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桂锡孙
慈溪县浚普济湖记(咸淳元年二月) 宋 · 桂锡孙
《易》下经首咸,咸之用大矣哉!
其理为感,其象为山上有泽。
泽居下者也而上,山居上者也而下。
水山泽通气,如坤乾为泰,气可通而不可壅,此其所谓感,感则必有应,万物以之生,天下以之平,咸之用大矣哉!
慈邑之东山擅胜概,不专以其山,以其有普济湖者在也,止也,说也,二气感应,以相与也,自有宇宙,便有此山,却浚湖以为辉映而已。
吴阚太傅居之则为德润湖,杨文元公居之则为慈湖,不专以其湖,以其有感人心者在也。
野荫田畴,渊渊其渊,有龙蟠虎踞之峰,巍压其首,如渴鳌怒鲸,奋迅鬐鬣,奔而冲水之状,允矣胜矣,何人斯于中央积土用之而成路,以便由径。
阴阳者流蹙名清閒而言又类狮子中箭矣,淑灵之气,郁而弗宣,菰蒲丛生,榛莽荒秽,所谓剩水残山,既陵废矣。
今有玉洞王公忾然欲浚而辟之,方事之殷,未暇也。
审斋金公下车,游刃肯綮,期年而治。
公退之暇,坐清清堂上,下瞰沮洳,慨然太息曰:「不可以当吾暇而不整」。
黔黎识公意,皆曰:「是吾愿也」。
湖以亩计者五百,邑以都计者三十,于是民来经始,各浚三亩馀而治之。
乃裹糇粮,同声竞劝,暨水昏正,畚锸并兴,体足沾涂,民不告病,但知乐成。
于是公固有以感之也。
湖既停滀,必观其澜,一碧浸空,千翠倒影,山含采而水含晖,公因矗峙,对旧环堤,增建新亭于其閒,扁曰湖山第一,曰小蓬莱,曰野航,曰茅亭,其上曰仁天,祝圣人之寿,纵鱼鸟以咸若。
建桥之名,则曰碧绣,曰砥流,其下曰则碶,放盈科之泉,时提阏以咸逸。
湖之景物,春种程川之柳,夏爱濂溪之莲。
秋莹琼田,霁月可于睛碧;
冬凝玉界,立雪拥于寒清。
四景印慈湖之门墙,一曲涵咏沂之气象。
湖之风物又咸矣。
适膺比岁,郡贡士二十八,邑士独占角宿,应羲画,前所未有,争言絜地灵而多人杰也。
言之不足,故永歌之,殆且百家,洋洋盈耳,湖于人物,抑又咸矣。
浚一湖而三物成,可以观其所感,犹未也。
刘定公之告赵孟曰:盍绩禹功,而大庇民。
旨哉言乎!
自宣汾洮者,神而后有浚川之禹,以水利利天下;
有浚川者,神而后有凿渠之西门豹,以水利利一邑。
自时厥后,陂泽多废,如越之镜湖,三百里耕之者遍矣;
如阆之南湖,数百里墓之者匝矣。
通之以尽利,岂人力不至于此乎!
惟公潴西门之常膏,溉南亩之下游,不只开东山之图画也。
或曰:是湖也,开于有唐令吾邑者房琯。
御史琯之开,即公之浚,使馀泽递递,流动充满,功可久,庇可大,于此观其所感至矣。
公遂以所应。
复又谓咸之受人以虚,不但以是心。
至凫矶有驿,除客所馆,皆在我闼可也,而或燥湿之不时,以重朽蠹,所受者隘矣。
乃高其闬闳,敞其厅堂,耸其楼阁,易其道路,时其圬塓,以无忧客。
使又谓咸之憧憧往来,不但尔心未定,行旅出于其途,而或冥迷不知西东,亦憧憧靡所止矣。
乃新其坊,若扁创立则十,重修则六,而民具尔瞻,有作而咸事,既作而咸熙。
士具谓梓潼之神福我,乞并湖山,经始奕庙。
公曰:是感而遂通者也。
即领之以往察来,而知不日于役之易易矣。
今且述湖事,考工所役七万而多,外不以谒富人,内不以敝公帑,倾倒积俸,劳之来之,慰藉传呼,祈稷不绝。
邑惟见民之乐事劝功,夫岂知公不独明咸之象,诣咸之理,而且妙于迎时之咸者哉!
邑有兴修水利记曰:「财不蠹,民不扰,一箠不施,而利兴害除,可传永久」。
此宣献楼公笔也,余于审斋亦云。
咸淳改元二月初吉记。
朝请郎、主管建昌军仙都观桂锡孙撰,朝奉大夫、新□浙东安抚司主管机□文字孙渊书,通奉大夫、宝章阁待制、知□国府事兼□□劝农营田使、奉化郡侯、食邑一千户高衡孙篆盖,宣教郎、特差知庆元府□溪县主管劝农公事兼主管鸣鹤盐场兼弓手寨兵军正金昌年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