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蔡襄北宋 1012 — 1067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其四 (1063年4月) 北宋 · 蔡襄
五言律诗
俭薄留遗诏,遵行在继承。
桐棺会稽冢,瓦器孝文陵。
阙外秋萤度,林端晓月澄。
须知无可欲,终古不骞崩。
游烟霞洞(1066年4月) 北宋 · 蔡襄
七言律诗
新晴特地入烟霞,道并南山转更赊。
幽磬过邻溪口寺,众鸡鸣午野人家。
洞深随溜先如雨,石古笼藤乱放花。
潘岳小园犹作赋,轻轩选胜乐无涯。
至和杂书五首 八月一日 北宋 · 蔡襄
淮天过尽入吴渠,兰亭晚日光疏疏。
金桃傅粉好颜色,绿醽泛滟深车渠。
觥巡屡卷明星出,花翘零落随衣裾。
幺弦不动凝古意,春容浅破长眉舒。
庭院帘帷一齐下,红蜡阴沈霜满瓦。
鸡头软熟七月终,举手分传玉盈把。
席前碧瓮覆瑶浆,一秋愁泪风前洒。
云中宝晕万重高,付与轻绡藏冰麝。
孤城寒柝夜迢遥,谁道刘郎有天马。
归来却问东海桑,海浪漫漫彩虹挂。
红丝萦脍晓刀鸣,双龙笑断梦中惊。
莫将团扇掩尘匣,曾障清歌十数声。
册皇后称贺表(1065年) 北宋 · 蔡襄
臣襄言:得进奏院状报,十一月十六日皇后受册者。
俪尊皇极,宅正位于天闺;
配德紫宸,膺鸿名于宝册。
海内臣妾,抃蹈以之。
臣襄(中谢。)臣闻文命造邦,涂山所以宣内助;
重华嗣帝,皇英所以辅圣明。
宗庙歆其荐羞,穹壤因而垂祉。
载光懿范,永属熙朝。
恭惟皇帝陛下缵服睿图,席休宝绪。
两仪均大,含生荷亭育之恩;
二曜齐高,品物仰照临之惠。
是以淑誉流于区域,阴教序于宫闱。
用赞王猷,必崇位号。
加丽袆衣之贵,增光彤管之华。
臣忝寄藩方,限遥天陛,无任瞻望欣跃、激切屏营之至。
移福州乞依旧知泉州状 北宋 · 蔡襄
右,襄今月某日奉敕命就移知福州军州事,臣见候转运使或提刑朝臣到日交割次。
伏念臣先自知谏院,为父年老,乞知福州。
臣迎侍先父在任三年,后来丁父忧,服阕,蒙恩除知制诰,再差知福州。
为曾侍先父在任日久,今养偏亲,义不忍往,并冬月出京不便,遂具恳闻,特蒙陛下与免福州,依旧守职。
后蒙朝廷差权开封府,臣为偏亲年高,陈乞泉州,近家侍养,蒙恩除。
臣自出京在路,亡子丧妻,医药住滞,于今年二月七日到官,方得六十馀日,又蒙敕命移知福州。
伏念臣自到泉州得疾,至今医理未退,每日只是一两次粥食,日加羸瘦,气短心忪,众所共知。
又缘远方,不敢自便,强力视事,疾势不减。
今来福州事繁,臣自度疾病,必难了当。
臣不避天威,再陈愚悃,伏望朝廷悯察,许令依旧知泉州,或以福州带提辖兵甲。
今来闽中最急惟是贼盗群众,与漳潮之民为害。
臣乞依两浙杭、越州分领提辖。
兼福州自前只是朝官,不除两制臣僚,虽有刘药,自缘请郡,只因差臣知福州,遂以为例。
伏乞泉州已除知州,欲望朝廷对移,许臣依旧知泉州,茍禄养亲,医理羸疾。
干渎天聪,臣实死罪。
臣候交割讫,发往兴化军听候朝廷指挥。
谨具奏闻,伏候敕旨。
回越州教授吴秘校启(1065年) 北宋 · 蔡襄
一水相望,长笺远贶,鸣玉锵金而尽在,布锦列绮以何多。
载窥钜丽之辞,徒切置藏之厚。
矧惟学术该洽,素有渊源。
行实清修,颇知趣向。
祈克全于礼制,将别渐于亨涂。
馀在詹凝,安可云谕。
回新知越州章学士启 北宋 · 蔡襄
审被俞音,出司藩政。
眷是会稽之重,号为百粤之雄。
击柝交闻,方喜疆埸之接;
飞邮遽及,俄承竿牍之贻。
翘俟仙舟,并亲馀论,感铭抃系,参萃悃悰。
