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野亭观雪 南宋 · 王质
七言律诗
不见湘娥十二鬟,谁移白发上青山。
云开上界珠宫阙,风堕游仙玉佩环。
洄曲城孤千骑入,山阴兴尽一蓑还。
万松岭下寒溪口,遥想梅花露半斑。
上虞相行春口号十首 其一 南宋 · 王质
七言绝句
宾从行间锦作团,相公马上玉为山。
今朝除却西湖好,天下无春似此间。
其二
七言绝句
驰上平冈小打围,相公自控紫丝鞿。
一鞭挥出三千骑,惊动流红窣窣飞。
其三
七言绝句
蝶整莺齐不乱飞,好风吹雨上花啼。
和宁门外沙如雪,且向江堤试马蹄。
其四
七言绝句
团红碎绿罥丝飞,不敢轻轻触衮衣。
正欲辞春春未许,且教留待相公归。
其五
七言绝句
暖雾昏云养麦天,春风引绿去绵绵。
种成百万军民饱,忠孝心头一寸田。
其六
七言绝句
浪縠高张碧四垂,游丝欲下不能低。
斜阳却恐花成睡,只在天边未肯西。
其七
七言绝句
云空玉宇降重重,匣面双蟠小戏龙。
夹路繁花香到骨,不如天上紫芝封(自注:近日屡有宸翰之赐。)。
其八
七言绝句
暗黄退柳绿厌厌,长与行人驻别筵。
傅说归朝天下雨,不如休系相公船。
其九
七言绝句
娇风悄悄日晶晶,只见花光不见尘。
行过津头旗转脚,万波吹动碧鳞鳞(自注:是日,微风过浮桥始大作。)。
其十
七言绝句
遥指吴天背蜀云,峡波小绿作微皴。
西州寒食清明了,犹见檀心上苑春。
和李无变与诸公出郊访王彦博 南宋 · 王质
七言绝句
病来无力胜鞍马,不得兰亭共一觞。
射雉如皋犹不笑,散花方丈锦千张。
六角扇二首 其二 南宋 · 王质
七言绝句
昔日兰亭畅惠风,至今不与庶人同。
百金五字都休问,修竹清湍在眼中。
复和前韵 南宋 · 王质
小窗厌读牛毛书,径思一苇航江湖。
英英山色著眉宇,炯炯波光明发肤。
清风蓑笠明月棹,为我洗濯尘埃裾。
功名暂寄痴儿手,烟云且与閒人娱。
浴凫飞鹭总相识,近水远山俱可庐。
东游会稽略沧海,西跨震泽窥姑苏。
小官趋事苦奔走,大官忧国多嗟吁。
幸今未挂衣冠籍,浮家泛宅谁能拘。
天朝多士森列宿,氐房奎壁牛女虚。
如公第一等人物,故应策辔飞云衢。
得印安用如斗大,握笔会使如椽粗。
玉堂静夜掣铃索,卧听宫点鸣铜壶。
日閒剖茗碎鸾凤,霜清把酒倾醍醐。
记取江南子王子,溪边共立春风蒲。
及今未趋紫宸列,尚容时挽张公须。
奚奴剩背古锦囊,与公痛咀溪山腴。
寄题陆务观渔隐(原案:此诗当是淳熙七年所作。) 南宋 · 王质
渔隐渔隐在何方,海门潮白江沙黄。
吾尝袖手江之旁,西兴草树烟苍苍。
欲往从之道阻长,波涛澎湃不敢航。
仰观河汉翔鹔鹴,安得与之俱颉颃。
得非兰亭会诸王,清湍茂竹联崇冈。
无乃镜湖留知章,兰蘅风露生寒凉。
不然此地何铿锵,宿昔名胜沈光芒。
俟今焜耀名方昌,恨不登时到侯乡。
循墙三匝徐升堂,观山观水观松篁。
以及鱼鸟同徜徉,而俟南益仍西凉。
青霄空阔横参商,无繇交臂咨其详。
鸿雁同天不同行,爱而不见魂飞扬。
梦从县圃周扶桑,逢迎跪揖如平常。
齿牙砰磕摇风霜,秦汉魏晋周隋唐。
江河滚滚倾兴亡,指画所隐声琅琅。
欢喜奇特不可当,继以惊愕怀慞惶。
倏忽烟雾轻腾骧,径跨越峤超吴泷。
秦碑禹穴稽山阳,隐约中有神仙庄。
申椒菌桂连沙棠(原作裳,据孔本、秦本改),江蓠薜芷多同芳。
春风澹沲秋风香,木兰冠佩芙蓉裳。
杉烟竹月无时荒,白蒲青荇春悠扬。
秀似黄家双井塘,雄如苏老峨嵋江。
