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孔平仲
西兴 宋 · 孔平仲
五言律诗
舟行颇濡滞,累日驿前溪。
大雨翻盆盎,狂风作鼓鼙。
两潮空朝晚,一水限东西。
忆昔游湖棹,新晴傍会稽。
上巳 宋 · 孔平仲
五言律诗
上巳陪游骑,城南俯落晖。
溪山俱可爱,花木自相依。
佳节虽行乐,他邦未得归。
兰亭应禊饮,回首白云飞。
(豫章本作谢)惠诗 宋 · 孔平仲
五言律诗
屡得真珠玉,天葩兰麝香。
书灯心最苦,坐石胆应凉。
松桂枝柯老,蛟龙骨骼长。
急追无及已(原作已□,据豫章本改补),请附子馀光。
次韵和堂父发越州(1071年) 宋 · 孔平仲
七言律诗
北堂相送出城西,忍见临分独自归。
日暮荒村一回首,秋风吹涕各沾衣。
水通鉴曲行将尽,山似稽阴认却非。
薄宦牵挛不得已,此心何以报春晖。
兄长寄五诗依韵和寄诗各有所怀 其一 宋 · 孔平仲
七言律诗
忆昔西寻山下园,芙蓉香里醉颓然。
幽篁迸笋无馀地,老木交阴不计年。
彻幕旋迎秦望雨,汎杯旁引鉴湖泉。
旧游寂寞今谁到,应有秋苔长绿钱(自注:怀西园。)
其二
七言律诗
昔同访客到山阴,马上相随不废吟。
平视溪流绿烟远,回看府宅白云深。
纷纷落麈陪高论,艳艳浮蛆劝(豫章本作勤)满斟。
宾主如今各分散,诗成长咏作吴音(自注:怀山阴馆,谓沈司封。)
送程给事知越州 宋 · 孔平仲
七言律诗
曾筑长城制百蛮,归来青琐照朝班。
一言不为戎人屈,万里能全汉节还。
已有直声留朔漠,更将吟兴入稽山。
陛辞天语尤稠密,知得蓬莱几日闲(宋黄康弼《续会稽掇英集》卷五)
西施 宋 · 孔平仲
五言绝句
邀出苧罗山,送上姑苏台。
果迷吴主意,都忘越兵来。
⑴ 原作吾,据豫章本改
上巳饮于湖上 宋 · 孔平仲
五言排律
城南春已老,湖上雨初晴。
草作忘忧绿,风为解愠清。
杨花轻欲下,菱叶细方生。
酒影低云木,歌声伴画莺。
赏心残蕊在,幽曲(豫章本作沼)小舟横。
却笑兰亭会,吟诗半不成。
越州飞来山 宋 · 孔平仲
物之体性重,惟有石最坚。
回风捲黄沙,直下万丈渊。
如何崔嵬山,乃解飞青天。
琅琊趋会稽,道里固甚悬。
想当初来时,诡异可得言。
岂非巨灵擘,或谓秦帝鞭。
雷公挟电母,欻霍相后先。
夸蛾负崖脚,天丁撮其颠。
北斗借神兵,虎豹下九关。
海王驱鱼送,百里闻腥膻。
悲号与惫喘,洒汗成流川。
呼云以自蔽,日月不得宣。
栖鸟失其巢,哀哀啼白猿。
草木困摆撼,枝叶半不全。
置之秦望阴,百怪散作烟。
有龙走不辙,化作锦色鳗。
攒身入窍穴,喷出清泠泉。
都人骇相报,平地见巍然。
既来亦能去,惟恐复腾骞。
浮屠镇其上,副以屋蝉联。
朝吟诸佛经,暮讲西方禅。
以此相絷缚,羁孤几千年。
我闻已有日,今朝始攀缘。
高堂置美酒,远目凌孤鸢。
老僧为我说,指画当我前。
是否难致诘,且进黄金船。
⑴ 明抄本、豫章本作被
⑵ 原作郯,据明抄本、豫章本改
和常父湖州界中(1071年) 宋 · 孔平仲
常民踏车将纳水,今民踏车将出水。
大田不复见沟塍,洪潦汗漫来(豫章本作连)千里。
昨在会稽固已闻,湖州春雨夏(豫章本作夏雨)不止。
吹堤卷石冒城郭,馀波之潴此乃是。
至今蒲蠃在民屋,冢树伐尽生葭苇。
茅檐破漏不暇完,父子茕茕瘦相倚。
西风摇落天地秋,下污上莱无所收。
新田今已不可种,问民出水将(豫章本作今)安求。
水乾鱼虾或易得,且以咀嚼充饥喉。
贫者往往鬻儿女,征徭纷纷复不休。
我从农夫遗斗米,自顾饱食诚堪羞。
四方近日苦穷乏,嗟我有意奚能周。
泛涟水 宋 · 孔平仲
涟漪二十里,清淡得我性。
微风不复摇,天水相与净。
秋容入崖柳,晚色依渔艇。
