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科举前期榜谕避讳事奏政和六年十二月 宋 · 孙觌
顷年科举之法,三岁诏下,以庙讳御名大书之榜,揭于士人游集之地。
腥秽混杂,途人蹂践,徒致亵慢。
望特诏贡士院及内外学校,如遇试,许令前期出榜告谕,诸犯名讳为不考试,更不得揭示偏傍及板榜之类。
黄林先墓记 宋 · 孙觌
曾祖职方没于嘉祐壬寅,明年癸卯,葬武进县怀德南乡黄林之后署。
于是作室冢旁,自门徂堂,凡为屋八间,命僧守之。
距绍兴庚午,八十八年矣。
孙氏世家金陵,江左国除,五世祖讳潭始避地武进,葬于县之山林,祖母陈氏不祔,葬今后署。
其后高祖职方、高祖母崇德县太君朱氏,曾祖职方、曾祖母嘉兴县君芮氏,先祖秀才、祖母张氏,先考通议、先妣淑人姜氏,凡四世皆祔。
陈氏冢茔相望,远不过百步。
嘉兴曾祖母先崇德高祖母一年没,既葬,从其姑。
祖父先曾祖职方四年没,既葬,从其父。
后十九年,祖母下世,别卜地,而叔祖从旁占留坤艮向一穴不果用。
亡弟县丞觇,每指示觌曰:「他日幸得归骨于此,见考妣于地下,则瞑目无所恨矣」。
曾祖生五子九孙,食贫无生业,家舍岁久摧败,殆不庇风雨。
曾孙觌中忝侍从,三典大州,娄欲改筑,而拘讳阴阳家之说,久不果。
一日,守冢僧命工登屋补罅漏,而桶瓦破腐,陷一足至股髀,皆流血。
觌兄弟闻之,始决意改造。
岁次庚午,鸠木瓦,庀工徒,尽撒而新之。
为一厅一堂一龟头,两庑庖湢之属二十馀间,三倍于旧,坚壮深稳,可支十世;
又即旁近买田百五十馀亩,岁入可得米八十馀石,具斋粥,输税赋,有赢矣。
后二年壬申,亡弟遇疾不起,不忍负其言,举以葬祖母之次,即叔祖所留穴也。
故事,寒食扫除坟墓。
五世父祖凡九冢,其外叔祖十二秀才、祖母尹氏,有二孙,皆以贫困流落他州;
亡叔廿七秀才,廿八秀才、婶沈氏,十五秀才、婶王氏,皆先考通议同产之弟,亦无主后,又七冢当展墓。
时次第供祭,无丰俭小异。
窃惧七冢觌身后儿侄辈以不逮事之故驯致废弛,今以茔田米给诸费外,专治上冢茗果牲醴之具,自五世父祖至叔祖、诸父、诸母、亡弟县丞、亡女安人,凡十八位,食一堂上,已事,遍诣诸茔,酹酒茗,从俚俗所尚,系楮钱于墓树而去,永为定式。
窃惟孙氏起家自曾祖职方始。
曾祖生丙申,才五岁,而高祖蚤世,去陈氏三步别为茔以葬。
陈氏卒葬年月,已不可考记。
高祖之葬,于今百五十六年矣。
孙氏中微,茔屋敝漏,廪给不继,冢前石具亦已颓坏;
子孙困绝,往往不能自有,然未尝斩伐一竹一木以资衣食之用,以故百馀年大松数十株翘然出于林表。
至是筑石室,买田追营香火,增条故事,殆数倍于前。
而嘉祐所营,梁栋楹桷,悉以朽腐,不堪为薪槱。
尚馀四窗两门,四世故物,不敢加涂漆,留示子孙得加爱敬,知事亲念祖之意。
于是砻一石叙本末,书而刻之。
是役也,田庐器用之费为四千馀缗,皆亡弟一手所营,仅偿素愿而没,悲夫!
