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刘辰翁宋末元初 1232 — 12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1297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会孟,号须溪。少补太学生。理宗景定三年廷试,忤贾似道,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荐居史馆,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不仕,隐居以终。工词,多抒家国之恨,沉痛真率。有《须溪集》、《班马异同评》、《放翁诗选后集》等。
全宋诗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仆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
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为临安府教授。
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
五年,为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
元成宗大德元年卒。
遗著由子将孙编为《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为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
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为第一卷。
《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为第二、三、四、五卷。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元诗选
辰翁,字会孟,庐陵人。年十七,登陆象山之门。年二十四,补太学生。宋景定壬戌,年二十九,廷试对策,忤贾似道,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陈宜中荐居史馆,又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托方外以归,隐居不仕。元大德元年卒,年六十六。会孟天资超特,人物伟然,以文章居当世之第一流。宋社既屋,肠断哀些,抆泪讴吟,积至万首。文祖先秦、《战国》、《庄》、《老》等书。字体奇逸,自成一家。有《须溪集》二百卷。草庐先生吴澄称其文典雅温润,明白敷畅,读之可见其为正人,非虚誉也。
词学图录
刘辰翁(1232-1297) 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人。有《须溪集》、《须溪词》。
全宋文·卷八二六二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补太学生,景定三年第进士。以亲老请为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陈宜中荐居史馆,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遂不复出。当贾似道当国,辰翁对策极言时弊,以是得鲠直名,文章亦见重于世。元大德元年卒,年六十六。好评点诗文,多达数十种。著有《须溪集》。见《南宋书》卷六三,《宋史翼》卷三五,《宋季忠义录》卷一六,《宋元学案》卷八八。
主要活动
  • 1262年,进士
  • 1264年-1265年,福建路建宁府建宁府(福建建瓯),佐幕,本年春,入江万里建宁幕府
  • 1265年-1267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教授,秋,随江万里重新还京,除府学教授,至第二年春。子将孙随侍左右。拔戴表元、何新之、马钧诸人
  • 1268年-1269年,江南东路太平州当涂(安徽当涂),漕幕,本年秋,随江万里镇太平,被辟为漕幕。
  • 1269年-1274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中书省架阁,随着江万里为参知政事,辰翁再次赴临安,被辟为中书省架阁
  • 1275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州(江西吉安),史馆检阅,丞相陈宜中欲除为史馆检阅,请辞
  • 1275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州(江西吉安),太学博士,本月除太学博士,因元兵逼近,断了江西前往临安的道路,未授
赵祺南宋 1240 — 127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赵祺 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1264年—1274年
咸淳 1265年—1274年 十年七月宋恭帝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0—1274 【介绍】: 即赵祺。理宗弟嗣荣王赵与芮子。理宗无子,宝祐元年入为嗣,封忠王。景定元年立为太子。五年,理宗死,即位。耽于酒色。以贾似道有定策功,加太师,似道因是专制国命,朝政日坏,边事日急。咸淳九年,襄阳与樊城相继为元兵攻陷,至局势不可收拾。在位十一年。
全宋诗
