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卧龙之游得秋字赋诗纪事呈同游诸名胜聊发一笑(1179年7月) 南宋 · 朱熹
蹑石度急涧,穷源得灵湫。
谽谺两对立,喷薄中怒投。
何年避人世,结屋栖岩陬。
嘉名信有托,故迹谁能求。
我来一经行,凄其仰前脩。
邻翁识此意,伐木南山幽。
为我立精舍,开轩俯清流。
多岐谅匪安,一壑真良谋。
解组云未遂,驱车且来游。
嘉宾颇蝉联,野蔌更献酬。
饮罢不知晚,欲去还淹留。
跻攀已别峰,窥临忽沧洲。
下集西涧底,沉吟树相樛。
玉渊茗饮馀,三峡空尊愁。
怀贤既伊郁,感事增绸缪。
前旌向城郭,回首千峰秋。
卧龙之游钱通守得江字不及赋诗已解维矣熹用其韵纪事以赠并附卷末(1179年4月) 南宋 · 朱熹
君行安所适,冲风溯涛江。
传闻阆州好,未见心已降。
邀君康山游,听此巨壑淙。
班坐酌溪石,幽寻憩云窗。
劝君尽此杯,锦帆已稠杠。
明年傥来东,鸣铙建高幢。
访我深涧底,晤言绝纷咙。
城南且细说,慰我心悾悾。
分韵得眠意二字赋醉石简寂各一篇呈同游诸兄 其一 醉石(1179年9月20日) 南宋 · 朱熹
驱车何所适,往至秋云边。
企彼涧中石,举觞酹飞泉。
怀哉千载人,矫首辞世喧。
凄凉义熙后,日醉向此眠。
仰视但青冥,俯听惊潺湲。
起坐三太息,涕泗如奔川。
神驰北阙阴,思属东海壖。
丹衷竟莫展,素节空复全。
低徊万古情,恻怆(朝鲜本作怆恻)颜公篇。
为君结茅屋,岁暮当来还。
其二 简寂(1179年9月20日)
天秋山气深,日落林景翠。
亦知后骑迫,且复一流憩。
环瞻峰列屏,迥(考异:一作俯)瞩泉下濞。
永怀仙陆子,久挹浮丘袂。
于今知几载,故宇日荒废。
空馀醮坛石,香火谁复(考异:一作复谁)继。
更怜韦刺史,五字有真意。
虎竹付归人,悲风起横吹。
沉吟向绝迹,浩荡发幽寄。
来者知为谁,念我傥(四库本作畴)三喟。
寻白鹿洞故址爱其幽邃议复兴建感叹有作(1179年10月) 南宋 · 朱熹
清泠寒涧水,窈窕青山阿。
昔贤有幽尚,眷言此婆娑。
事往今几时,高轩绝来过。
学馆空废址,鸣弦息遗歌。
我来劝相馀,杖策搴绿萝。
谋野欣有获,披图知匪讹。
永怀当年盛,莘莘衿佩多。
博约感明恩,涵濡熙泰和。
凄凉忽荒榛,俯仰惊颓波。
发教逮纲纪,喟然心靡它。
伐木循阴冈,结屋依阳坡。
一朝谢尘浊,归哉硕人薖(自注:时已疏上尚书,乞洞主矣。)
游白鹿洞熹得谢字赋呈元范伯起之才三兄并示诸同游者(1180年1月) 南宋 · 朱熹
岁月有环周,穷腊忽受谢。
眷眷山水心,幸此朱墨暇。
招呼得良友,邂逅成夙驾。
深寻故辙迹,喜见新结架。
永怀拾遗公,藏器此待价。
横流诗书泽,下及杨李霸。
炎神抚兴运,制作流大化。
石室万卷藏,纶言九天下。
规模未云远,荒茀良可诧。
自非贤邑宰,谁复此精舍。
会当求敕赐,毕愿老耕稼。
更与尽心期,临流抗风榭。
元范别后寄惠佳篇清叟次韵见示格律俱高咏叹不置因亦用韵写呈二兄聊发一笑 其一 呈元范 南宋 · 朱熹
故人别我去,一月旷音驿。
今朝得新诗,开卷意已适。
知君到里门,征骑聊一息。
行复敞天阍,从容正朝帻。