子孙视之,当念百六十年坟墓、父祖凡六世皆在焉。
中更百难,不绝如线,蒙天之祐,偾而复起,松楸郁然,延袤百亩。
垣屋当兴葺,不可占居;
器物当加护,不可移用;
草木当封植,不可剪伐;
田园之入,专留赡茔,不可分豁;
坟墓四旁,篱落内外,当种莳,不可开凿;
殡葬敬之戒之。
有一于此,长幼奉先训聚而诘责之,至于再,至于三。
又不悛悔,则持石本以告有司。
州刺史、县大夫,风俗之首也。
家有恶子,不畏官法,不顾义理,不遵父祖之训,固自不容矣。
宋故端明殿学士左朝散大夫致仕安定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赠左中大夫胡公行状 宋 · 孙觌
曾祖㝝,赠太师沂国公;
祖寔,赠尚书虞部员外郎;
父宗旦,赠宣奉大夫。
公胡氏,讳交脩,字己楙,常州晋陵县人。
胡氏自公伯祖文恭公宿以枢密副使仕仁宗、英宗于嘉祐、治平间,任重道远,佐两朝,天下推为钜人长者。
元祐中,脩简公宗愈又以尚书右丞参秉国钧,道大名播,具著国史,而胡氏始大。
更四世百有馀年,仕于朝者,或以文章显名,或以治行著于吏迹,登侍从,践台省,典一州,领使一路,率尝数十人。
朝廷推其贤,士大夫论其世,天下慕传其家法。
建炎南渡,大家巨室焚剽之馀,转徙于山区海聚之间,殆亡几矣。
而公与从子世将者,又相扳以起,更掌内外制,同侍讲读,俱为端明殿学士。
父子同升,簪组蝉联,󲦤绅歆艳,为江左衣冠之冠,何其盛也!
曾祖㝝,赠太师、沂国公;
祖寔,即文恭之母弟,修简之世父也,赠尚书虞部员外郎;
父宗旦,以公贵,赠宣奉大夫。
公举崇宁二年进士,中乙科,授泰州军事推官。
坐小法,与守将皆免。
调高邮军司士曹,复以亲嫌避去。
试词学兼茂科。
时资政殿学士翟汝文以给事中同知贡举,读公文,以为胜己,擢第一,编修国朝会典所检阅文字。
公文章宏赡有气,不喜琢雕为奇,词达而事称,无长语。
自举进士至礼部试词学,皆一上中之,不再试。
政和六年,改宣教郎,迁太常博士、都官员外郎,徙祠部。
靖康初,宰相徐处仁当国,除吏先久次者,而公回翔省寺八年矣,擢左司员外郎,俄拜起居舍人、起居郎。
昭慈垂帘听政,除右文殿修撰、知湖州。
今上纂极,召试中书舍人,辞不拜,改徽猷阁待制,提举杭州洞霄宫。
建炎三年,复以中书舍人召还。
诏守臣敦遣就道,进给事中、直学士院兼侍讲。
见上,首论天下之势曰:「淮南当吾膺,而将士遇敌先奔,无藩篱之卫;
湖广带吾胁,而群盗乘间窃发,有腹心之忧。
江浙肇吾基,而根本久未立;
秦蜀张吾援,而指臂不相营。
宜诏二三大臣修政事,选将帅,蒐补卒乘,以张国势;
抚缓疲瘵,以固国本。
此最当务之急」。
上又出手诏问公弭盗保民、丰财裕国、强兵禦戎之要。
公疏言:「天下有道,盗其先变乎!