宋度宗赵祺(一二四○~一二七四),理宗侄。理宗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封建安郡王。宝祐元年(一二五三)立为皇子,封永嘉郡王。景定元年(一二六○)立为皇太子,赐字长源。五年即位。委政权臣贾似道,朝政日坏。咸淳九年(一二七三)襄阳、樊城相继为元兵攻陷,国事遂不可收拾。十年卒,年三十五。葬永绍陵。年号咸淳。事见《宋史》卷四六《度宗本纪》。今录诗二十一首。
全宋文·卷八三二八
宋度宗赵祺(一二四○——一二七四),父嗣荣王与芮,理宗母弟。
理宗无子,入为嗣。
淳祐六年十月赐名孟启,以皇侄授贵州刺史。
七年正月授宜州观察使。
九年正月授庆远军节度使,封益国公。
十一年正月改赐名孜,进封建安郡王。
宝祐元年正月立为皇子,改赐今名,授崇庆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永嘉郡王。
二年封忠王。
五年十月授镇南、遂安军节度使。
景定元年六月立为皇太子。
五年十月,理宗死,受遗诏即皇帝位,改元咸淳。
耽于酒色,以贾似道有定策功,授太师,遂专制国命,有言边事者,辄加贬斥,由是朝政日坏,边事日急,无敢言者。
咸淳九年,襄阳、樊城相继为元兵攻陷,朝野震恐,国势益危。
十年七月卒,年三十五。
在位十一年。
见《宋史·度宗纪》。
朱权南宋 1155 — 1232
全宋诗
朱权(一一五五~一二三二),字圣与,号默斋,休宁(今属安徽)人。
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调连山县尉兼主簿。
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为会稽县丞。
开禧元年(一二○五),监如皋县买纳盐场。
嘉定七年(一二一四),知馀干县。
十二年,监行在左藏东库,次年,充省试中门官、御试对读。
十四年,监行在都进奏院。
十五年,知惠州。
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主管绍兴府千秋鸿禧观。
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致仕。
五年卒,年七十八。
有《默斋文集》二○卷,已佚。
事见《洺水集》卷一一《朱惠州行状》。
全宋文·卷六六○一
朱权(一一五五——一二三二),字圣与,号默斋,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
淳熙十四年进士,朱晞颜辟为象州连山县尉兼主簿。
庆元五年,调会稽县丞。
开禧元年,改如皋县。
嘉定七年,知馀干县。
十二年,差监行在左藏东库。
十四年,监行在都进奏院。
十五年,出知惠州。
绍定二年转朝散大夫致仕,五年卒,年七十八。
著有《纳言》十篇、《末议》四篇、《默斋文集》二十卷。
见程珌《洺水集》卷一一《朱惠州行状》。
主要活动
  • 1187年,进士
  • 1222年-1225年,广南东路惠州(广东省惠州市),惠州知州
杨皇后南宋 1162 — 12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2—1233 【介绍】: 宋会稽人。宁宗后。少以姿容入官,失其姓氏,后有杨次山者,自称其兄,遂姓杨。累进贵妃,与曹美人俱有宠。韩皇后死,韩侂胄劝立曹美人,宁宗不听。嘉泰二年立杨为皇后。因深恨侂胄,后指使次山与史弥远谋杀之。宁宗死,弥远谋废皇子赵竑而立成国公赵昀,杨后无奈,矫诏废竑而立昀,是为理宗。尊为皇太后,同听政。次年撤帘。卒谥恭圣仁烈。
全宋诗
杨皇后(一一六二~一二三三),少选入宫,忘其姓。
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进婕妤后,认会稽人杨次山为兄,遂姓杨氏。
六年,进贵妃。
同年,恭淑韩后卒,韩侂胄忌后多权术,劝宁宗立曹美人。
而后通书史,知古今,终得立。
遂深衔侂胄,俾次山深结史弥远等共图之。
开禧三年(一二○七)十一月三日,侂胄方早朝,被健卒拥至玉津园槌杀,由是史弥远专国政。
理宗即位,尊为太后。
绍定五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一。
谥恭圣仁烈。
有《宫词》一卷传世。
宋史》卷二四三有传。
 杨皇后诗,以《丛书集成》影印《二家宫词》为底本,校以清嘉庆云间沈氏古倪园刊《四妇人集》(简称嘉庆本,藏上海图书馆)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张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州武义人,原籍开封,字清源,号云谷。宁宗庆元中以荫补官。累迁奉议郎,守太社令致仕。有《宝庆会稽续志》、《艮岳记》、《云谷杂记》等。
全宋诗
张淏,字清源,号云谷,寓居婺州武义(今属浙江)。
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预乡荐。
嘉定三年(一二一○),监安庆府枞阳仓(《云谷杂记》卷末《张右史特荐状》),历监潭州永丰仓(同上书《章尚书举充学问该博可备顾问科奏状》),尝主管吏部架阁文字。
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致仕。
有《宝庆会稽续志》、《云谷杂记》传世。
事见清康熙《武义县志》卷八。
全宋文·卷七○三五
张淏,字清源,号云谷,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寓会稽(今浙江绍兴)、武义(今浙江武义)。庆元二年预乡选,寻以荫补官。累官主管吏部架阁文字、奉议郎。撰有《会稽续志》、《云谷杂记》(今皆存)。见《金华贤达传》卷六。
戴复古南宋 1167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7—? 【介绍】: 宋台州黄岩人,字式之,号石屏。笃志古学。尝从林景思游,又登陆游之门,以诗鸣。好游历,晚年归隐乡居,一生不仕。有《石屏集》。
全宋诗
戴复古(一一六七~?
