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吕颐浩宋 1071 — 1139
次韵卢虞卿枢密见寄之什 宋 · 吕颐浩
七言律诗
维扬初记接英躔,日月飞驰已十年。
政路翱翔常在后,祠宫闲退蚤输先。
欲陪清会时颙首,辱惠新诗思涌泉。
幸有会稽栖隐地,约公归老钓鱼船。
上边事善后十策 其六 论大兵进发日乞圣驾驻跸镇江府事 宋 · 吕颐浩
臣于建炎四年春末,车驾在绍兴府日,尝具奏韩世忠已于镇江府江心舣舟,邀截住金帅四太子人马,未得济渡。
乞车驾进幸浙西,号令诸将前去江上夹击金人。
又具奏闻,以万乘之尊,伏雷霆之势,车驾所至,自可以耸动人心,销弭群慝。
此议未决,而臣罢政,其事不行
去岁秋末,敌骑初到淮甸。
陛下奋然决策,下亲征之诏。
大驾进幸平江,诸将罔敢退缩。
斩获既众,金遂退师。
此乃皇天悔祸,开悟圣衷,宗社有灵,遂将恢复之兆也。
臣尝考五代时耶律氏方彊,德光举兵破汴京之际,大辽彊盛,自古亦罕闻也。
不数年,周世宗即位,慨然有攘却之心,亲统诸军,巡行塞上。
其出师也,自乾宁军御楼舡入黄河,顺流而下,故北取三关,兵不血刃
欧阳修撰《五代史》云:「世宗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其料强弱,较彼我,非明于决胜者孰能至哉」?
伏望睿明,深思熟虑。
若夏初进兵北伐,乞暂时移跸,权驻镇江,训饬大将,抚循战士讫遣之。
此帝王之盛举也。
尝观汉高祖、唐太宗取天下,栉风沐雨,躬临行阵。
况陛下天资圣武,精于驰射,何惮而不行哉?
乞赐睿察。
⑴ 原注:臣罢左仆射告词云:「下吴门之诏,则有失于先时;请浙右之行,则力违于众议。」
⑵ 原注:瓦桥关乃雄州,高阳关乃河间府,益津关乃霸州。
谢赐御书兰亭表 宋 · 吕颐浩
绛阙清都,甫违帝所;
云章奎画,忽到人閒。
被宠锡之非常,觉衰残之有耀(中谢。)
窃以隶文变古,书法争新。
魏氏以还,东晋擅摇毫之妙;
钟繇而降,右军驰独步之名。
矧兰亭脩禊之游,非金谷望尘之俗。
骋怀寄傲,存逸想于胸中;
感事临文,发奇姿于笔下。
斯极当年之美,遂为历代之师。
珍藏既出于云门,传刻仅留于朔塞。
疲精莫近,绝轨难攀。
恭惟皇帝陛下好学性成,多能天纵。
稍属干戈之暇,不遗翰墨之娱。
心摹手追,何劳取法;
龙盘凤翥,直与抗衡。
实惟今古之无双,岂止帝王之第一。
臣少勤笔砚,晚际风云。
忧常在于邦家,老已捐于文字。
误膺上赐,还愧夙心。
怀宝言归,幸免登床之诮;
据鞍自失,但惊照乘之光。
期传秘于私门,但输忠于永世。
论航海事奏 宋 · 吕颐浩
臣累日以探报如此,未知避就之计。
昨夕偶得航海之说,逮晓而从班汪藻等就漏舍见臣,具道昨日已奏,且乞驻跸越州。
藻等再思之,越州驻跸虽缓急可趋温、台,然必为虏人所袭。
今从班臣僚已议定,决幸平江。
今若于昆山县列海船数佰只,赍粮在船内,可载三二万兵,急则登舟,虽虏百万莫能睥睨矣。
又战士各有家以固其心,南则溯流可至上江,东则放流可至海上,北使狄人莫能窥我,此乃天赞圣德之助,唯速行为便。
伏望留神省察。
乞巡幸浙西及措置溃兵奏 宋 · 吕颐浩
臣累日来以浙西溃散人兵头项尚多,恐残害诸州及妨农务,夙夜思虑,寝食几废。
昨日与执政共奏,乞差重臣提兵前去抚定者,盖谓此也。
今有一事望陛下力行之,庶几克济大业。
臣愿陛下到越州少歇数日,留六宫百司在越州,以近臣一员及兵官一员主越州留务。
陛下亲率辛永宗、张俊等诸军由陆路前去镇江府,抚定浙西,号令江淮,如此则诸头项溃兵自然歛衽待命矣。
盖车驾所至,威声气焰自可以詟服人心故也。
昔汉高祖、唐太宗取天下,岂尝一日宁居?
黥布作乱,是时谋臣猛将固不乏人,然高祖不惮亲征。
太宗曰「吾经营天下,所至处买饭而食,僦舍而宿」是也。
陛下便鞍马,精驰射,盖天之所授,将以拨乱,安忍燕处清閒,坐废白日乎?
