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吴宫 北宋 · 刘敞
吴儿歈,郑女舞,彩衣姣服垂楚楚。
姑苏台高春日迟,急节新声闹钟鼓。
美人欢醉捧瑶爵,君王万寿长如许。
吴宫四面尽山川,越兵那得到城下。
送人之会稽 北宋 · 刘敞
鹰隼羞逐巢上雏,骐骝耻随厩中驹。
由来俊迈恶羁絷,子独三年留上都。
江南秋风鲈鱼美,庖鲙炊粳东入吴。
腰间兰佩垂左右,船若神仙人不如。
会稽古来好风俗,严助买臣相继驱。
近来太守廷中臣,拔贤好善当朝无。
子今东去怀自许,解榻非君尚谁与。
剋日飞声动洛阳,听君如听雷门鼓。
⑴ 原作白,据四库本改
雷氏子推迹石鼓为隶古定圣俞作长诗叙之诸公继作予亦继其后 北宋 · 刘敞
结绳既亡书契出,文字变化尤倏忽。
太山七十有二代,遗事昏昏万无一。
岐阳石鼓起晚周,宣王之诗史籀笔。
天下金石凡几存,此当为甲彼皆乙。
体势鸟迹杂蝌蚪,词章车攻与吉日。
六书既废小雅缺,能使兼存此其实。
韩公昔尝歌感激,若弦周诗播琴瑟。
雷生今复隶古定,如破鲁璧传简帙。
道之难行乃若兹,二千年间能事毕。
先王亲用必贵本,流俗玩文因丧质。
此虽于今似不急,岂不班班见儒术。
藏之天府自其所,大训河图亦何物。
会稽群玉久冥寞,漆简韦编尚彷佛。
昔人虽死名不朽,智者能为巧当述。
太学先生事起废,诵此勤勤救埋没。
会令永与天壤传,不比酒诰俄然失。
同邻几观中道家书画 北宋 · 刘敞
宋公好古天下闻,法书奇画多求真。
独将文雅遗后世,官虽贵达家尤贫。
近自唐室远及秦,上下略数千馀春。
丹青翰墨著名者,一二收拾忘辛勤。
象贤济美声不坠,手泽钜细皆如新。
朝廷交游累千百,未尝肯示寻常人。
蔡侯江翁与梅伯,于今磊落称绝伦。
退朝相从得尽见,更觉清门无杂宾。
鉴微赏异极毫发,四座若获千金珍。
往往发狂或大叫,咏诗落笔争纷纶。
我随众人久碌碌,学殖欲落衣生尘。
愿登群玉探禹穴,不惮山海驰舟轮。
此君家近未宜后,率然欲往怀逡巡。
淹留秖觉岁月老,复恐异物潜通神。
但传妙唱想绝迹,诵叹慷慨书搢绅。
郓州谢两府启(1058年6月) 北宋 · 刘敞
右,某启:四月十六日,蒙恩授起居舍人、知郓州事兼西路安抚使,已于某月日到任上讫。
朝廷之士贵际,而骤陟侍从之严;
社稷之守重民,而荐叨屏翰之寄。
智所不及,人其谓何?
盖材各有宜,赏欲无僭。
昔寿王东郡,见谴玺书;
买臣会稽,许奉计最。
或负课自脱,或终更亟还。
以彼具绝人之材,犹未免旷位之责,而某方申锡明诏,优游便藩,岂自谓拨烦之宜,殆必有过情之闻。
伏惟某官,衡石多士,股肱本朝,盛德处怀,至公期物。
袁丝陋于学,宁有不得居中之嫌;
潘岳拙于长,固宜自试用短之效。
方当上师法令,下勤簿书,庶几乐职之风,仰酬造物之意。
送湖南运使慎学士序 北宋 · 刘敞
景祐四年七月,诏以某叔父为湖南转运使。
明日诣閤门,疏曰:「荆湖去京师盖数千里,其地于古为三苗,有彭蠡、洞庭大泽之险,而其南,蛮夷与国为境,凡风雨明晦,率常蒸毒,易以疾病。
而臣母老,不可往,惟陛下哀怜」。
未报,又上奏曰:「臣不敢惮远,恐羁縻南方,以为老母忧,则死有馀恨。
臣本三司判官,今诚得罢所领,独校雠秘阁,资以其暇奉亲,不胜幸甚」。
制曰:「可」。
更以慎公为湖南转运使。
当是时,尚书郎在荆湖察狱者,以不迎亲之官,为会稽太守劾举,见责问。
而叔父以母老故辞内外任,以求在左右,朝廷以为美谈。
而慎公在书馆三十年,前后佐大司农,为外郡守亦十馀岁,勤劳久矣,乃得此任。
士大夫以为少,而公处之无愠色。
呜呼,古所谓各行其志者欤?
孝者念其亲,而忠者念其公者欤?
