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胡宿北宋 996 — 1067
怀宣城会胜院二首 其一 北宋 · 胡宿
五言律诗
净刹枕城隅,溪光清且虚。
僧閒对驯鸽,客至数游鱼。
岩气浮川上,林香生雨馀。
南云虽可望,长与沃洲疏。
其二
五言律诗
城外寻僧远,居常信马蹄。
移时取香饭,半日濯灵溪。
白马迎人下,清猿对客啼。
亭前有封殖,试为问红梨
⑴ 自注:沃洲亭前有梨树,玉溪生有崇文馆红梨之句。
寄怀尊师(原校:尊师上似有脱文) 北宋 · 胡宿
五言律诗
多年疏法集,长夏忆斋房。
桐雨生苔净,杉风坐石凉。
真茶烹涧溜,满饭取天香。
何日挥冠冕,相期作道场。
送梅监丞宰山阴 北宋 · 胡宿
七言律诗
春半朱航拂水轻,季圭佳邑得时英。
民淳定见蹊田默,岁稔仍占射的明。
太史旧游书穴邃,右军残迹墨池平。
何妨公外寻僧社,琴鹤相随雅有情。
送兵部陆学士赴漕闽中 北宋 · 胡宿
七言律诗
宣风一面得瓯闽,丹舸乘流破月痕。
玉色暂辞当牖坐,衣香初隔止车门。
帝台回望相竿远,仙峤重过射的存(自注:君自会稽任重赴使漕。)
曾颂天禧金石刻,定应宽利赋朝恩。
送张待诏知越州 北宋 · 胡宿
七言律诗
① 《会稽掇英总集》题作送张待制知越
长安厩吏驭花骢,竹使遥分浙水东。
远势早推贤相子,任诚真有古人风。
稽山一镇居封内(自注:四镇之山,会稽其一。),阿阁三休耸禁中。
长乐钟声偏怨别,何时同谒建章宫
⑴ 自注:太傅三当国柄,公常远嫌避事。
⑵ 原校:《永乐大典》载胡宿《寄会稽张待制》诗,惟末二句与此异,云:不及临沧陪置酒,忆君千里寄书筒。其前六句及小注并与此同,今弗复存,附识于此
送周屯田倅南徐 北宋 · 胡宿
七言律诗
浙河分镇压东西,铁瓮由来重会稽。
地势顿惊江海近,天文全觉斗牛低。
鸣秋鼓角翻朱鹭,映日楼台拂彩霓。
绿发名郎才韵秀,政成看奉紫芝泥。
⑴ 清抄本、四库本作捧
题涟漪亭 北宋 · 胡宿
七言律诗
槛底凝漪碧漫(清抄本作浸)天,角巾东路主人贤。
汀花照席供春醉,沙鸟窥帘伴昼眠。
何必驭风追汗漫,不妨乘月弄潺湲。
流杯若仿山阴事,兼有蛙声当管弦。
寄题齐氏山斋 北宋 · 胡宿
七言律诗
有客稽山岸角巾,宝书盈笈日怡神。
云衔别岭支筇久,月上前峰隐几频。
窗上萝阴猿警旦,坞中茶候鸟啼春。
一经邹谚能传世,子舍于今两绶新。
寄会稽张待制 北宋 · 胡宿
七言律诗
长安厩吏跃花骢,竹马遥分浙水东。
远势早推贤相子,任诚真有古人风。
稽山一镇居封内(自注:四镇之山,会稽其一。),阿阁三休耸禁中。
不及临沧陪置酒,忆君千里寄书筒
⑴ 清抄本《文恭集》卷三 原编次在《九日山阳驿作》之后,因与卷四《送张待诏知越州》前三联同,修《四库全书》时删除
题沃洲亭 北宋 · 胡宿
五言排律
句水声东转,昭山势北回。
三洲环白浪,一径踏青苔。
牖对遥岑敞,门迎别屿开。
鸥鹇如旧识,萝桂是新栽。
野气霏霏入,川华剡剡来。
老猿偷熟果,驯鸽下生台。
樵斧鸣岑寂,鱼扉映曲隈。
观濠立庄惠,结社坐宗雷。
格磔归禽乱,呕哑去橹哀。
看云秋徙倚,弄月夜徘徊。
珠且矜圆折,犀休衒辟埃。
沃洲应祇尔,何用忆天台。
李端懿可华州观察使加食邑李端愿可检校工部尚书越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加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制 北宋 · 胡宿
敕某等:朕宅房心之野,实惟明堂;
即太紫之廷,绍修宗祀。
斋明严配,肃雍永享,乃获神灵之休,亦繄师帅之助。
会成熙典,均泛祥釐,眷言勤共,宜有劳赉。
以尔端懿人地标胜,德器邃冲;
以尔端愿性资淑均,志局开敏,并为戚畹之令,早承庆阀之华。
历侍近严,见称竞爽。
并峻观风之使范,咸奉列侯之内朝。
逮元祀之讲修,委亲兵而侍卫,能济中严之肃,亦伸外禦之劳。
乃庸居多,吾赏斯进。
对易翰垣之重,参升勋爵之荣,滋峻等威,咸服恩数。
试南省进士策题(三) 北宋 · 胡宿
问:八卦繇策而起,九畴以数而兴。
河洛之书,相为表里;
天人之际,莫不该贯。
固以究性命之韫,著祸福之效,包括三极,阴骘下民者也。
何则?
