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晁说之宋 1059 — 1129
送钟离秀才往越州(字中远) 宋 · 晁说之
五言律诗
客游会稽去,惜哉无镜湖。
云迷神禹庙,鸦护季真居。
五字君诗费,千秋我恨除。
寄来休草草,涕泪忆皇都。
总管刘观察相饯(四库本作见)于高岩经句杨朝奉出所和诗即席再赋 宋 · 晁说之
七言律诗
花开为客向金城,待得无花羸马行。
柳荫高岩开祖帐,月摇洛水话离情。
将军精悍千山耸,宾客风流一笛横。
更愧新昌孙子在,诗成白眼得清明。
依韵和钟离秀才留别之作 宋 · 晁说之
七言律诗
不脱征裘已到春,纵风横雨又经旬。
期君独步入京国,与我相逢在水滨。
愤世何言诗溅泪,愁心自醉酒生尘。
胡然乘兴稽山去,为问流觞曲水人。
寄中远越州旅舍兼简宋倅 宋 · 晁说之
七言律诗
自言无闷于兹久,何事今朝叹息频。
同病愿逢閒话客,异乡难得借书人。
独寻剡县溪山去,厌见扬州花木新。
茶寄卧龙何日到,贰车东宋世相亲。
再和 其二 宋 · 晁说之
七言律诗
顷岁官尝傍紫虚,嵩云缑月笑谈馀。
惟知猿鹤乞骸疏,不录熊罴谏猎书。
游寺但知能自与,焚舟不复问何如。
岩廊德量谁能比,大令山阴难并居。
其二 宋 · 晁说之
七言绝句
无奈愁来欲解携,春光何事亦如迷。
只应自有人行乐,枉是多情王会稽。
暮江 宋 · 晁说之
七言绝句
南潮胜韵此间无,醉本兰亭强学书。
人物本朝还可恨,谁传燕老暮江图(自注:疑燕公必尝黜此景。)
和资道读贺知章传(1087年) 宋 · 晁说之
少陵爱贺公,爽气不可致。
宁向水底眠,不作尘中士。
谪仙见长安,狂言随意至。
换酒解金龟,安知天王赐。
二子少可人,欣然得朋类。
我实异世客,遗编劳补缀。
念昔游稽山,颇爱石上字。
再拜式画像,物来见真意。
翰林有诸孙,能与我同契。
偶得双头莲花戏作 宋 · 晁说之
君子(四库本无子字)不见昭仪飞燕姊妹在汉宫,同妍共丽媚赤凤,赤凤一日与俱逝长空。
又不见大舅小舅兄弟专晋亦何有,兄招千里兵,弟殒一杯酒。
嗟尔芙蓉芬芳姿,出水无染称瑰奇。
亭亭各映清涟漪,高下浅深何不宜。
尝游镜湖五月时,目极万叠青罗衣,一花独出擅朝晖。
譬如神情散朗王夫人,不争铅黄桃李春。
又如君子立朝廷,朋而不倚自修正。
何乃反常为异失故态,比之人事那足爱。
只恐横塘知我有恨处,故教绝艳相并语。
莫言才气世无双,并蒂何如君看取。
不然戏我坎壈此世每不偶,逢人好匹(四库本作颜)开笑口。
连日酷暑异常摅闷而作 宋 · 晁说之
寒暑平分,东南之徼,何多暍哉。
远望炎洲,近观火井,相与朝烬而夕灰。
名曰冰纨霜练,服之一缕如十袭,而信衣冠之不能。
敢疑夏祖之居会稽,短发文身自蔽以草莱。
浪婆儿,身(四库本作住)世世,共道常年不如是。
谁复怜北客,此日真憔悴。
深山乳虎想腾倚,清风不来空啸死。
安得人如葛稚川,脱身直下坐井底。
奈何沧海浊沸,日不敢浴,金波自烂玉兔熟。
四方上下浊氛满,何许层冰映雕玉。
苦熟何不可,浊氛端恼我。
乘小艇戏作 宋 · 晁说之
知章骑马似乘船,我今乘船若骑马。
舳鸣舻喷索莫驭,左磬右控手不把。
稍稍风恬可骋望,忽忽波骇难游冶。
既信河流怒颊豪,不疑瞿唐不可下。
婆儿未用伧儿怪,赤马能战驰马败。
伧儿自哂亦以屡,愧尔会稽夏仲御
⑴ 自注:赤马是晋船名,驰马是吴船名。
赠琴(四库本作冲) 宋 · 晁说之
会稽城畔不见海,会稽城里海有声。
此海之声三尺桐,渺如渤澥含太清。
