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洪州华山胡氏书堂记986年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士君子承积善之庆,服圣人之道。
治身修心,义之本也;
风行于家,德之充也;
教被于俗,仁之周也。
畴克具举,吾其与之。
豫章属邑,世云旧里,山水特秀,英灵所躔,安定胡君籍于是。
君名仲尧,字光辅。
奕叶儒学,蝉联簪绂。
曾门标举,焕列宿之华;
祖德韬映,戢少微之耀。
至于我先人,少好《左氏春秋》之学,研几索隐,儒者宗焉。
及君之长,克扬其业,言斯出矣,身则践之。
揖让周旋之仪,孝友姻睦之行,修乎闺门之内,形于群从之间。
少长有礼,丝麻同爨,乡党率义,人无间然。
君以为上古之风,可以驯致,由六经之旨,可以化成也。
乃即别墅华林山阳玄秀峰下,构书堂焉。
筑室百区,聚书五千卷。
子弟及远方之士肄学者常数十人,岁时讨论,讲席无绝。
又以为学者当存神閒旷之地,游目清虚之境,然后粹和内充,道德来应。
于是列植松竹,间以葩华,涌泉清池环流于其间,虚亭菌阁鼎峙于其上。
处者无斁,游者忘归,兰亭石室,不能加也。
又案图牒云,昔陶丘公、李八百皆修道于此。
是知人境相得,其道乃光,勤而行之,古犹今也。
铉钦羡其事,道阻且跻,故述斯文,以垂不朽。
年月日记。
贺李规奏胜捷表986年5月 北宋 · 田锡
臣锡言:今月三日,进奏院状报四月九日外殿直李规走马到阙奏,大军收下云川,杀戮贼军并尽,所有百姓并依圣旨存留安抚讫,并收到衣甲器械鞍马钱帛粮草极多者。
伏以王师乘胜,戎垒克平,尽白日之照临,庆皇家之胜捷(中贺。)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恩流万国,威驭四夷。
执玉涂山,猃狁旷宾王之礼;
洗兵瀚海,嫖姚成破虏之勋。
婴城固守者必诛,徯后昭苏者即赦。
果霈涵濡之泽,俾新污染之民。
七德彰明,三边静谧。
伫魁渠之系颈,生致阙庭;
用亿兆以为心,跻于寿域。
忝分朝寄,远在海涯,恨无羽翼以奋飞,徒仰天颜以咫尺。
臣无任惶恋欢呼、激切屏营之至。
潘阆咏潮图赞986年 北宋 · 王禹偁
贾阆仙以夺卷之忤,谪于长沙,李洞铸其像以师之;
孟浩然以上书之句,弃于襄阳,王维图其形以观之。
故能使穷辱之士弥光,风雅之道不坠。
清气未尽,奇人继生,处士潘阆得之矣。
处士总角之岁,天与诗性,故亲族骇其语焉;
弱冠之年,世有诗名,故贤英服其才焉。
今内翰广平宋公白赠诗云:「宋朝归圣主,潘阆是诗人」。
其见许也如是。
处士《自序吟》诗云:「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
又《贫居》诗曰:「长喜诗无病,不忧家更贫」。
又《峡中闻猿诗》云:「何须三叫绝,已恨一声多」。
又《哭高舍人锡》诗云:「生前是客曾投卷,死后何人与撰碑」。
又《寄张咏》诗云:「莫嗟黑鬓从头白,终见黄河到底清」。
又《临江亭》诗云:「醉卧岂能妨燕雀,狂吟争不动鱼龙」。
寒苦清奇,多此类也。
然趣尚自远,交游不群,松无俗姿,鹤有仙格。
脱屣场屋,耻原夫之流;
栖心云泉,有终焉之计。
言念吴越,跨江而来,钱塘、会稽,卖药自给,因赋《浙江观涛》之什,称为冠绝。
今太子中舍李公允以春宫之臣,被墨绶之贬,好奇尚异,有古人风。
乃出轻绡,徵彩毫,写彼诗景,悬为句图,飞翰走僮,以越茂苑。
且曰:「若得吴县序之,长洲赞之,可垂于不朽矣」。
会予卧病不果。
疾间之日,复出图以阅之,诵诗以味之。
乃知处士之句,绝唱也;
李公之画,好事也;
罗君之序,乐善也。
援毫赞之,以卒予志。
辞曰:
天生潘阆,以诗为名。
卖药泽国,吟潮海城。
风引鹤领,霜号猿声。
天地借意,鬼神以惊。
闻之心骇,诵之骨清。
卢肇之赋,但述虚盈。
光庭之论,徒曰纵横。
何如一章,穷万古情?
中舍李公,爰徵画工。
快自象外,写于图中。
吟态伊何?
