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崔鶠北宋 1057 — 1126
姑苏台赋 北宋 · 崔鶠
崔子勤学,少间,与客游于横山之下。
有台岿然出于群山,荒基峻级,高切云间。
荆棘为之蒙翳,麋鹿为之回环。
余语诸客:「此何所也」?
客曰:「子不闻吴都之壮丽乎?
造姑苏之高台,临四远而特建,此其遗址也」。
余乃倚杖而立,喟然而叹曰:「盖闻吴王之筑斯台也,受邻越之贡,竭全吴之力,千夫吟山,万人道泣,三年而聚材,五年而有立,佩茂苑于长洲,带浚池以朝夕,自以为天下之奇观也。
而今安在哉?
神材异木,饰巧穷奇,黄金之楹,白璧之楣,龙蛇刻画,灿灿生辉,而今安在哉」?
于是与客伛偻而上,抵其上之绝岭,快四面之遐睹。
南望洞庭夫椒之山,湖水澄澈。
其名销夏湾者,吴王避暑之所也。
北望灵岩馆娃之宫。
廊曰响屧,径曰采香者,吴之别馆,西子之遗踪也。
其东吴城,射台巍巍;
其西胥山,九曲之逵。
至于兴乐有城,玩华有池,走犬有塘,蓄鸡有陂,犹不足以充其欲也,又侈斯台以为娱嬉。
呜呼!
雕楹镂槛者,丘墟之几也。
九层百仞者,污池之渐也。
瑶台作而夏衰,琼室考而商危,章华成而楚众叛,阿房出而秦人离,斯丧乱之必然,曷吴王之不思也哉?
方其酌渌酃、赋珍羞,置酒若淮泗,积肴如山丘,其宴乐固极矣。
而不知会稽之上,饮食尝胆,方焦思而深谋。
旁笼西山,俯视太湖,凭高望远,三百馀里,其登览固广矣。
而不知笠泽之畔,衔枚卧鼓,忽潜军而夜济。
是以横塘之浦仅通,而越来之溪已逼;
高下之筑未乾,而勾践之城已距于只赤矣(越来溪、越王城皆在台之左右。)
词未竟,客怅然曰:「已矣乎!
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苍烟兮满目,旧事兮飞灰。
幸江山之不改兮,后之人当有鉴于遗台」。
谢漕使荐举启 北宋 · 崔鶠
青云仰附,当外台咫尺之间;
华衮垂褒,出众论寻常之表。
久甘自弃,益愧兼收。
惟与人名实之两全,期举世是非之一定,虽曰无疑于按剑,犹当稍试于弹冠。
倘观行以言,审若仲尼之听;
则惟亲与旧,何伤祐甫之明。
妙柬若斯,钦承畴可。
伏念某冥顽天拙,牢落地寒。
少疏灯火之勤劳,长困尘埃之胶扰。
幸扳雅素,获近老成。
从贺监于稽山,实由早岁;
事常公于闽徼,靡待先容。
以自惟无益之辜,知久要不忘之芘。
譬之草木,感气类之相同;
虽有丝麻,稔初终之未弃。
更纡直指,辱玷公言。
昭告于上大夫,克为金兰之永好;
受命于下执事,卒陪裾履之后尘。
方请代于瓜期,得厚归于稛载。
此盖伏遇某官评推月旦,识抱阳秋。
表九品于古今,人无异议;
颁六条于郡国,士有特招。
每怜覆手之纷纷,独致古人之恋恋。
强求片善,俾勿遐遗。
某敢不躬蹈素闻,勉规末效。
考《泰》爻之初象,于以汇征;
歌《木瓜》之三章,岂有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