)(生年据本集卷四《新年自唱自和》“淳祐四年春……七十八岁叟”推算),字式之,黄岩(今属浙江)人,居南塘石屏山,因号石屏。
敏子。
少孤,笃志于诗,从林宪、徐似道游,又登陆游之门。
后以诗游江湖间几五十年,仅于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为邵武教授(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四)。
年近八十,始由其子琦自镇江迎还,又数年后卒(《台州外书》卷四)。
其诗由友人赵汝谠选为《石屏小集》,袁甫选为《续集》,萧泰来选为《第三稿》,李贾、姚镛选为《第四稿》(清光绪《台州府志》卷四五《经籍考》一二)。
又有《石屏新语》一卷(《台州外书》卷六)。
今存《石屏诗集》十卷、《石屏词》一卷。
明嘉靖《太平县志》卷六、万历《黄岩县志》卷六有传。
 戴复古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弘治十一年宋鉴、马金刻本《石屏诗集》十卷为底本。
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石屏诗集》六卷(简称四库本),及《南宋群贤小集》所收之《中兴群公吟稿戊集·石屏戴式之》诗三卷(简称群贤本)、汲古阁影宋钞《南宋六十家小集·石屏续集》四卷(简称六十家本)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黄鹤楼志·人物篇
戴复古(1168—约1248) 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石屏樵隐。台州黄岩(今浙江)人。曾任福建邵武教授,长期浪迹江湖,晚年归隐故乡南塘石屏山下。曾从陆游学诗,是著名的江湖派诗人。多次游览黄鹤楼故址,留下不少咏诵黄鹤楼的诗章。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南侵,李季允任沿江制置副使并知鄂州(今武昌),负责边防军务。由于朝廷苟且偷安,李季允只能空怀爱国热情,诗人对此感慨万端,愤懑难平,借李季允登吞云楼写下一首充满豪情壮彩的词章《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此外还有《鄂渚烟波亭》《醉落魄•黄鹤山登高》等诗词作品。
全宋文·卷六九三八
戴复古(一一六七——?),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敏子。笃志古学,从林景思、徐渊子游,又登陆游之门,讲明诗法,由是有诗名。著有《石屏诗集》十卷行于世。见本集卷四《新年自唱自和》,万历《黄岩县志》卷六,《宋史翼》卷二九。
幸元龙南宋 ? — 12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 【介绍】: 宋筠州高安人,字震甫,号松垣。宁宗庆元间进士。通判郢州,忤史弥远,被劾致仕。理宗绍定四年京师灾,元龙上奏论弥远罪,愿戮其首、籍其家,以谢天下,然后断己首。卒谥清节。有《松垣集》。
全宋诗
幸元龙(?
~一二三二),字震甫,号松垣,高安(今属江西)人。
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调湘阴簿。
历京邑尉,知当阳县,通判郢州。
以忤时相致仕。
理宗绍定五年卒。
有《桂岩集》、《松垣集》,已佚。
事见清道光《靖安县志》卷八,明嘉靖《瑞州府志》卷八有传。
全宋文·卷六九三一
幸元龙(一一六九——一二三二),字震父,号松垣,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
登庆元五年进士第,居家十馀年,出为京山县丞,调随州州学教授。
宁宗末为当阳令,迁朝奉郎、通判郢州。
理宗宝庆二年,上书论国是,忤权贵,为京湖制置使陈赅奏劾,勒令致仕。
绍定四年,又上书劾宰相史弥远,乞戮其首,籍其家。
明年卒。
著有《松垣文集》。
事迹见本集诸文及《万姓统谱》卷八七,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七一,《宋史翼》卷二二。
主要活动
  • 宁宗庆元间,进士
冯延登金 1176 — 12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6—1233 【介绍】: 金吉州吉乡人,字子俊,号横溪翁。章宗承安二年词赋进士。调临真主簿。转宁边令,岁荒,发粟赈贷,全活甚众。累迁国子祭酒,哀宗正大八年,以翰林学士承旨,使蒙古,被扣留。命招凤翔帅,不从。以刀截其须,岸然不动。后放还。历礼、吏二部侍郎。汴京被围时,仓猝逃难,为骑兵所缉,不屈,投井死。年五十八。
中州集
延登,字子骏,吉州人。
承安二年进士。
令宁边日,适閒閒公守此州,与之考论文义,相得甚欢,故子骏诗文皆有律度。
正大末,奉命北使,见留。
使招凤翔,不从,欲杀者久之,割其须髯,羁管丰州,二年乃得还。
天兴初元,授礼部侍郎。
京城陷,自投井中。
子骏资禀淳雅,与人交殊款曲。
读书长于易、左氏传,好贤乐善,有前辈风调。
尝欲作国朝百家诗而不及也。
有集号横溪翁。
予过大名,见于其子源,如赋德顺道院陇泉云:玉垒制方维,琼浆閟仙宅。
何人斸云根,一旦泄地脉。
金匮锁龙漦,月窟逗蟾液。
铜壶漏水清,玉斗天醴碧。
光摇日千道,影落天一席。
窈然仇池穴,自与天壤隔。
又登封途中遇雨留僧舍云:湿云若烟低,飞雨如矢集。
近山衣巳凉,薄寒复相袭。
霁景函草木,秋意满原隰。
林红寒更殷,山翠晴更湿。
不知高几许,但见苍壁立。
群峰谁暇数,庭笋纷戢戢。
腾掷来眼中,左右疲顾揖。
皆其得意句也。
主要活动
  • 1197年,进士
魏了翁南宋 1178 — 12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8—1237 【介绍】: 宋邛州蒲江人,字华父,号鹤山。宁宗庆元五年进士。累知嘉定府。史弥远入相,了翁力辞召命,居白鹤山授徒讲学。历知汉州、眉州,在蜀凡十七年。入为兵部郎中,至权工部侍郎。遭诬劾降三官,靖州居住。后复职,擢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筑城修武备,兴学校。曾上章论十弊,召还,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后除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卒谥文靖。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师友雅言》等。
全宋诗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
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
嘉泰二年(一二○二),召为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
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
次年出知嘉定府。
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