辅嗣解《易》,孔氏释《书》,六爻文辞,止明人事;
五种性行,专推王者。
迨至上经下经,离为二说;
五福六极,合为九类。
斯文若此,其义安适?
申寻前世,博存众业。
京氏之术,列于学官;
夏侯之经,治于博士。
咸以儒者,明于天道,前贤多习,旧史具存。
厥后蔑然,其故何也?
且欲兼崇其学,使名其家,庶几精义之弗沦,或谓异端之斯害。
迟闻明辩,用释疑怀。
代贺立后表 北宋 · 胡宿
臣妾言:恭以绍兴大宝,崇建长秋,凡在幅员,孰不欣抃!
伏惟皇太后殿下,庆钟沙麓,光协寿房,蕴四德以兼徽,契千龄而偶圣。
玉衣之梦,素协于奇祥;
金穴之华,早膺于妙选。
属大横之缵服,奉褕翟以正名,抑有典常,允归谣颂。
永正轩龙之体,长扶璇极之尊。
与乾同休,配坤惟厚。
臣妾无任欢呼屏营之至。
按:《文恭集》卷九。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三。
代中书枢密院谢赐御篆明堂飞白明堂之门表 北宋 · 胡宿
羲画垂文,奎钩贲采,降王人而颁副,窥神迹以究奇。
仰服异恩,同欢荣遇(中谢。)
伏惟皇帝陛下,聪文攸纵,神睿多能,向属九房,考制五室,并侑祖宗之灵,大合郊丘之祀。
绍兴能事,浚发精衷。
圣藻裁篇,首发歌于宝鼎;
宸毫结字,复清墨于金壸。
揭华榜以相高,参飞甍而并丽。
选工禁署,寓刻秘珉。
肖鸾龙翔翥之形,尽金石昭铭之美。
恩颁位宁,荣及圭衡。
臣等并遘千龄,获承二宝,惭无裨于台宰,誓永属于昆云。
上谢学士启 北宋 · 胡宿
某闻昔士拥荐贤之毂,有味其言;
至圣开隆道之门,不与其退。
布在方策,贻厥后昆。
是以青云弥高,犹垂可附之气;
洪钟善应,不闻待叩之音。
若夫骏望逸群,高材拔萃。
惠训不倦,增激于懦夫;
教思无穷,有惊于浅俗。
领先觉之事业,挺诸生之表仪。
偃伏下风,讲闻高谊。
惟日滋久,乃心不忘。
逖瞻京兆之门,恭贽许都之刺。
伏惟某官,丰规冠世,高藻凌云,蕴前识之道华,履中庸之德范。
神检清出,降乎崧极之灵;
天性少成,钟乃奎躔之粹。
文兼三变之体,学富九家之流。
遘天会之寖昌,标卿材之独秀。
平阳充赋,联大对以飞英;
法坐试言,射甲科而得隽。
茂恩加等,贡士有开。
爰当精汰之朝,式隆出宰之寄。
弦歌在御,宽小过而字民;
铓刃有馀,批大郤而从政。
聊为渐陆,式示牵丝。
丕变一同之风,洽闻三异之化。
属以尧云修觐,汉阙拜书。
奏东朔之千篇,名闻乙牍;
献子美之三赋,观若堵墙。
更生之言,有补于当世;
子云之论,不诡于圣人。
食时之赋立成,洛下之纸翔贵。
群公无出其右,天子喜同其时。
故得度越众贤,对扬景命。
校文延阁,动太一之威神;
掌故曲台,顾后苍之典礼。
练达质文之统,周知沿革之纲。
矧复奕世贤多,家公望重,处霜台之鼎贵,奉云陛之旦朝。
周公拜前,更追故事之美;
疏傅在后,未羡曩时之荣。
会稽之绶既怀,承明之庐亦厌。
亟分半刺,聿贰方州。
习贯政经,用儒术而饰事;
沈研吏道,宗法令以为师。
洁素丝以在公,缓柔辔以驭下。
道素自处,刑端益空。
然而宣室怀贤,方伫贾生之对;
淮南答诏,当用长卿之文。
属两宫求治之辰,非一郡淹才之日。
行闻三节之召,入联四户之荣。
延企之诚,中外攸若。
如某者,实同康瓠,贱比多賨。
管仲之器小哉,安能任大?