昔人常谓甑中有麦饭数升,床上有一故絮被,虽仪、秦说之于前,韩、彭驱之于后,不能使之为盗。
惟其冻饿无聊,日与死迫,然后忍以其父母妻子所仰之身而弃之于盗贼。
陛下哀悯无辜,下宽大之诏,而开其自新之路,禁苛慝之暴,而丰其衣食之源,则悔悟者更相告语,欢呼而归;
不变者党与携落,亦为吏士之所系获,盗可弭矣。
盗弭则可以保民矣。
沃野千里,残为盗区,皆吾粳稌之地也。
操弓矢,带刀剑,椎牛发冢,白昼为盗,皆吾南亩之民也。
陛下抚而纳之,反其田里,无以急征暴敛启其不肖之心,而安于其故一亩之宫。
上父子,下鸡豚,行相群,居相友,随田高下,杂植五谷无废壤,妇女蚕桑无懈人,谷帛不可胜用,而财可丰矣。
财丰则可以裕国矣。
日者翟兴连西洛,董平据南楚,什伍其人,为农为兵,不数年,积谷充仞,雄视一方。
盗贼无赖朝不谋夕,为苟且之图,以纾目前而已,乃独能强水土之政,务农足食,屹然自立于虏巢之中而不可犯。
以吾江东二百郡之地,欲强兵以禦寇戎,而不能为翟兴之所为乎」?
神武军造甲铠,弗大农钱无艺,而有司不敢何诘,有旨罢之。
未几复请,又予之。
公曰:「将帅视诏书为虚文,何以示天下」?
封还,遂已。
乘舆还次会稽,内批取金以百计,绢以千计,银钱以万计,人言藉藉以为费。
公曰:「予以驭其富,人主之柄也。
即有赐第,诏有司奉行,无视人以私」。
上欣纳。
李成盗江淮,张甚,廷议欲亲伐。
公曰:「群盗猖狂,天子自将之,不武不胜,贻天下笑,此将帅之责,何足以辱王师」?
议遂格,而盗平如公策焉。
周杞守常州,坐残虐免,众怒不厌,会大旱,上御迩英,问所以致旱之由,对曰:「此殆杞佚罚之故」。
以杞属吏。
杞疑公谗之,上书告公罪。
宰相建遣所善大理丞胡蒙诣常按验,不如书,反复究穷,吹析毫毛,故群从多抵罪者,公独翛然无一发之挂。
寻请宫祠,除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是岁,绍兴二年也。
三年,复召为给事中,进刑部侍郎、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拜刑部尚书。
公言:「汀州宁化县论十人大辟,以狱上,而知州事郑强验问,无一人当死者。
县令为民父母,而杀无罪十人,徼冒进秩之赏,不重寘典宪,何以慰塞天下之怒」?
又言:「江东留狱传逮纷然,犹有六百人之未至者,若累累待六百人之集,桁杨之下,疾病饥寒,必有瘐死者。
请予之以期,罪状明白论如律,疑则从轻」。
诏下如公言。
期尽,无一夫之狱。
国论欲以两蜀交子行之诸路,以作水陆挽漕之费,公曰:「此治乱安危之机」。
上疏力陈其害,以为:「崇宁大钱覆辙可鉴。
当是时,大臣建议,举朝和附,无敢议者。
法行未几,钱分两等,市有二贾,奸民盗铸,死徙相属,终莫能胜。
今之交子校之大钱,无铜炭之费,无鼓铸镌磨锻鍊之劳,一夫挟纸札坐空舍中,日作数十百纸,鬼神莫能窥焉。
偏州下邑,真赝莫辨,售之不疑,转手相付,旋以为券,抵触宪网,破家坏产,以偿告捕,祸及无辜,势必至此。
岁月之后,公私之钱尽归藏镪之家,商贾不行,市井萧条,细民艰食,必无束手待尽之理,比及悔悟,恐无及矣」。
人伏其精识。
八年,以亲老丐去,章四上,除宝文阁学士、知信州。
入辞,上眷惜不已,欲留公侍讲读,公力辞不可,曰:「臣母老念归,蒙恩守信,去乡县益远矣,愿奉祠里中,以便养亲」。
上曰:「卿弟去,行复召卿矣」。
改提举江州太平观。
公端默寡言,喜怒不见,进止可识,虽对人主,必思而后言,言无文饰,洞见肝腑。
上察其诚,特深信之。
将相议大举,料兵算食,戒师期矣。
会公进故事,遂擿汉娄钦语以讽曰:「高帝引四十万众攻匈奴,而遣十使为间,皆谓可击。
钦独不然,以为两国交兵,宜夸矜见所长,而壮士健马皆匿不见。
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不可击也。
怒不听,卒有平城之围,而冒顿解鞍与城齐者数。
所与十使,所觇老弱羸胔,为如何哉?
