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孝子墓 宋末元初 · 谢翱
修修古孝子,家移来水旁。
母病食此水,母死葬其乡。
杀人自白吏,就家起为郎。
至今庙下草,犹带食水香(以上《晞发集》卷五)。
无题 宋末元初 · 谢翱
天风下黄叶,山树挂绿蓑。
世情逐流水,东去无回波。
可与语人少,不成眠夜多。
湿云黏短发,漂泊奈愁何。
后桂花引 宋末元初 · 谢翱
修月山人饭玉屑,瑶鸭腾腾何处热。
吴刚生愁树合创,毫飘玉斧高枝折。
此时待罪扣帝庭,素蛾骑蟾涕泪零。
月中落子如雨星,至今收拾无六丁。
秋夜词 宋末元初 · 谢翱
愁生山外山,恨杀树边树。
隔断秋月明,不使共一处。
赠山中友 宋末元初 · 谢翱
散策乱山云,值此山林友。
种松高及身,扫叶落随(四库本作谁)手。
斫尽松上枝,缚作山中帚。
夜夜对西峰,明月生户牖。
文房四友叹 宋末元初 · 谢翱
昆吾莫邪轻毛锥,平生故人皆引去。
剡溪之皙绛邑黔,独与石君作一处。
中书间起免冠谢,辄被溺冠仍嫚骂。
见几自愧后穆生,正恐髡舂不与赦。
有时怒发竖(四库本作竖发怒)相如,熟视蒙恬挽其须。
泓尤沦弃敢自爱,老龟支床息犹在。
荆山风雨朝暮号,璞在吾怀足何罪。
恨不雪耻酬诸姬,背水一战汉为池。
楮生不改旧边幅,三褫何但(原校:一作待)高阁束。
客卿骑项百折磨,犹恐玄能赤吾族。
此时不平义重生,阳城裂麻欲死争。
平生国士立桥下,誓死守此漆身哑。
登西台作楚歌招文丞相魂 宋末元初 · 谢翱
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西台恸哭记》)。
义门曲 宋末元初 · 谢翱
金蓉山上云采采,白麟溪前水归海。
溪中赤文长鲤鱼,恨无神翅谒龙威。
广陵城头大风急,吹散游魂归未得。
不结琼英后土祠,当充兰佩离骚国。
富贵易夺生莫移,谁肯杀身为联枝。
鹡鸰原上赴急难,我有冠裳可不如。
子孙至今无裂籍,六代传来犹一日。
白头秀才誇能文,得似君家好弟昆⑴。
⑴ 同上书卷三五二八六引明郑氏《麟溪集》
送张士达游黄山歌 宋末元初 · 谢翱
黄山三十六点云,中秘幽奇世人未见犹未闻。
混沌乍开始自大唐国,易黟为黄而附轩辕鍊丹盟仙群。
天都莲花突兀直入青云上,诸峰吐烟喷雪如波之荡漾平天矼。
是蛟龙飞舞变幻而莫测,下有海深万丈空洞氤氲云吼浪。
更有仙灯诸洞九龙诸潭仙桥月塔诸胜迹。
君今策杖蜡屐走险一一当遍历,须令向禽宗炳之辈叹羡而莫及(清闵麟嗣《黄山志定本》卷六)。
游仙华山 宋末元初 · 谢翱
湿云摇空荒,顾影悲局蹜。
县灯辛夷楣,照此风露宿。
坛中落叶满,林下虎行独。
惟有鬟髻愁,千岁老岩腹。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仙华山部
续琴操哀江南 我赴蓟门四之一 宋末元初 · 谢翱
四言诗
我赴蓟门,我心何苦。
我本南人,我行北土。
视彼翼轸,客星光光。
自陪辇毂,久涉戎行。
靡岁不战,何兵不溃。
偷生有戚,就死无罪。
莽莽黄沙,依依翠华。
我皇何在,忍恤我家。
续琴操哀江南 瞻彼江汉四之二 宋末元初 · 谢翱
四言诗
瞻彼江汉,截淮及楚。
起兵海隈,亡命无所。
枕戈待旦,愤不顾身。
我视王室,谁非国人。
噫嘻昊天,使汝缧绁。
奸党心寒,健儿胆裂。