冰壶雪瓮涵瑶浆,梦回空阔嘹天篁。
缥缈羽客搴云纕,清都飞露寒侵肠。
涕唾尘窟掀翻床,俟其与世毋相忘。
且为清明开吉祥,苍生环堵栖平康。
是时桐渚寻严光,否则孺缨濯沧浪。
不然楚竹然清湘,下乃汀花静鸣榔。
间骑麒麟翳凤凰,玉京群帝参翱翔。
吾在风埃渺相望,大千世界空茫茫。
句 南宋 · 王质
真翁自了平生事,不了山阴陆务观⑴。
⑴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后村诗话》:史相力荐放翁,赐第。其去国自是台评,然王景文乃云云。放翁见诗亦笑云:“我自务观,乃去声,如何把作平声押了。”
上皇帝书(二) 南宋 · 王质
臣观今日事势,训兵理财先为富强,以待天下有变,敌国有衅,则乘机从事于中原,此今日恢复之定规也。天下未有变,吾能激之使变生,敌国未有衅,吾能挠之使衅作,使就吾之机,以行吾之志,此今日规恢之奇谋也。弋者取禽,猎者取兽,方其栖深林,伏丰草,偶然自堕网罗而后取之,非弋猎之妙也。动之使飞而触吾之罗,扰之使逸而触吾之网,网罗在此,若有所不可,已而必陷其中,此弋猎之妙也。自岐亮殒亡,葛褒自立,其守国盖亦得策,然岂可以其得策而遂绝念忘怀,以为终不可图也?要当使其不得已而必舍得策就失策,彼虽明知而无可奈何,必当出此。臣所谓使彼就吾之机者,英雄图天下之妙诀也。与陛下言恢复者众矣,亦有及此者乎?正隆之末,中原本不欲南向,岐亮以势劫之,未至汴而军已离,未渡淮而盗已作,未抵江而中原大乱,葛褒已叛,数年而后定,此覆车之鉴也。葛褒鉴岐亮之败,其势不得不归于和。方陛下坚持不和之论,为葛褒者亦罔知攸济。其初欲弃河南啖我以为和,其臣力言岐亮之死,军势甚危,我不能袭而止;陈、蔡之陷,汴、洛大震,我不能进而退;陇右之失,关中欲倾,我不能取而归。以此三者卜天意之不与我,苦劝葛褒勿弃河南。已而削臣礼,损岁币,欲就我以为和,而陛下难于弃要害之地,固执如初。已而大臣异议,并边撤兵,则乘间进师,遂胁我以为和,而陛下权宜从之。葛褒谋和之序有三,势未安则欲啖我以为和,势稍立则就我以为和,势既振则胁我以为和,于是仅乃得成。自辛巳至甲申,何其欲和之坚,谋和之艰也!葛褒之被衮服冕,其初未敢侥倖久长也,至是东南既和,中原渐定,而其国始可保矣。葛褒初年,金人已有亡徵,其能存立渐致康强者,和之效也,故葛褒欲保今日之和,犹秦桧欲保前日之和也。成之既艰,保之必力,茍失和则必用兵,用兵则中原之人又复如前,而岐亮之患亦将袭后,此葛褒之所甚惧也。夫中原之与金人,其不相安久矣。靖康、建炎之际,宇宙横溃,生灵骇散,莫知性命之所寄,金人得以卷荡而平吞之。然而立伪齐而复废,还河南而复取,徘徊展转,欲奄中原而未决,欲弃中原而又惜之。既见东南之仅欲自全而不能为害也,中原久困蹂践,无所归依,其势已折而不支,于是决混一之计,大徙五国之众杂居中原,不从令者荡尽城邑,诛及种族。中原百姓既不能抗,而又无所望于东南,力尽势穷而始定。此彼之善观天下情势而疾徐操纵不失其节,以是能成其强。然号为相属而实未尝相安,尼堪、乌珠之徒能变其外而不能变其中,天意留此与我,若将以待恢复者也。岐亮好胜自任,以为中原之人食我水土、为我臣仆者数十年,无有不从,而不知中原之人非相服之真心,特以风恬浪静,难以施其鼍作鲸吞也。风涛忽起,足以鼓跃而簸掉,则平时蓄憾之心,至此得以逞矣。