妄言无行之徒,缘饰无根为迎合可喜之论,吾无以考验其实,而遽信之以举事,其为误国,岂不大哉」!
上览之矍然。
越日,出公奏示大臣曰:「胡某之言,一士之谔谔也」。
已而四川谋帅,上问公,廷臣孰可将者?
公曰:「臣从子世将可用也」。
上即日命世将以枢密直学士为成都潼川府夔利州路安抚制置使。
吴玠死,遂副宣抚。
凡涖蜀五年,以资政殿学士卒于官。
士大夫由是知公造膝之际,从容讽议,为上所倚信盖如此也。
朝廷聚重兵梁、洋閒,以杜虏人窥蜀之谋,而饷道崄远,蜀人病之。
先是,漕舟出嘉陵江,而春夏有涨暴漂溺之虞,秋冬有水落胶舟之患。
至绍兴初,创行陆运,调成都、潼、利三路夫十馀万。
县官部送徼赏,争先倍道而驰,昼夜不息,僵仆道路,十毙三四,蜀人愁痛入骨髓。
公言:「养兵所以保蜀也。
诛敛不已,人不堪命,财聚民散,腹心先溃矣。
尚何保蜀之云?
臣愚欲自二月解严后、九月防秋之前,除存留防关正兵外,其馀将士分戍它州,就粮歇泊。
如此,则戍关之食,水运有馀;
分兵就粮,陆运可免。
此百世之计也」。
上命学士院述公意诏吴玠施行。
九年六月,召归,除兵部尚书,权翰林学士兼侍读。
公进见,上必问世将守边状,少日当以签枢处之,公顿首称谢。
会世将疾病,亟进资政殿学士,礼秩视签枢云。
十年冬,复请补郡,除端明殿学士、知台州。
领州才数月。
遂感疾不起,实十二年正月丁未也。
公不求磨勘者十五年,故官止于左朝奉大夫,转左朝散大夫致仕,爵安定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
遗奏上,进官四等,赠左中大夫。
享年六十五。
公两除词掖,三侍经幄,再入翰林为学士;
经术通明,诵说有法,诏令简严,天下诵之。
昭慈弃宫寝,近臣例进挽歌辞。
上读公诗称善,尝以所御白团扇,书「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班」之句以赐。
自文恭、修简相继掌内外制,一时以为盛事。
及是,世将又踵文恭入赞书命、直学士院,父子祖孙,皆以文章翰墨为邦国之华。
公悉裒聚纪次为书,号《四世丝纶集》,以侈一门感遇之荣。
近世所未有也。
公事继母太淑人杨氏以孝闻。
初,宣奉公元配姚氏、嘉祐名臣辟之女,有贤行而蚤世。
宣奉公以文艺名场屋,累荐礼部,卒不遇,既没,而太淑人年未三十,外家镌谕俾更嫁。
公再拜,秉笏而进曰:「某不幸,蚤失姚氏母,今又失吾父,诸孤藐然,恃吾母以为命,外家忍夺之?
某虽不肖,所以事吾母,敢有不如礼」!