昂头指空。
寒沙暮岛,望月孤鸿。
吟声伊何?
舍水咽风。
秋山虚谷,喷霜晓钟。
笔精墨妙,幽致何穷!
凌烟有阁,甘泉有宫。
欲图厥象,必待其功。
此诗克成,与勋比崇。
霜缣一开,清风四来。
展矣君子,芳尘远哉!
我藏此图,携于上都。
朝端人间,其能舍诸?
吴山未泐,浙江未枯。
汤汤潮声,与诗名俱。
越中牡丹花品序雍熙三年八月十五日 北宋 · 释仲休
越之所好尚,惟牡丹。
其绝丽者三十二种。
始乎郡斋,豪家名族,梵宇道宫,池台水榭,植之无间。
来赏花者,不间亲疏,谓之看花局。
泽国此月,多有轻云微雨,谓之养花天。
里语曰:「弹琴种花,陪酒陪歌」。
丙戌岁八月十五日移花日序。
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武英殿聚珍版。
遗德庙记(庆历四年四月) 北宋 · 李晏如
原夫太极肇分,三才定位,佐圆方之化育,乃自神癨;
保区宇之昌宁,率由英盓。
是知人神一致,幽显殊途。
生则负业负才,功名冠世;
殁则至灵至圣,祸福及人。
代有可称,永存典祀。
而神周氏,讳鹏举,字垂天,东晋时会稽人。
姬氏分枝,汝川启祚,轩裳袭庆,冠盖传芳。
禀灵虬无匹之资,挺天马不羁之质。
文戈曜彩,早符却日之能;
智剑腾光,自淬决云之利。
宏词登第,雄俊成名。
初宰上虞,忧分百里。
布丝桐之政,兼冰砈之权。
民仰如神,物资厚利。
归朝龙阙,出牧雁门。
才兴廉裤之谣,已显孟珠之誉。
人安俗阜,岁稔时清。
继隆竹帛之功,迥播仁贤之美。
自后心思退让,志务幽闲。
俄辞建隼之荣,遂厌利鱼之贵。
念昔会稽东、上虞北,曾游渔浦湖,遇春景韶光。
访物外之灵踪,寻湖中之胜概。
益见澄澜湛湛,分玉镜之清光;
翠岫峨峨,列云屏之秀色。
松篁掩映,花坞奇幽。
每资赏眺之情,颇惬嬉游之趣。
舟泛清遆,车乘白驹。
全家忽隐于灵源,阖境但惊其神化。
俄而睶通算镳,迥布威灵。
升为水府之蚻,超统阴司之职。
即时闻奏丹陛,肇建严祠。
敬之者福必生焉,犯之者祸当立至。
牲牢互进,笾豆交陈。
远近居民,无不畏惮
时有明州天童寺僧昙德禅师,道高康会,德重图澄。
感太白之真星,下为童子;
乘菩提之果位,即告归天(其院因此立名天童寺。)
禅师闻神血食生人,由是特垂慈力,俾归正觉,径造灵祠,禅定身心,结迦趺坐。
神显灵通,万状变现无方,禅师寂若无人,湛然不动。
神乃寻知悔过,忽现真身,与三夫人礼拜归依,受五戒三皈之法,祭奠不茹荤血,庙廷愿皏癨园
昔本在湖鉌,地形窄隘,乡人孔泽、赵瑗以□□非立伽蓝之所,谒诚祈祷,咸愿迁移。
启告才终,狂飙忽起。
朱绂飞停之处,香炉飘落之中。
民乃上闻于官,敷奏乎帝。
续降敕命,建置殿宇,精崇梵刹,安处祠堂。
院与庙名,咸为「利济」。
会昌五年,天下庙廷例行停废,惟此庙宇独与重存。
后佛教重兴,一切仍旧(春秋祭祀,不茹荤血牲牢,惟只蔬素香烛。勾当僧惟省、檀越孔泽等与众刊石立碑,并绘塑像三十二身。其碑元有二厅,一在利济院,一在五夫庙内。于雍熙三年丙戌岁,上虞知县仲赞善差人□□□移入本县,于碑阴上刊县记。其利济院内者,损折,在本院佛殿□池内,今填池作经台巷是也。其五夫庙内者,船载到曹娥江中,溺于深处,今并不得而见矣。)
民间祈求,应若答响
可谓奉天之令,安国之禧,咸叶庶氓。
乃为硈曰:
神道性兮杳冥,人神应兮有灵。
禀一生兮丈夫,钦万古兮留名。
威光震兮赫奕,剑气上兮冲星。
仰如在兮享祀,感神理兮精诚。
爇香火兮不绝,永表载兮典经。
利济侯因天赐,仙官咸动民称。
⑴ 渔浦湖,后改名白马湖。馀姚县《图经》载,周氏乘白驹沉渔浦湖,事标史册。
⑵ 《明州天童寺记》,范的撰。云:有名宿昙师󲦙云至,而时闻会稽白□□□□人命,公往,以慈力□□□□□味,归化彼土,事迹存焉。
⑶ 所闻官奏请迎敕入庙,封为利济侯。乃大唐天宝二年后,分香火于五夫镇,又建立祠宇与其神像。至大宋祥符三年,改院名法界,续降朝旨,取责本庙供申,既去,又准敕命,仰严洁致祭,禁樵采触毁,并印给图经,在上虞县,春秋致祭焉。