岐亮之还师,未尝为我所得,而多为中原百姓所歼,关中、陇右、山东、河南州县之稍复,未尝为我所下,而皆为中原百姓所献。岐亮一动,而中原之衅作,为吾之利也如此,为彼之害者如此。葛褒因岐亮之变,觉中原之心,故其谋欲静以安之。中原安则其国安,其国安则其身安。臣知葛褒永不敢离燕地,永不敢兴南师,何者?其身所以得此位,因前人之举此事也,我又为之,则我身乌知其不为亮,他人乌知其不效我也?葛褒明见此理,坚守此说,故十年而中原无变。葛褒之说终不移,则中原之变终不作,中原之变终不作,则金人之势终不倾,不知我将坐待以至何时也?近者谁为葛褒之谋,宽诱中原之众,吾淮南迁徙之民稍复还归,或者以是为忧,而臣益以窥见葛褒之心可以行吾之谋也。盖彼务为销变,而吾当激之使变生,彼务为省衅,而吾当挠之使衅作。如人经病后,务为调适安和,惟虑病之复至,则当劳动其精神,耗散其气血,不当养之使其安坐而少病。陛下既了然见天下之势,则当断然随势而施谋。傥移乘舆进幸建康,则中原必欢传亲征,彼不得不签刷调发以为之备,则木末之风渐起,江心之浪随生,中原之情固已汹汹而不靖,岌岌而不宁,将渐逞前日正隆之态。岐亮以断然不移之决,持炽然不可向之威,方其签发固已不肯尽从,观葛褒之庸,岂可以比岐亮之果锐?人不肯尽从亮,则不肯尽从褒也必矣。不肯尽从,则其间必有强黠好争踊跃思动者出而为抗,此天下有变之端也。间遣一使者,复请园陵,其势决不肯从,不从则备我益急,备我益急则中原益骚。又间遣一使者求减岁币,其势亦决不肯从,不从则备我愈盛,备我愈盛则中原愈扰。或者以为鸷鸟将击而匿形,茍欲图人,不当惊使为备,此未可与权也。吾之警使为备者,乃欲激之使变生,而挠之使衅作,彼不如此则无以动中原,中原动则彼覆亡之萌而吾恢复之资。如此,一两年之间可以渐致中原之鬨,坐成敌国之乱,而吾厉兵秣马,扬欲进之声而未动,飞符走檄,作欲往之势而未行。中原一扰,则不能遽止,寖久而寖多,寖广而寖炽。彼方分刃以支中原,未暇全刃以及东南也。中原室内之患,东南门外之忧,彼将孰先?则吾虽产其祸,而未即受其敌。其初阴搅之而未明犯之,及其成败之未决、去住之未定,分道整军而前,收中原之豪族以为吾爪牙,据中原之沃壤以为吾囊橐。立契丹之主,使率契丹之众,归其故部还为契丹,立渤海之主,使率渤海之众,归其故部还为渤海,诸国之在中原者,各随其主而返其故部,则女真亦不能独立于中原。今人徒见其外庞然以大,而不知其中枵然以空。女真之众,曾不当奚、契丹、渤海、韎𩏌等诸国十之一,五国之众又不当河南、山东、河朔、关陇等诸道百之一。措女真于五国之间,固已甚微,措五国于中原之内,盖益甚眇。今吾与中原相合而为一,则五国不得不散而去,女真不得不迸而归。茍其不然,则亦自相鱼肉,决不能相守不贰,以与我并争于中原也。五姓之乱,刘氏为匈奴而羯灭之,石氏为羯而冉闵灭之,鲜卑又灭之,慕容氏为鲜卑而氐灭之,复兴而晋又灭之,苻氏为氐而羌灭之,复兴而羌又灭之,姚氏为羌而晋灭之。金人残灭诸国,蹂躏中原,假合而为一家,凡今相处者,非其不共戴天之雠,则其不反兵之雠也。故不独中原与金人不相安,而诸国亦与金人不相安也。金人常蓄土摧瓦解之势于其腹心,而吾不思所以谋之,亦可谓偷安茍活之计矣。使偷而可安,茍而可活,如是而能久,犹云可也。太祖、太宗相与议汴洛之都,太宗以迁为难,则决策居汴,太祖叹曰:「不及百年,东南之力竭矣」。未五六十年而东南已以病告,盖重兵宿于京师而供给仰于东南,京师之备愈滋,则东南之力愈负重。