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李石南宋 1108 — ?
扇子诗 其二十九 南宋 · 李石
七言绝句
山阴五月雪芬芳,猛火丛中雪放光。
比似瑞花成六出,夜深更与佛烧香(自注:薝卜花扇。)
携子孙到四明洞节叙有感(辛丑七月二日) 南宋 · 李石
四明本山名,与洞屹相向。
取山以名洞,足以迎景贶。
我非济时才,香火三遣放。
再为玉局吏,圣恩覃旷荡。
有如鉴湖乞,均逸江海上。
圆也如乃翁,历历耗心匠。
三径同蒋诩,五柳比元亮。
一日培壅力,百年基址壮。
桃李遵旧蹊,松竹缘叠嶂。
林花拂朝晴,山鸟激清响。
园人收果实,夏秋各有饷。
谁云橐驼种,已有猢孙藏。
翁前携客来,未免策拄杖。
崎岖到洞门,衰病筋力彊。
洞中亦虚白,喜气含万象。
俎豆具仓猝,一杯复一唱。
山果与山花,足以备清赏。
杯盘旨味薄,笔墨醉语妄。
醉中忽抬眼,云巢仍在望。
投杯揽衣起,涕泪立惆怅。
云巢我师友,白玉已黄壤。
相距洞与山,风雨灯烛晃。
有如对床夜,了不隔寻丈。
他日吾子孙,丹青二老像。
草堂洞山间,二老忽来往。
题王氏款竹亭 南宋 · 李石
夏虫不知冰,朝菌不见月。
吹息天地间,随分了寒热。
谁为款岁晚,久久媲清节。
君家小令君,千金僦别业。
不殊山阴宅,孙子今几叶。
胜取三百廛,共坐六十劫。
春林扇温风,夏簟落苍雪。
重来得更仆,千偈不须说。
苏文忠集御叙跋 南宋 · 李石
臣窃闻之,王安石以新说行,学者尚同,如圣门一贯之说,僭也。
先正文忠公苏轼首辟其说,是为元祐学,人谓蜀学云。
时又有洛学本程颐,朔学本刘挚,皆曰元祐学,相羽翼以攻新说。
卒之不胜,稔成乱阶,尚同之过也。
仰惟靖康定正国是,投其徒于四裔,凡悉力以尊崇元祐学者皆得为专门名家,轼其倡也。
逮绍兴至淳熙四十馀年,尧父舜子授受,圣学一出天纵,犹夫子一贯之说,无彼此异同之尚。
先日拒王氏说以策勋圣门者,皆录用其后子孙,苏氏一家尤被旌眷,挺挺遗习,典刑相望,世有人矣。
曰迟、曰符、曰籍,擢用于上皇之朝,特以世学为学者矩范,非若他人徒然先阀之矜也。
今侍御公峤以直道受知,以懿文进用,其施设语言自世学中出,两宫隆眷,振辉九牧,不特其乡之人也。
迩者追锡文忠公美谥,以御叙贲其集,眷眷于苏氏至矣。
其子孙所以报答朝廷重意,以侈耀厥世,又宜如何!
臣假守其乡,诗书耕稼,衣冠不替,以道德性命之归为忠信孝悌之实,文不浮,质不塞,知法而易亲,晓礼而易诱,共知师用苏氏者,以圣学之劝也。
敬于郡圃作堂,以「元祐学」榜之,奉御叙与侍御公峤之跋刻龛之堂上,与蜀士大夫共之,守臣职分也。
具位臣李石谨记。
建康形势论 南宋 · 李石
愚谓天下要令有势而后以道运之,譬如善奕,用棋不多而得势已广。
今日之建置,他日之补就,如丝贯绳联,不见间隙可乘之处,而后大势定。
夫惟势定,故四方耳目趋于势之所重,以决其功之可立。
六朝以来,其进取中原者不乏,然而知进而不知所以为后顾之计,如驱子弟以斗之通衢,不幸力竭,反顾其家则远而无所告诉。
殷浩、陈庆之不足道也,桓温、谢玄、刘裕、吴明彻,皆有破竹之势,而不知所以委重,故一朝涣散,前功尽废。
世尝谓项羽既取关中,乃退都彭城,以成沐猴之讥。
愚谓项羽不失策,特悟之太晚,故后世得以成败立论耳。
方羽之既杀会稽假守也,使之略建立根本而后遣心腹渡江,身据山东以观中原之困,徐起而乘之,则伯业已成矣。
项羽刚躁欲速,新得会稽,客主未定,乃驱人之子弟以渡江。
既得关中,自觉其客寄之难,乃复归重于山东,顾已无及矣。
凡今天下之势,所委重者何也?