跋范文度摹本兰亭序(1062年5月26日) 北宋 · 蔡襄
右军《兰亭》最著,今世尚有拓本:秘阁一本,苏才翁一本,周越一本,犹有气象存焉。
今观摹仿,盖得之矣。
嘉祐壬寅五月廿六日,莆阳蔡襄。
跋唐拓赐本兰亭帖(1056年1月15日) 北宋 · 蔡襄
蜡本双钩之法,世皆不传,惟唐翰林院所摹帖中用之。
此《兰亭》盖当时拓赐侍臣者。
卷首尾三印,曰「赐书」、「翰林院文字」、「延资库之印」。
又有一时官吏署衔名,其详审如此,决不失真矣。
嘉祐元年正月望,莆田蔡襄题。
题唐临兰亭 北宋 · 蔡襄
禊事文,所收石本、摹本至七轴,未始有同者,然求其意,可见其真。
尝于王仲仪家见一本,亦云出于周氏,然点画微细瘦,不若此书有精神也。
襄题。
跋萧子云出师颂(治平二年六月十三日) 北宋 · 蔡襄
章草法今世少传,此书尤精劲而完篇,殊可爱。
借临一本,然眼力已昏,多亦失真,他日或移石本,可分遗也。
治平二年六月十三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军州事蔡襄题。
按:《兰亭续帖》第一册,上海古籍书店一九七九年影印宋拓本。
〔附录〕题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序(一) 北宋 · 蔡襄
嘉祐四年岁次己亥夏六月癸亥朔初五日丁卯㬠过。
时在蔡州淮安门里街北监酒使臣廨署内寄寓,虢郡日益习之。
谨志。
〔附录〕题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序(二) 北宋 · 蔡襄
嘉祐五年庚子岁八月丁巳朔初五日辛酉㬠过。
在汝南句秘校宗盛宅寄寓,待陈州项城令姚辟来年三月阙。
莆阳蔡襄题。
〔附录〕题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序(三) 北宋 · 蔡襄
治平元年甲辰岁夏六月乙未朔十二日丙午㬠过。
在陈州项城县吉义寺天王院内寄寓,待庆糺何廓来年五月阙。
评书 北宋 · 蔡襄
钟、王、索靖法相近,张芝又离为一法。
今书有规矩者王、索,其雄逸不常者皆本张也,旭、素尽出此流。
盖其天资近者,学之易得门户。
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
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
尝观石鼓文,爱其古质,物象形势有遗思焉。
及得原叔鼎器铭,又知古之篆文或多或省,或移之左右上下,唯其意之所欲,然亦有工拙。
秦汉以来,裁得一体,故古文所见止此,惜哉!
唐初,二王笔迹犹多,当时学者莫不依仿。
今所存者无几。
然观欧、虞、褚、陆号为名书,其结约字法皆出王家父子。
学大令者多放纵,而羲之投笔处皆有神妙。
余尝谓篆隶正书与草行通是一法。
吴道子善画,而张长史师其笔法,岂有异哉?
然其精粗系性之利钝、学之浅深,古人有笔冢墨池之说,当非虚也。
近世篆书好为奇特,都无古意。
唐李监通于斯,气力浑厚,可谓篆中之雄者。
学者宜如此说,然后可与论篆矣。
张长史正书甚谨严,至于草圣,出入有无,风云飞动,势非笔力可到,可谓雄俊不常者耶!
长史笔势,其妙入神,岂俗物可近哉!
怀素处其侧,直有仆奴之态,况他人所可拟议?
智永草书《千文》盖七百本,唐初尚有存者。
太宗取其最精者模写勒石,云「律吕调阳」是也。
颜鲁公天资忠孝人也,人多爱其书,书岂公意耶?