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
起知汉州、眉州。
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历知遂宁、泸州、潼川府。
十五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
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
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
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
嘉熙元年卒,年六十。
谥文靖。
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
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为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为传世诸本之祖)。
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魏了翁(1178-1237) 字华甫。蒲江(今属四川)人。曾筑室白鹤山下。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鹤山词》。
全宋文·卷七○五三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登庆元五年进士第,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召为国子正,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改秘书省正字。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外,乃知嘉定府。历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擢潼川路提刑。八年,兼提举,迁转运判官。十年,知泸州,主管潼川路安抚司公事,后知潼川府。十五年召对,进兵部郎中,俄改司封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迁太常少卿、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即位,迁起居郎。会论济王事忤时相,为言者所劾,诏降三官,靖州居住。绍定中复职奉祠,进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还朝,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六月之间,论奏二十馀上,皆当时急务。忌者合谋挤之,乃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未几兼江淮督府,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是年以疾卒于官,年六十。诏赠太师,谥文靖,累赠秦国公。了翁穷经博古,学术自成一家。著述甚丰,今存者有《周易要义》、《尚书要义》、《毛诗要义》、《古今考》、《经外杂抄》、《鹤山先生大全文集》等。事迹见《宋史》卷四三七本传。
主要活动
  • 1199年,进士
  • 1200年-1202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四川成都),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以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试西川幕府,到成都就任
  • 1203年-1204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四川成都),国子正,夏,召为国子正,未及行,女璧海生,妻杨氏产后感疾卒,遂解职,携女护杨氏之丧回蒲江
  • 1204年-120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武学博士,召为武学博士
  • 1205年-1206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秘书省正字,除秘书省正字
  • 1206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校书郎,迁校书郎
  • 1206年-121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知府,道逢友人周南,时周氏以浙东提干赴平江,作诗相送
  • 1211年-1215年,成都府路汉州汉州(四川广汉),知州,冬,知汉州
  • 1215年-1216年,成都府路眉州眉山(四川眉山),提刑,擢潼川府路提刑,李壁设宴为其饯行,赋词作别
  • 1216年-1217年,潼川府路遂宁府小溪(四川遂宁),知府,秋,徙治遂宁府。临行,筑堂于玉台旧址,取名极堂
  • 1218年-1219年,潼川府路泸州江阳(四川泸州),知州,春,除直秘阁,知泸州,主管潼川路安抚司公事
  • 1220年-1222年,潼川府路潼川府郪县(四川三台),知府,是年,免心丧,差知潼川府
  • 122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兵部郎官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以兵部郎官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1222年-1223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吏部司封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为吏部司封郎中,并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1223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太常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迁太常少卿,仍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1224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秘书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为秘书监,仍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1224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除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1224年-122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起居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为起居郎,仍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1225年-123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权工部侍郎,李知孝劾魏了翁首唱异论,史弥远畏公论,改了翁权工部侍郎