惜哉寂寥三十载,月出愁空不肯明。
邂逅彼孙曰冲照,燕坐之馀秋色横。
摇手照乎休可已,悲风河水客心惊。
我少学此今白发,念昔知音冢草生。
亦复何人能子知,空问世(四库本作令此)身不得轻。
(四库本作迟)鹤待此朝入馔,子食有禁宁无情。
初至鄜州感事(1114年) 宋 · 晁说之
罪斥云一纪,常亦守官箴。
置身江海畔,放言麋鹿岑。
大吏不呵谴,小吏自堪任。
虾菜日异馔,著书敌南金。
岂无二三子,善叩响不沈。
更逢四高士(自注:杲、恂、立、然。),语妙何愔愔。
俯揽尘土影,仰摅冰玉心。
苦辛虽在昔,菑穫实于今。
归榜不忍速,故庐尚可寻。
金闺朝轇轕,荃壁(四库本作兰)梦萧森。
领阔贻尔诮,新贵使我瘖。
饥寒一丈室(自注:去年京师大雪。),奔走九秋砧
长坂马难健,败絮虱易侵。
池西别故旧,税驾雕山阴。
白翟无曩迹,赫连有脱镡。
幸哉廊庙术,勇不誇纵(四库本作众)擒。
誓表前日来,父子恩更深。
战士老腐粟,癯儒适懦襟。
羊肥卧沙种,酒美西凉斟。
农武自先烈,五律勤窥临
礼乐被远俗,三叹斥哇淫(自注:予按外邑新乐。)
勉旃不再辱,聊尔容华簪。
敛迹有馀愧,难闻弦诵音
尚喜屋山阿,双泉如鸣琴。
远明桑苧翁,品茶疑未谌。
洞中有仙者,得度人骎骎。
长生非敢望,却粒实所钦。
肠空不贮愁,虑绝发奇祲。
何劳东皋计,即日返幽林。
难忘平昔兴,一为梁甫吟。
⑴ 自注:今秋数往来郑、蔡,遂为西行。
⑵ 原作勒,据四库本改
⑶ 自注:予专察视保甲,今年初教五阵。
⑷ 自注:予以名在邪籍,不得干与学事。
送周秀实知新昌 宋 · 晁说之
尊公文律自瑰奇,虽持使节未相宜。
子敝青袍哦五字,州家不喜县家嗤。
十年主簿今迁陟,县衙簿尉来趋揖。
越绝山川舒啸时,莫叹鉴湖今几尺。
鉴湖几尺吾其那,闻道新昌佛仍大。
昔贤墨妙谁识之,一日清风千嶂破。
人间月色过中秋,天际风光称远游。
阳关本是西州曲,鹭舞兰桡不解愁
⑴ 原注:新昌西明(原作朋,据四库本改)寺碑,宋宣献公书。
送顾弥邵朝奉知钱塘 宋 · 晁说之
钱塘宰是会稽客,一身见尽元与白。
元白风流且置之,是家尊翁勇金石。
早受申公国士知,谁任东坡邦人责。
之子敢嗟官不达,惟惭家世无踵迹。
大才小试亦丹青,众前独却自朝夕。
童稚欣欣新有谣,湖山蔼蔼旧相识。
定知不用酒遣閒,流行举要百代历
⑴ 自注:温公有《资治通鉴举要历》,未出,弥邵欲刊于钱塘。
月下作 宋 · 晁说之
今夜陇头月,往岁沃洲山。
短发添尽白,遐观弥多閒。
遥怜大定僧,注彩衲畦间。
尘冠何可久,曳杖吾当还。
胡不忘言休,自箴兹厚颜。
又题陆大夫画逸少远游道林 宋 · 晁说之
会稽内史勤笔墨,远游中坐无一物。
何事支公爱神骏,团揭鼻齿映顶足。
拄杖圆笠如意负,蓬发著巾俱肃肃。
相向忘言在何许,望断高山空翠麓。
答钟离中远先辈书(1126年) 宋 · 晁说之
说之启:老益迂拙,无以立朝,上辜睿奖,招谗被逐。
方出国门俟命之际,遽闻胡骑渡河,苍黄觅舟东下,至睢阳,舟欲行而河绝流,始知古人欲济无航之叹,于我未甚也。
既而闻胡虏破拱州,将攻睢阳,遂舍舟,与凡百士族民伍杂然奔亡,朝雨暮云,饥不知寒,仅有竹舆,不如徒步。
既过之处,胡寇与溃兵踵迹相接,若来追逐。
而彼方嗜杀略焚荡,使我得以小舟渡淮,至高邮,见其可居,而不顾其不可居也。
匆匆来觅亲旧,少以生民自置尔,敢期足下惠然以长书宠临,究惟平昔蝉联之契,足下过误之闻,而得文彩焕耀,坐还太平士夫之风仪,岂不幸甚,非常日比也!