今以东南为国,西自兴、梁,东至吴越,罗兵为守,已过承平之大半而未止也。不独养兵,而所以为国之具,其取诸东南者又倍重于承平之时,今将五十年矣,其力日削一日,岁朘一岁。苏绰之在魏也,以国用不足,重为征税之法,既而叹曰:「今所为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之」?东南立国之初,一时张弓之法至今不弛,而更急者多矣。近世赵开为盐酒之法以赡蜀师,将死言曰:「若因循不恢复,蜀将大困,而我为祸首也」。此与苏绰之意无异。今张弓之法不弛而更加急,恐非可以持久也。大抵东南本非久立国之地,民力尽则国从之。汉自灵帝以后而南北分,在南为孙氏。晋自悯帝以后而南北分,在南犹为司马氏,已而为刘氏,为两萧氏,为陈氏。唐自昭宗以后而南北分,在南为杨氏,已而为李氏。其间拥虚器,徒有名号者居多,亦可谓国非其国也。故在今日不得不注意中原,以纾东南迫切之势,以图宗社坚长之策。西晋凡五十二年,武帝粗安者二十馀年,而惠帝、怀、悯极乱者三十馀年。至元帝中兴,而中原已无情于司马氏矣。何者?相恩之日少,相毒之日多也,故晋人恢复为难。然桓温至灞上,刘裕入长安,中原犹有恋恋之情,所谓长安十陵是公家坟墓,咸阳宫殿是公家室宅,舍此何之?是时,关中相继为苻、姚割据将八十年,与刘裕初漠然也,而苦邀其留,痛恨其返,盖虑北有拓跋,西有赫连也。我自太祖造邦,德泽洽于中原者二百年,今相离虽渐久,而其情未泯也。为我毁族、为我杀身者,不可胜数,而终不悔,岂可使之帖然受制于人而无所泄其愤,阔然相疏于我而无所效其情哉!绍兴、隆兴屡欲恢复而不就,盖谋国大臣、握兵诸将之过,而非中原之难下也。中原难下,当在他时。日愈久而情愈衰,则相视如路人,甚则相疾如仇雠,此则中原难下之时也。宣和取燕山,契丹谓吾师曰:「南人只道燕云是我故地,不道属我已二百馀年,能无许久君臣之情!今日但当死斗」。故涿、易二州之外,其馀皆恝然也。他时中原固应有此气象,有此气象则难图矣。政不惟气象难图,且恐当有草莱豪杰起而收之。今日虽有豪杰亦未能收,何者?人情未忘我也。人情未忘,则知有我不知有他,从我则能行,舍我则不能立,故豪杰睥睨而不敢轻发,必待我而后可动。虽使有赤眉王郎,亦必托汉为名,托汉为名,则借汉为重,是其权已在汉,则终当归汉。何者?伪不敌真也。今陛下握金人兴亡之权,制豪杰从违之命,而或者谓恢复为难,陛下过听而未决,则是未尝有以的然可指之形、判然不可易之理而告陛下者也。臣谓今日有事于中原,以十分为率而计之,六分用中原攻金人,一分用诸国攻金人,三分用东南攻金人。若十分尽仰东南,此晋宋所以多无成也。宋文帝谓佛狸曰:「河南旧是我地,今当修复」。不干河北,不知中原,已无情于司马氏,而安得有情于刘氏也?故檀道济、王玄谟之力易穷,佛狸之势难遏,盖专取力于东南而无所借助于中原。此元嘉所以再举而再屈,非今日事势之比也。今日事势大略与东汉相同。西汉自高祖以至平帝二百年,而夺于王氏十五年,光阴未远,风声相闻,故人情思汉为深。光武起于中原,其势为便。陛下兴于东南,其势为不甚便。然光武极其力,坚其志,而期于必成。陛下容有所疑、容有所惮者,必有一掷之语、孤注之言,以动摇陛下之心,而不知天下有全策如臣之谋也。光武至不乐兵,尝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关东初旱,不堪兵间之积苦,且欲置隗嚣、公孙述二子于度外,然终不能自已者,虑后患之难图也。