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州路月山亭 北宋 · 范祖禹
轩亭枕苍峰,缥缈视空阔。
长江翻天去,回斡地轴折。
洪涛破山门,崖谷尽争裂。
孤云行无踪,飞鸟去自没。
游子怨路长,烦襟此披豁。
昔观黄河流,浩荡窥禹穴。
乾坤何壮观,永叹旧游绝。
兹亭虽非匹,山水颇秀发。
茫茫八纮内,所历但毫末。
安得乘飞飙,人寰恣超越。
子瞻尚书惠涵星砚月石风林屏作歌以送之赋十二韵以谢 北宋 · 范祖禹
端溪千仞涵明星,虢山木古藏阴灵。
苏公赠我此二宝,使我坐卧瞻云屏。
我观天地间,有物皆流形。
或从清空入幽谷,中夜陨石翻阶蓂。
齐谐志怪不能状,欲说但恐同优伶。
公游浙江探禹穴,长啸宇宙临沧溟。
手攀天河弄星月,醉落大笔还微醒。
故分星月入我室,光照窗户风生庭。
长林偃绝壁,晚色寒青冥。
似闻洪涛卷万木,直干不折当风霆。
玄云欲落雪,夜久孤灯荧。
报赠愧无青玉案,苦吟徒使鬼神听。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 其二 端溪砚 北宋 · 范祖禹
端溪清冥几千尺,玄潭喷云嘘紫石。
层空飞溜泻珠玑,太古阴崖摧霹雳。
剪裁岩屏作风字,琢磨水镜成月魄。
似闻松上飕飕声,一洗尘埃倾七泽。
先生每思穷禹穴,东叱天吴挂帆席。
山祗水若献幽宝,赠我不啻千金璧。
玉堂金井汲寒泉,坐视青天浸虚碧。
岂知来从海峤外,鸟道穿云下绝壁。
嗟我本是山中人,惭无词藻对卿客。
乡人子云思奇苦,终老汉庭长执戟。
至今旧宅有墨池,何怪著书玄尚白。
行当提携返敝庐,更广牢愁吊遗迹。
和子瞻尚书仪曹北轩种栝 北宋 · 范祖禹
苏公沧洲趣,日夕怀山阴。
公堂植珍木,寄梦天姥岑。
亭亭碧玉干,气象俯乔林。
雷霆已难拔,霜雪何敢侵。
苍皮卷鳞甲,细叶抽锋针。
稍出珊瑚枝,中含笙磬音。
鸾凤待栖息,讵肯容凡禽。
西风荡积雨,畏日方流金。
潭潭宗伯府,窈窕岩谷深。
北窗卧羲皇,笑语合朋簪。
苍生望安石,出处本无心。
万象入毫端,四溟纳胸襟。
文房俎豆列,武库矛戟森。
甘棠爱召伯,勿使蝼蚁寻。
世俗多贵远,岂知古犹今。
他年老东山,应记梁父吟。
赐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苏轼乞越州不允诏 北宋 · 范祖禹
昔汲黯愿拾遗补过,汉武帝终出之淮阳;魏徵每犯颜谏争,唐太宗不使之一日离左右。后世视武帝、太宗之得失,岂不相远哉!卿望高一时,名满四海,正直之节,冠于本朝。方以道学,辅朕不逮,乃亟欲引去,兹所未谕也。所请宜不允。
赐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苏轼乞改知越州不允诏 北宋 · 范祖禹
昔齐之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齐王宝之,重于照乘之珠。楚之臣有左史倚相者,能道训典,以朝夕献善败于君,使无忘先王之业。楚王宝之,重于白珩。夫以区区齐楚,犹以贤臣为宝,岂朕独无其人哉?卿侍经席,日陈法戒。眷吾北圉,虽无一日之虞,而中山巨屏,实难其帅。藉卿之重,姑辍以行。虽失倚相于中,庶得黔夫于外。以越为请,非朕所望也。所请宜不允。
上殿论城濠劄子(五月二十八日) 北宋 · 范祖禹
臣伏闻开修京城濠,日役三四千人。虽和雇夫力,调发不及民,其钱不属户部,然财出于民一也,岂可不计校爱惜,而枉费用之?臣闻开濠深二丈五尺,阔二百五十一步,广于汴河三倍,自古未闻有此城池也。新城周世宗所筑,太祖因之,建都于此百三十年,无山川之险可恃,所恃者在修德,在用人,在得民心。此三者,累圣所以遗后嗣子孙也。神宗时,宋用臣提举修京城,大兴土功,版筑过当。小人之情,唯欲广用民力,多费国财,上则徼幸爵赏,次则隐盗官物,故役无有不大,费无有不广,此奸臣之所利,本非先帝意也。陛下始初听政,散遣修城役夫,百姓皆欢呼鼓舞。今欲终成前功,但完之而已可也,何必广作无益,以害有益乎?又京城外门,正门即为方城,偏门即为瓮城,其外门皆用纯铁裹之,此祖宗时所无有也。瓮城乃边城之制,非所以施于京师。今东西南三面偏门亦欲为瓮城,臣不知大臣以何见而为此谋也。必以为备北朝也,使北朝果渝盟南向,大臣将坐守此以受敌乎?春秋时,楚囊瓦为令尹,城郢,沈尹戌曰:「子常必亡郢,茍不能卫,城无益也。