汲黯之戆甚矣,胡可适时?
徒以西学隆文,南鱼发咏,思乐烝髦之选,勉怀洁己之风。
引童刻以自持,壮夫窃笑;
学鼠能而虽众,一技不成。
顾轮翮以莫堪,饬边幅而奚用?
爰披鸟迹之策,几换凤鸣之筒。
仍且屡遘家艰,坐更岁举。
叔夜之不堪滋甚,原生之将落可忧。
知己未伸,无林宗之三辟;
治生不善,荒杨季之一廛。
追时好而岂能,谋藏身而不暇。
姑欲脱名声之锁,弃富贵之鞭,远同鱼鸟之群,退避英髦之域。
直以舜华载旦,周命维新。
三代同风,克用直心之道;
四方有志,未惭横目之民。
庶几尺蠖之伸,更砺铅刀之割。
伏遇大丞学士,辍从周卫,关掌使符,庆惟桑梓之邦,蒙被润河之福。
加以冲襟玉裕,泰宇渊渟。
乐育人材,克尽吹枯之力;
奖拔士类,重嘉溢美之辞。
咸预属于徽猷,皆想见于风采。
是用掣铃下馆,曳裾高门,不由左右之容,径伸盘躄之礼。
茍或履锥可用,沟木未捐,回珠吐以见私,枉鳞毫而垂饰。
圯桥跪履,无成孺子之名;
南郡横经,请志先生之论。
誓将谫薄,辱在品题。
上徐监丞启 北宋 · 胡宿
中阿著咏,本推美于育材;
下体垂言,实戒遗于采菲。
茍非躬茂育之至,持博古之心,则何以擢标干以上升,庆根荄而致用?
垂于风雅,盖先民激劝之言;
行自朝廷,实君子生成之德。
其有久盘东鄙,偃伏大名,曳裾曾展于严趋,改席猥隆于渥眄。
一介之善,俾延奖以居多;
六尺之躯,誓报偿而不忘。
敢再稽于前典,将少述于丹衷。
伏惟某官,西园上才,东序秘宝。
朱弦疏越,含清庙之遗音;
竹箭有筠,挺会稽之秀质。
式遘亨嘉之运,诞扬休令之名,而自玉帛贲贤,弓旌伫俊。
紫宸试可,擢构厦之宏材;
鸿笔飞英,奉扬廷之大对。
黄香才器,处汉室之无双;
卫玠风流,居晋廷之第一。
式膺宠渥,出贰藩防。
当三载之陟明,奉十行之细札。
弥茂思皇之举,益隆乃眷之知。
宣室问神,重贾生之应对;
中堂落笔,惊子美之文华。
旋通籍于兰台,复联荣于仙殿。
陈三山之图籍,定四部之签题。
著郑默之《中经》,洞分朱紫;
䌷马迁之实录,妙际天人。
故当自西掖之升华,由内廷之将命。
紫泥封诏,远追长庆之风;
青锁承宣,密视淮南之草。
矧佥谋之所属,顾严诏以非稽。
如某也,本乏声猷,素无轮翮。
绳枢少贱,非三川声利之家;
韦带安贫,异七叶貂蝉之族。
徒以真人抚运,王道兴谭,奉铅椠以自强,顾鲁鱼而不辨。
七日隐雾,未遑下食之心;
六月抟风,安有排虚之翼!
