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程公许南宋 1182 — ?
同振之德久分韵赋坐石东坡得坡字 南宋 · 程公许
七言律诗
千年间气落岷峨,惊世声名镇不磨。
吟咏西湖虽有案,经年儋耳却无波。
细看据石横藜坐,想见骑龙跨海过。
山谷老人犹剩语,是非元不到东坡。
和江平叔游无为山诗韵 南宋 · 程公许
夙嗜一丘壑,誓言苦难践。
梦踏西山云,陟降原复巘。
世纷不可耐,道根日以浅。
永愧龛中定,三叹涕如霰。
君从柯山来,行尽蜀山险。
不惮屐齿蜡,恣襞兰亭茧。
毫端花五色,优昙时一现。
翛翛尘外趣,历历眼中见。
人生欢会少,抟沙随手散。
何以慰瞻思,英词展黄绢。
重建开宝仁王寺记 南宋 · 程公许
仁王院旧隶东京开宝寺,艺祖皇帝六龙御天,沙门智曮奉敕兴创,奕叶纂绍。
至慧照大师法晔领徒从高宗大驾南渡,奏疏行阙,请即钱塘七宝山改建,主大内祈禳事如故典。
制曰可。
五传而为文坦。
嘉泰岁甲子,以民居火延燬。
坦议起废,而未暇也。
绵十有七祀,易四主僧。
逮及祖仁,以坦嫡传得次补,念先志未就,慨然以肯堂自任。
不数年,浸复旧观。
再燎于绍定辛卯之季秋,瓦砾堆阜,诸比丘众托身靡所。
祖仁仰天而泣,吁曰:「凡囿形数,成坏有时。
惟大愿力,历劫无尽。
矧兹梵刹,肇开宝朝。
以心传心,同一悲济。
河沙可算,虚空可量,而此至仁,不可胜用。
誓以坚忍,期复厥初。
申祝帝图,配天其永」。
今皇帝嗣履大宝,祗畏于天,显民碞,躬宝俭慈,内帑羡储,丝粟靡耗。
有以祖仁所发弘誓转而上闻,帝若曰:「嘻!
兹惟我祖,受佛心印,贻后之人,忽而弗图,宁不忝厥绍」?
亟命司藏辇畀金币,为之经始。
豪贵风动,叶相其成。
古石佛像、观音台殿宏丽,与三门鼎立相望,云堂丈室,庖湢帑廪,馔僧之所,作务之寮,缭绕周回,纤悉毕具。
万石龙簴,架以层楼,晨昏镗鞳,则端平元年尚方之制作也。
六字飞白,揭之前荣,奎壁焜耀,则淳祐元年宸翰之贲饰也。
三顷上腴,择之馀杭,香积属餍,则三年上命之颁赉也。
清净檀施,佛所护念,乃若经律论钞,覆以宝藏,运以飙轮,金碧庄严,天龙围绕,俨然双林一会未散,无非宫闱锡予,及近侍之臣捐金喜舍,出纳具图籍,可覆考也。
祖仁殚劳土木,幸汔于成。
介灵隐禅者宗礼谒直学士院臣公许曰:「仁王名寺,加以开宝、绍熙诏旨,与圣天子藻翰,罔不惟皇祖是宪,匪但为宗门龙光而已。
子执铅椠,直禁林,盍为之记,期以尘露,增益海岳」。
臣稽首拜手,作礼称赞。
昔在觉皇住灵鹫峰,为波斯匿等说菩萨摩诃萨现诸王身化导之事,住百佛刹,修百法门,等而上之,为千为万为亿,为百亿千亿万亿,为百万微尘数,百万亿阿僧祇微尘数,乃至不可说,不可议。
从初一地至后一地,自所行处及佛行处,修證具有阶降,化利各有多寡。
然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一切法皆如,则随所应现,利乐有情,最初发心与正觉无相,殆未可以差别观也。
然则佩法王印,位天王位,为天下一切众生之所依怙,非佛菩萨本所誓愿,畴克担荷?
赞宁《僧录》对艺祖言:「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岂亦有见于此乎?
梵语释迦牟尼,华译曰能仁。
繇今观之,唐末五闰,豺狼恣睢,生齿凋耗。
大圣人者作扬仁风,扫其荒秽,洒甘雨苏其疲瘵,揭慧日烁其幽昏,然后天统以正,地维以张,人极以立。
恻隐一念,施及无穷,历三百年,销眚厉,却魔怨,系人心,奠国步,莫非此念之推也。
岂若萧梁、李唐诸君规规乎因果报应、名相有为者比哉。
大梁夷门,佳气郁积,安知嗜杀之丑虏不为我驱除?
六飞吉行,言旋故都,奠九鼎于中州,复宏规于开宝,梯航万国,仁寿八荒,尽十方世界,同一道场,无有一众生非我眷属。
顾瞻吴会,岌立宝峰,以智眼观,奚别远近?
