,公时年四十三,史夫人四十一,其九月印,施十本赠机长老,卷末亲题名氏。
嘉泰甲子,筠幕玉牒彦璋南夫得之,求志岁月。
观公文集,后二十二年岁在癸未,复题此经云:「十年来渐悟佛法,经历忧患,真心不乱。
今翻覆熟读,乃知诸佛惠我无生法忍、无漏胜果,愿心心护持,勿令失坠」。
盖与顷年求福田利益之意异矣。
辛丑,平园老叟周某子充书。
将入靖州界适值肩吾生日为诗以寿之 其一 1226年 南宋 · 魏了翁
七言绝句
肩吾名地古诚州,明日联车入界头。
草草三杯酌初度,恍如赤壁伴元脩。
将入靖州界适值肩吾生日为诗以寿之 其二 1226年 南宋 · 魏了翁
七言绝句
滔滔今古满双鬓,纳纳乾坤归两眸。
自有江山几千载,颇曾有此主宾不。
将入靖州界适值肩吾生日为诗以寿之 其三 1226年 南宋 · 魏了翁
七言绝句
道亨初不关穷达,身健何须问去留。
但愿王明天地泰,此生长共国同休。
送从子令宪西归 其一 1226年 南宋 · 魏了翁
七言绝句
弟兄亲友剑南州,别思如山浩不收。
家问稀疏人迹绝,眼明从子慰羁愁。
送从子令宪西归 其二 1226年 南宋 · 魏了翁
七言绝句
茆檐竹几对床头,晨暮参商未渠休。
宁用停云忆亲友,是身安健复何忧。
送从子令宪西归 其三 1226年 南宋 · 魏了翁
七言绝句
古来明戒有弦钩,伯父胡为苦好脩。
累尔南行数千里,我之自取尔何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