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谢杨文公启 北宋 · 释知礼
知礼伏念身老林泉,任拘香火。
仰明月而遐照我牖,望白云而高迁帝乡。
徒效葵倾,因惭匏系。
伏惟秘监果行育德,自诚而明,为诸夏之梓材,作九州之木铎。
润色鸿业,挥彩笔于玉堂;
康济明时,成皇觉于仙室。
斯焉驾道,式副具瞻,素仰膺门,长悬丘祷。
而知礼也灰心寄世,砥行先经。
切柏代香,忝嗣天台之乃祖;
刻莲为漏,滥承庐阜之遗风。
岂期误泛虚名,遐臻秘府,致诸命服,赠以善言,捧接宸章,感动肌骨。
虽怀在笥,犹恐灾身。
追思梁氏之知然,方兹何逮;
退省裴公之忧密,类此犹轻。
继都讲于山阴,作主人于莲社。
顾微躯受赐,无足称焉;
谅大教益光,有自来矣。
造兰台而投刺,莫遂衷肠;
栖石室以观心,永期外护。
谨奉状申谢,伏惟台悉。
光明玄当体章与遵式问答偈 北宋 · 释知礼
遵式稽首延庆法主:窃闻迩曰纵辩,宣扬《金光明》甚深法门。
自惟匏系,无缘拥座。
且此经《玄义》示第五当体得名,此意幽邃,曾弥夕思之不解。
谨成偈句,奉以咨承,愿说授外,一为开决,颙俟报音之来矣。
云何是法性,自体《金光明》?
为当从义立,为当质亦成?
法性本非质,金色由何生?
若从义所立,还是假名字。
全金为法界,尘尘悉平等。
忏悔何所灭?
赞叹何所荣?
罪福既无二,空导是虚声。
空藏空全现,地藏地难倾。
云何此同异,愿决我疑情。
莲华与稻稗,当体若何评?
例同一切法,师子弦愿鸣。
知礼和南灵山忏主:自效颦禁足,接武讲科,虽为道未深,且格言有在。
兹蒙雄问,起自大悲。
俾我推寻,令他悟解。
因缘事冗,久失报投。
今漫奉酬,幸希细览。
法性具诸色,名为微妙色。
法性具诸义,名为第一义。
此义与此色,岂可分为二。
性火即真空,《楞严》显其意。
色性即智性,《起信》彰其致。
千如相非相,刹那方可寄。
一理空不空,毗卢方遍处。
穷色尽邻虚,即是本来地。
究心志刹那,即是真如智。
鼻嗅功德香,舌尝妙法味。
世间相得常,良由住法位。
法身流五道,良由具权智。
心狂金石翳,色病念想醉。
心色理无殊,质义安曾异。
众生迷本源,确尔分情器。
依空行忏赞,法界体全备。
光明照世间,真金诸法贵。
究竟真实体,显召不从譬。
击发此玄微,知君二严备。
我以此筹量,更请研精粹。
遵式再以伽陀禀问延庆法兄,能一披览,尚俟报音。
《涅槃》四无说,因缘故立字。
复言第一义,有言有实义。
有无与真俗,云何辨同异?
诸法即真如,无名无有字。
真如即诸法,随缘有差异。
起必性三千,云何勿名义?
水火性真空,空谁分一异?
循业而发现,从末方殊致。
建立全由俗,云何勿名义?
色性即智性,良由体无二。
无二无是非,无非本来地。
却俟尽邻虚,云何方显智?
元是一精明,分为六种义。
方便有多门,归元性无二。
无二即如如,云何有香味?
药病性相应,心色方便治。
水火各升沈,顿尔成乖弃。
缘起唯从性,云何显不二?
诸法如大幻,一多互相寄。
体幻即为真,何劳共远离?
尽尘忘刹那,云何存没意?
观心初不忍,今何忍此意?
取舍虽在我,其如且犹豫。
人天大导师,云何无决智?
观心亦观色,唯只观心地。
色不名观心,心无不包义。
同异与相摄,云何得其意?
观心唯一念,一念三千备。
三千含身土,独遗观色义。
三千洎外境,云何得齐致?
知礼谨率愚抱,再答灵山忏主来问,幸希采瞩。
《涅槃》一实谛,遮显非殊致。
依言及离言,悉是真如义。
此俗洎此真,非情是随智。
二谛皆名真,此真有名字。
若了性三千,此是圆成义。
法法尽真常,名实皆尊贵。
依此偏计法,如何得为类。
其体若空华,何实当名字。
心色体无二,情中坚执异。
欲破坚执情,须推到边际。
若知依理藏,法法无遗弃。
寄此显圆常,何曾求远离。
虽是一精明,体具三千义。
依正理内含,根境性中备。
唯心即唯色,唯香亦唯味。
唯触唯是音,此理好思议。
水火力相倾,明暗能更治。
即此相违中,弥见相从意。
相违彰具德,相从表不二。
智者善思量,本末何曾异。
观心理趣深,乍似相违义,出自旋总持,谁当不犹豫。
滥作流通人,自省居何位。
片言难折狱,再思方可矣。
九界约修心,三道寄心治。
此从外境观,外破内方著。
约理虽相合,据迷且分二。
究竟知所以,敢将情力置。
三法皆称妙,唯心最玄秘。
于心见法界,生佛齐一致。
迷己逐他物,确尔立情器。
见色便见心,灼然全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