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太学释褐记(庆元三年四月) 宋 · 吴仁杰
国家取士之制,其选之愈艰,则所得愈精。
举今所遴选而甚重者,惟大科异等,若制举,若宏博之科,若南宫进士之首冠,与夫胪句所传上之三人者是已。
神宗皇帝设三舍以造士,于是又有三舍生优选出焉,非长才秀民国士天下士不在此选。
故一旦崭然自奋于尘滓奥渫之中,其道德之章闻,声望之振起,莫不光明隽伟,表表之上。
其仕也至于横翔捷出,驰清骛华,都卿相之位,极文儒之选,而天下不以为过,惟其素所蕴蓄与其所自植立者有以大镇服之也。
凡三岁大比,拔进士之尤者,大都不过四人,宏博之科多不过五人,虽间缺不取,亦时时有之。
惟制举不常有,而上舍优选亦不常有。
方其徕天下之英而群试之,有司求十百于千万,然后得入太学,又谨察其行艺之可者而升之,必内舍最优之人中上舍而占优等,然后得为两优。
其跻扳分寸累而弗队者不一二,败于垂成者皆是也。
盖自元丰至元祐始得一人焉,曰林自;
又自元祐至崇宁得一人焉,曰张相。
按元丰初,令上舍生上等中选者取旨推恩,不与他等。
故或以阶视匠监丞而参宾幕,或以初品京秩而官学省,皆异恩也,虽方正、茂异反不及焉。
所以重天子之学,抑以其行艺之素,月积季累,选之艰,得之精而然与?
夫国之养士犹山之养材也,楩楠豫章,干云之奇材,自拱把而至于寻抱,其养之也至矣,其成之也不易,则其待之也不轻,恩施之美,固其所也。
乾道纪元之三年,岁在豕韦,太学之立两星终矣。
绍兴天子骏惠先烈,作成人才,以遗圣子神孙百年之用者,其效始见。
是岁太学以上舍优选闻,有旨推恩,如崇宁二年故事。
祭酒、博士而下,即崇化堂,集诸生冠带立东西序,奉诏黄赐之释褐,󲦤笏稽首,谢恩于庭下,一时歆艳其荣。
由是两学之士益淬厉修饬,以趋上意,才八置闰而踵相蹑者十人,得士之盛,前此未有,可书也已。
四明高公以西垣北阖之重下兼大司成,既合进士、上舍、科级题明镵之石,谓两优之选科级之巨擘也,复科别其人而碑之,屡书特书,以侈一时之盛,且以厉学者,命仁杰识其事。
以不能辞,公不可,则退而执笔纪其大较如此。
庆元三年四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