闽中无佳石,以坚木刊字,往往有予笔迹,模刻多或失真。
自今年来眼昏,求书者一切谢绝。
向时子弟辈多蓄予字,皆为人持去。
余有澄心纸百幅、李庭圭墨数丸,皆人间罕见者,当作诸家体以传子孙,其馀非故人不能作手书。
子弟辈得余书者,当自收之。
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
静而观之,神情欢欣可喜耳。
《兰亭》模本,秘阁一本,苏翁家一本,粗有法度精神,其馀不足观也。
石本唯此书至佳,淡墨稍肥,字尤美健可爱。
或云出于河北李学究家,今王公和所藏也。
《瘗鹤文》非逸少字。
东汉末多善书,唯隶书最盛(今八分。)
晋魏之分,南北差异,钟王楷书,为世所尚。
元魏间尽习隶法。
自隋平陈,中国多以楷隶相参
《瘗鹤》文字有楷隶笔,当隋代书,世云逸少,殊无彷佛也。
⑴ 今存者李德林碑、褚书《三龛碑》是也。
尚书司封员外郎曹公墓志铭(庆历六年八月)(1046年8月) 北宋 · 蔡襄
公讳脩睦,字某,建安郡人。
为学通博,性介廉,喜自脩立。
大中祥符五年登进士第,调抚州军事推官、南雄州判官,改大理寺丞、知邵武军之邵武县。
迁殿中丞、知郁林州。
闻母太夫人疾,委州印于其佐,北走归道,未至,被丧,哀瘠过礼。
服除。
以太常博士通判越州,再迁尚书屯田、都官二员外,通判泉州,知邵武军。
民有兄弟讼田者,公为陈兄兄弟弟之义,民弃让不争。
代还,前丞相杜公时为御史中丞,荐公材能,拜御史。
踰年,改司封,出知寿州,又移泉州。
濒海有渠道迎潮波,溉浸旁田数十里。
自渠水湮塞,田芜租逋。
公与疏渠,流人还业。
寻坐举者,夺司封。
去官岁馀,通判信州,知吉州,公皆不行,泰然有归止意,上书愿休官政。
以都官员外郎分司南京。
既而叹曰:「不事事而受禄,不可谓廉」。
复申前自列于上,乃得请。
久之,丞相章公言公退静可敦薄者,诏还所夺官。
居数年,声闻益达,朝廷以紫衣金鱼就第褒之,用悚动天下士大夫视听,以重进为高。
庆历六年春疾作,次所为文词四百馀篇,勒分三卷。
疾益渍,戒其子薄葬,若世所向浮屠法;
输钱击钟,与计七日而去,斋者皆不得用。
二月乙卯终于家,年六十。
八月庚申,葬建安县万石村。
公之曾王父讳某,王父讳某,皆潜德延休,貤于后人。
皇考讳某,累赠谏议大夫。
皇妣某氏,赠某县太君。
公之配朱氏,封长安县君,治家有法,卒寿州。
男觌,建安主簿。
女四人:长适南剑州顺昌令丘与龄,次适进士丘规,次适太庙室长陈沂,次适常州司理参军何辟。
男孙二人:曰颛,太庙斋郎;
曰某,尚幼。
公兄二人。
长讳某,举进士,早亡。
次赠谏议大夫讳某,与公未仕时,同名右乡国,号为二曹。
及谏议居朝,刚直好言。
明道中,以刑部员外郎为御史知杂事,论请复辟,触章宪明肃太后怒,左迁兴化军,终贬所。
其后天子追悼前忠,特以谏议大夫表之。
公年五十有四,即引身退,第舍园池,疏列泉石,置册书棋琴于其中,意之所适,则娱味终日。
宾亲过从,或道时事,辄谢曰:「吾方与纸上圣贤语,差乐,勿溷吾听」。
以是兄弟皆有终誉。
公之在官,不以法令绳驭下吏,刻己率之,而吏益畏;
不以威刑詟惮下民,平心治之,而民益信。
呜呼,终始之节,可谓善矣!
将葬,其孤觌哭泣以书来乞铭,铭可辞乎?
铭曰:
重势荣利,众所趋也。
耄昏茍前,世所愉也。
中年能休,矫妄愚也。
惟公之存,励夸浮也。
西人之法,志古无也。
今民涵濡,费产输也。
遗戒勿用,遵礼儒也。
惟公之没,祛怪诬也。
苏才翁墓志铭(1054年5月) 北宋 · 蔡襄
苏才翁,讳舜元。
其先自汉典属国武葬武功,其后周邳公、隋房公、唐许公、文宪四相世居不迁。
文宪之后曰传素,避广明乱,西入蜀。
其子振仕蜀为梓州桐山令,生剑州司马寓。
司马生赠刑部侍郎讳协,是为曾祖考。
其配薛氏追封河东郡太夫人。
刑部生祖考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讳易简,终礼部侍郎。
祖妣崔氏,广平郡太夫人。
礼部生皇考赠工部侍郎讳耆,终尚书工部郎中、直史馆。
娶王氏,金城县太君,太尉文正公之女。
生三子,皆有才名,而才翁最长。
七岁能为歌诗,文正公爱且奇之,奏授同学究出身,调蔡州兴平主簿,移尉越之新昌。
时诏复唐十一科,而新令门选者不得与焉。
君乞还所有官以应诏,不得报。
乃上所著文章,召学士院试,赐进士出身。
明道中,主开封之扶沟簿。
畿内饥甚,君欲发廪以赈之,其令畏缩,辄移病,君即出粟以活饥者。
用举任者改大理寺丞。
服工部丧,外除知开封咸平县。
咸平聚兵以万计,军中旦阅卒,有厌大校之虐己者,方持弓矢,辄怒骂,众军牵连,一营惊哗。
君闻之,至其所,众惶泣且诉,君慰劳罢之,因饮射至暮。
明日,易其军校,而流其唱为惊哗者。
迁殿中丞,移知眉州眉山。
会西夏元昊寇延安,君条上禦贼方略。
知府事吴公遵路荐其才,除通判□州事。
贼酋李兴归命,边州系之,而上其事。
踰时□□下,君因言,其贼来者,宜厚其资,速宠借,以驱□其未至者。
李兴辈反为囚虏,必已自悔。
且元昊惨毒,而其偏校虽畏之,其心岂易服从哉?
