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武允蹈
城隍庙碑记 宋 · 武允蹈
神讳智顼,姓应氏,调露乡人也。
长七尺,美须髯,赋禀英武,人畏服之。
尝筑书室于新吴,与兄弟讲习。
隋大业末,天下大坏,林士宏据豫章,寇江南,攻陷城邑,将侵境。
神躬率义旅,为安民之计。
间遣谍鬻巨屦于寇中,皆惊问其故,曰:「吾邑人所常蹑也」。
或欲复为向道,曰:「吾地多险阻,如五伯港、死马冈、乌泥𡌶、沙胡城、梅顿,离天三十,皆未易涉也」。
神又使人货橘,寇市而分之,则蜂毒中人,多死,寇骇之。
进至邑西北五里,神据溪水整师,寇畏服,不敢犯。
溪流道入蜀江,神引剑叱水,应声而止。
寇皆举首蹙额,相率而去。
唐武德五年,安抚使李大亮举众归附。
地本豫章之建城县,高祖以神能靖民,深嘉之,授刺史,威惠并行,民赖以安。
米山之西,有潭极深险,中隐巨牛,金色赤尾,阴晦辄出,伤人畜,害禾稼。
神部兵往,牛出潭,命李尉剑斩其尾,因下土实潭,生灵之患遂消。
未几,凤凰翔见于治后,因名凤山。
一日,忽有樵者告以幞冠蟒衣人坐石而瞑,民视之,即神跏趺逝矣。
州人议立祠,祠成,遂承祀事。
唐追赠尚书左仆射。
宣和六年,赐庙额「利贶」。
建城后,官兵追新丰寇,神现兵城上,皆以虎革冠首,寇遁。
朝廷闻之,褒封「忠显灵王」。
夫神之生也能靖乱宁人,及其殁也又能禦灾弥患,迄今赫张灵异,地方水旱灾蝗疾疫,有叩请无不响应。
民屡以功德白郡,郡以状告当道,乃覈奏而屡封焉。
其年月爵号,与夫人徽称,及十有二位神明告,以「应天贤圣无王」称者,即其兄弟也;
嗣德、嗣昌侯称者,即其二子也。
有应使君宅,今绕城之云峰寺,即其旧居也;
新吴城头之嘉福观,即其书堂也;
奉新之应墓里,即其葬所也。
神之夫人姓梅氏,天德乡之法忍院,是所从出也。
其功德在人,自唐武德初元始,世远代更,令人称道弗衰。
神之颠末具此,观录者可以考所自矣。
按:同治《高安县志》卷二二,同治十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