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7年丁酉” 相关资源
诗文库
云溪居士集跋(绍兴十三年九月一日) 南宋 · 华初成
先君遗文,有《云溪集》一百卷,《扬子法言训解》一十卷,《书说》三卷,《会稽览古诗》一百三篇,长短句一卷,《会稽录》一卷,并附见者《哀文》一卷,定为一百一十有七卷。孔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先君富于艺能,颇有经世志,徒以不苟合,世莫有知而用之者。其间虽或用之,亦不甚力,要惟不能深知之故耳。为郡漳南,未几而没,呜呼悲夫!漳南所欲设施者且犹未尽,而况生平之所欲耶!求之行事,固已不可多得,所从托于不朽者,惟空言而已。今取世所通知者,不过《神功盛德诗颂》、《书说》,尝献之先皇朝,与夫《会稽览古诗》,近稍流布于士大夫者。自馀方藏之箧中,日月寖远,卷帙散漫,其能免摩灭者几希。夙夜用惧,柰何遗孤人地凡冗,念非雅借于名公钜人,则无以增重其价,而铿鍧震耀斯人之耳目。属者枢密大资楼公来帅会稽,敬以遗文冠序为请,乃蒙矜从。仰惟文章翰墨妙绝一时,将令来者失声叹息,诚不待披先君之文,而先君之志可知也。呜呼!盛与乐道人之善,非公殆不能与于此,是用镂版而传之。然纸墨可具也,其文四十馀万言,缮写抑未也,重念弗躬弗亲,则无以称平昔之勤,而伸罔极之报者。若夫体制,则初成不当言及,已见于枢密公冠序矣。至于世系之远近、出处之前后,则有墓状云。绍兴十三年九月旦日,男右朝散郎、新监行在榷货务都茶场、赐绯鱼袋初成谨书。
神功盛德诗 其六 德渊 北宋 · 华镇
四言诗
世德之渊,庆流瀰瀰。
笃生哲后,在宗之子。
其积弥新,有闻不已。
文考受之,以肖以似。
人之攸归,天命爰止。(一章)
天命靡常,惟德惟功。
神圣有作,历数在躬。
正位东朝,遂成大宗。
协和万邦,万邦以雍。(二章)
沈沈神机,其动其时。
和柔以刚,克爱以威。
肃之振之,俾无或隳。
功则未既,思有宏规。(三章)
按:三章,一章十句,二章章八句。
神功盛德诗 其七 皇猷 北宋 · 华镇
四言诗
皇有大猷,其成落落。
文武不世,千载无作。
圣人勃兴,积厚施博。
作之新之,以底远略。(一章)
既发我明,既达我聪。
合变体经,神化无穷。
长毓儒雅,蓄砺兵戎。
无思不服,物有其容。
夙夜不怠,济我丰功。(二章)
济济朝廷,有名有实。
多士在服,百工励翼。
礼乐兴矣,刑政既达。
郁乎有文,绍周之则。(三章)
绵绵句丽⑴,莽莽河湟。
绝彼东海,逸于西疆。
或剪或怀,德威孔扬。
列我郡县,袭我衣裳,于前人有光。(四章)
按:四章,二章章八句,一章十句,一章九句。以上《云溪居士集》卷二
⑴ 原按:《通典》高丽本名句丽,以高为氏。《后汉书》作高句骊。《魏志》、《唐书》皆作高句丽。
神功盛德诗 其一 神州 北宋 · 华镇
四言诗
茫茫神州,有疆有理。
歼殄豺虎,剪夷荆杞。
人可以群,神获其祀,惟宣祖是畀。(一章)
道有伦极,克建克叙。
不丧厥猷,物有其纪。
既污者隆,何千万年。
施于孙子,惟宣祖所畀。(二章)
其畀惟何,笃生真人。
作之孔武,敏则有神。
乃圣嗣德,益之以文。
庆既令矣,克成厥勋。(三章)
按:三章,一章七句,二章章八句。
神功盛德诗 其二 于皇 北宋 · 华镇
四言诗
于皇武王,帝锡其猷。
克奋神武,应天之求。
维眷乃顾,申命用休。
狱讼讴歌,旁来⑴不谋。
高视虞夏,嗣于有周。(一章)
蠢尔小腆,昧天之灵。
弗念厥显,首干我经。
龙旂东指,淮海惟清。
西狩三城,泽潞⑵以平。
皇皇天声,如雷如霆,罔不震惊。(二章)
偏师四指,露檄旁招。
负固衔璧,知几造朝。
