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跋高宗皇帝赐世父手劄(庆元二年十一月) 南宋 · 郑兴裔
右,绍兴戊寅秋九月二十七日,高宗皇帝赐世父荣国公手劄也。
高宗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当干戈扰攘之馀,访求法书名画,不遗馀力。
万几之暇,展玩摹榻不少怠。
盖睿好之笃,不惮劳废,故四方争以奉上,无虚日。
继又于榷场购北方遗失之物,故绍兴间御府所藏图书,不亚于宣、政时。
世父荣公以从龙旧臣,特命入大内鉴定标题,锡赉优渥,手劄奖谕。
迄今三十八载,翰墨如新。
敬命工装饰,宝藏于家,以垂来兹。
庆元丙辰十一月己卯识。
御批不允致仕奏并诏书跋(庆元五年六月十七日) 南宋 · 郑兴裔
庆元戊午冬十有二月,兴裔在明州,数上章请告,圣恩过厚,亲批「降诏不允,不得再有陈请」十字付外,诚异数也。
今以御笔同所降诏书合为一轴而藏,非特宝兹宸翰,亦使奕世子孙知宠遇优渥,交相勉于忠贞云。
己未六月十七日,臣兴裔谨识。
戒石铭跋 南宋 · 郑兴裔
绍兴壬子夏六月,御笔钩临黄庭坚书《戒石铭》,颁赐诸郡县,俾镌之石。
其文云:「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本出蜀主孟昶文:「朕念赤子,旰食宵衣。
言之令长,抚养惠绥。
政存三异,道在乙丝。
驱鸡为理,留犊为规。
宽猛得所,风俗可移。
无令侵削,无使疮痍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赋役是切,有国是资。
朕之赏罚,固不踰时。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为民父母,莫不仁慈。
勉尔为戒,体朕深思」。
凡二十四句,载《蜀梼杌》中。
熙陵表出,言简理尽。
遂成王言,勒石州县。
使守令僚佐触目警心,务求为良吏,无徒朘削兆人,则国家之利实多矣。
有斯民之责者,其各勉旃。
跋淳化帖 南宋 · 郑兴裔
太宗皇帝留意翰墨,淳化中,出御府所藏,命侍书王著临榻。
以枣木镂刻,釐为一十卷。
于每卷末篆题云:「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
至仁宗,又诏僧希白刻石于秘阁,前有目录,卷后无篆题。
高庙绍兴中,令国子监摹本,首尾与淳化略无少异。
当时御前拓者多用匮纸,盖打金银箔者也。
自后碑工作蝉翼本,且以厚纸覆版,上隐然为银铤𢹞痕以愚人,但损剥,非复拓本之遒劲矣。
初,徽宗建中靖国间出内府续所收书,令刻石,即今《续法帖》也。
大观中,又奉旨摹拓历代真迹,刻石于太清楼。
字行稍高,而先后之次,与淳化少异。
其间数帖多寡不同,各卷末题云:「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
此蔡京书也。
而以建中靖国「续帖」十卷易去岁月名衔,以为后帖;
又刊孙过庭《书谱》及贞观十七帖,总为二十二卷,谓之《大观太清楼帖》。
绛帖者,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摹刻于家,为石本,而传写字多舛误,世称为《潘驸马帖》,凡二十卷。
次序卷帖虽与淳化官帖不同,而实则祖之《潭帖》者。
庆历中,刘丞相帅潭日,以淳化官帖命僧希白摹刻于石,置之郡斋,增入《伤寒十七日》、王濛、颜真卿诸帖,而字行颇高,与淳化阁本稍不同。
逐卷有「慧照大师希白重摹」字样,而岁月各异。
中间谬处甚多。
朱元晦讥其极为可笑。
《戏鱼堂帖》者,即《临江帖》也。
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于戏鱼堂,除去篆题而增释文。
《黔江》者,黔人秦世章于长沙买石摹僧希白《法帖》十卷,谋舟载入黔中,壁之黔江绍圣院后,题云:「长沙汤正臣重摹」。
鼎帖板本,较诸帖增益最多。
余酷爱法书,不惜购求,以故诸帖俱备几案间,而莫能辨其真伪。
淳熙甲午冬,以孝庙所赐内府藏本较之,大都官本法帖,字极丰腴而有精彩;
且有银铤𢹞痕。
每版皆全纸,无接黏处,与诸刻迥不相侔,谨什袭藏之。
用识数语,以示儿辈云。
琼花辨(绍熙元年)(1190年) 南宋 · 郑兴裔
扬州后土庙有琼花一株,天下无双。
昨因敌骑侵轶,或谓所存非旧,疑黄冠辈以聚八仙花种其处。
及睹郡圃中,聚八仙花与琼花不同者有三: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
琼花叶柔平茔泽,聚八仙花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
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花蕊低于花,结子而不香,不同者三也。
余尚未敢自信,尝取二花杂示儿孙辈,皆能识之,乃始无疑。
又观绍兴中金华杜游记言:「自京口过扬州,寻访旧事,往谒蕃禧观,故琼花犹在」。
然余闻绍兴辛巳之变,狂寇入扬州,已揭其本而去,何从复得此种也?
