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王居安
同林逢吉过小溪寺二首 其二 宋 · 王居安
七言绝句
浓阴阁雨未全收,屈指相将禊事修。
不必山阴寻故地,小溪曲水更清幽(宋林表民《天台续集别编》卷五)
论今日莫急于禦戎疏 宋 · 王居安
臣窃惟今日之急务,莫急于禦戎,然自用兵以来,廷议不一,臣窃忧之。
自古中国之待夷狄,不过战、守、和三策而已。
大抵以守为主,而以和、战为权。
推其能守,故可战则战,而战不至于危;
可和则和,而和不至于屈。
以吾之所以待之者,素有其备故也。
臣观近日之事则不然,言战则无必战之声势,言守则无必守之规模,言和则无必和之成说,三者之论久而未决,是岂可不原其故哉!
国家自南渡以来,其为失策盖非一朝一夕之故,议者不知边防失策之由,而轻言兵事,抑何不思之甚也。
自绍兴和议之后,沿边不屯重兵,险阻不修,斥堠不明。
当时所建城邑,始于和议之际,收复残破,鸠集其民而居之,初非有意于审地利、相形势,谋为异时解盟败约,金城千里,可战可守之计也。
纵或有之,亦不过因陋就简,潜为经画而已,而其实可以凭藉者十无二三。
异时有志之士未尝不叹息于斯,往往掣于开边生事之戒,日就苟且,莫能加意。
况自绍兴以来,内郡之民利其荒闲,谋往居之,生息日蕃,车马屋宇渐拟内地,后生晚长不见兵革。
盖自辛巳逆亮之来,边民始窘,未几修好如初,武备复弛。
自是厥后,非无深谋远虑之人逆知今日之事,每谓沿边城垒其可守禦者有几,沿边之田其可使官兵留屯者有几,计非不善也。
然城廓既立,则难以复迁,请佃既久,则难以复夺,而况虏人耳目邻近,微有改作,官吏惧谴,纵有欲见长策,为国远虑之人,孰敢迁移一城邑以据险要,夺一民田以便留屯哉?
所以守不足恃,和、战费力。
及至前日戎马侵犯边境,沿边之城疏缺甚矣,淮襄州郡之蹂践太半,足见沿边素不为谨守之备。
用兵之道,进则可攻,退则可守,斯为善计。
苟惟不然,但知进以谋人,不知人之谋己,进以图侥倖之胜,退不知自保之策,为谋亦已疏矣。
臣闻虏人一入吾地,脩城掘堑,便为守禦之备。
岂有我国家素有之地,平时无事不曾修治险阻,一旦用兵,但为长驱之计,略不思保守之策?
考其源流,利害之迹,灼然可见。
今也置督视宣抚诸司,而未有大举之日,遣和议之介,而未有必和之报,窃恐和战犹豫,计虑狐疑,仓卒有变,必误大事。
偿使虏人果能听命求和,使疮痍之民稍稍息肩,岂不甚幸?
然虏情多诈罔测,岂可尽信?
或知吾圉之未固,而我又屈意以议和,彼必有难塞之请,朝廷自度能悉从之乎?
臣知其不可也。
议或不成,虏必再来,事不在远,不过三数月之间尔,夹淮之战不可不急为之备也。
或曰:「若此则和议遂可已乎」?
臣曰不然,古者兵交,使在其间,亦何尝因战而废和哉!
惟我之形势先立,可守可战,彼自度不能以必胜,而后有可和之理,我无必守必战之形,而屈意以求和,彼必骄蹇而邀索。
此和之说所以未易议也。
何谓可守可战之形?