可使职方氏擅会稽、维扬之镇,岂惟奉高宫,闻山呼万岁者三?
先佛世尊住三昧,定證我所说真实不诬。
于是祖仁偕其徒侣弹指赞叹,欢喜无量,请以斯文伐石摹刻,昭示未来。
宋户部侍郎刘忠公墓志铭(淳祐六年十一月) 南宋 · 程公许
淳祐四年九月三日,宰相史嵩之以父忧去位。
后二十有五日,诏以前监察御史刘汉弼自崇禧祠直宝章阁、知温州。
踰月,改除太常少卿。
于是谏议大夫刘晋之、殿中侍御史王瓒揣上意将有易置,率监察御史胡清献、龚基先夜草奏,叩银台门缴入,乞将汉弼新命寝罢。
上遽揽衣秉烛阅过,出手札付外。
翌日太祖忌,百官侍班景灵宫。
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范钟拆封,则四人左迁,而汉弼独以谏院召。
时嵩之谋起复,依四人为肘腋,俦侣翕訾,声势张甚。
圣上天造神断,百辟震悚,有旨以汉弼侍讲帏幄。
越三日,又有台端之命,申诏趣发,且面谕范钟以书速其来。
十一月四日,引见论事称旨。
流风不竞,以天子耳目官为柄臣私人,公道堙郁。
方赖公一振起之,俄感末疾,明年正月三日,遽以遗奏闻。
上震悼,士大夫相顾骇愕。
二月朔旦,丞相杜范始自天台来朝,扶病治事。
四月二十日,亦以薨闻。
五月二十九日,起居舍人徐元杰无疾暴亡。
三君子忠鲠端亮,上所注意,不五月相踵沦谢。
世故之不可料若此,岂气运消长,天实为之?
抑人事与天理不相为谋而然耶?
公卒之明年十一月庚申,始克葬。
孤怡尝以墓铭属公许论撰,谊不得辞。
谨按,公讳汉弼,字正甫,汉中山靖王之后。
其先居金华,九世祖仕吴越武肃王为殿中丞,左迁象山令,道由上虞,因家焉。
曾祖讳平,贡太学。
祖讳开,举进士。
父讳昌龄,贡里选,赠宣教郎。
公生四岁而哭父,家贫,薪水莫继。
太夫人谢氏悯其孤弱,一意保抱。
少长,课以经籍,能通大义。
习举子艺业,敏赡绝出流辈。
乡先生李磐翁,故参政庄简公嗣子也,以风节为一时闻人。
公从之游,学识益茂。
寻以书学冠嘉定丙子乡贡。
明年奉召南省,庭策甲科第七人,调吉州教授。
历江西安抚司干官,监南岳庙,浙西提举司干官。
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序迁校书郎,兼沂王府教授。
授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史馆校勘,权考功郎,升著作郎。
明堂大礼,差充读册官,以更迭乞补外,知嘉兴府。
召还著廷,兼兵部郎,改兼考功,寻真除为员外。
兼崇政殿说书、编修国史、检讨实录,擢监察御史,奉祀崇禧,知温州。
寻除太常少卿,以左司谏召,擢侍御史兼侍讲,以户部侍郎致仕。
公奋自儒生,居今学古,尤明于义利取予之辨。
初为教官,学廪出纳皆归之纠曹。
江西崆峒徭挺乱,邱寿隽以路帅开幕府,虚席以待其来。
公至而邱已卒,魏大有摄帅事,与邱有旧怨,意若移怒于公。
公即请辞以归。
魏竟以暴刻激变,识者嘉其有远见。
赞画吴门,督牢盆之利,凡以事例为名者,公未尝有纤芥入私室。
用大臣荐入馆介,时上欲勉戚里以学,诏皇后宅置讲官。
公首被选,慨然曰:「三馆清流,出入贵戚之门,岂惟辱其身,是辱其官也」。
力辞不就,事亦随寝。
时值岁歉,一意抚牧,民德之深,曰:「天其吾民累公乎」!
还执经筵,惟谈经析理,默寓规谏,上益简注。
至是为察官,入谢,上奖谕之曰:「以卿纯实不欺,故此亲擢,更宜悉心忠告」。
公益自励。
每谓台纲久弛,疏三事,曰定规模、正体统、远谋虑。
首论给事中钱相巧于迎合,睥睨政地,直学士院吴愈不称其职,当罢去之。
濮斗南由南床掌外制,叶贲以宫教为言事官,公察其回曲不少贷,疏留中不出。
贲为时宰腹心,有纵臾使互按者。
明日,贲左迁螭,而公有少常之命。
公力伸辞请,径绝江去。
后一年,始有崇禧之除。
甲辰冬,再入。
先是时宰久擅国柄,予夺废置,恣睢自由,时论愤郁,上亦患苦之。
以公正色不挠,为可属任,而淫朋胶固,未悉上意,日夜引领傒其来。
公引见,首赞上分别邪正,以息众疑。
上领之再三。
奏疏论立君心、正君道、谨事机、伸士气、收人材五事,次轮台谏之劾奏不当循月课,官寮见台谏不当循月礼,皆切中时弊。
上嘉其言,并付外施行之。
公自迁南床踰月,上于朝廷大议未有予决,密奏两疏,其一谓:「自古来未有一日无宰相之朝,今相位之虚已三月矣,尚可狐疑而不断乎?
