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张伯玉
题禹庙 宋 · 张伯玉
五言律诗
宝穴千峰下,严祠一水傍。
夜声沧海近,秋势越山长。
薄葬超前古,贻谋启后王。
万灵何以报,终古咏怀襄。
赠范吏部 宋 · 张伯玉
七言律诗
海天东下越王州,碧城缭绕环山丘。
春晴紫翠堆绮屋,日暮烟雨藏朱楼。
禹祠花底金穴峻,贺老门前银汉秋。
何当独把钓竿手,笑拥一艘东去游。
答王越州蓬莱阁 宋 · 张伯玉
七言律诗
书报蓬莱高阁成,越山增翠越波明。
云收海上天地静,人在月中金翠横。
游女弄芳珠作佩,仙人度曲玉为笙。
会须长揖浮丘伯,醉听银河秋浪声。
西楼早望 宋 · 张伯玉
七言律诗
纤纤初日射西楼,楼上帘旌卷绣钩。
数襞断云秦望晓,一声寒雁鉴湖秋。
烟波憔悴西施国,风月飘零范蠡舟。
莫向登临动怀古,有情多为等闲愁。
春日登望海亭 宋 · 张伯玉
七言律诗
望海亭前春色深,风光澹澹海沈沈。
潮如世路来还去,山带城芜古到今。
坐见微云生别岸,吟惊幽鸟起层阴。
劝君莫苦凭高望,惊动子牟千里心(以上宋孔延之《会稽掇英集》卷一)
访禹穴至阳明洞 宋 · 张伯玉
七言律诗
宛委山前舣画船,攀萝渐入太霄边。
因寻大禹藏书穴,深入阳明古洞天。
万壑秋光含细籁,数峰寒玉立苍烟。
宝函金篆久稀阔,欲就皇人讲数篇。
九日蕺山戒珠寺戏呈僚友 宋 · 张伯玉
七言律诗
秦望山前晓雁斜,蕺山云外看黄花。
谁能蒂芥关心绪,且插茱萸伴物华。
岁计簿书宁有尽,日生公事了无涯。
樽前况有兵厨酒,不待兵厨酒亦赊。
寄毛都官 宋 · 张伯玉
七言律诗
寄问副车毛国镇,别来风味久如何。
蓬莱阁上谁同饮,宛委山前几番(自注:去声。)歌。
应向兰亭摛彩笔,曾教西子画清蛾。
若还问我今何似,比著前春醉更多。
寄会稽刁景纯学士 宋 · 张伯玉
七言律诗
雨后稽山紫翠毫,使君千骑压云鳌。
楼台日暖花木丽,河汉夜凉丝竹高。
瀛馆久淹骐骥足,越人今识凤凰毛。
江南老守思离阔,梦想时过白鹭涛。
得越 宋 · 张伯玉
七言律诗
尺一除书与会稽,陋儒何以报天辉。
岂惟大幕张红旆,更得全家住翠微。
千骑晚随龙节去,一帆春送鹢舟飞。
支离莫道攘空臂,乞得越州金印归。
五云溪醉归 宋 · 张伯玉
七言绝句
每日溪头醉脸红,归来庭院夕阳中。
依稀听得家人语,扶起五云溪上翁(同上书卷七)
蓬莱阁閒望写怀 宋 · 张伯玉
五言排律
越绝开华国,姚虞启后昆
昔闻句允霸,今作帝王藩。
地得东南重,山侔岳渎尊
平湖来万壑,翠袖列千门。
市井鱼盐合,居人组绣繁。
牙旗开物表,州宅倚云根(自注:州宅在卧龙山上。)
六郡趋麟节,三峰出雉垣(自注:中有卧龙、蕺、龟三山焉。)
秦游前事废,禹画旧书存。
雁鹜来还去,鲸波吐复吞。
菱歌秋溆远,江信暮潮浑。
石古寒松偃,楼危昼霭昏。
