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沈揆
题兰亭书卷后 宋 · 沈揆
上即大位之初,揆以国子祭酒召入都。
越旬日,被命使燕,过定武得此本,然非旧刻也。
顾修程万里,犯暑驰驱,而归橐有此,亦可喜也。
后三年来守吴门,遂以顷岁所得别本装为一卷。
北望故都,回思经行之地,抚卷慨然,因书于卷后。
绍熙壬子仲冬四日,揆题。
题定武旧本兰亭帖 宋 · 沈揆
右《兰亭修禊叙》,刘餗《嘉话》云:「《兰亭叙》,梁乱出在外。
陈天嘉中僧智永得之。
隋平陈,或以献晋王,即炀帝也。
僧智果借拓不还。
后果死,归弟子辨才。
唐太宗为秦王时,见模本喜甚,使欧阳询求之,以武德二年入秦王府。
贞观中,拓十本赐近臣,世言遣萧翼诡计取之者妄也。
后遂入昭陵。
温韬发唐诸陵,《兰亭》复出人间。
世所传模刻本极多,而独贵定武本者,自山谷始,所谓彷佛存古人笔意者是已。
此刻是定武旧本。
庆历中韩魏公守定武,有李学究者得此刻,魏公力求之,乃埋石土中,刻别本以献。
李死,其子稍稍摹以售人。
宋景文为帅,伶人孟水清得之以献子京。
子京爱而不敢有,留于公帑。
元丰中,薛师正枢密为帅,携石去,其子绍彭道祖刻别本在郡。
大观中,次子嗣昌始纳之御府,龛于宣和殿。
后与岐阳石鼓俱载以北。
或云道祖于定武旧本劖去「湍流带右天」五字以惑人,或云道祖别刻本劖去此五字,未知孰是。
尤延之云:「此旧本盖道祖未劖去之前摹拓者,尤可爱重也」。
延之平生所见禊帖不一,其言当可信。
槜李沈揆题。
书欧公所得兰亭 宋 · 沈揆
欧公所得《兰亭》凡三,其一得于王沂公家,此本是也。
揆为太学正时,同舍生章澥为余得之其族人家,今二十有一年矣。
抚卷感慨,岂惟山阴胜游成陈迹而已哉!
绍兴癸丑正月十日,书于姑苏郡斋。
题家藏兰亭定武禊帖 宋 · 沈揆
揆家所藏定武《禊帖》有三,最后得此本绝妙。
戊申九月三日,观于欣遇东斋。
沈虞卿题。
再题家藏兰亭定武禊帖 宋 · 沈揆
是岁冬十一月,观杨伯时路分家藏本,与此正同。
其签题是薛绍彭手书,知此为定武真刻无疑。
沈虞卿再题。
书兰亭考见闻 宋 · 沈揆
旧见里中人藏此本,卷末有何子楚跋语云:「石晋之乱,契丹自中原辇国货图书至真定。
德光死,汉祖起太原,遂弃此石于中山。
庆历中,其石归李学究。
李死,其子始摹以售人,后负官缗。
宋景文为帅,出公帑代输,取石匣藏库中,非交旧莫得见。
熙宁中薛师正为守,其子绍彭别刻本易归长安。
大观閒,诏取石龛置宣和殿。
丙午,与岐阳石鼓俱载以北」。
子楚,余不熟其为人,而其说之详如此,恐或有所传承也。
晚又得姚合升跋范元卿郎中本云:「庆历中,宋景文为定帅。
有游子携此石走四方,最后死营妓家。
伶人孟水清取以献,子京爱而不受,留之公帑。
元丰中,薛师正为帅,始携石去。
其长子留赝本于郡,镵去『湍流带右天』五字以为验」。
令升之说如此,顾与何君山不合,未知孰是。
顺伯出此本,欲余著语。
余曰:「右军落笔时真有神助,醒后更写数十本,皆不及。
想其妙处,虽右军自不能形容。
余尚何言」?
辄书所闻二说于后,期与博闻君子共考订之。
沈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