长江之南,建康为重,频年有望幸之意。
临安驻跸已踰三十年,兵民井邑,卒未可动摇,而应接江、淮,则疑于迂缓。
愚常观太宗皇帝新一天下之心,首以真宗皇帝判开封府事,非徒使之知民间利害而已也。
监国抚军,以缓养急,圣谋深远,其孰敢议?
又惟宋元嘉中,王玄谟以彭城要兼水陆,请以皇子为刺史。
至魏佛狸声言渡江,而建康列戍至于亘七百里所,使佛狸不敢轻进者,臧质在盱眙、武陵王骏在彭城也。
方今建康左控姑孰而右引京口,古来守禦胜策,如胶柱调瑟,苟非其人,言之何益?
恭惟修复陵寝,自是天家大事,亲王既出阁,愿付之以建康留钥之权,内增帝室之重,外系民心之一。
徐观晋、宋所以经营彭城之势,使其他日可以用山东而临中原,则广陵、淮阴以东可以列戍相望而制之于此矣。
凡天下之事,图之于目前者,未若先定其势之为不可胜也。
我有不可胜则彼欲求胜者,所以成吾必胜之势。
内法太宗之神谋,近取彭城之制胜,归重建康,其为先乎?
富顺监学记 南宋 · 李石
仰惟绍兴渡江,在所立太学,置博士弟子员,郡国皆立学官以廪士,所以作文治、恢再造、逮幽遐、陶士器也。
主上绍尧作舜,驯用不改。
中外学校增光有加,珍才辈出,辅成缉熙,功岂少哉!
富顺为监,治地为川徼,三岁取士比列郡。
而泮宫庳浅,制度未洽,善观礼者以为必有任此责矣。
守臣李回至之三日有谒,且曰政无先于此,即议新之。
土木丹青,盖因旧致用,事力不烦而神明恢拓,岂特轮奂耳目而已哉!
横经之堂,肄业之室,升降有阶,食息有所,而监之学具矣。
谨按富顺本泸之属邑,晋名富世,唐改富义,国朝又改富顺,而割泸之邑别为监治。
初以牢盆取利,而富其名者,以世为义,以义为顺,凡三易其名,是必有训。
且颜子、原宪箪瓢,为孔门高第,而陶朱、猗顿所取孰名?
一州之士必知所择。
矧夫侯之所以广吾君作成重意,而幸惠此邦者,士子将何以副上所令与侯之德哉!
哦芹藻之章,以无忘侯之赐,而中和乐职,守臣得以藉口以旅庭实者,九万里,风斯在下。
年月日记。
清僧母葬志 南宋 · 李石
佛者清葬其亲,或谓不发何以括,不拜何以踊,割爱于亲何以子,不子何以葬?
不成丧,是清以所贱葬其亲,而吾儒讳言之。
李石曰:是无嫌于葬也。
清母死,昆弟亦死,诸孙承重,有不任丧,责于亲非路人,泚然汗面,则请以佛徒事以儒其亲之丧。
且清辞生母,走东南学佛,至多与吾儒游。
今秘监刘子自会稽遣来都下,问道于李子,李子以博士报罢,与俱西还。
清曰:「心动矣,母其忧乎」?
至则母卒,俾吾书其圹。
李子姑以所宜葬者慰清意,而书其碑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