有老道士自言生于崇宁间,今八十有六载,能叙今花本末。
道士姓唐,名大宁,具言:「绍兴二十四年十一月金兵渡江,入观取花本去,小者亦剪而诛之。
敌既退,十二月间,有一小根微见地面,可识认。
某默祷后土,移植无花处,日往护之。
越明年,二月既望,夜中天大雷雨,所植根旁勃然三蘖从根出,自是遂条达不已。
至今三十年之久,婆娑偃盖,常不忘断根时也」。
尤可异者,宋次道《春明退朝录》云:琼花即唐之玉蕊」。
宋子京《笔记》云:「维扬后土庙有花名玉蕊。
王禹偁爱之,更称曰琼花」。
按唐朝唐昌观有玉蕊花,王建诗所谓「女冠夜觅香来处,惟见阶前碎月明」,杨巨源诗「晴空素艳照霞新,香洒天风不到尘。
持赠昔闻将白雪,蕊珠今上玉花香」是也。
长安观亦有玉蕊花,刘禹锡所谓「玉女来看玉树花,异香先引七香车」是也。
集贤院亦有玉蕊花,白居易诗「集贤雠校无闲日,落尽瑶华君不知」是也。
翰林院亦有玉蕊花,李德裕与沈传师草诏之夕,屡同玩赏。
德裕诗云「玉蕊天中树,金闺香共窥」,传师和云「会对金銮直,同依玉树阴」是也。
招隐山亦有玉蕊花,李德裕所谓「吴人初不识,因予玩赏,乃得此名」是也。
玉蕊花非一处有,其非琼花明矣。
鲜于子骏《咏琼花诗》云「百𤾡天下多,琼花天上希。
结根托灵祠,地著不可移。
八蓓冠群芳,一株攒万枝」云云,良不诬耳。
东坡《瑞香词》有「后土祠中玉蕊花」之句,非谓玉蕊花,正谓琼花,如玉蕊之白耳。
予观玉蕊条蔓如荼蘼,柘叶紫茎,花苞初甚微,经月渐大。
时值暮春,出须如冰丝,上缀金粟。
花心复有碧筒,状类胆瓶,其中别抽一英出众须上,散为十馀蕊,犹刻玉盘,花名玉蕊,乃在于此。
往岁常从镇江招隐,备悉其概。
宋子京、刘原父、宋次道博洽无比,不知何故疑琼花即玉蕊?
王元之知扬州,但言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俗谓之琼花,因赋诗以状其态。
子京何故以诬元之?
刘梦得「灵蕊琼丝」之句最为中的,何必泥许慎《说文》「赤玉为琼」之注耶?
淳熙初,尝命使臣移取旁干,植之大内,未几憔悴。
及送还本处,郁葱如故。
噫!
琼花果有神为之欤?
广陵散辨 南宋 · 郑兴裔
尝读《晋书·稽叔夜传》,称叔夜游洛西,宿华阳亭,引琴而弹。
夜分,有客诣之,称是古人。
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
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誓不传人。
唐韩皋云:「康制此曲,缓其商弦,与宫同音,臣夺君之义,知司马氏有篡魏之心,王陵、毋丘俭诸人继为扬州都督,咸谋兴复,为晋宣父子所杀。
扬州故广陵地,康避世祸,托之鬼神,以俟知音者」。
窃按魏、晋时,扬州刺史治寿春,广陵自属徐州。
至隋、唐而后,乃为扬州。
刘潜《琴议》载杜夔妙于《广陵散》,稽中散就其子猛求得此声。
夔在汉为雅乐郎,魏武平荆州,令夔制乐,在夔已妙此曲;
谓慢商之声,因扬州兴复不成而作,然乎?
否也。
平山堂记(绍熙元年五月) 南宋 · 郑兴裔
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
唐虞以前,遐哉邈乎,不可考矣。
周、秦、汉、唐之世,迄今亦不获多见。
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
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而况其为游观之所,亭台堂榭,风雨之所飘摇,鸟鼠之所剥喙,草木之所灌莽者乎!
此周原鞠茂草,故宫离禾黍,铜驼在荆棘,昔人所悲,良有以也。
善乎韩昌黎之言曰:「莫为之前,虽美不彰;
莫为之后,虽盛弗传」。
凡废兴成毁之故,岂不以其人哉!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
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
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迹,而荆榛塞道,荒葛罥涂,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
去隆兴癸未周君淙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吁!
嗟乎!
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址,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
朴斲而丹雘之哉?
无怪乎斯堂之旋圮也。
呜呼!
事以人传,以人传人,则传无穷。
是役也,予何能辞其责?