冷光浓可截,秀色净无痕。
露袅还堤柳,风飞列寺幡。
深林藏杞梓,芳径杂兰荪。
巧笑花争艳,嬉游玉斗温。
画船雕鹢迅,绛袖绮霞翻。
有意皆行乐,无忧可莳萱。
乡惟知俎豆,士亦贲丘樊。
巨舶联艘至,交衢百货蕃。
敲冰呈巧手(自注:越俗呼敲冻纸匠为巧手。),织素竞交鸳(自注:缯绮最盛也。)
丽圃红柑亚,通畦紫芋蹲。
茶先春入焙(自注:卧龙茶冠吴越。),笋带雪黏盆(自注:经冬食笋。)
异萼随时坼,清香触处喷。
吴趋惭种蠡,楚些陋湘沅。
往事图难尽,前修孰可援。
风流王与谢,唱和白兼元。
顾我栖儒窦,胡为属使鞬。
迂疏非吏法,蹇浅是辞源。
谬览先生策,谁调伯氏埙。
剪裁迷幅尺,追琢昧玙璠。
学术何曾取,名场辄屡奔
技甘同鼫鼠,化敢望溟鲲。
将幕闲留滞(自注:余从事太原凡八年。),乌台误选抡。
埋轮惭避俗,折槛畏当轩。
坎壈人奚顾,羁孤舌但扪。
爱书疑有癖,怕事欲无言。
薪米支离叟,蹄盂炙毂髡。
一为华省吏,三驾使君轓(自注:余于今三领符竹。)
蹭蹬慵成性,龙钟病愈惛。
因怀邸中绂,来访道山园(自注:贺监旧宅。)
税鞅红尘外,班条碧海垠。
披襟澄沆瀣,缓带涤潺湲。
乐岁欢康洽,高黉礼让敦(自注:到郡适值府学方成。)
南宫罗俊彦,东箭蔼瑶琨。
退食求凋弊,吹毛析滞冤。
庖刀怯馀刃,櫑剑喜平反。
重禄容虚受,期民肯惮烦。
问贤思水薤,教俗养鸡豚。
䆉稏西成稻,逍遥北海樽。
吏符多鹤立,僚友尽鸿骞。
讵听棠阴颂,聊祛缿讼諠。
行歌齐击壤,坐啸比啼猿。
洞邃宜招隐,时清耻叫阍。
嗫嚅挥醉笔,伛偻曝晴暾。
蹑险赍长屐,寻幽叱短辕。
穷通方自适,语默且休论。
厌把诗筒发,欣逢酒帟掀。
桔槔肥果茹,竹马戏儿孙。
以此为官业,何由报主恩。
冰霜徒励操,渊谷可惊魂。
蕙帐羞逋客,庭貆鄙素餐。
行当解簪绂,归老白云村。
⑴ 自注:案州图,上虞、馀姚,盖舜之后。
⑵ 自注:《周官》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
⑶ 自注:会稽东部总六州。微之诗云会稽旁镇六诸侯。
⑷ 自注:余谬擢进士第,又登拔萃科。
鉴湖晚归 宋 · 张伯玉
会稽太守无事时,缓带长作渔樵嬉。
大航平榻引宾从,谈笑晚从湖上归。
湖边居人望簇簇,湖岸花木情依依。
环峰晻霭天四垂,渌水荡漾双红旗。
城头叠角已平西,船上樽酒含馀辉。
冷风徐引江鹄飞,白云回首清猿啼。
渔讴菱棹烟火微,使人却厌千骑随。
归来楼阁上灯后,时觉天风清满衣(同上书卷三)
会稽山 宋 · 张伯玉
稽山何崔嵬,奠此东南区。
群山状趋附,万壑流萦纡。
畴昔大禹来,简计天下书。
诸侯率麇至,万玉争凫趋。
防风独强梁,后至行趑趄。
天威不可舍,败骨盈高车。
至今憔悴烟,惨澹藏封隅(自注:封隅山防风邑。)
遂令百世后,尊王无异图。
乃知圣人心,赏罚尽贻谟(同上书卷五)