况陛下守东南难久立之地,对女真不并存之敌,未易可以安枕高卧,置此于度外,以隗季孟、公孙子阳待之也。夫天下之势至此,不变则不解。气候烦蒸,非疾雷迅雨则郁滞之气不散,清明之气不回。当是之时,惟英主能与世为雷雨。陛下真英主也,可惜蹉跎玩时,将老陛下之齿发,迤逦遗患,将殃陛下之子孙。凡今所患,兵之未精,财之未裕,陛下试令臣熟数于前,然后知兵非难精,财非难裕。臣虽无似,自度与陛下办此而不难。陛下诚能变风俗,销朋党,使淫辞诐行者举不得作,则出而与陛下同心图事、协力济功者将患其多,不患其少。臣虽不才,诚自信与陛下办此而不难。臣非敢自谓能也,陛下有英主之高资,一借箸可以转移天下之安危,一蹑足可以钤制英豪之死生,故臣敢谓与陛下画策,与陛下任事,足以取效而无难,恃陛下之为英主也。如臣区区,何惜为斧斤之所伤残、风波之所覆溺,生无所成,死有馀恨。惟陛下图之。
天申节贺表 南宋 · 王质
岁运临丁,月元建午,咸得离宫之正,永为炎德之祥。恭惟太上皇帝陛下陶铸帝皇,权舆宇宙,解乾纲而授圣,袭气母以存真。虽令万岁之三呼,适动九霄之一笑。臣置身西服,稽首南山,阻陪百执之联,同上亿斯之寿。崆峒大道,非下土之可闻;姑射馀休,尚含生之受赐。
与赵丞相书 南宋 · 王质
某伏以季春正时,恭惟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如伊尹之暨成汤,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如傅说之迪高宗,明灵降佑,亿兆知归,钧候起居万福。某伏读十一月八日制书,咨禹之辞亮采,惠畴之训甚切,命毕之辞正色,率下之谟甚勤。某所知者神州之境将复,上道之日将行,其关诸度数,协诸阴阳,天之所为不可得而知也。虽管窥蠡测,窃知其土苴绪馀,亦不能言也。非独管蠡不能言,虽仪、秦之辩,深析万宇之情,亦不能言也;虽庄、列之机,普观六合之表,亦不能言也;虽佛祖之慧,洞照万劫之初,亦不能言也。德山禅师有云:「穷诸玄辨,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考之吾儒,所谓太仓之稊米,大泽之礧空,此某所以不敢重缄叠幅,致赞咏揄扬之辞,自知其绘画之无益也。然有一言敢述万分。自艺祖以来,与国同姓而登庸,举其尤彰明较著者凡三人焉:运属建隆时,则有忠献赵公,削平九牧,混一万殊,有宋之业开创灵长者由此之故也。运属绍兴,时则有忠简赵公,扶颠持危,拨乱反正,有宋之业复兴再昌者由此之故也。运属淳熙,时则有我公,有忠献公削平应变之略而守天下之大经,有忠简公元镇持正之操而达天下之大权。有斯人,生斯世,遇斯时,宅斯地,此孟子所谓兴王名世者。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其可谓非天乎?其可谓非天乎?窃独未知相公经纬错综四海九州之度,固已指掌于前,孰为先,孰为后,孰为缓,孰为急,孰为第一议,孰为第二议,熟为推毂,孰为合尖?相公必有以处之矣,而某未之或知也。兹事姑止,某有至危至迫至哀至穷之情,敢冀相公试垂听焉。相公应期乘运,实在己酉,而老父生于庚寅,某生于乙卯,揆之常情,事相公之日甚长,事老父之日差短,兴念及此,莫知身世之所存。迫世垂年,仕于遐邑,欲挽而留之,少安温凊之养,而老父之宦情未衰,欲胜而上之,稍进优清之位,而某之力不足,将若之何,将若之何!