乃为之程土物,庀财用,卜日以鸠工。
经始于客冬之九月,竣事于今春之二月。
轩檐既启,江山欲来,仰挹松风,俯瞩流泉,二百年之壮观,一旦维新。
既成,偕贤士大夫相与置酒而落之。
游人士女,摩肩叠趾,聚而观者,不下数千人,喁喁有更新之幸,则相与语曰:「太守奉天子命,以牧养小民,刑清政简,自宜有游观之美,以休其暇日」。
予曰:「不然。
太守之新此堂也,岂徒快意适观,自乐其乐乎?
夫黉官斋舍,衅币告成,为多士庆之;
比户穷檐,融风已熄,为兆民幸之。
兹复汲汲于此堂者,毋亦以名贤作息之地,文章政事,昭人耳目,大有德于扬者?
生既沾其泽,没亦宜馨其祀,将以此堂为栖神之所,设主于中,以见扬之人思公之深,爱公之至。
太守之能顺民欲而新其堂,妥其灵也,所谓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者,其在斯乎!
后之人嗣吾意而葺之,则可以久而不敝矣」。
时绍熙改元,岁在庚戌,夏五上浣识。
盘雕金睛 南宋 · 郑兴裔
淳熙乙巳十一月二十一日,侍上景灵宫行宫,使甘升、殿帅郭棣所服盘雕金眼睛紫窄衫,与其他行宫使带御器械不同。
时周大参子充疑之,举以问兴裔。
愚谓此非旧制,本徽宗时以殿帅高俅官使相,特加宠异;
馀人紫衫里花而已。
近岁兴裔世父荣国公为大礼行宫使,亦缘官至使相,故有此赐。
今升与棣官未至,上特以此宠之。
所谓金眼睛者,以金饰所绣盘雕两眼,望之灿然云。
凤凰弓记 南宋 · 郑兴裔
从父华原王在相位,和子美诜知雄州,尝以事诣京师,召与语而悦之,遂荐于徽庙。
敷奏明鬯,大契宸旨,进横阶一等,俾还任。
诜因上制胜强远弓式,诏施行之。
弓制实弩,极轻利,能破坚于三百步外,即边人所谓凤凰弓者。
绍兴中,韩世忠因之稍加损益,而为之新名曰「剋敌」,亦诏起部通制,至今便焉。
洪容斋《三笔》谓祖熙宁神臂之规,实不然也。
诜知兵,尝沮伐燕之议,以及于谪。
北事之作,未及用以殁,盖两河名将云。
狨座记 南宋 · 郑兴裔
狨座,凡两制及节度使以上许用。
每岁九月乘,三月彻,无定日,视宰相乘则皆乘之,彻亦如之。
狨似大猴,生川中,其脊毛最长,色如黄金,取而缝之,数十片成一座,以籍衣不皱,价值钱百千。
背用紫绮,缘以簇四金雕法锦,其制度无殊别。
凡出使,故事,惟正使乘狨座,副使乘紫丝座。
大观庚寅,从父申国恭靖公以礼部尚书为贺辽正使,时童贯方得幸,以泰宁军承宣使充副使,俱赐乘狨、张伞、金带、金鱼,由是遂为例云。
追封告文 南宋 · 郑兴裔
孝子具位兴裔,敢昭告于显考防禦制置、赠少师、保平军节度使府君,显妣太夫人:兴裔罪恶滔天,襁褓失怙。
夙奉慈诲,循历显荣。
仰荷皇仁,推恩罔极,降制追封考为燕国公,妣为燕国太夫人。
惟是音容日远,追养靡从,祗奉恩纶,且悲且喜。
敬此宣读,用昭宠光。
谨以牲醴粢盛,恭申虔告。
尚飨!
焚黄告文 南宋 · 郑兴裔
孝子具位兴裔,敢昭告于显考防禦制置赠少师保平军节度使燕国公府君、显妣燕国太夫人:既告于庙,更题神主。
兹焫告黄,谨奉典礼,清酌庶羞,恭荐墓几。
兴裔罪逆洪深,严君早背,仰赖慈训,教育有成。
窃位朝端,循历今职。
追想顾复,禄养靡从。
先德流光,自天锡庆。
宣读恩命,忉怛弥殷。
在天之灵,鉴此休显。
尚飨!
家庙告文 南宋 · 郑兴裔
孝曾孙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上柱国、少师、武泰军节度使、寿昌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九百户兴裔,谨以洁牲柔毛、粢盛醴齐,敢昭告于显五世祖考太师封冀王谥肃敏府君、妣冀国夫人、显高祖考太师封吴王谥恭懿府君、妣吴国夫人、显曾祖考太师中书令封乐平郡王追封南阳郡王谥僖靖府君、妣秦国夫人、继妣蜀国夫人、显祖考太师陆海军节度使封鲁国公谥荣恭府君、妣宗室仁寿郡主、显考防禦制置赠少师保平军节度使封燕国公府君、妣燕国太夫人:昨准上旨,除授前职。
今兹恭拜恩命,皆由历世祖考积庆流光。
兴裔敢不兢兢恪修,率迪丕训,无坠遗绪?
伏惟祖考实鉴临之。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