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罗愿南宋 1136 — 1184
新安志序 南宋 · 罗愿
新安在秦汉为黟、歙二县,汉末别于丹阳,以自为郡,其山川风土则已见于中古矣。
渐江之水出于鄣山,则章亥之所步,禹之所录也。
桐汭之地为黟故境,则楚子西、子期之所争,邱明之所记也。
至于汉氏两以疏封骨肉,为诸侯王国,又丹阳都尉之所理,会稽太守之所遁,皆班班著见。
至梁萧几为新安太守,爱其山水,始为之记,又有王笃《新安记》。
唐有《歙州图经》。
国朝太平兴国中,诏编《广记》,往往摭取之。
至大中祥符中,颁李宗谔所修《新图经》于天下,则由前诸书废不显。
而官府顷罹睦寇,又失祥符所颁,特抄取计簿,益之以里魁亭父之所隐实者,编以为册,馀五六十年矣,私窃悼之。
閒因阅前史及国典并杂家稗说,有及此者稍稍附著。
后得《祥符图经》于民间,则纲目粗设,益访故老求遗事,思辑为一书,然未果就。
会邦君赵侯闻之,勉使卒业,约敕诸曹,遇咨辄报,且谕属县网罗金石之文,使得辅成其说,而书出矣。
夫所为记山川道里者,非以示广远也,务知险易,不忘戒也。
其录丁口顷亩,非以览富厚也,务察息耗,毋繇夺也。
其书赋贡物产,非以给嗜欲也,务裁阔狭,同民利也。
至于州土沿革,吏治得失,风俗之美恶,与其人材之众寡,是皆有微旨,必使涉于学者纂之。
自上世九州之志与三坟、五典,偕号为帝王遗书,而《禹贡》、《职方氏》,孔子定之以为经,若直抄取计簿以为书,则凡吏之善书者足以次之矣。
其施于事也亦然,若直据令甲以为治,则凡吏之毋害者,足以听之矣。
盖世常以此为无事乎?
儒而儒,亦卒不可废于世也,岂特此哉?
凡十卷,名曰《新安志》。
侯帝室之胄,父子昆季,皆以文学取第,其为政廉靖不扰,人亦相与安之,且去犹惓惓于吾土,思欲表章之,盖有不可忘者矣。
淳熙二年三月癸未,郡人罗愿序。
汪王庙考实 其三 州望 南宋 · 罗愿
行状称汉建安二年,龙骧将军文和为会稽令,因世乱避地,家于新安。
文和之名,他书无所见。
沈约《宋书》云:「龙骧将军,晋武帝始以王浚居之」。
然则自浚之前,安得有此官也?
近世临川邓名世作《姓氏辨證》,言:「王始居新安,故望出新安,今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王后也」。
又云:「陈稷州刺史汪纲,陈亡自歙州徙河间,故又有河间汪氏」。
案纲之由新安徙既在陈时,则汪氏之居此旧矣,岂得言自王始乎?
太平兴国中有为王庙记者,言王乃隋将宝欢之族子,或谓陈隋以上始处此邪。
本之龙骧则荒远,就王为说则简陋,俱未适中,故内翰至此略而不言,若以新安之族由王而望始著则可尔。
刘子信墓志铭(代陈皋作) 南宋 · 罗愿
皋之六世祖姑宜春郡夫人陈氏,是为判三司磨勘、赠太子太保、新喻刘公讳式之配,能聚书以教其子,有墨庄之名。
五子皆有行业,俱赐第,为卿监郎官。
乡里称为五君,而谓五君之母为墨庄夫人,事见国史及安定胡先生《贤惠录》。
故刘氏、陈氏号世姻。
君讳肃,字子信,磨勘公五世孙。
曾祖、大中大夫斁。
祖承议郎武贤。
父沂,字文因,隐居不耀,娶会稽人顾长官复经女,生咸及君。
咸未冠而卒,及文因没,君独躬艰勤以养母。
自太中以来,居扬州文楼巷。
文因当建炎间,避地居豫章之新吴。
叔父、监丰国监、承议郎滁,时亦转居江西诸郡,欲招君合居,不能遂。
乾道四年丰国之子靖之、清之始归君庐陵。
君妻张氏生一女蚤世,乃以其女丑季适皋之子崇俨,而君晚亦得男子,子曰理季、顺季。
靖之为赣州教授以卒,及清之佐鄂州,奉君之官,所以娱侍者甚至。
君寡过易足,幼读《论》、《孟》、毛氏《诗》,颇成诵,晚得子则躬训导之。
不幸婴肺疾,方君病时,崇俨夫妇及君之姊子徐文达皆在旁,君曰:「若等环我,我复何憾」。
顾言曰:「叔父讳淦无后,其以顺季为孙,而令我殇兄子之告于庙,书于谱其可」。
淳熙十年八月甲午卒官舍,享年六十二,其年十月壬寅归葬庐陵县儒行乡曲石山丰国坟之西南。
系曰:
君中年羁艰,族散而复合,身老而更绍者,以从弟竞爽故也。
既得两男子,即以其一后季父,以及其兄,益广其宗,善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