虽然,足下知德而未知人也。
仆无状,不能自立于图治之朝,而少居构乱之乡,妻孥方且耻笑,足下乃处以前辈典刑,无乃为足下知德之累乎?
仆今日危邦必入,乱邦必居,无知之小人也,尚何足与语?
然或可因法语之言以谢盛意,病者未必不知药也。
夫所谓危邦不入者,岂不谓不苟得而求利也?
箕子之明夷是也。
乱邦不居,则宁杀吾身以谏吾君,而不使吾邦祸乱以亡也。
比干之死是也。
苟以谓避危而去乱,则吾君孰与居者?
又孰与守者?
吾父母之邦,无异羁旅之舍也,小雅怨刺之士,肯出此言乎?
足下以谓如何?
足下旦夕间绝浙江,游会稽,访谢安石、王逸少之故栖,必有忠厚君子因足下而知吾言也。
足下强学自爱。
十二月十一日,箕山晁说之上先辈钟离君足下。
韩文忠富公奏议集序 宋 · 晁说之
韩文忠富公之孙曰直柔,问说之曰:「古今诸公奏议必有序焉,何也」?
曰:「古今诸公之奏议,无待序以显,而序所以尊乎奏议也。
如乐作,磬玉未振而柷木先之」。
直柔曰:「吾文忠奏议之序,愿有请于子」。
说之于是悚慄失据,莫敢为言,而直柔请益坚。
乃谢之曰:「命为他文或敢,而序韩文忠之奏议,则孰敢」?
以是一语,逡巡十年,直柔既以其奏议十有三卷归说之,又宠之以名人所传公全身之像,使读其书,想其人,庶几乎体物不遗也已。
说之每置公之像室中,如左珩右璜,以承大祭,无端之心,不敢以发。
既久,乃斋戒而为之序曰:上帝降灵之生公也,实左右我国家治隆甚盛之际。
古之所谓社稷之臣者,或拨乱以创业,或扶危以中兴,而公乃与之埒者,何耶?
盖抱王佐之略者,不必当楚汉之厄;
怀文明之德者,无待躬洙泗之游。
譬如天之有斗有汉,森回在上,曷知其所以然哉?
公实左右我国家治隆甚盛之际也,然其功高绩著,谤谗出入者不一,而任大图永,又复异同艰难之多也。
天其或者以此视天下之才,而耸天下之善,使公为之表欤。
姑循其迹而言之,人孰不仰公使虏之功?
上乃拜公枢密副使,而公力辞之,不肯拜。
至和之末,请立皇嗣之功,彼天下之人或未知闻也。
公于褒进司徒,则一命而不辞。
使虏之功,公既耻以受赏,且终身未尝一出诸口,而青州救灾之功,则公平居喜为人道之。
庆历间,石介固以公方夔契矣,公事他人宜何有,而严事王沂公,慕叹之至死不衰。
公之知人荐士有至将相者矣,晚于青州得一老儒生刘槩,荐于朝,则叹息欣喜,若平生未尝得士者。
呜呼,公之所以自处也远矣。
岂观之所觏而闻者可听欤?
则是书之所载,可以论闻见之功,而非闻见之所及者,莫得而载也。
且公于仁宗时,言犹雨露也,陨而为天下泽。
其在英宗时,言犹海潮也,震天地,转山石,孰不骨骇胆逝而敢抗之与?
其在神宗时,言犹凤鸣也,律吕于九霄之上,而馀音千里之远。
至于百世之后,犹有遗叹焉。
英宗一日因公进除目而震怒,响满一殿,掷除目榻下,公慨然󲦤笏拾除目,执之进曰:「前日陛下在藩邸时,喜怒犹不可妄,况今即天子位?