彷佛会稽游,南湖似明镜。
收家书 宋 · 孔平仲
早承会稽信,晚接清江使。
两地千里馀,尺书同日至。
既知骨肉安,复得邻里事。
丁宁问儿女,委琐及奴婢。
开包视封题,亲故各有寄。
牛狸与黄雀,路远不易致。
东人罕曾识,专享无所遗。
岂徒抵万金,鼓腹快异味。
⑴ 明抄本、豫章本作乡
兄长舟次会稽以十月九日发书清江亲故以此日遣使仍以十一月十二日同到去岁会稽书清江人亦同日到尝有诗记其事 宋 · 孔平仲
清江在何处,限以龙王大孤彭浪之险阻,鄱阳彭蠡淮海之波涛。
会稽在何处,钱塘江边风浪恶,金山寺下鼋鼍骄。
大冬雪霜道路塞,饥年往往多盗贼。
如何两处发书日月同,至此亦不差顷刻。
开缄读讫更反复,两处久不通消息。
丁宁劳问若相见,满堂欢喜动颜色。
枝间鹊噪今几日,总报平安岂非吉。
年年岁晏享异味,牛狸黄雀并金橘。
从容进仆问乡闾,归心倏起成萧瑟。
谢举充馆阁启 宋 · 孔平仲
伏蒙举某堪充不次升陟馆阁清要任使者。
猥被收录,佩恩戴德,夙夜以之,敢为之说,以喻其意。
曰:于此有舟焉,其容斛以万计,其高十寻,其修百丈。
其始为之,则天下之良工也,登千仞之山,择磊落之材,暴晾积贮,经十馀年。
待其性定体坚,胜耐燥湿,然后择吉日而支解之,而绳墨之。
小大薄厚,方圆曲直,均得其宜,巧若有神。
于是锻金铜、合油石以为之固,调丹青、丛刻镂以为之饰,缋神仙云物之象于四隅,以为之观。
左右户牖,前后洞达,入而居之,如深宫大厦也。
其外则断会稽之竹,以为之篙;
锯邓林之木以为之柁、为之橹,编楚泽之蒲,垂之如云,以为之幔;
画六鹢之首,望之如飞,以怖蛟龙水怪之属。
其材既成,其具既备,将以朝发吴会,夕舣扶桑,尾闾可济,而天汉可到也。
然而阁于荒陂巨野之间,顿于泥沙沮洳之地者,二十馀年于此矣。
萑苇之所环合,风雨之所摧撼,雀鼠集焉,牛羊入焉。
远而望之,以为断堤也;
逼而察之,以为逋宅也。
不为樵夫牧童之所毁撤而薪槱之,则幸矣,敢冀任重而致远乎?
呜呼!
物有宜兴而废,当用而舍者,固若是乎?
然是舟也,天材之精,人工之至,虽弃之之久,未尝坏也。
使复进于清泠之波,浮于浩渺之渊,则其绝巨溟、浮天潢,不难也,特患人力未及尔。
间有过而遇之,识其非庸材也,则亦睨视徘徊而去,曰:吾将积肉成丘,酾酒成池,聚万夫,击鸣鼓,然后足以移之也,顾吾力不足也,则姑止而已。
故其为日愈久,愈不为人用。
吁,可惜哉!
有龙伯国之大人,其力拔南山,其视洞胡越,常提六鳌以献天帝,擘华岳以开坤维矣。
一日,过是舟,视曰:何其材良质完,乃陆沉于此耶?
将天下之人不知有之欤?
抑知之而不暇致力欤?
抑时之所好者一苇之艇,广尺之舟,以为轻疾,而顾此为重迟,不适于用,遂因循而去之欤?
吾闻航不桨也,冲不荠也。
然而浩浩之海,济楼航之力也,孰为甚久而不顾之欤?
乃屈五指而举之,如拾鸿毛,如掇秋实,不交臂而运之大湖,推之长流,野人望之而愕,以为丘涌而山出也。
是舟也,岂知昔日之为屈,而今日之为伸哉?
有遇焉而已矣!
使加之以扶摇羊角,簸山谷,动四极,则其一日千里,不为速矣。
某江南庸鄙之士也,其材弱德薄,非巨舟之比也,而其志少似焉。
困于穷苦,阨于患难,耿耿古心,见摈流俗。
其于大舟之废阁,亦少类焉,妄尝比之,不知其语之汰也。
执事以文武才识,为时巨公,持一方之重。
风声所加,士大夫倾耳而听,注目而望,其力固可以拔南山而提六鳌矣。
窃有期于门下,非一日之积;
今乃辱垂手而挈之,实有凌江湖、超四溟之势,其蒙德于左右,可计量哉!
至于进退,命也;
用舍,时也,则亦顺风俟之而已。
辄叙其略,以献于左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