昔丞相仙井虞公盖尝造化老父以湖北之帅属,又尝造化老父以江南之帅属,非独以不肖子而埏埴老父也。虞公笃孝于老太师,某尝为之画赞,有云「五桂芬芬,流香如水。今茂其一,尚馀其四。三槐森森,成阴满庭。其一属子,其二及孙」,大略云尔。不独兴公之击节,又动公之伤神,所以某之肺肝及于老父之间,而公不忍拒也。伏观先太师克襄大事之时,相公不鄙,状其行赐之,俾制挽章为灵輀之先驱,相公尚亦记之乎?其词盖云:「叩阍凛凛疏三通,归社萧萧酒一钟。龙卧南阳呼不醒,鹏飞北海去无踪。无年及见安车召,有子能荒大国封。想见功名心未死,亦随江汉去朝宗」。其辞虽陋而已有验矣,可谓先见乎?今老太师端居上清,俯视尘寰,未必慨然于功名之语也。某辄敢凭此良缘,仰于洪造,相公其动念于老父耶?其不动念于老父耶?虞公之旧恩可援以为例耶?不可援以为例耶?皆惟相公之命。锡类之仁,圣贤之盛德也。方相公期运未至,从容于红莲绿水之时,彼此为之嬉笑者弥日,今某可谓困矣。呜呼,使之困者天也,使之不困者相公也,相公亦天也。王仲淹云:「使如晦而得志于万民,其犹天乎」!天下皆戴相公之天,而某戴之尤深,天未尝有私覆也,某之情私也,人之所欲天必从之,天未尝拒私情也,顾其情如何。盖有似私而实公者,某之所陈,老父之辞是也。相公哀之,相公怜之。嗟夫!仙凡之路异,云泥之分殊,可以目睹而不可以迹亲,可以声彻而不可以足至,惟相公厚护栋梁,永毗箕翼,伟绩塞乎鼎彝,茂勋溢乎旂常。某未毕馀生,尚庶几见之。无以报效相公者,独公之所不能形容,某能发而为文,著而成章。徂徕庆历之诗所谓「维仲淹弼,一夔一契」,壮哉,崇二老之炜煜也。某则不然,近取诸身则有「赓歌」之元首股肱,远取诸物则有《乾》之风虎云龙,参天两地而倚数,则有禹、皋陶五百岁之运,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则有傅说、吕望梦卜之祥,庶合于圣人之遗意而为不负于相公也。徂徕复生,傥以为然乎,相公裁之。
代张守谢张都督启 南宋 · 王质
持部使者之权,弗能将命;视古诸侯之秩,遽起为州。悼擢发之罪盈,感嘘枯之德厚。伏念某智非语上,才不逮中,曾大道之弗闻,致危机之数蹈。往堕司刑之密网,实蒙太上之深恩,宽其九死之诛,赐以再生之路。用之礼乐,惟难称于光华;畏此简书,粗服劳于奔走。终坐才疏而意广,弗知福过以灾生,至身挤渊谷之危,殆天夺神明之鉴。置尊拳于鸡肋,何以当之;厝烈火于鸿毛,必无事矣。顾惟么么,安用诛锄?既偶逭于严科,苟自存于馀喘。尘凝满席,秖图饭饱以从容;门设常关,不问客来之剥啄。听苍狗白衣之改变,任双凫乘雁之去来。袖手旁观,已断不谈于世事;缨冠往救,未能绝念于乡邻。但虞覆辙之车,几作伤弓之鸟,敢谋更始,犹使治民。惟九江据水陆之冲,当一面受襟喉之任。时维东晋,视荆豫以分权;岁纪绍兴,兼舒蕲而授节。岂容重寄,乃付陈人?此盖伏遇某官道大无方,功高不伐,充德量以乾坤之广,霈仁恩于河海之深。怜不谏之前非,规未来之后效。钦惟旧德,载遇荣期。镃基不如待时,正饥食渴饮之日;天地亦各从类,乃风虎云龙之辰。兼收群才,共集大事。自揣不堪于一障,何能有补于万方?某敢不运甓苦形,饮冰厉志。提封千里,当抚摩凋俗以安居;飞棹百艘,更鼓舞壮夫而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