黄河万里,冰雪峨峨。
尔死得死,我生谓何。
续琴操哀江南 我操南音四之三 宋末元初 · 谢翱
四言诗
我操南音,爰■(酉多)我酒。
风摧我裳,冰裂我手。
薄送于野,曷云同归。
自贻伊阻,不得奋飞。
持此盈觞,化为别泪。
昔也姬姜,今焉憔悴。
山高水远,无相见时。
各保玉体,将死为期。
续琴操哀江南 兴言自古四之四 宋末元初 · 谢翱
四言诗
兴言自古,使我速老。
麋鹿是游,姑苏荒草。
起秣我马,裴回旧乡。
江山不改,风景忘亡。
谁触尘埃,不见日月。
梨园云散,羽林鸟没。
吞声踯躅,悲风四来。
尔非遗民,胡独不哀(宋汪元量《水云集》附录上)。
句 宋末元初 · 谢翱
谢豹花开桑叶齐,戴胜芊生药草肥,九锁山人归未归(怀九锁山人)。
按:《晞发集》附录邓牧《谢皋父传》
睦州诗派序 宋末元初 · 谢翱
唐代言诗在江东者,戴发运叔伦、许刺史浑,润人;丘员外丹、丘庶子为、顾著作况、陆处士龟蒙,姑苏人;孟先生郊、严处士恽、释子皎然,吴兴人;骆少府宾王、张处士志和、僧贯休,金华人;贺宾客知章,四明人;严长史维、秦徵君系、吴舍人融、僧澈,越人;张处士祜,金陵人;吴韶州武陵,广信人;罗给事隐,新城人;项少府斯,天台人;薛补阙令之、欧阳生詹,闽人。其他虽遗逸不可槩举,率郡不过一二人,多者三四人。惟新定自元和至咸通间以诗名凡十人,视他郡为最。施处士肩吾、方先生干、李建州频、喻校书凫世,并有集。翁徵君洮有集藏于家。章协律八元、徐处士凝、周生朴、喻生坦之并有诗,见唐《间气》及《文苑》诸书。皇甫推官以文章受业韩门。翱客睦,与学为诗者,推唐人以至魏汉,或解或否,无以答。友人翁衡取十先生编为集,名曰《睦州诗派》,以示翱,翱曰:「子,睦人也,请归而求之,毋贻皇甫氏所云舍近而寻远,则诗或在是矣」。癸巳夏五书双谼精舍。
北山文集跋 宋末元初 · 谢翱
金华郑子有家藏其祖北山先生所作《感雪竹赋》。其匠意造语,与后所为事业以至谪死辄相应,不差毫发。子有既求名画写雪竹于前,复扣诸公作行草古篆书其后。最先秋台叶公阊,草法类小王,劲洁可爱,作于咸淳辛未,至今宝之以为妙。余尝评《北山赋》于穷约时作,疑一时率然以气为文者皆可能,至曰「观负荷兮类积羽之将沈,忽奋起兮信泥涂之可拔」,则不特一时之气淩轹埃壒,而状物之妙,因以发其胸中之所蕴者,殆不减古人。此其所以卒忤桧相而客死临封。其屈也,乃所以自拔而伸,而物莫得而沈之也。秋台晚亦有志于自拔者,卒沈焉,可伤已。后之欲拔乎流俗者,其毋为积羽之所沈哉。后辛未十九年正月。
游仙华岩麓记 宋末元初 · 谢翱
由月泉至仙华岩麓十五里,至岩二十里,盖余向所记若芝掌擎空而立者。故老相传,以为下有穴与鼎湖通,尝秋夜闻水乐及击石声,月高风远,复不知堕在何处。将至二三里,有山类药壶,倚岩侧,云岚草木相掩映。日东影射其上,远望氤氲,若丹光浮动,疑是中别有一天地也。岩之麓曰郑村者,友人方君韶卿庐焉。地馨芳草,兰梅辛夷山矾,俗呼山矾邓花,邓与郑音相近,故以名村。环左右无他族,皆依岩作屋互向。背岩为黄帝少女修真之地,垂四千年。始,民筑祠其上,以雨旸祷辄应。有欲移祠于麓以便民祷者,一夕风雨大作,飘盂炉幡幢;所欲移处,瓦木石随晦冥云雾飞空下,跕跕有声。今祠有茂陵旌额,信不诬也。祠之南二百步皆古木杂藤,栖烟霏霞,鹜风飒立,皆五色纷散,独被发如人立。又有藤结子若莲房,累累而下,益苍碧可爱。行且倦,憩古道观中,梦青衣掖一老人至,与余言海上方及导引事甚悉。且曰:「穹壤间无愚瞢仙人,凡知古今,不为所缚,翛然尘外者皆得仙。子欲以人世仙乎?后二年日浴,见我扶桑东」。言讫乃寤。有鸟自西南来,绿衣红距,止藤上,回翔审顾,若欲有言于臆者。方君谓余:「子其讯焉以记」。观之老道士年九十馀,言尝于海上见之,今四百甲子矣,盖么凤云。是为记。