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诸侯守在四邻,诸侯卑,守在四竟。慎其四竟,结其四援,民狎其野,三务成功,民无内忧,而又无外惧,国焉用城?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守已小矣,卑之不获,能无亡乎?昔梁伯沟其公宫而民溃,民弃其上,不亡何待」?今大臣不修德政,而急于城池,此囊瓦城郢之计也。唐神龙中,张仁愿为朔方总管,筑三受降城,不置瓮门、曲敌、战格。或曰:「边城无守备,可乎」?仁愿曰:「兵贵攻取,贱退守。寇至,当并力出拒,敢回望城者斩。何事守备,退忸其心哉」?后常元楷代为总管,始筑瓮门,议者益重仁愿而轻元楷。今于京城为受矢石之备,是不如张仁愿之守边城也。自修城浚池以来,议者皆以为无戎而城,无寇而沟公宫,此言不可不畏。其北门瓮城已就,改之重劳,臣欲乞降指挥,东西南三面偏门止为方城,其濠广阔可减三分之二。稍正王城之体,以惜民力,以省国用。取进止。
再论城濠劄子(十四日) 北宋 · 范祖禹
臣昨上殿论修城开濠,欲乞改东西南三面偏门瓮城曲门为方城直门,其濠广阔可减三分之二,稍正王城之体,以惜民力,以省国用。今将两月,未蒙施行。臣窃以京城为瓮城,尤为失体。议者必谓可以威服四夷,今使外国传闻,天子居于瓮城,不足以示威,乃所以启侮。此公卿大夫之辱也,而大臣以此为守国之计,臣愚窃所未谕。况当国用窘乏之际,计无所出,而枉兴土功,为此无益之费,不知纪极。假使作之有用,不惜费而为之可也;今实无用,其费岂不可惜?又发掘既广,多发人冢墓,害及幽明,恐伤和气,此皆朝廷所当恤也。伏乞检会臣前奏,早降指挥施行。取进止。
宝文阁待制郑公墓志铭 北宋 · 范祖禹
元祐六年五月,宝文阁待制、国子祭酒郑公穆三上表乞骸骨,天子以提举杭州洞霄宫禄之,而不烦以政。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奏疏曰:「穆虽年过七十,精力尚彊。自为布衣,闽中士人称『四先生』,穆其一也。平生历官,多掌学校。在王府十馀年,持身清谨,未尝有过。擢居左省,论议不茍;复为祭酒;多士矜式。旋观其人,终始无缺。年耆德茂,力求引去,在穆进退,诚为可荣,而为朝廷计,则可惜也。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人君未□许之,故有不得谢者,则赐之几杖安车,自虞、夏、商、周皆然也。祭酒为国子师,非藉其筋力趣办职事,正宜用老者为之,不必拘以年。愿留穆旧职,以示朝廷贵老贪贤之美」。不报。太学诸生千馀人以状诣司业,又诣丞相府,请留公,亦不报。公将行,公卿大夫多为诗以赠之,三学之士皆为诗,空学出祖,供张汴东门外。三献酒,再拜堂下,学官拜堂上,辞诀而去。都人观之,叹息曰:「所未见也」!公至杭州,明年正月,告终于皇华馆,年七十有五。将葬,子璆使人来请铭。祖禹接公于馆阁,又为僚于左省,实知公者,其何以辞?乃序而铭之。公字闳中,其先光州固始人。唐末,高祖为王潮所虏入闽,遂死之,子孙家福州,今为候官人。曾祖讳某。祖讳某,皆不仕。考讳某,以公贵,累赠正议大夫。妣曹夫人,以贤孝称于乡党,生公及一兄一妹,尝教之曰:「汝曹当各为世人矩范,乃足吾志」。追封文城郡太君。公醇懿端谨,出于天资。始志学,闭门读书,或累月不出,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与乡人陈襄、陈烈、周希孟为友,皆力古人,闽中号为「四先生」,天下闻其名,乡闾及四方之士称弟子者以千数。举进士,廷试不第。居正议丧,哀毁尽礼。既葬,将庐于墓而终焉。门人族属敦勉,且告以正议遗命,乃复有仕进志。皇祐中,再至京师,六试于有司,四为第一,登进士末科。初仕为河南府寿安主簿,诏任满以为国子学官。至寿安不数月,西京留守王举正奏为西监直讲,久之□前诏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岁满□馆阁校勘,累迁太常博士。乞纳一官,先南郊追封考妣,许之。改集贤校理。求外补,得通判汾州。神宗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时王府官犹缺员,陈襄为御史知杂事,因进对,言府僚不可不慎择人。神宗曰:「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也」。