凌江绝岭,曾不崇朝。
蜀道失险,关烽聿销。(三章)
恢恢皇纲,周汉之后。
唐嗣不武,实弛其纽。
自我维之,律此群丑。
式相上帝,以奠九有。(四章)
按:四章,一章十句,一章十一句,二章章八句。
⑴ 鸣野本、翰林本作采
⑵ 原作路,据鸣野本、翰林本改
神功盛德诗 其三 亨龙 北宋 · 华镇
四言诗
瞻彼亨龙,应时而作。
维云维雷(鸣野本、翰林本作雨),以引以翼。
大人有徽音,物被其泽。
德馨孔昭,休命爰锡。(一章)
蕞尔汾晋,秽我王路。
天诛久稽,爰赫斯怒。
大明继昭,晞彼朝露。
文轨攸同,平平天步。(二章)
朱干雕戈,包以虎皮。
脱剑解胄,敦说书诗。
钟鼓喤喤,俎豆仪仪。
相我斯成,以永丕基。(三章)
按:三章,章八句。
神功盛德诗 其四 猗欤 北宋 · 华镇
四言诗
猗欤道真,厥心希微。
我则道⑴之,万物纷错,我摄之以无为。
股肱良矣,心膂则奇。
荡荡妙用,民莫之知。
既绥寰中,亦静四夷。
承休垂裕,维君维师。(一章)
雍雍和声,召彼协气。
散为丰年,凝为嘉瑞。
三脊之茅,四海之美,惟帝王是致。(二章)
岩岩太山,升于天中。
鸾舆戾止,玉检金封。
汾脽千里,亲飞六龙。
上下昭报,神明以通。(三章)
在昔图书,出于河洛。
有龙有龟,前圣之作。
惟天无亲,德侔斯格。
我躬受之,宝符神筴。(四章)
按:四章,一章十三句,一章七句,二章章八句。
⑴ 鸣野本、翰林本作体
神功盛德诗 其五 惟天 北宋 · 华镇
四言诗
上天之载,引之惟逸。
原民之生,天子之职。
我安其止,弗扰弗刻。
厥德罔愆,宜符帝则。(一章)
我征既宽,我役不烦。
息我干矛,审尔刑冤。
井饮田食,日舒以闲。
鸿化何为,淳风载还。(二章)
俾尔息而庶,俾尔厚而富。
黄发稚齿,既仁且寿。
帝歆其馨,介我纯祐。(三章)
其祐维何,如商之戊。
天地其行,既长且久。
宠绥下民,克念厥后。
取我元良,锡之九有。
不失其传,益羡三后。
惟尧舜为难,惟我则不。(四章)
按:四章,二章章八句,一章六句,一章十二句。
上林枢密书 北宋 · 华镇
某闻抱器识者销声而不出,晦迹而独往,则不玉不石,介乎才否之间。全吾真而裕诸内,苟涉乎世,必有所立,以成身善名,贵白当年,而托于不朽。《传》有之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三者,君子所以成身而善名者也。德出乎道,功成乎事,言也者,论道德而济事功。故等有上下,序有先后,兼之者君子之全美,得一者所遇之时会。世平政成,天下泰定,中外小大率安故常,则日新厥德,以益其厚。事变蜂起,利害交搆,新故不并,厌慕异情,则时底厥功,以济世道。或勋德事物可颂可记,或彼己势隔,指意不通,或道散法亡,埋籍传载,或怀才笃义,失职离愁,必发乎声言,杂为文采。及夫成济政事,导扬声教,纠合上下,协和神人,形为简书,贻训后世,使斯文不坠,大猷有传,观之者因迹以会心,闻风而兴起,则言之所补,未愧功德。故君子因时而成业,易地以计功,优劣之差,不主于一。某也不敏,妄意作者之业,狂鸣无当,罔知尺度,常恐引费岁月,不及门户。恭惟知院枢密阁下,以纯德通才,宗儒硕学,秉文之律,为世师范。权衡所逮,锱铢不遗;片言品题,天下咸允。曩岁台旆节制东吴,某于是时尝持所学,上污几席,猥蒙激赏,谓有古风。星霜变移,逮兹五稔,中心铭藏,靡日不思。感知音之既遇,识文艺之蹊隧,虽尘劳坌冗,每加鞭自笃,罔敢或弃。尝思《典》《谟》存而唐虞之德明,《歌》《贡》作而神禹之功著,商周之世,颂声并兴,迄于汉唐,咸有称述。然惟舜禹为盛,身致大宝;汤武之兴,悉资世业。高、光、唐文,经营戡定,备尝险艰,成功肇基,用力甚厚。而子孙传之,为数虽多,肯堂构者或三四世,或一二君而已,世平道隆,曾不百年。