父祖家传 北宋 · 苏舜钦
司马讳寓,字适之,颋八代孙。
善属词赋,尤嗜《左氏春秋》、班固《汉书》,襟局宏放,不喜苛屑。
父为铜山令,终于官。
贫不能归葬长安,负骨旅殡成都,筮仕于蜀。
时孟氏政狭小,公心陋之,乃上三书:上言威文任驭豪英,辅尊王室,噬强扶弱,隐令寄政之术;
中述执政大臣无远略,尸禄愒岁之弊;
下言关禁不严,兵革不利,将兵者非其才。
召见给事札,坐之殿庭,出策使对,自朝及夕,问答五返。
蜀主褒赏,翌日敕门下补谏官。
执政忌其疏,诬奏,诏遂阁。
御史阿旨,劾以非诋朝廷,授剑州司马。
公杖策之官。
剑州刺史贪黩,公数谏,刺史怒,公置手版于戚而去。
遍游名山,遇胜辄留。
至左绵,尤喜其地物爽润,遂葬亲青溪,占数盐泉居焉。
后公寝疾将终,谓协曰:「蜀历将谢,必归火运主,汝亦不大耀于此。
吾乐兹土,尤好青溪山林,况先茔在焉,我死当葬巨柏荫下。
亦尝占,且王乃后」。
遂以袝先兆。
侍郎讳协,字表微。
免乳失母,幼从司马公口授所诵书,数年皆通熟。
年十五丁父艰,既葬卒制,往成都,以文谒薛戣侍御。
薛器异之,授馆门下,曰:「吾馆士多矣,无若苏卿者。
其操行明洁,所学博大,貌相丰下,固当有应」。
它日以女归焉。
薛公女,即河东太夫人也。
广政十八年,公试春官,中首科,解褐掾彭州,迁合州幕职、陵州判官。
陵守范公趋成都,公领郡事。
王师伐蜀,寇盗抢攘,城陷于贼,吏卒解散,公独儒服坐寝以待。
贼入拜于庭,其渠曰:「公以善及我曹,我曹今能获公族于安处。
某官某吏苛且滥,已赤之矣」。
俄有骑至庭者,贼渠斩之,号曰:「敢有犯苏公者如之」。
自是家人安堵。
王师至,盗散,公出官寺俟命,诏复之。
逾年乞朝,既至,授怀州法曹。
在任十年,又为理曹,改河南户曹。
雍熙三年,中令召入翰林为学士,乞移中都以便养,诏授光禄寺丞、开封兵曹,召见,赐五品服。
淳化元年卒,优诏赠秘书丞,非常制也。
后以中令贵,赠刑部侍郎。
二子:中令及易直。
中令讳易简,字太简,侍郎长子,生于蜀之导江。
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太宗便坐临试,移时成文。
上览称善,诏升殿,问乡族,公丰采洒落,音对详典。
太宗曰:「古称秦蜀才子,可抗山东将,宜其败诸生也」。
翌日策名居第一,解褐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就加太子右赞善大夫。
召还,授右拾遗、知制诰,赐五品服。
雍熙三年,召入翰林为学士。
淳化三年,有事南郊,充礼仪使。
先是圆丘合祭,惟宣祖配,公以为太祖受命造宋,乃弗侑神,上疏引永徽中高祖、太宗同配事,诏嘉之,遂为定制。
四年,以翰林学士承旨、给事中,遂参知政事。
至道元年,罢为礼部侍郎,出典邓州,移陈州,薨。
以子贵,赠特进、中书令。
子耆,字国老。
幼奇伟,王文正公见而奇之。
奏文召试,赐进士及第。
累迁大理寺丞。
奉使契丹还,迁兵部员外郎、工部郎中、直集贤院,充京东、河东、陕西转运。
孙舜钦,字子美。
少以父荫补官,举进士中第,改光禄寺主簿,知蒙城县。
丁父忧。
服除,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楼店务。
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工为文章,以范文正公荐试召,得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祠神用市故纸钱会客,被劾为自盗,除名。
乃携妻子居苏州数年,复得湖州长史。
子泌、液、激。
按:《永乐大典》卷二四○一引《潼川志》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