  • 1233年-1234年,成都府路邛州蒲江(四川蒲江),知州兼安抚使,春,始赴知泸州任
  • 1234年-1235年,潼川府路泸州泸川(四川泸州),权礼部尚书,诏为权吏部尚书,入对奏事,上书辞免,未获允
  • 123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礼部尚书,抵京,除授礼部尚书,连上五疏论国事
  • 123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诏兼直学士院草拟内命,上书辞,未获允
  • 123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诏魏了翁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上书请辞
  • 123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兼同修《经武要略》,诏兼同修《经武要略》,恩数同执政;上书请辞
  • 1235年-1236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杭州),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兼同修《经武要略》兼督视江淮军马,诏令魏了翁兼督视江淮军马
  • 1236年,江南西路江州德化(江西九江),知州,诏除资政殿学士知潭州;辞免
  • 1236年,江南东路太平州芜湖(安徽芜湖),知府兼安抚使,诏依旧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 1237年,知州兼安抚使,诏知福州、福建安抚使
魏岘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鄞县人。宁宗嘉定中,为朝奉郎、提举福建路市舶。后坐事罢,居家好讲求水利。理宗淳祐初,起知吉州军事、兼管内劝农使。有《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全宋诗
魏岘,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初以朝奉郎提举福建路市舶。九年(一二一六),罢知广德军(《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一二)。理宗绍定初为都大坑冶司。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知吉州。有《四明它山水利备览》传世。事见《甬上宋元诗略》卷一○。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七四七五
魏岘,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嘉定间累官知广德军,转朝奉郎、提举福建路市舶。
绍定中为都大坑冶,五年罢归,居家十馀年,潜心讲求水利,多所建明。
淳祐初起知吉州。
著有《四明它山水利备览》二卷(存)、《魏氏家藏方》十卷(存)。
见所撰《四明它山水利备览序》、《诚应庙记》、《四明重建乌金堨记》、《魏氏家藏方自序》,《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一二,《宋史》卷四一《理宗纪》一,《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卷八。
主要活动
  • 1215年-1216年,江南东路广德军(广德),广德军知军,1216年6月21日与宫观
  • 1218年-1220年,福建路泉州(泉州),福建路提举市舶
  • 1229年-1231年,江南东路饶州(鄱阳县),饶州知州
  • 1229年-1232年,浙江荆湖福建广南等路饶州/虔州(江西波阳县/赣州),浙江荆湖福建广南等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于有成南宋
全宋文·卷七○四四
于有成,字君锡,临安府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
嘉定元年登进士第。
历官秘书丞、将作少监、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及实录院检讨官。
绍定五年除直显谟阁、知宁国府。
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七。
主要活动
  • 1208年,进士
  • 1228年-12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丞
  • 1229年-123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将作少监
  • 1230年-12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少监
李知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越州上虞人,字孝章。李光孙。宁宗嘉定四年进士。历监察御史、右正言。苟于仕进,排斥朝中贤臣殆尽。累升侍御史,迁右司谏,进右谏议大夫、兵部尚书。理宗亲政,提举嵩山崇福宫。端平初,为御史劾,镌秩罢祠,徙瑞州居住。与梁成大、莫泽被世人指为“三凶”。
全宋诗
李知孝,字孝章,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
光孙。
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
累官监察御史。
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迁兵部尚书,六年,出知宁国。
后镌秩徙瑞州。
苟于仕进,排斥诸贤殆尽,世指其与梁成大、莫泽为三凶,卒以贬死。
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全宋文·卷七三二四
李知孝,字孝章,绍兴府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李光之孙。
嘉定四年进士。
为丞相府主管文字,差充干办诸司审计司。
历官监察御史、右正言、侍御史、右司谏、谏议大夫。
在言职多秉承史弥远旨意,诋毁魏了翁、真德秀诸儒,排斥异己,世人指为「三凶」之一。