恭惟本朝受禅创业,同符虞夏;七圣继作,善美荐增。光大安荣,踰百三十馀载,弥昌弥炽,功德之盛,度越前世远矣。某不自度量,忘其鄙贱,辄罄竭单浅,策砺驽钝,作《神功盛德颂》一篇。声采芜颣,闻见寡陋,不足以识其形容,揄扬大烈,备国史之美;庶可与耕夫樵叟,击壤鼓腹,吟咏于畎亩之间耳。尚念绠短汲深,力少任重,简不备物,狂过乎中,斐然莫裁,尘浼盛大,谨缮写诣钧屏尘献。伏惟帷幄密严,筹谟馀暇,俯念晚学尝在所赏,特赐盼睐。倘蒙一言之教,俾知当否,德贶之重,实踰丘山。伏惟矜怜,幸甚幸甚。
书高宗中和堂诗后(绍兴二年) 宋 · 宋辉
臣仰惟今皇帝即位以来,属时多艰,巡行方岳,抚慰斯民,而图所以恢复大业,肃清中原。神功圣武,且将追配前王,贻休后世。建炎三年岁在己酉,移跸钱塘,尝以万机之暇,登高望远,赋为此诗。前瞻稽山而追怀夏禹之功,远思句践而属意种、蠡之臣,忧民图治,感念疮痍之意,粲然见于篇什之中。宸奎睿画,辉映日月,传闻四远,民争诵之。伏观今皇帝圣德日跻,克俭克勤,虚怀听言,刻意愿治,而躬行寅畏天命之实,禁网不苛,赋敛不烦,而大敷子惠斯民之政。凡注措施设,虽非臣愚浅陋所能测知,然臣承乏辇毂之下,日睹政化之行,而退诵《云汉》之章,盖无一不合者。是宜镵之斯石,以示方来。臣谨拜手稽首而识其后。
唐神功破阵乐颂 南宋 · 洪适
唐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武德二年,刘武周用宋金刚之谋,连锋突厥,拔介州,杀石州刺史,败裴寂,入太原,浸摇关中。高祖、太宗,禦之柏壁,天戈所指,莫不摧折。明年遂平河东,武周奔于虏,爰即军中作《破阵乐》,以志武功之盛。及魏徵、褚亮辈,更制歌辞,曰《七德舞》,后更名曰《神功破阵乐》。凡岁旦、冬至、大朝会,则与九功舞同奏。于戏!唐以兵定天下而兹实武乐,传之子孙,以示王业所由。而颂声阙焉,敢为之辞曰:
古帝命唐,正域四方。扫旧布新,长彗流光。乱结隋抄,奸雄纷扰。如虎凭山,如蛇缠道。赫赫太宗,圣武神功。干将莫耶,畴克婴锋。薛犁其荒,郑陨其强。夏氏累俘,魏人纳降。逖矣武周,藉助凶俦。怒其萌芽,太阳是仇。乃鞠王师,驱熊率罴。天戈一指,颠踣流离。爰制乐章,蹈厉发扬。以志武德,子孙无忘。辞摛魏褚,七德命舞。裘褐惊咍,民观如堵。龙墀大朝,星拱郡僚。乐奏其间,上下和调。闻诸古昨,功成作乐。韶夏英茎,于昭景铄。唐室之兴,定乱以兵。兹乐之成,王业惟明。被之管弦,其辞弗传。作此颂焉,何千万年!
重闽广奏状 南宋 · 袁说友
臣常观汉高祖最善虑事,方天下未定,自关以西,每先固守,然后东征西伐,得以取胜。其自将击陈豨也,非萧何守关中,则韩信之叛,实累其后。明年,又自将击布,亦回视却虑,常使问萧相国何为。帝之意,谓「宁使吾之伐人者未克,毋宁使吾之境有变焉」。盖跋前疐后,以掣吾肘,皆用兵之大忌也。臣仰惟陛下神功圣武,超冠古昔,深念列圣二百年之贻谟,中原千万人之思汉。粤自践阼,力图大勋,将帅则上廑于主择,卒伍则捐金以加惠。器甲城堡,士马金谷,凡古人战胜攻取之具,陛下已经理而整齐之。夫以天道好还之理,祖宗在天之灵,而鉴观陛下复古之念如此,固已启佑大业,而犁庭蹀血之盛,将复见于今日矣。然臣犹有愚虑,不识忌讳,以献陛下。伏见年来江湖之盗时敢窃发,比者广西李接小寇亦敢为妖,此固自投死地,何足诛锄。而臣私忧过计,以为当清白偃戈之朝,区区疥癣,随自殄灭,固何足道。然陛下方笃意复古,勋在朝夕,他日复会东都,举国大进,于时江、湖、闽、广数路万一有警,必有疐后掣肘之患,此岂可以不预为之防也?夫江西、湖南盗贼,固当深虑,若闽、广三路,尤不可忽。盖地土牵联团簇,又诸郡相望,别无险隘。