太淑人曰:「然。
践二庭非我志也」。
公再拜,感泣而出。
太淑人性刚严,治内事肃然如官府。
他日,意有所不适,公必具衣冠立侧,踧踖屏气,候伺颜色,至日中不敢尝食。
太淑人为改容,笑语如平日,然后返室。
自筮仕致位通显,晨夕奉周旋,四十二年如一日。
内外宗姻、里长老交口誉叹,以厉其子孙曰:「胡公真一世之标表也」。
抚二弟充修、成修,尤友爱。
遇恩,以次补官,而后任子。
女弟适闽人杨氏而寡,贫无依,公具资装迎之以归。
会公之子察当受室,诸豪贵争请昏,公曰:「聘杨氏女,俾察奉其姑以嗣吾意」。
沂国公孙曾有困乏不能自存者,公捐橐金巨万为诸族倡,共买田赒之。
其疏财尚义,盖天禀然。
娶钱氏,封淑人,故知制诰公辅之孙,冰华居士世雄之女。
二男子:曰岐老,蚤卒;
次即察也,右承务郎、监潭州南岳庙。
女嫁右承议郎邵及之。
孙男曰立方,右承务郎。
公乐易无适莫,不为节目崖岸,群居恂恂然。
寒温粗接,臧否不出诸口;
遇所厚善,论天下人物与古今成败之故,是是非非,如东西白黑,虽精练少年、专门名家所不逮;
居官任职,不录细故,专务掩覆人过失;
遇事可为,则慷慨自奋,亦不茍止而妄随。
至论交子,则宣言于朝,曰:「此大事也」。
义不与之两立,故极论无所讳。
治天台,屏恶戢吏,持法律严甚,不受一辞干请之私,奏免上供非经数者万馀缗,州人至今思之。
晚喜读佛书,不假师传,自然超诣。
在天台时,与太淑人言,类多知死者。
既属疾,却药屏医,湛然而逝。
以其年四月壬申葬于武进县怀德北乡之原,公所自卜也。
谨状。
宋故教授卢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吾州有老儒卢公潜夫讳察,通经学古,以诗书教授里中,为人师。
崇宁天子诏州县推行三舍法,而诸生之有籍于学者千馀人,潜夫为领袖。
当是时,潜夫幼子习字择善方胜衣,隶小学,晨夕诵书,不去翁侧。
大观四年,予偕潜夫随计诣京师,礼部奏名,为同年进士。
其后潜夫卒官左宣教郎,予亦屏居村巷。
择善已擢第,待次家居,予具书币延请,饬诸儿受业,而择善子申者尚在童丱,携以俱来。
阅三岁,黄州候吏至,遂别。
别去二十五年,择善以左通直郎致其事而归,年七十三,精悍不衰。
一夕,置酒命家人环坐,顾其子曰:「吾将逝矣,汝于孙公有父祖之契,汝请公文志吾墓,吾瞑目于地下矣」。
将葬,申过予,以治命徵铭。
予以衰耄辞,而五反,请益勤,遂序而铭之。
择善,范阳卢氏,在唐为甲族,避五代之乱,始徙建邺。
李氏国除,又徙常州之晋陵,距今六世矣。
择善以绍兴二年赐进士出身,授迪功郎、宣州宁国县主簿。
丁母夫人强氏忧,忧除,调黄州录事参军,更滁州全椒、来安二县令;
循左儒林郎,除随州州学教授。
择善幼警悟,读父书,靡不记览;
属文辞,赡丽详实有家法。
性介特少与,不妄交,交合则久,要有终始。
家傃贫,不殖赀产,屋庐庇风雨,藜羹粝饭,一饱之外,澹然自足。
在黄州丧其配,贫窭不能归。
或劝用浮图氏阇维之法,择善怃然而辞曰:「吾儒者,其可为是」!
僦一敝舟,冒长江之险载其柩以旋。
次九江,舟败,几不免。
践艰乘危,閒关寸进,积数月乃得归祔舅姑之次。
既竣事,叹曰:「殆有物相之也」。
在全椒,一日盗群掩至,号红巾贼者。
择善据便坐不为起,盗刃中首,流血被面,择善屹然不动,徐曰:「汝志在金帛耳,第敛兵,不纵火,不杀一人,吾帑中金帛可尽得也」。
渠魁悔谢,投戈于地,奉盘水沃盥,佩囊中出药傅创,戒其徒曰:「如约」。
择善指金帛所在,悉授之而去。
越日,邑人之逃散者还复,家室按堵如故,推次甲乙,计所费金帛悉上送官,举邑晏然无一事。
在来安,累岁不决之讼凡数十,断治立尽,竟岁无一夫之狱。
随州学荐更兵乱,墙屋破露,州刺史春秋释奠,应故事而已。
择善按籍访学田所在,募人耕种而薄其征,入取足以养士而不求赢。
未几,师生之庐、囷廪庖湢皆具,而学者有自他州至者。
汉东距乡州有重江复岭数千里之阻,始怅然有倦游之意。
比代归,语其子曰:「七十致仕者,著于礼经,尚复蒙耻冒利而不知止耶」?