公居馆阁三十年,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在王府一纪,每讲说可为劝戒者,必反覆极陈之,二王深敬礼焉。元丰三年,请外任,知越州,特迁朝散大夫。至则修校舍,饰先圣像,帅厉学者。先是,鉴湖以旱乾,民多田于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至万缗,公悉奏免之。未满秩,告老,差管勾杭州洞霄宫。上即位,元祐元年,入为国子祭酒。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王府。荆王薨,为扬王翊善。太学诸生上书乞公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人曰:「郑公长者,居门下必简静」。公遇事抗直无所避,士论益多之。请解祭酒,许之。五年,除宝文阁待制,复为祭酒。公自为直讲及祭酒,诸生请问,祁寒大暑,必朝服接之;童子进见,亦以礼迎送。诸生尊其经术,安其教训,心悦而诚服之,其成就人才为多。都官郎中张景晟,公妻兄也,将死,遗公白金五百,托其孤。公曰:「托孤吾所愿,金岂宜有哉」?归金而恤孤,皆得其所。先妻陈氏,枢密直学士襄之妹,早卒,追封永福县君。继室张氏,太常丞师雄之女,封同安县君。陈夫人生一男三女。男曰璆,通州军事推官。女,长适扬子令张溥,次幼亡,次适左宣德郎林敷,先公卒。孙男二人:畯、畛。女一人。公之东归也,过广陵,爱其土风淳厚,复迩先世之居,曰:「即此亦吾之故乡也」。买地筑室于州之积善坊。及公殁,璆遵遗命,以其年八月某日葬公于江都蜀冈之原。铭曰:
有宋醇儒,曰郑先生。幼壮及老,惟一以诚。乡党高其风,天下仰其名。王府求傅,学者求师。天子不违,皆以畀之。惟其道德,众之所资。有始有终,无愧幽显。铭公之迹,以劝为善。
右金吾卫大将军原州防禦使墓志铭 北宋 · 范祖禹
公讳世复,字希静。曾祖德芳,楚康惠王。祖惟能,集庆军节度观察留后、南康郡公。父从贽,邓州观察使、南阳侯。母会稽郡夫人康氏。所生母陆氏,封安福县太君。初赐名,授太子右内率府副率。历右监门率府率,右千牛卫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衡州刺史,右羽林大将军、吉州团练使。坐罪非自犯,夺官二等。未几,还一等官。又数年,复旧官,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原州防禦使。公性刚严,治家整肃,事亲孝,事长顺。发言质直,无少阿曲。留意图史,通《尚书》大义。仁宗尝赐书十二轴,有「忠孝世复字希静」七字。公尝集三圣宸笔草字,两进于上,宠赉金帛。元祐二年十月,葬安福君,往来墓次,冒寒感疾。明年四月八日卒,年五十有四。娶姚氏,右千牛卫上将军宗望之女,封河东县君。十二男:曰令匹,太子右内率府副率;曰令逭,赠徐州观察使;曰令介,太子右内率府副率;皆卒;曰令涔,右侍禁;曰令匹,左班殿直、监常州盐税;七人皆未赐名而卒。女十五人:长适右侍禁郭译,次适东头供奉官姚彦辅,次适奉职张敦,皆卒;次适内殿承制陈仲立,次适故右侍禁刘俣,次适前舒州桐城县主簿张祁,次适三班奉职史厚躬,次适奉职耿之常;六人在室而亡,一人幼,在室。孙男六人,曰子谠,三班奉职,次皆幼。孙女七人,长适奉职袁弼,次皆幼。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永安县。铭曰:
仁皇手札,以宠宗亲。公得之多,礼异群臣。惟其忠孝,行本诸身。
赠青州观察使北海侯墓志铭 北宋 · 范祖禹
侯讳士倞,字子强,信安僖简王允宁之曾孙,越州观察使、会稽侯宗敏之孙,定武军节度观察留后、博陵郡公仲仍之子。初赐名,补太子右内率府副率,累迁台州刺史。性谦约,厚于族人,处其事不啻如己事。弟妹幼孤者尽力鞠育,以至昏姻,皆有成立,宗室称之。元祐四年四月己卯,以疾终于正寝,享年三十三。娶曹氏,封仁寿县君。一男曰不惕,三班奉职。三女,长适何兴宗,次皆幼。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永安县。铭曰:
君子务本,爱始于亲。幼吾之幼,以及他人。惟侯之行,有志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