窃以天子亦有怒焉,出九师以伐四夷,否则陈斧钺以诛大臣。
今日陛下之怒不为常事除目也,必以臣等有大过恶可怒者,何不斩臣以谢天下」?
英宗为之霁色温言,公进说犹久之不已,是则海潮不足谕也。
神宗即位之初,想见公颜色,制异礼以处之。
上见公首及边事,言条目颇多。
公曰:「陛下临御未久,臣愚以为首当推恩,惠布德泽。
且二十年未可道着用兵二字。
若干戈一兴,上贻圣忧,下竭民力,愿勿首先留意边事。
万一戎狄渝盟,人神共怒,为应敌之计可也」。
上问所先当如何,公曰:「阜安县内为先」。
上曰:「臣须尽忠节,无隐情」。
公曰:「臣一人之忠无益也,须是天下守官皆尽忠则治矣。
今两府大臣,犹有不得竭其所知者,唯事目前常事,况在远臣小臣?
且治道至简易,徒为繁劳,何补」?
公又曰:「闻近日守道者多不得安,希进者往往得志。
愿陛下精别流品,无使忠邪溷淆,小人渐进,此系治乱之大者」。
公又曰:「陛下好用人伺察内外事,臣恐赏及奸憸,罚及善良矣。
此大系天下休戚,不可不慎」。
公又曰:「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事皆中,亦非为君之道,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
必至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何太平之敢望」?
公又曰:「近日事渐有更张,此必小人之献说也。
小人唯喜动作生事,若朝廷守静,则事有常法,小人何所希望?
愿深省察,无致后悔」。
公又曰:「天下财用不充,执事者必多经画,唯省不急之务,则无不足之虑,百姓无暴歛之苦」。
公又曰:「先帝自藩邸入继大统,唯纳谏一事,上类祖宗。
今陛下奈何负先帝耶」?
上有不世之度,每却大臣纷更之说,则曰:「富某手疏又将至,老臣无所告诉,唯是仰屋窃叹」。
是公之斯言频为上发也,不犹九霄鸣凤之祥耶?
若其雨露之泽天下者,可胜言哉?
说之品下质薄,不足以议公之彷佛,窃以其所闻著之。
增是书之功,尚期后之人,因是而得公也欤。
公有老宾客魏宜者,尝为说之言:「公每闻人语及北事,便变色若愠,不欲闻者」。
说之异其言,而三叹息之,以告宜曰:「世之人或以北事首公之传者,何耶?
姑极夫众人之闻见欤?
且尝鄙扬子云于孔子论鲁侵疆矣,其敢论赐币于公乎?
宜以告公之子绍庭者」。
有德之君子颇以说之言不谬,则直柔之请,实有所自云。
宜又问曰:「或以寇莱公之功方公,如何」?
曰:「莱公之功擒虎也,天下之勇者能之。
公之功则旅九山而陂九泽,不知其何德也」。
辄并记焉。
唯是晚年道德之学,非性命之理所能名,而出于天人之际者,又何得而称之?
及其任大图永,与嘉祐岩廊大臣异同之谋,虽或闻之,孰敢载之?
后世抑有传欤?
果无传而已乎?
有识之士必有抚是书而恸哭者。
宣和元年己亥十一月四日丙午,朝散大夫、提点南京鸿庆宫嵩阳晁说之序。
跋李太白草书(1127年) 宋 · 晁说之
葛叔忱豪放不群,客为叔忱叹李太白无字画传于后。
叔忱一日偶在僧舍,纵笔作字一轴,自名之曰李太白书,以戏一世之士。
且与其僧约曰:「异日无语人」。
每欲其僧信于人也。
其所谓得之丹徒僧舍者,乃书之丹徒僧舍也,奈何!
不信者请以三事质之。
昔人有一书曰《古今能书人姓名》,自谓悉尽矣,恨不得闻见而录之也,乃独于白而遗之耶?
以故《法书要录》、《法书苑》、《墨薮》诸家,皆无白书之品第也。
白自负王霸之略,饮酒鼓琴,论兵击剑,鍊丹烧金,乘云仙去。
其志之所存者,靡不振发之,而草书奇屈如此,宁谦退自晦,无一字乎?
白集有《怀素草书歌》,识者曰非白所作也,真伪未敢论。
要是白无一语自及其书,何邪?
会稽湖上记者贺监与!
斯人清狂,捐落万事,顾肯孜孜收拾白藁草以欣戚耶?
靖康丁未避地高邮任城,二十二叔父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