西汉之末,王氏专政,刘向尝欲去之,而成帝惑于杜钦、永谷之奸言,故王氏卒不去,以移汉祚。
西晋之始,贾充用事,裴楷尝欲去之,而武帝惑于荀勖、冯紞之邪说,故贾充得以复留,而为晋祸。
臣观廷臣为刘向、裴楷者少,为钦、永、勉、紞者多,窃恐奸言犹有以惑圣德。
愿奋发英断,拔去阴邪,庶可转危为安」。
其二以十一月十二日西北方时有雷声,天文书大臣专政、君弱臣强之应。
愿亟选贤臣,早定相位。
上览公奏,意遂决。
会公许蒙恩召,以左螭兼内命。
嘉平月三日,入奏事,俄顷有旨宣锁。
翌日,文德殿宣布范公、杜公并命,百官举笏相庆,国论大定,赖公密奏之力为多。
公自入台,累章劾奏同签书枢密院金渊、兵部尚书兼直学士院郑起潜、宗正少卿兼检正舍人院陈一荐、司农卿谢逵、起居舍人韩祥、新知泉州濮斗南、步帅王德明,皆畴昔托身私门,为之腹心,盘踞要路,公论之所切齿者。
至马光祖夺情总赋淮东,乃去相预为引例之地,乞令追服终丧,尤有补于名教。
呜呼!
使公少假岁月,得以展布,则群憸何所逃罪?
天下尚可得而理也。
上尝属公以荐人才,退而条具以奏,皆时望所归重。
公以受知特异,而奸邪未尽屏汰,议论未能坚定,积忧薰心,遂感末疾。
上闻之,忧形于色,命上方赐药饵,给钱楮。
公感上恩,泣数行下。
然病日寝,不可复疗,抗草纳禄。
有旨真除户部侍郎,以贲其终。
乙巳正月三日,卒于台治之正寝。
特赠四官,与致仕遗表恩泽。
奉丧归葬上虞,赙赠银绢甚厚,敕绍兴府量给丧事。
八月,御札赠官田五百亩,新楮五千缗,以给其家,庶为臣者知所劝焉。
生荣死哀,君子孰不以是为古今鲜俪?
岂知主眷之渥而未能竭知以图报,亲年之高而莫克竭力以终养,殁且有知,九原赍恨,曷维其已乎!
公气度凝远,识趣正大,平居简默,未尝妄发一语,而疾恶好善,见义必为。
尝谓士大夫穷达有命,苟依附不得其人,躐进躁求,他日势去援孤,所得毫芒,所丧邱山,虽欲痛自澡濯,不可得也。
呜呼,斯可为名言也已!
年五十有八,官从四品,而姱节修名,照映宇宙。
其为寿与显也,不既多矣乎!
太安人谢氏,封太夫人。
夫人周氏,封硕人。
一男子怡,承务郎、新差监嘉兴府都酒务。
一孙。
公抚其侄悦如己子,怡以遗表之泽官之,遵父志也。
墓在上虞县上管乡南岙之原。
公许来自西州,与公并游蓬馆。
甲辰更化,后先被召,相与矢心,协济国事。
公首被选,疑议无所质,两载殚劳,一无补报。
念此伤心,不愧芜陋,为叙次而铭之。
非有关于国事者不著。
铭曰:
天之生材,为国寿脉。
脉得其养,坚壮充实。
外邪客气,奚自得入!
古先哲王,念此怵惕。
涵养成就,汲奖珍惜。
不以匪类,为之蟊贼。
元气保固,国乃其国。
允毅刘公,端亮纯实。
山立朝端,休问霭郁。
翩其引归,帝念不释。
岁甲辰冬,更理化瑟。
诏以公起,为国司直。
分别忠邪,如辨黑白。
开陈利害,如品药石。
朝纲放纷,如发斯栉。
公道堙塞,如茅斯拔。
淫朋坚固,如距斯脱。
甫浃六旬,天日开豁。
故不憖遗,而夺之亟。
厚其植矣,遽夭阏矣。
菑其获矣,暴摧折矣。
殄瘁之痛,何嗟及矣!
当宁轸念,顾瞻太息。
多士闻讣,匍匐涕泣。
赠赙从厚,土田加锡。
节惠易名,国有彝式。
尚克举之,光被幽穸。
诗刻墓门,庸诏罔极。
按:光绪《上虞县志》卷四八,光绪十七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