自今九霄路,不复两尘隔。
容与日华东,翱翔禁扉北。
回头五峰下,寂漠笑孤客。
不赋归去来,心形谩相役。
其二 呈清叟
五十行过二,双鬓飒秋草。
平生素心人,谁与共兹抱。
今年庐山下,得子恨不早。
岁月幸同庚,诗书复同道。
惟应山南北,云母夜堪捣。
独生有先(四库本作仙)期,回崖讵难到。
丹经不我诳,白发须一扫。
看公须眉苍,杖钺督征讨。
伏蒙秘阁张丈宠顾下邑并以长篇为贶降叹之馀牵勉继韵仰求斤削僭率皇恐(1180年2月) 南宋 · 朱熹
向来灭迹东山东,闭门不问乌雌雄。
门前有路向尘土,两足未举心先慵。
当时亦有车马客,此意欲说嗟谁同。
穷居聊复追仲蔚,笃论何必须刘龚。
平生故人子张子,相思安得长相从。
每劳书疏问生死,坐想星宿罗心胸。
几年持节汉水上,木牛流马旌旗红。
君王辍馈思(考异:一作念)颇牧,外庸且讫来朝宗。
因能过我紫霄下,后乘载得珠帘栊。
苍颜白发应笑我,曷不饱卧陶(宋本作南)窗风。
开樽鹅池水清激,下马醮石烟空濛。
须臾路转山更好,摩天巨刃排双峰。
少看银河忽倒挂,直欲跳下清泠中。
南临汇泽共指点,缥缈贝阙浮珠宫。
公言平日爱登览,到此一洗群山空。
坐间为我出奇句,不用远寄南飞鸿。
上言云泉足奇赏,下叹契阔欢相逢。
纷吾失脚堕世网,乃有此会宁天穷。
流光过眼惊昨梦,旧约回首羞尘(宋本作陈)容。
明朝却上烟艇去,灭没万顷追凫翁。
秘阁张丈简寂之篇韵高难继别赋五字以谢来贶(1180年2月) 南宋 · 朱熹
劳农会稽宅,息驾丹元乡。
丹元不可见,翠壁空云房。
是时中春月,暄风发新阳。
白水注幽壑,绿树敷崇冈。
俯听足怡悦,仰观共徜徉。
班坐得瑶草,倾壶出琼浆。
长吟游仙诗,乱以招隐章。
忽忽林景西,踌躇申慨慷。
坐上江海客,兀傲须眉苍。
逸气迈霄汉,英词吐琳琅。
思与泉石胜,韵随笙鹤翔。
追游不敢及,咏叹可能忘
⑴ 自注:俗传归宗是王右军故宅,陆脩静封丹元真人。
谢张彦辅留别之作(1180年2月) 南宋 · 朱熹
一别屡更岁,思君无已时。
知君亦念我,相望(自注:平。)两嗟咨。
我病卧田间,君行护疆陲。
隐显既殊迹,会合安可期。
今年定何年,有此一段奇。
我来五峰阳,君归九江湄。
闻君肯来辱,欢喜不自持。
迎君紫霄峰,举觞白鹅池。
强健初共欣,艰棘旋相悲。
相顾出危涕,薄言首东岐。
留连十日饮,怆恨八哀诗。
散怀水石幽,遂忘筋力疲。
雄篇既鼎来,逸韵方穷追。
云胡遽告别,牙纛风披披。
揽祛不得留,酌酒前致辞。
愿君酬此觞,去上白玉墀。
国论罄忠益,庙谟参设施。
一请正纪纲,再请诛羌夷。
及时树勋业,慰我空山饥
⑴ 宋本、成化本、朝鲜本作悢
⑵ 自注:时闻张荆州讣,张丈有诗哭之,故有八哀之句。
奉答张彦辅戏赠之句(1180年2月) 南宋 · 朱熹
已驱送客车,复著登山屐。
未论窥临快,且脱诗酒厄。
从今谨出入,保此颐正吉。
不柰岁寒心,于公有深忆
⑴ 自注:王辅嗣注《颐卦·大象》云:“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伏蒙某官宠示和陶见寄旧作伏读叹仰又感知待期许之意盖非一日率易次韵少见谢臆伏惟矜怜有以教之 南宋 · 朱熹