如扬州之堡寨,真州之六合,若和,若楚,若襄阳,皆以城壁稍坚,虏人屡来屡却,亦足以见有备无患之小验。
如安丰,如濠梁,如滁阳,如仪真,如光化,如枣阳等处,皆以城壁不坚,遂至虏人蹂践其地,而无所忌惮。
及今和议未定,百事可为,兵少处便当益兵,地险处便当增戍,城壁可迁者即迁,可修者即修。
凡百守禦之策,次第修举,纵未能逾淮前进,亦须使敌人稍知疑畏,断不可玩敌弛备以待和也。
倘吾之形势渐立,兵势渐振,守禦之道无阙,异时欲和则和,欲战则战,无不在我。
机会所在,间不容发,此庙算所当先定者也。
惟陛下留神。
取进止。
黄岩县重建听事记 宋 · 王居安
会稽胡君衍道令黄岩才数月,政平讼理,吏畏之,民安之,士大夫信之,下至海隅山颠,黄童白叟,莫不知有知县之贤也。
邑故有听事,建于宣和之五年,令王君,然百年矣。
后虽有修建堂宇者,由堂而外,尚仍其旧,凛焉有栋折榱倾之虞。
前令太末陈君汶改建门庑,而听亦未皇暇。
君至以嘉定七年六月,经始于明年之正月,越二月己未乃立木,创大听五间,合从屋凡百二十楹,縻缗钱三千、米斛三百,悉办之官,丝粟不扰于民,役替有时,廪给不阙。
凡度工授材,董以邑士周之纯、阮时中,所以杜吏奸也。
五月将成,君以丐祠得请,虑以一篑之亏,复累后人,于是别储所须,若涂雘甃甓之属,俾主簿陈君武子讫其役,且属居安以纪颠末。
夫环一邑之境,令南向而听焉,有民人社稷之寄,固不可以百里俭其居也。
然今郡县之官,莫难于令。
泉谷所入有经,平居常患日不暇给,土木之兴良不易。
矧吾邑为台壮县,讼繁财重,曩者连数令无善去,则视他令尤难也。
间有所为,则未免科敛百出,下不胜扰而上不加恤耳。
今君至之日未久,为之特易而民不知,何也?
始余闻君之官于泉之□司也,未尝市香于泉,今闻其宰吾邑也,虽杯茗油烛之需,必计直入金于官。
盖其律己严,故官事易集,其奉己约,故公用易饶,兹其所以虽难而易也欤!
余惧夫来者徒乐其成,而不究其所以成,故摭其实而告之。
继自今听讼𡚁狱于斯,出政敛财于斯者,宜有考焉。
君名衍,衍道其字也。
黄岩浚河记 宋 · 王居安
古人治田必先治水,水有常利,故田有常丰。
禹曰:「浚畎浍距川」。
孔子曰:「禹尽力乎沟洫」。
凡此皆治水以治田也。
周人治野之法,夫间有遂以达沟,由沟而洫,由洫而浍,以达于万夫之川。
自广尺深尺而为畎,倍为遂,又倍之而为沟为洫,至于浍则广二寻,深二仞,是畎浍之间治水有常制也。
甸方八里,以出田税,旁加一里以治洫。
积而至于四县为都,方八十里以出田税,旁加十里以治浍,是百里之间治水有常人也。
若是则水乌得而不利,田乌得而不丰?
今居田者唯恐其不广,不暇为沟洫之地,取民者惟恐其不多,不复弛沟洫之税,是宜与古异也。
黄岩为邑为田可百万亩,而水乡之田实居其半,其地负山濒海,山多则溪流易涨,海近则水泽易泄,言水利者有浚河、置闸二事而已。
而二事又复不密,昔之为闸者虑未及河也。
绍兴以前初未有闸,大率为埭以堰水,颇为高田之利而下田病之。
水潦大至,下乡之民十百为群,挟梃持刃以破埭,遂有斗争杀伤之事。
乡人于是始议建闸,酌高下以谨启闭,解仇怨以全乡井,此意美矣。
然诸闸既立,开时常少,闭时常多。
潮水一石,其泥数斗,朝夕淤塞,寖成平陆。
方时巨浸,闸虽启而流实壅,于是下田之被害反咎夫闸,曾不若埭之可以破决泄水之易且速也。
东嘉蔡君范来宰吾邑,深究水利之源。
初年遂决闸外之港,使水有所泄,明年遂开田间之河,使水有所潴,不特河为有功,而闸亦有利矣。
是役也君实启之,常平使者齐公硕为请于朝,役不逾时,厥功告成。
君适被命,通守四明,属予以记。
予方守东嘉,寻又有帅闽之役,未暇也。
君移书速予记曰:「苟无记,后之人且因循弗图,民复病矣」。
予谓今之为令者以三年为任,其始至也,一邑之事未必尽知,及其知之也,簿书词讼委积纷遝,又力所不给。
大抵趣办目前数日以待,去者既尔,来者亦然,民瘼之不暇恤,率由此也。
倘来者念淤塞之易,而常加疏导之功,知开浚之难,而常加葺治之念,则君之利吾邑者虽千祀犹一日也。
君尚书文懿公季子,贤而有文,克世其家。
邑治故有河,经阛阓以环公廨,岁久湮为民居,君尽复之,而民不怨,皆可书也。
予因序河闸之本末,俾后之为邑者庶有考于斯文。
按:《赤城集》卷一三。又见《三台文献录》卷三,嘉靖《太平县志》卷二,万历《黄岩县志》卷一,《南宋文范》卷四四。(以上李文泽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