即日上书告老。
以隆兴元年五月授左通直郎致仕。
二年十月二日无疾而卒。
其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合葬于武进县怀德南乡周庄元配包氏之墓。
生四子:男即申也。
女适张铦、邹进修,次许嫁王大光。
孙男女四人。
予既铭其墓矣,复有一事可纪者。
潜夫宣教与其配强氏同生于丙申,择善通直与其配包氏同生于壬申;
通直之子生戊申,娶妇宋氏又生于庚申;
已得孙又以甲申生。
父祖子孙,四世七人,皆生于太岁之申,亦异矣。
以经考之,蛰以存神,屈以求伸。
卢氏种德累世,安贫守道,未享其报。
今通直之子嗣守家学,以孝谨持门户,为乡县所推,卢氏之申,其在兹乎!
铭曰:
卢出范阳,自鼻祖兮。
族散徂迁,望南楚兮。
有儒专门,卧环堵兮。
抠衣执经,屦满户兮。
繄君高蹈,踵前武兮。
书破万卷,腹撑拄兮。
引吭一鸣,鸿鹄举兮。
弁星峨峨,快先睹兮。
州县劳人,空俯偻兮。
投袂而起,谢簪组兮。
一蜕而逝,复于土兮。
铭以哀之,亘千古兮。
大雪不出1116年1月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晶晶日欲出,翻翻风自横。
近阶三尺雪,附火一杯羹。
老树难别,深檐乌或(四库本作鸟欲)鸣。
新春第三日,坚坐若为情。
题蔡君谟与章伯镇书 北宋 · 彦远
予在会稽,尝玩其石刻,今此又见其真迹,颇识其笔法云。
政和丙申岁二十一日,彦远书。
将去济阴寄泗上宁陵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淮海三年别,家山十日程。
时思一笑乐,转觉异乡情。
叔父勤相唤,诸郎许见迎。
浊醪行处有,所恨不同倾(按:此下原尚有《丙申正月四日大雪简府中诸公》一首,即卷七《雪夜》,今删。)
按:以上《东莱先生诗外集》卷二
试院夜坐1116年1月 宋 · 吕本中
七言律诗
急雨翻灯夜不眠,小床攲侧似乘船。
平生万事不如意,病后一身私自怜。
海中神仙渺茫里,方外酒徒憔悴边。
本自无心觅馀地,问公何苦爱逃禅。
试院中呈工曹惠子泽教授张彦实1116年 宋 · 吕本中
七言律诗
十日虚房罢送迎,不知新雁已南征。
忍穷有味知诗进,处事无心觉累轻。
残叶入帘收薄暑,破窗留月漏微明。
知公坐稳无他念,识我阶前拄杖声。
自曹南至阳翟追怀江上旧游呈叔弟1116年 宋 · 吕本中
七言律诗
醉别白沙江上亭,晚蝉高树各秋声。
风乘小艇凫鹥进,雨历疏檐环佩鸣。
家事不随王事了,新愁常接旧愁生。
只今疲病嫌鞍马,十日同居眼暂明。
得扬州书1116年 宋 · 吕本中
七言律诗
书来每恨日月晚,书去还忧道里(原校:一作路)长。
但得老亲常健好,不辞新岁且穷忙。
文章已受尘埃涴,禅观多为疾病妨。
趁得残春北归否,近箕临颍是吾乡。
风吹蒲苇丛三首 其一 1116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绝句
风吹蒲苇丛,中有霜堕意。
美人天一涯,行(原校:一作客)子初夜至。
风吹蒲苇丛三首 其二 1116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绝句
风吹蒲苇丛,秋色日向晚。
美人何时来,行子饥未饭。