念其亲者忘其禄,念其公者遂忘其亲欤?
《诗》曰:「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念亲之谓也。
又曰:「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念公之谓也。
天子以此命其臣,而其臣又用此以报天子,欲求内外之不治,风俗之不劭,不可得也。
若夫吏道之端,民事之情,教化之本,征赋之法,孰为贤而不识此者,未足以赠也。
故于公之行,语所可颂者,为来者法焉。
尚书屯田郎中提举兖州仙源县景灵宫王公墓志铭(嘉祐四年十月) 北宋 · 刘敞
公讳冲,字景儒。
其先自太原迁宋,居虞城。
祖化,赠太傅。
考砺,赠太师、中书令,于今为显家,故弗论著也。
公少则好学,论议依名节,慷慨自喜,不与众浮沉,士友多惮之。
祥符中,举服勤词学,成进士名,得试校书郎,知兴国军永兴县。
父丧解官,服除,选于吏部,试判优等,为武安军掌书记,授武昌军。
崇阳民陈广与人斗,斗者以他疾死,而吏劾广杀人,议寘大辟,广亦不能自明。
公擿其状以闻。
有诏下旁郡覆广狱,广卒无事。
转运使奇其意,欲为之请赏,公辞不受。
天圣初,改著作佐郎,知寿州霍丘县。
吏积不治,盗贼放横,公使其百姓邻伍相收司,而以耳目一切纠发老奸宿逋,岁中尽服,禽无脱者。
徙蜀州晋源。
改秘书丞,知陈留。
当是时,章献太后垂帘听朝,而中人用事者罗崇勋之徒,交通县豪,借之意气,以渔夺细民,吏不敢问。
公独以法绳之,请谒无所听。
大姓田滋等由此惧,造飞语以奸利事污公,太后果怒,下公吏,使中人杂治之,讯掠甚急,欲公自诬服。
公义不屈,宁必死,不肯少自下,狱遂不具,然犹坐除名,徙雷州。
景祐初,上始亲政,尽斥逐罗崇勋等,诸附丽之者亦贬废。
言事者多以公不辜闻,天子亦自识其名,复起为卫尉寺丞,又诏尽雪向罪,后勿用以为负。
改著作佐郎,知越州会稽县。
都巡检使张怀信所部兵乱,百姓恟惧,欲逃入山谷间。
公策其不足虞,固请彻城门兵,以坚众心,郡中由是安。
康定初,复为秘书丞,通判乾州。
自元昊畔,边将数战不利,而民力以屈。
公上《备边》、《禦戎》等策,及言复郑国渠以实关中,事遂施行。
通判华州,月馀,擢知乾州。
迁太常博士,知洋州。
真符县言,民家失火,举族焚死。
公视其状,曰:「必仇者为之」。
教吏推迹其人,与三日期。
贼果得,一郡大惊,以为神明。
郡故无学,公为立黉舍,收其才子弟,得二三十人,亲教养之。
吏观听悦喜,由此彬彬然兴于学,与西州等矣。
迁屯田员外郎、知泰州。
明年,改都官。
岁饥,发常平仓以食饥者,凡所活数万人。
使者上其治为淮南第一,赐绯衣、鱼符。
改职方,领南京留司御史台。
就迁屯田郎中,提举兖州仙源县景灵宫。
受诏未行,嘉祐元年十一月甲子以疾终,年六十八。
后三年十月甲子,葬某原。
初,公起黄绶,至二千石,更四县五州,所居见纪,未尝官京师。
一为陈留,以刚直几不免,犹滨于死。
及复召,士大夫翕然向仰之,冀其且大用,然遂汩没不进,未能如其意、称其量也。
自以道终不行,而公长兄年九十矣,以太子宾客谢事家居,故求为留司官,以优游相从乡闾间,怡怡如也,有终焉之规。
呜呼,可谓笃于义,知所进退,不失其正者矣。
性不妄悦人,虽穷困益坚,于时人鲜所合,而范文正公特知之,数荐于朝。
其为政也,勇于当事,兴利若不及,去恶如恐失之。
亦以此故,仕尝难进易退,然其处之晏然,未尝以见色辞。
喜读书属文,尤长于为诗,诗凡千馀篇,读之其志可见也。
夫人叶氏,封冯翊县君。
三子:长汉臣,进士及第,为长举令。
次真臣,试将作监主簿。
皆能世其家者也。
次某尚幼。
三女:长适大理寺丞尚颖,次适秘书丞孙圭,其季未嫁。
某也,公之甥也,故于公之葬,得叙其志而铭其哀。
铭曰:
为道者有言:白则涅矣,刚则缺矣。
嗟嗟舅氏,涅而不变,缺而不卷。
硁硁其声,矫矫其行。
极晦而明,其辱则荣。
孰不公侯,孰不耄期?
人也天欤?
其止于斯!
我葬舅氏,悠悠我思。
铭以藏之,以写我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