绍定五年迁工部尚书,进兵部。
理宗亲政,令提举宫观。
继罢祠,送婺州居住,再徙瑞州。
后死于贬所。
见《宋史》卷四二二《李知孝传》,《宋史新编》卷一五八。
宋登科记考
李光孙。字孝章。绍兴府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嘉定四年(1211年)进士。
主要活动
  • 1211年,进士
  • 1224年-122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
  • 1225年-122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右正言
  • 1226年-122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殿中侍御史
  • 1227年-122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侍御史
  • 1228年-12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右司谏
  • 1228年-12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右谏议大夫
  • 12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尚书
  • 1232年-123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尚书
  • 1233年-1234年,江南东路宁国府(宣城),宁国府知府
蒋汝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阴人,字享伯。早入太学,晚得一官,清高不仕。以琴诗图史自娱,好古博雅,尤邃性命之学,尝著说质疑。有《引睡集》。
简介
蒋汝通,字亨伯,江阴人。早入太学,理宗绍定二年(1229)进士,晚得一官。高尚不仕,以琴诗图史自娱。好古博雅,尤邃理学。年八十余卒,著有《引睡集》。
全宋文·卷七八七三
蒋汝通,字亨伯,江阴(今江苏江阴)人,绍定二年进士。
任迪功郎、平江府嘉定县主簿。
五年为从事郎、监潭州南岳庙。
好古博雅,尤邃于性命之学。
年登八十,积勤不已。
著有《引睡集》,又尝增修《江阴县志》。
见《万姓统谱》卷八六,嘉靖《江阴县志》卷一四,民国《江阴县续志》卷二四。
主要活动
  • 1229年,进士
元好问金末元初 1190年7月8日 — 1257年9月4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0—1257》 【介绍】: 金忻州秀容人,字裕之,号遗山。元德明子。七岁能诗。宣宗兴定五年进士,历内乡令。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以著作为己任,收集金朝君臣言论遗事,为元人修《金史》所取资。所辑《中州集》,录金二百四十九人诗词,各附小传以存史。为文备众体,诗尤奇崛,且以身处金元之际,特多兴亡之感。为一代宗匠。有《遗山集》。
元诗选
好问,字裕之,太原秀容人。
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
年十四,从陵川郝天挺学,六年而业成。
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
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
于是名震京师,谓之「元才子」。
金宣宗兴定三年,登进士第,不就选,往来箕、颍者数年。
除南阳令,调内乡,历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员外郎。
天兴初,入翰林知制诰。
金亡不仕。
元世祖在藩邸闻其名,将以馆阁处之,未用而卒,年六十有八,世称遗山先生。
先生天才清赡,邃婉高古,沈郁太和,力出意外。
巧缛而不见斧凿,新丽而绝去浮靡。
杂弄金碧,糅饰丹素,奇芬异彩,动荡心魄。
以五言为雅正,而出奇于长句。
杂言乐府不用古题,新意特出。
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
晚年尤以著作自娱。
谓金源氏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
国亡史兴,己所当任。
乃言于张,愿为撰述。
人或沮之,先生曰:「不可使一代之迹泯而不传。
」乃构亭于家,名曰「野史」,采摭所闻,以寸纸细字,辄为记录,至百馀万言。
世所传者,诗文集外,有《中州集》、《壬辰杂编》及《杜诗学》、《东坡诗雅》、《锦机》、《诗文自警》等书。
自中原板荡,风雅道衰。
汴京之亡,故老都尽。
先生蔚为一代宗工,以文章独步者几三十年。
由是学者知所指归,作为诗文,皆有法度。
百年以还,名家辈出。
别裁伪体,溯流穷源,论者以先生为标准,不亦宜乎!
词学图录
元好问(1190-1257) 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荣(山西忻县)人。有《遗山集》,编《中州集》、《中州乐府》,金人诗词多赖以传。
主要活动
  • 1221年,进士
陈锡禹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绍兴)人。
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
主要活动
  • 1232年,进士
陈宣子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绍兴诸暨)人。
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
主要活动
  • 1232年,进士
高不明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
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
主要活动
  • 1232年,进士
葛焱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绍兴)人。
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
主要活动
  • 1232年,进士
过梦符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嵊县(今浙江绍兴嵊州)人。
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
主要活动
  • 1232年,进士
胡昌南宋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绍兴)人。
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
主要活动
  • 1232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