风吹蒲苇丛三首 其三 1116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绝句
行子惜日月,美人轻别离。
风吹蒲苇丛,及时当早归。
济阴野次1116年 宋 · 吕本中
七言绝句
去年骑马古城西,雨涴鞍鞯一尺泥。
今日重来转无绪,强扶衰疾绕河堤。
曹南过五丈河堤入城访颜岐夷仲清谈久之乃归1116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排律
春色不自惜,落花如许愁。
晴天一望远,漕水十分流。
每绕长堤去,频因好句留。
相随觅季主,不必贷河侯。
论极文章秘,居兼竹石幽。
和风落香烬,晚日泛茶瓯。
壮节知无用,诸儒误见收。
江山亦在眼,岁月忽忘忧。
南郭今丧我,长卿仍倦游。
漫成长韵律,胜与小蛮讴。
簿领憎频过,尘埃懒再谋。
何须五湖口,风雨转船头。
早出1116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排律
早出公莫厌,此心吾已灰。
严风逸月落,晓气浃霜回。
疾病冲寒怯,衰迟畏事催。
匆匆节渐去,衮衮事方来。
破壁诗犹在,荒城菊半摧。
还家一樽酒,思与故人开。
寄江端太子之晁冲之叔用1116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排律
往岁孟秋月,我行东出关。
人烟眇(原校:一作满)归路,风雨转河湾。
别恨友游失,心成木石顽。
有随妻子叹,无语鸟乌闲。
曩事空回首,微官真(原校:一作直)强颜。
旧谙尘土迸,频辱簿书颁。
日月勤忧患,庭闱实阻艰。
自忘身窘束,时得泪潺湲。
疾病衰犹活,漂流老未还。
误沾文字癖,虚觉鬓毛斑。
苦语终难好(原校:一作就),芜辞漫不删。
(原校:一作的)知出意表,敢复见颜间。
二子今怀璧,群公时赐环。
寄书常恨草,雕句得无悭。
晚照云千叠,新凉月半弯。
相忘有道术,那得厌尘寰。
圣治光三辅,皇威极百蛮。
物能同应瑞,民自不藏奸。
薄技宁堪奏,馀光或许攀。
何须阳翟望,咫尺是箕山
⑴ 原校:一作相期下江海,不敢厌荆蛮。远树出头角,诸峰明髻鬟。与辞肥马健,且(原作目,据四库本改)就小船跧。松子犹堪拾,梅梢或许攀。不须阳翟路,咫尺自箕山。
往岁在白沙见江上往来祀神者杀猪羊鹅鸭日夕相属也有感于心后至济阴因成长韵当托白沙故人投之庙前庶几神少知自戒乎1116年 宋 · 吕本中
今日杀一羊,明日杀一猪。
问神何所乐,而必为此欤。
羊死噤无声,猪死足号呼。
伤哉鸭与鹅,闭目颈已朱。
问神此何负,神亦何所取。
吾知斯民愚,非是神所许。
江船一帆风,江田一犁雨。
民或谢神劳,尚使相告语。
但采涧溪毛,足以荐筐筥。
何须污刀几,而后羞鼎俎。
于物固无怨,于神亦无苦。
更令呜呜歌,时送坎坎鼓。
言志1116年 宋 · 吕本中
冯驩客传舍,弹铗歌不已。
托身孟尝君,惟有一剑耳。
何事食无鱼,何事出无舆。
先生犹有剑,至我剑亦无。
一来曹南郡,优游聊自娱。
春风吹我衣,春草生庭除。
小便胞略转,晚发手自梳。
仰面送归雁,低头羡游鱼。
幸有薄薄酒,浸渍满腹书。
安得待天命,吾心亦何如。
长铗莫漫弹,何必忆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