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李大同南宋 1164 — 1250
天锡周君墓志铭 南宋 · 李大同
三代盛时,圣贤继作,道统日以修明,百姓日用而不知。
盖时虽有治乱,而道无一日不在天地也,道学之名何自而立哉?
秦汉以降,千三百年,圣贤亦复不作,天下贸易,而无一人能识其用,儒者何从得之以尊其身而独立于天下耶?
吾是以叹斯道为不传之妙物矣。
濂溪先生溯源邹鲁,倡道伊洛,图书行世,日月丽天,盖其推明二五之尊,得天所畀,不由师传,诚一代之醇儒,而卓乎其不可尚也已。
始余在馆阁时,诸公能言先生之后每以文学致显,至今克世其业,思欲一交其人而不得。
丧乱以来,人事弗齐,文物遗献若周氏者其可复见乎?
一日,大理寺周子和以著作陈蓍卿氏书,求铭其大父国子博士墓上之碑。
因阅其家世,则开封之子,而开封则濂溪之孙也。
其事有慨于心,且使畴昔向慕之私,一旦如行空谷而闻足音之跫然,适故都而见流风馀韵之存也。
是我虽欲却和之请,而心知其可以张之,矧和求之至再乎!
博士讳靖,字天锡,其先本南康人。
自其先君彝起家至开封,因留居祥符之东镇关。
思陵南渡,博士从以迁,因侨居于杭,再迁而为诸暨人。
幼通敏好古,善属文。
在汴都时,始以父荫奏补承信郎,监江州酒税。
非其好也,去,举进士。
宣和中得出身,起家主中江簿,转郴州录事。
遏于守帅,事多掣肘,君守法不阿。
尝预内铨,已而靖康之乱,中外共忧,家国危迫,君孤远不恤,乃以宗社大计关白大臣,至欲投书阙下,庶几天子一悟。
当事者呵之曰:「尔所言何事,而书之纸耶」?
卒为其阻,君亦知势不可为,乃遂弃归。
自是以来,环河南北鞠为戎马之区,大家右族弃骨肉,去坟墓,散之四方,君亦在播迁之中。
绍兴癸丑,銮舆南幸,定鼎临安,百僚奔问,官守兆庶自茇以从,始息肩钱唐。
朝廷收采舆望,谓宜甄录,以表遗直,起为国子正录。
明年,进博士,三舍弟子列几数百人,业成而仕,后多知名。
居亡何,力丐罢官,以诸暨有中州风,遂徙居之,故今为诸暨人焉。
隆兴癸未以疾卒,距生于崇宁壬午享年六十有二,葬邑之六都大将山。
娶洛阳李翰林女。
生一子亥,仕终大理评事。
孙勤、谨、和。
铭曰:
濂溪汤汤,道久弥光。
泽流演漾,派于四方。
君其孙曾,五世而昌。
受材孔硕,亦既含章。
胡弗究竟,黼黻笙簧。
桥门彻席,安车悬乡。
嗣人克世,虽逝不亡。
我铭勒石,有坎斯藏。
按:光绪《诸暨县志》卷一二,宣统二年刻本。又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