譬之冈阜自成一区,或有寇盗,苟不即灭,非若江西、湖南路地形断续,隔蓦散落,时有高下险难之比,若不先为之策,异日必为后累。辄以管见五说,仰溷天听。其一曰:乞行下闽、广三路提刑司,专一措置诸州禁军,令守臣同本州兵官日务训阅,立为赏罚,激励能否,并不得占用一名。提刑每岁循行点按,不得因而骚扰。月具见管禁兵姓名人数申奏。其二曰:闽、广诸郡城壁颓圮,兵器脧削,二广尤甚。乞行下三路运司,借拨钱本,同各州守臣措置日下修筑城壁,务令坚完,打造器甲,务为可用,具以修打过城壁、器甲数目申奏。其三曰:二广郡守多系部阙,凡以资序而得者,率是癃老罢羸之人,何以应猝?乞命大臣更择紧要州,取旨升作堂阙,选材差授,许除第二任知县人。内系极瘴去处,厚立赏格。三路守臣陛辞之日,戒以训兵爱民之事。庶使材力有馀,可以责任。其四曰:每遇三路谋帅择宪,必先威望智略足以弹压镇服者。仍乞同各州守臣皆一一久任,毋遽迁易。如任满日,部内无窃发事,并与迁秩超擢。否则取旨议罚,以为惩劝。其五曰:切惟圣化旁洽,远民兴行,年来二广之士浸多秀颖,宜命大臣搜扬荐召,择其一二以渐擢用,诚足以收远郡之心,销奸慝之习,亦汉高祖慰赵子弟之遗意也。臣愚欲望睿断,首以闽、广为重,頫鉴臣说,以次施行。庶几陛下养晦蓄锐,奋然必为之日,可以专意北向,无复顾后之忧。盖天下之事,惟周防后虑者为不可敌也。惟陛下谨之重之,以全大计,实宗社幸甚。
规恢三事奏 南宋 · 袁说友
臣仰惟陛下神功圣武,超冠古昔,深念列圣二百年之贻谟,中原千万人之思汉,粤自践祚,力图大勋,临朝慨嗟,日轸宸虑。将帅之能否,上廑于主择;士卒之贫窭,曲意以加惠。缮治器甲,修筑城堡,选练将士,储峙金谷。云屯之分布,马政之蕃息,凡是数者,陛下已经理而整齐之。然臣犹有愚虑,以献陛下。其说有三,一曰毋露机,二曰毋较礼,三曰毋轻敌。夫帝王之兵,贵谋而贱战;智者之谋,计定而机不发。史臣论光武之复汉,而归之沈几先物焉。盖机之不沈,则事未及举,而迹已布见,将物先于我,而我乌能先物哉。臣愿陛下以贵谋为先,以沈机为智。举事贵乎渐,使彼浸闻而不疑;决策贵乎神,使出其意而叵测。戒饬边吏,防奸人之探刺;申谕统帅,毋生事以张皇。凡吾求以胜敌者,横斜曲直,而彼莫知所终焉,此臣所谓毋露机也。自古复人之雠,必以吾所不足爱而易其所可爱,小利不较,小屈不恤,此其志未可量也。越王报吴,卑辞厚礼,惟吴是徇。盖辞之卑,礼之厚,于吾固无损也,而适足以滋其骄玩之习,稔其怙恶之志,而重吾国人愤懑不平之气。用是以报,乌有弗济者。臣愿陛下毋惮言辞,毋惜苛礼酬应之仪,毋薄于畴昔使命之遣,毋惜于称臣。将取故予,而养其贪侈之奸;屈己下人,而激吾国人之愤。谋之如此,而待之又如此,岂不足以举事哉!此臣所谓毋较礼也。夫以有馀者待人,而以不敢自足者处己,则无玩敌,无轻举,将见可而进如破竹矣。东汉之初,匈奴饥役,自相纷争,臧宫、马武,愿得五千骑以立功。光武谓:「传闻之事,常多失实」。帝非谓其果无是事,特欲益稔其恶,静观其变,而徐起以取之耳,故其后有空朔庭之举。天下之事,亦岂在骤忽而亟图哉?臣愿陛下幸丑种年来衰亡已兆,而愈先自治;嘉中原年来思汉正切,而益务绥怀。常若彼有难图之形,而我未有必取之势,蓄锐养晦,坚意笃志,待时而动,奋然必为,将何往而弗克者,此臣所谓毋轻敌也。夫是三者,固岂区区然求目睫之胜哉!养吾之力,以深藏其机;安吾之民,以姑尽其礼;全吾之策,以熟料其敌。皆所以为不可测之计,期必发而必中尔。惟陛下鉴臣之说,以观今日之势,而不以为迂,将不岁月而复古兴周,明谟隆汉,匹休周宣、汉光于千载之上。如臣等辈,期与中原赤子共睹汉官威仪之盛,岂不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