吾公抱经济,轩冕非所欣。
向来清禁闼,本自山林人。
浩歌归去来,神交邈何因。
一朝脱冠去,妙境聊同臻。
谓予虽后来,臭味亦有闻。
赓词久见属,重以告语勤。
荒寒想高风,令人思无邻。
甘棠矧在此,踯躅晴湖滨。
秋日告病斋居奉怀黄子厚刘平父及山间诸兄友(1180年8月) 南宋 · 朱熹
出山今几时,忽忽岁再秋。
江湖岂不永,我兴终悠悠。
况复逢旱魃,农亩无馀收。
赤子亦何辜,黄屋劳深忧。
而我忝朝寄,政荒积𠎝尤。
怀痾卧空阁,恻怆增绸缪。
东南望故山,上有玄烟浮。
平生采芝侣,寂寞今焉俦。
朝游云峰巅,夕宿寒岩幽。
为我泛瑶瑟,泠然发清讴。
裂笺寄晨风,问我君何求。
洪涛捩君柁,狭硖摧君辀。
君还苦不早,无乃非良谋。
再拜谢故人,低徊更包羞。
桂华幸未歇,去矣从君游。
⑴ 原作若,据宋本、成化本改
夜坐有感(1180年8月) 南宋 · 朱熹
秋堂天气清,坐久寒露滴。
幽独不自怜,兹心竟谁识。
读书久已懒,理郡更无术。
独有忧世心,寒灯共萧瑟。
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 其二 (1180年5月) 南宋 · 朱熹
向来结友寻名山,下穷绝壑高危颠。
胡为一旦堕尘网,五老在望心茫然。
青牛底处有行迹,白鹿几时同正员。
清游带雨想幽绝,妙处只恐诗中传。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一 白鹿洞书院(在郡城东北十五里,事见记文)(1181年闰3月) 南宋 · 朱熹
昔人读书地,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馀韵,绝学何能忘。
其二 折桂院黄云观(1181年闰3月)
① 在书院东北五里,院后作亭,取李白“黄云万里动风色”之句名之
城中东北望,五老何苍苍。
下有前朝寺,一原颇深藏。
门前林涧幽,屋后云木荒(《方舆胜览》作苍)
闲窗亦明洁,著此瑞锦张(自注:僧房有瑞香花。)
更能理枯筇,步上林北冈。
仰视天宇阔,俯瞰江流长(自注:即黄云观)
受书彼何人,姓字不足详。
竹帛有遗臭,桂树徒芬芳
⑴ 《方舆胜览》卷一七作外
⑵ 自注:李逢吉尝读书此院,去而登第,以故得名。
其三 楞伽院李氏山房(1181年闰3月)
① 在折桂西十里,李公择读书处,有东坡记文诗刻,枯树墨跋
蹑石循急涧,穿林度重冈。
俛入幽谷邃,仰见奇峰苍。
李公英妙年,读书此云房。
一去上台阁,致身何慨慷。
苏公记藏书,文字有耿光。
馀事亦骚雅,戏墨仍风霜。
两公不归来,岁月忽已荒。
何用建遗烈,寒泉荐孤芳。
其四 栖贤院三峡桥(在楞伽西五里)(1181年闰3月)
两岸苍壁对,直下成斗绝。
一水从中来,涌潏知几折。
石梁据其会,迎望远明灭。
倏至走长蛟(考异:一作起走长虹),捷来翻素雪。
声雄万霹雳,势倒千嵽嵲。
足掉不自持,魂惊讵堪说。
老仙有妙句,千古擅奇崛。
尚想化鹤来,乘流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