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次韵九首 其六 宋 · 刘跂
五言律诗
洞庭明月下,天地一冰壶。
恍对瑶池雪,惊逢甓社珠。
穷乡悲百粤,胜槩忆三吴。
谁作稽山伴,秋风入镜湖。
其九
五言律诗
柯亭三弄笛,憀栗易悲风。
妙曲来天上,飞花落酒中。
翠屏虚在望,玉镜迥当空。
摹写何人解,王维老画工。
张大年览文与可墨竹及先人所题与可挽诗见惠长句因次其韵 宋 · 刘跂
七言律诗
墨妙苍筤双玉枝,赏音悲壮七哀诗。
多惭寂寞青毡地,又得风流黄绢词。
往事白杨无数拱,馀生衰鬓不堪垂。
声沈影绝何人识,赖有柯亭可见思。
次大人二月三日过吴德仁韵二首 其二 宋 · 刘跂
七言律诗
一一郊原春事催,客愁今日为君开。
柳枝鸲鹆未成舞,溪面葡萄初泼醅。
曲水便应诗句满,稽山那复酒船回。
海棠径里纹楸石,为尔从今得得来。
岁寒堂记 宋 · 刘跂
人有是心,不能无感,感有邪正浅深之异,而所以感之者固不一也。触于外而感于中者,其感浅;积诸中而感乎外者,其感深。凡一语一言之间,一事一物之微,卒然而遇,介然而觉,其机跃然动乎其前,皆感也;岂若涵泳德泽,薰陶教化,如南国之于甘棠而不忍剪伐,晋人之见岘山而泫然流涕,盖其流恩遗爱蕴积于中者既深,则寓于物者宜其久而不替。至如放逐不偶之臣,羁穷无聊,见屈潭、贾井于邂逅之顷,亦为慨伤而叹息;遁逸旷达之士,过鹿门、星濑、剡溪、谷口,未有不遐想其高风,雅尚而钦羡之也。此亦性情之所不能无者。若概之以尊德乐善、景行好修之感,则有间矣。若夫前贤既远,不得抠衣撰杖,接其謦欬,亲其典型,寤寐永歌,瞻望不及,或得其经行游宦之乡、读书讲道之地,封植疏剔,创为亭榭,立为祠宇,表揭褒崇,以致其怀古仰高之思,以衍其流风馀韵之传,此固秉彝好德之良心。非其感于中者有积累之素,安得于岁月既荒之馀,而能溯在昔之精英,振既往之休烈,若有所迫而不容自已者哉?先大父焕章幼孤力学,肄业于郊外精舍,乡先生默成潘公一见奇之,指庵前竹命赋诗,卒章有「愿坚松柏操,同保岁寒心」之句,潘公大嗟赏,刻其语竹上,自是教均子孙。厥后大父辱交当世名公,刻苦磨砺,奋身儒科,由长沙邑被召,守严易信,复归郎省,入侍经筵。一谗去国,凛然风操,著于麾节者三十年。某在支孙中生之日最晚,欲求昔读书之地,堙郁不闻。岁在癸巳,尝侍撝堂刘公,见履斋先兄于伯父之茔舍,教言甚款,历言其所以卜竁之由,其地为真懿大师净信庵,即大父隐约修藏之所。指其路旁之井曰,此真懿所浚也。缓步后冈,披删荆莽而指之曰,此真懿之塔也。真懿实为大父之母舅。某既竦然展礼,顾瞻徘徊不忍去。明年,履斋即世,其子侃不忘先兄之意,榜此庵曰「思泉」矣。岁在丙午,始榜其堂曰「岁寒」,取大父诗中之语也。盖其更练世故,而得于涉履者渐熟,探索义理,而得于讲明者渐精,故尊德乐善、景行好修之感,历三年而如新,等百年而一日。岂不以大父自立之卓然,于是仰止其艰勤,宣畅其幽眇,欲以厉其勇往追念之志,复以告诏其子孙乎?倘非于父师之训,沈涵浸灌,有日新之功,何以越十有馀年而寄兴于堂扁者,鞭辟益亲切,而趣向益悠长哉?于此可验其学矣。今夫长松之下,苔甃露阑,原泉渊水,利泽沾溉,酷旱不涸,行道之人固已饱其甘洌清泚之味,是亦足以慰子之思矣。犹恨刻诗之竹芜没不存,然今日之脩干寒梢,傲霜雪,拂云霄,虚心劲节,挺然而成林者,非此君之本支馀裔欤?某岁一登再登斯堂之上,追念先世种德流庆之所基、师友渊源之自始,故迹隐然,日迈月征,风声消寂,惕焉大惧,且有愧于琅玕翠色,犹郁乎其苍苍也。间窃自念「皇览锡嘉」,适符章句,尤汲汲焉,惟恐学荒行堕,无以上缉乃猷,凛乎一发之引千钧也。风檐月牖,与侃相期,同保岁晚幽贞之操,其志亦有年于兹矣。暇日坚请书其颠末,不敢固辞,敬为之记。重阳后五日,宗叔某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