早谒禹庙 宋 · 张伯玉
晓出五云扃,皎日丽初(原校:缺)宿雾敛(原校:缺)严祠款灵秘。
拂衽天风散,不听(原校:缺)
越州新学记(治平元年五月) 宋 · 张伯玉
治平元年夏四月丁卯,越州新学成。
先时,学舍近市隘嚣,靡宁厥居。
嘉祐中,始于州之东南隅得爽燥地,平衍高古,敞然一方,乔木渟水,有泮林之象焉。
始作大殿直庠门岿然,徙夫子旧像南面,颜兖公西向配坐。
东西两庑,图画七十二子洎二十有二先儒,孟、荀、扬、文中四子之像。
其东庑之后,别为祠堂、斋宫一区,藏鐍祭器益严。
由殿后越敞庭,夏屋言言,环坐重席者可三四,揭之曰公堂,旦夕讲劝、岁时乡射之宅也。
由堂东西,翼于庠门,列为斋舍,甲乙以次,各有名版,学者居多益宁堂东。
学鼓之南书大榜,条其篇目,皆学中规,为之法也。
诸生服膺无哗,望之肃如也。
庚辰,守将伯玉率僚佐洎师儒宿于斋宫,辛巳质明,用牢醴将币奉成于先圣先师。
既彻,遂升于公堂,与祭者咸坐,大约以乡饮之节发成之。
于时州人故老,堵立而叹曰:「伟哉学也!
我髫壮所未睹,逮黄发见之矣。
成是美俗,世为善良者,其在兹乎」!
于是序宾充然而进曰:「维东南,越为大州,今兹学又为东南最。
始州将渤海刁侯择地卜筑基之矣,会解去;
继以紫微吴兴沈侯勇为之,仅完矣,又易地于杭,故迟之凡三年,君侯至而成之。
夫能以近而致远,俾后而知今者,莫如言。
昔者鲁僖公,叔世之诸侯也,能兴修学宫。
国人颂之,仲尼与之,洋洋之声,到今不绝者言也。
君侯立唐虞之朝,策名涖官,所至以职学为任,宜乎为我属为文词,刻于金石,俾声于无穷可也」。
伯玉固辞曰:「惟是寡学不敏,不敢赋」。
且逾月,不得免,因覃思摭实,作新学之诗,凡四章。
一章十有六句,言经始而成之也;
二章十有六句,言来学之盛也;
三章十有七句,叙学化之流行也;
四章十有二句,志其悠久抑又裨之也。
其词曰:
芒芒禹迹,越为大区。
重山复川,丕冒海隅。
浸被王泽,惇古服儒。
服儒伊何?
新学鼎成。
邃殿高阁,广庑修庭。
有翚其檐,有觉其楹。
貌圣图贤,炳耀丹青。
岁时国祠,丕铄王灵。
夏屋长廊,分厥攸居。
咸有区处,式妥其徒。
其徒来学,向若云合。
执经而趋,震鼓发箧。
跻于公堂,师友攸摄。
礼乐是将,诗书是业。
涵泳道真,剔剪纷杂。
俾我善教,与时皆洽。
昔也学之未成,惟君子是营。
今也告厥成,惟庶民是听。
父诏于子,弟服于兄。
曰民之生,伥伥冥冥。
好恶靡别,惟学是明。
昔我门嚣,今也和平。
告我辩讼,今也靡争。
纳于善良,协于太宁,繄学校是兴。
稽山崔崔,越水涟漪。
新学有奕,君子所作。
惟大中是师,惟大化是裨。
不党不渝,不蔽不欺。
俾民弗迷,揭为声诗。
告于后人,俾长世无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