既服勤而无状,徒钻仰以为劳。
适值国家妙选时英,精抡乡秀。
诏书宽大,容庇迹于神皋;
文雅纵横,竟沽名于朝右。
内惭狂斐,旁叹羁孤。
蟠木轮囷,既绝先容之助;
敕字漫灭,徒兴逆旅之嗟。
因力缀于编联,偶上尘于听视。
秪期倡优方朔,诚有类于枚皋;
刻画无盐,亦深惭于西子。
岂谓某官,志敦善诱,道尚谦鸣,悯颜回之不愚,谓子房之可教,至以名公接席,多士登门。
回月旦之评,曲加题品;
传春秋之字,遽辱褒称。
俾寒灰之复燃,令困兽而思斗。
矧预最灵之列,岂忘佩服之诚。
敢不淬励缣缃,服从名检,上以全公卿之奇遇,次则成父母之荣欢。
如泥在钧,更假良工之手;
漆身为癞,永怀国士之知。
楚王城辨 北宋 · 胡宿
鄣南之西北,距邑十五里,有古雉堞,曰楚王城。
其形如瓠壶,其规千步,其高十尺,形势存焉。
城南隅有神祠数椽,榜曰「楚王庙」。
庙有断碑,虽刓,尚可寻绎,即唐乾符中霅川进士马昌寓为记,指神为晋司马休之,当桓灵宝之篡,休之自会稽赴援,筑垒驻兵,以俟四方之集。
其文穿凿,无所考实。
余阅《晋书》,司马休之虽封楚,居汉中,安得自会稽唱义?
复按《史记》,吴王寿梦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反而奔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于是始通中国。
吴伐楚十六年,楚共王伐吴,至衡山,杜预云吴兴乌程县南是也。
土人语讹,呼曰横山。
其上犹有城址遗迹,则鄣南之墟,相去百里。
犹有说焉,城之内外,耕者多获石戈矛箭镞,余亦得其四五。
《禹贡》,荆州贡砥砺砮丹。
春秋时隼集陈廷,楛贯之,石砮长尺有咫。
时人莫能知,而问孔子。
不近取之荆梁,而远取之肃慎,非独荆梁不贡此矢,是知中国兵器不用石而用铜也明矣,则楚王安得为休之耶?
更俟博识者辨之。
高斋记(庆历二年四月) 北宋 · 胡宿
南中江山,类多托赏之美。
金陵故都,绪馀六代,华人夏士,盛栖此土。
虽一丘一壑之细,皆经高贤名辈,尝所留连。
茅、许世外之风,王、谢江表之德,山林皋壤,号为名胜。
子城东北,趋钟山为近,南唐李氏尝因城作台。
台上望月,人相呼为月台。
下临浚濠,正面覆舟,南对长干,西望冶城。
榛烟渔火,泉华谷气,川禽山鸟,翔嬉其间,林木嘘唫之声,云霞起灭之状,须臾眺听,万态递出。
此名胜之内,特又名胜者也。
台倾地荒,介在人外,一境之秀,未有眄者。
康定辛巳之夏,龙阁南阳公自三司拜符,安辑江介,政尚凝简,日多休暇,寄意琴酒之适,留好风泉之赏。
他日因行后圃,遂登故城,适废台,留坏趾,踌躇四眄,爱叹形胜。
指言佳丽之观,此最妙处。
因裒材瓦之羡,调兵干之使,搴芜秽,养华薄,开径自下,立斋其上。
环植百柱,通敞四轩。
高侔谯楼,广容宴豆。
檐宇飞竦,势将干云。
旁瞩郊坰,俯见庐井。
句曲之地肺,华阳之洞墟,三峰参差,彷佛在目。
虽进躁之士,怵迫之人,暂游其藩,一践兹境,其心翛然,犹以为已登昆崙,涉阆风,澹乎忘归,有超离昏俗之意。
又况真粹之流,平日隐几,反照正性,保御太和,人境相得,其乐如何哉!
公既用钟鼓落其成,复须金石记其始。
比辱来教,见命记事,曰:「我作是斋,姑欲榜之佳名,而绝境难摹,了不可得。
今采谢宣城宴坐之意,直题曰『高斋」』。
夫斋,戒洁之称,休舍之所。
君子根本于道德,拯垫于性命,利用于安身,有馀于治人,不役志以营己,常虚心以待物。
其有为也,精义致用,以经世务之韫;
及其无事也,恬熙相养,以济天均之和。
故道不用勤,而气守自若。
庖丁之奏刀,老扁之斲轮,颜生之坐忘,伊公之强德,神机之王,繇此物也。
公抱道混成,栖神高映。
初总机剧,未尝荣华;
比辞禁奥,亦忘欣戚。
方舍山水之所,以穆仁智之性,高情远尚,焉可跂耶?