自岩麓寻泉至三石洞记 宋末元初 · 谢翱
至岩麓止十日,散发空翠,行且吟,顾谓方君:「得流泉㶁㶁漱石齿,吾二人以耳枕之,以洗吾悲,何如」?方君指田间流泉故道,皆达麓而来,谓其源自药壶山出,山之愚民辟田其背,尽激之过颡,以故枯为陆者不知其几年,无有能复之者。乃与余行二百步,至激泉处,由激泉而西百五十步,皆曲沟断石,民桥其上。有草类菖蒲而小,无脊,一寸皆九节,盖楚南谓之荪。又沿沟行九十步,乱山如蹲,厓倾石立,洼者凸者,跂者伏者,仆且僵者,散而布者,如羝之乳,如鹿之奔,如鼠之飞,如鸟鹊之俯啄,如兔之自吐其子,如猿猴之垂藤而饮于水也,如鸡犬之𦧇于鼎而仙也。其变怪峭特,余无以诘之。山之僧作亭道上,泉出于药壶者赴焉。同游括吴子善韶卿之弟君实、子肖育皆掬泉于泓,漱且憩。有泉鸣林薄间,断续相应,类金奏阕而石声间作。又有缥缈益近,若浮云飞絮,游空而下,殆不可穷其状。闻唐有僧名而仙行者,贞观间自南麓来,结庐于此,寂然自言千七十岁有奇,盖出于周末也,庐为寺又五百年,因往观焉。其碑记僧所说铅汞事,乃效晚唐人诗,独不作秦汉以前语,亦不可晓。遂由寺之西扪萝而上,得石洞巉□爽嵦,可坐数十人。视岩前樵牧路如线,往来负且牵,皆交擘不相忤。又东行,抵相对距岩趾,得二洞,其一温然如春可久坐,自外望之,若无有者;其一空回寥廓,闻人语如投珠于壶,滴泉垂草,杂飞蝠续之,苍碧欲动。石平润可抵处十数,各倚梯拂藓,题诗其上。逮暮犹沾沾忘归。穷泉源,直抵药壶顶。望两山墙立,石飞耸欲堕,可为亭者一处,涧中立石可为桥接西岩者一处,洞傍可为屋若园各一处。盖居于此者日游而不知。余与二方、吴君得之,若行外国遇异人,出奇玩,相饮宴,皆世所未有。故书以遗后之好游者,俾有考,且属韶卿居焉。
月泉游记 宋末元初 · 谢翱
余少慕初平叱石事,知婺有金华洞瀑泉之胜,而未知有月泉也。月泉在浦江县西北二里,故老云其消长视月之亏盈。由朔至望,投梯其间,泉浸浸浮梯而上,动荡芹藻,若江湖之浮舟,拥泊于岸,视旧痕不减毫发。由望至晦,置竹井傍,以常所落浅深为候,随月之大小尽痕竹上,当其日之数,旦而测之,水之落痕与石约如竹之画。视甃间滞萍藓,枯青相半,殆类水退人家日,蒸气湿墙壁故在,而浮槎游棹,栖泊树石,隐隐可记。余与友人陈君某至,适望后二日,陈君指萍与草以为斯泉亏落之验。盖冲漠朕兆间,盈虚消息之理与山川呼吸往来之气相值而不爽也如此,非必有神物主之,如杂书怪录所谓巨鱼吞吐云也。泉傍旧为堂,祠朱、吕二先生。环阑楯甃上,环诗亭上,四顾烟云竹树,复环泉若亭,不敢左。其东北之山曰仙岩者,远望类芝草浮空而立,若皆有所待于斯泉而向焉者。予方谋日游其间,与月约盈亏、泉约消长,与山约无盈亏无消长,亘来今以老吾诗。有述仙岩之遗迹,约余游岩之麓者,将吹《鹿鸣》之引以拟笙鹤,曰:「子欲穷山中之胜,而惮以足赴目乎」?余欣然从之,故书泉之本末,以纪兹游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