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叶清臣北宋 1000 — 1049
述煮茶泉品 北宋 · 叶清臣
夫渭黍汾麻,泉源之异禀;
江橘淮枳,土地之或迁。
诚物类之有宜,亦臭味之相感也。
若乃撷华掇秀,多识草木之名;
激浊扬清,能辨淄渑之品。
斯固好事之嘉尚,博识之精鉴。
自非笑傲尘表,逍遥林下,乐追王濛之约,不让陆纳之风,其孰能与于此乎!
吴楚山谷间,气清地灵,草木颖挺,多孕茶荈,为人采拾。
大率右于武夷者为白乳,甲于吴兴者为紫笋,产禹穴者以天章显,茂钱塘者以径山稀。
至于续庐之岩,云衡之麓,鸦山著于吴歙,蒙顶传于岷蜀,角立差胜,毛举实繁。
然而天赋尤异,性靡俗谙,茍制非其妙,烹失于术,虽先雷而嬴,未雨而檐,蒸焙以图,造作以经,而泉不香,水不甘,爨之扬之,若淤若滓。
予少得温氏所著《茶说》,尝识其水泉之目有二十焉。
会西走巴峡,经虾蟆窟,憩芜城,汲蜀冈井;
东游故郡,绝扬子江,留丹阳,酌观音泉;
过无锡,𣂏慧山水。
粉枪牙旗,苏兰薪桂,且鼎且缶,以饮以歠。
莫不瀹气涤虑,蠲病析酲,袪鄙吝之生心,招神明而达观。
信乎物类之宜得,臭味之所感,幽人之佳尚,前贤之精鉴,不可及已。
噫!
紫华绿英,均一水也,皆忘情于庶汇,或求伸于知己。
不然者,丛薄之莽,沟渎之流,亦奚以异哉!
游鹿故宫,依莲盛府,一命受职,再期服劳,而虎丘之觱沸,松江之清泚,复在封畛,居然挹注,是尝所得于鸿渐之目二十而七也。
昔郦道元善于《水经》,而未尝知茶;
王肃癖于茗饮,而言不及水。
表是二美,吾无愧焉。
凡《泉品》二十,列于右幅。
且使尽神方之四两,遂成其功;
代酒限于七升,无忘真赏云。
南阳叶清臣述。
越州萧山县昭庆寺梦笔桥记(天圣四年三月甲申) 北宋 · 叶清臣
昔者昭明缀集,里巷开于东府;
子云著书,亭构揭乎西蜀。
席前修之能事,崇近古之殊称,此贤者所以飞令声、布嘉躅也。
若夫经星著象,牵牛列于关梁;
《周官》分职,司险达于川泽。
观天根而庀事,听舆谋而顺图,此作者所以启上功、广成务也。
其或流风可挹,遂泯灭而无闻;
陈迹有基,忽废坠而不举。
斯亦平津之馆,永叹于屈氂;
宛丘之道,深讥于单子者已。
浙河之东偏,会稽为右郡。
伯禹启书而兴夏,勾践保楯而霸越。
青岩交映,佳山水之秀奇;
茂林森蔚,美竹箭之滋殖。
地方百里者八,而萧山居其一焉;
县目伽蓝者五,而昭庆第为甲焉。
梦笔桥者,乃直寺门、绝河流而建之也。
初,齐建元中,左卫江公归依法乘,脱略尘境,舍所居宅,为大福田。
则斯桥之兴,与寺偕始,其赋名索义,亦由此物也。
自会昌流祸,池台起倾平之怆;
大中再造,土木亟文绣之华。
唯造舟之制,旷日不复。
物岂终否,有时而倾。
天圣纪号之二年,冬十有二月,陇西李君以廷尉评实宰是邑。
君明习吏事,详练理体。
牵丝沿牒,至必连最;
批郤导窾,居多馀地。
其始至也,去害吏,抚瘵民,激扬颓弊,𢥠振纮领。
越明年,政以凝,民用宁,讼无留牍,渔不改夜。
于是以成法视文奏,以暇刻起隳圮,位署必葺,邑居惟新。
一日,周爰井疆,铺观图籍,感释子之能志,惜二氏之寖微;
且惧乎褰裳厉深,为斯民病,渐帷涉难,贻来者羞。
乃谕居僧,俾募信施,其坐堂上之客,必得邑中之豪。
寺僧智明利真有邦,德成有章;
自南同与是谋,式干斯蛊。
三四佛之攸种,咸植善根;
百千金之所直,悉归宝塔。
府帑不费,里旅不烦。
山虞致木而丛倚,郢人运斤而风集。
经始不日,而功用有成。
晴虹倚空而半环,浮鼍跨波而欲渡。
雕楹矗而端耸,钩楯缭而横绝。
肩摩毂击,控夷路而下驰;
飞艎鸣橹,贯清流而直逝。
以材之丰羡,稽工之简隙,又作驻楫亭于桥之北涘。
艇子两浆,足以憩行者之勤;
传车一封,可以劳使臣之集。
是知创桥以表寺,先贤之遗懿益光;
由亭而视桥,仁人之用心兼至。
建一物而二美具,故君子谓李君为能。
若乃度群迷,超彼岸,演竺乾之筏喻;
从善政,均大惠,易国侨之辀济。
又岂止题柱伸马卿之志,堕履纪黄石之书,临清水以缔材,徒言吕母,架渭河而建利,止号崔公而已哉!
李君谓予《春秋》之流,可谨岁月之实,折简驰问,托辞传信。
愧无马迁之善叙,聊传丘明之新作云尔。
时巨宋天圣四年春三月甲申日记。
东越吴则之书并篆额,钱塘赵世明镌。
文林郎、守县尉兼主簿王式,儒林郎、行县尉兼主簿宋昌期,朝奉郎、行大理评事、知县事、飞骑尉李宋卿。
景祐五年冬十一月既望,承奉郎、守大理寺丞、知县事苗振重立。
仙都山铭 北宋 · 叶清臣
黄帝车辙马迹周遍万国,丹成云起,因瑞名山,则独峰之登,固宜有是。
会将漕二浙,行部括苍,道由仙都,亲访灵迹,慨然感秦汉之不自度也,驻马溪上,勒铭山阴:
于黄显思,道崇帝先。
隆三迈五,功丰德全。
脱屣厌世,乘云上仙。
跨彼飞龙,格于皇天。
虐秦侈汉,鏖兵事边。
流痛刻下,弱祚穷年。
昭是古训,铭于岩巅。
宜尔灵山,孤峰岿然。
按:光绪《缙云县志》卷一二,光绪七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