人之登是斋者,当领会公意,不止邀乐壶觞,取悦于林岫而已。
足使轧者忘其名,夸者辞其权,长留清风,以遗永年。
庆历二年四月十九日记。
宋故左龙武卫大将军李公墓志铭 北宋 · 胡宿
昔在汉火之微,焱燄起蜀;
其后唐土之圮,馀烈在南。
公讳从浦,字可大,本名初谦;
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后,南唐烈祖之孙,元宗之子,后主之贵介弟,江左之佳公子也。
后主友爱,异于他弟。
开宝中,受言奉币,入贡诞节。
太祖皇帝嘉其占对,厚膺蕃锡,迎劳甚渥,休舍未遣。
后主尝因置酒,恻然有勤望之劳,赋《青青河畔草》一篇,章末有「王孙归不归,翠色和春老」之句。
当时士人,莫不传讽。
累封宜春、吉水二郡王。
我真人既兴,归运有属,台城随下,青盖入侍。
太祖记使乎之旧,宠祼将之敏,授右神武大将军,领汉东郡事。
未几,夏师继捧挈河右之图,举国内属,朝廷授以崇信节制,移公江夏。
岁满授代,政号连最,复拜尺一,出典同谷。
淳化中,蜀盗窃发,王师致讨,郡扼邛笮之要,据汧陇之交。
羽檄迅召,王人旁午,资粮屝屦之给,文书调度之烦,按以军兴,急于星火。
公毕力匪懈,内愤小丑操心甚危,外防一切剧烦难给,瞿薾弗支,以疾自陈。
有诏听还京师,且便医药,家居满告,表求分务,优不之许,厚令自持。
久之,进秩武胜军节度行军司马,签书州事。
固辞签书,从之。
特赐钱二十万,非例也。
后病寖剧,以至道元年六月癸卯,卒于南阳之馆舍,享年五十。
公体杰且秀,神远而清,幼习自然,长蹈弥胜。
辞有思致,书善真行。
不眩纷华,所履恬素。
少有学尚,能谈禅要,遗去法缚,独与神会。
用能时进退而两得,履险夷而一致。
澄挠不见其际,纤介莫窥其间。
自非诚而明之,邃于道者,孰能预于此?
享食二藩,历典三郡,所至必乂,去辄见思。
厥初至同谷,郡有重系,狱已告具。
公察囚色,意其有冤,呼之使前,屏人独问。
久乃自言农家子,持耰前行暮夜,亭长录以为盗,规赎未获之负,为决曹掾吴廷皎楚掠,因自诬服。
公徙系别狱,剖验乃实。
所全活者十馀辈,人以为神明。
转运使卢公之翰、郑公文宝,皆伟人也,以状条闻,乞加擢序。
太宗嘉叹,玺书褒劳焉。
少贵率礼,宽中尚恕,折狱多阴德,典城有遗爱。
官止环卫,年才中寿,知其留庆,自他有裕也。
后以刑部有著于朝,累赠左卫上将军。
夫人徐氏,桂阳郡公邈之女,在江南日,以郧国封小君之号。
次彭城郡君刘氏,亦华腴之选,并先君而亡。
次虢略君杨氏,躬柔閒之尚,后公而终。
男子七人:长仲仪,左班殿直;
仲昕,右班殿直;
仲昕,无禄;
仲某,三班借职,并相继而殒;
仲偃,登进士第,以清文雅行,士林向慕,历践省阁,参著风业,今任尚书刑部郎中、淮南转运使;
仲连,右侍禁;
仲荀,郊社斋郎。
三女:长嫁琅琊王祐之;
次二女,内寺出家为尼,并赐紫方袍,善才号妙智大师,善聪号崇因大师。
嫁王氏与善聪,皆早卒。
孙男孝友以下九人。
孝友,剡县尉;
孝嗣,试校书郎。
公含璧之际,权窆于穰之佛寺。
至咸平己亥,仲仪官龙舒,始迁窆于灊之某里,介于灵仙道馆山谷之间。
宜体魄之用宁,而庆灵之来复。
铭曰:
彼公子兮真李枝,初使我兮敏有辞。
奉祼将兮来京师,秩环卫兮屏于随。
政宽惠兮众以熙,三去郡兮辄见思。
兹有数兮不可知,甫知命兮哲其萎。
德既充兮寿弗支,来叶茂兮实累累。
灊山秀兮下有溪,精气利泽舒所依。
三祖往兮灵仙栖,公真宅兮介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