臣侵寻老境,常恐功业不成,抱恨泯灭。
伏望圣慈询谋近臣,察其可否,然后奋发睿断施行。
乞卧薪尝胆以除祸患奏(建炎元年十一月) 宋 · 吕颐浩
淮南两路,北距海,南阻江,土地膏腴,形势雄胜。
陛下銮舆顺动,以慰天人之心,必得其宜矣。
臣尝谓强可以使之弱,弱可以致之强。
昔汉高祖与项氏相持,百战百败,然垓下之役,一战遂成帝业。
越王兵败,栖于会稽,卑辞厚礼,养兵蓄锐,有待而发,一战遂收霸功。
然则陛下驻跸淮甸,岂非天意所以资陛下,兴王业乎?
伏愿聚精会神,卧薪尝胆,期于除祸乱,致太平,实无疆之休也。
常平所入不得支用奏(建炎三年正月十一日) 宋 · 吕颐浩
奉圣旨讨论常平法。
自来常平所蓄,不得非常支用。
昨因废法,将常平所入辄分他用,失陷储积不可胜数。
如户绝并折纳到田产,昨拨充赡学。
今来诸路既科举取士,其元拨田产并学事司因拨到上件田产,后来营置到钱物,依建炎二年六月十六日敕下发运司,将东南诸路收到钱物,依江西已得指挥,更充籴本一年。
农田水利,东南所入甚厚,如越州鉴湖、湖州广德湖、润州练湖所收租课,依靖康元年五月五日指挥发运翁彦国拘收,专充籴转般代发斛㪷本钱。
皆系常平司所管田产,始者取充应奉,次取充漕计,见取充发运司籴本。
伏望追还常平司桩管,以待朝廷缓急移用。
更有似此之类,候除常平提举官到任,先次拘收。
所贵常平有以为本。
与刘资深书 宋 · 吕颐浩
自会稽南门夜别,屈指九年。
念欲少款,而相望每若秦越。
自古相知之深,相会益鲜。
乐天寄元微之诗云「闲人逢尽不逢君」是也。
湖、湘士人北来者云:「下车浸久,政事施设无不中理。
盗贼衰息,兵民绥靖,实今日济时适用之才也」。
某承乏已三月矣,累乞宫祠,圣恩未允。
他非握手,莫布万一。
所冀珍爱,以副依向之诚。
与马永卿书 宋 · 吕颐浩
会稽南浦之别,忽忽遂改岁华。
相从之久,相知至深。
远别之际,惘然自失。
昨承欲往铅山寓居,今领来诲,乃知迎侍双亲在令兄官所。
都昌虽经兵火,而居民不至流徙。
自县趋左里,重岗复岭,乔木蔽映。
而两山之间,皆良田沃壤,可爱也。
陶公太尉庙,每至祠下,想其英概。
志在中原,尤可师仰。
大年高文大笔,尝有吟咏否?
登临之时,必亦见念也。
承爱秋冬间见访,切不须远来。
双亲年尊,且奉晨昏为便。
相距二千里,岂可命驾轻出耶!
贺知越州綦内翰启 宋 · 吕颐浩
伏审光膺睿旨,出镇帅藩。
邮传所闻,士夫胥悦,窃惟庆抃。
伏以某官量澄玉海,学富金籯。
蔚为学者之师,夙擅儒林之秀。
玉堂金马,久烦摛藻之才;
皂盖朱轓,暂付承流之寄。
载惟雅望,播在群佥。
诵铜梁剑阁之辞,盖一时之奇作;
惟凤阁鸾台之诏,诚万目之具瞻。
某托契有年,索居浸久。
栖迟陋巷,怅竿牍之未修;
眷恋绨袍,辱缄縢之宠逮。
永言感佩,曷罄敷陈。
御书兰亭后序 宋 · 吕颐浩
绍兴七年三月,臣颐浩蒙恩趣召入觐,对于建康宫。
既陛辞,行次近舍,皇帝遣中使赐以御书晋王羲之《兰亭脩禊序》。
臣下拜捧观,如凌玉霄,溯紫清,云章奎画,烂然绚目,而不知卷数之在手也。
自钟、张而降,以书名家,惟羲之为冠,而兰亭存稿又其绝笔。
陛下天纵多能,博通众艺。
翰墨之妙,前兼古人。
顾如此书,虽下法羲之,而天资高迈,神意自得,直出其上,非若世人临仿摹拟,拘于笔画形似之间者也。
臣伏思太宗皇帝宸翰之工,实逼二王。
于时臣下名善书者,莫能望其髣髴。
然方继承艺祖,卒其功伐,屡征不庭,初未遑暇。
神武既定,文德诞敷。
如字学一事,犹能独擅天下而传美于后,况于纪纲法度之垂裕者乎!
今陛下乘中兴之运,躬抚六师,志戡多难,期复大业。
需时偃革,则还以人文,化成天下。
宝书传美,又将贻万世以绍我太宗之懿,盖有待焉。
臣老矣,念终无以仰裨圣志,尚庶几及见大勋之集也,刊诸琬琰,窃以为志。
少保、镇南军节度使、充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马步军都总管兼知临安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兼行宫留守臣吕颐浩谨书。
跋送朱景仁诗(1101年) 宋 · 吕颐浩
建中靖国辛巳年,仆寓居淄州长山县。
邑宰朱景仁替归姑苏,以诗送别。
后三十四年,仆寄迹台州,再阅旧诗,恍然如昨日。
光阴易逝,良可慨叹!
景仁早以才干闻,尝为省郎,屡典剧郡,所至有声,今为中散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寄居婺州浦江县。
绍兴甲寅七月己未,济南吕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