若饵以购赏,必相引而至。
并陈攻守利害十二事以闻。
以太夫人忧去官。
寻勾当京东排岸司,改太常博士。
三司使王公任君三司勾当公事。
出为荆南路提点刑狱,未行,易福建路。
汀州民王宁殴王先至死,以赇盖覆,得不败,且三年矣。
君至,即捕按。
尚书屯田员外郎王稷为部将,治穷其事,发王先尸验其伤,犹然以岁久为请。
君特奏杀之。
又迁尚书祠部员外郎,移京西,未几又移河东。
以弟舜钦谪死湖州,求江吴一郡,得扬州。
未至,改两浙。
凡四皆为提点刑狱,君益谨职。
颜杲卿、真卿之后流寓温州,君索其祖告身、家谍推之,得其实。
建言近年守臣因贼屈附,抵法诛戳,盖忠义不修,莫为之劝。
今二颜之裔曰惟孜、似贤,皆为编户民。
若录其嗣,显白二颜事,以动天下,可不刑而化。
朝廷特官颜氏二子。
祀明堂恩,度支除京西转运使。
邕州峒獠钞二广,边用不给,君以所部羡钱二十万缗助之。
充三司度支判官。
至和元年五月初二日,终于京师之祖第,年四十九。
夫人刘氏,旌德县君,贤而有法。
男曰涓,大理寺丞;
曰澥、注、洞,皆太庙斋郎;
鸿、汶及二女皆幼。
君曾祖而下葬开封府开封县宰辅乡。
才翁之殁汴,无资产以为生,诸孤就养江南,居润州,侍柩以行。
某年某月某日,葬于丹阳某乡,使人请铭。
某与才翁兄弟游最久,今皆已亡矣,尚忍铭哉!
初,才翁少年,欲以文词进,愿还官就科试,思与天下英豪角逐于笔研间,以力决胜,不得如其意。
逮边隅兵兴,夙夜讲画谋策,要以术数剪屈夷虏,书屡上,不见省用。
大臣如前丞相贾公、丞相文公、故参知政事范公,皆持国秉,力推荐之,终以序进,志不得骋。
平居谈辩唐数百年间,喜称魏郑公谏诤、裴晋公德业,李临淮将兵、卫公处边事、刘忠州通流财利、韩退之文章,类此数人而已。
其议当世人物,亦以之为标的,于人少所称许。
至有同班列、偕出入,漫不省记,以是与者益少。
然莅官当事,定虑果决,所至制束强黠,敦尚风仪。
其为文不迹故陈,自为高古,虽所不与者亦不能掩也。
君善草隶,藏书数千卷,皆手自雠校。
撰述《奏御集》十卷、《塞垣近事》二卷、奏议三卷、文集十卷。
课子舍治经史,率有准程,所以诸子皆积学有立。
铭曰:
龙渊之器,不投兕犀,孰知其利?
志古豪英,不任于权,孰知其智?
负才自高,不屈于人,与世或异。
先民之载,德不必年,贤不必位。
大江之南,顺卜之吉,庆延嗣世。
赠光禄少卿沈君墓志铭(嘉祐七年) 北宋 · 蔡襄
府君讳平,字遵道。
曾祖曰籍,衢州常山令。
祖曰德饶,越州剡县丞。
父曰仁谅,海州朐山令。
其先吴人,剡县丞卒,葬会稽,后朐山退老于和州,因而家焉。
君少与伯兄曰及举进士,为文章,通书史。
既而伯兄景德及第以仕,而朐山致政事还归。
君曰:「吾其养亲乎历阳」。
辟田畴,因物适变,遂以富饶,计乡党亲戚,厚而周施之。
逮亲终,伯兄服丧,乃籍所有以奉之。
伯兄曰:「吾利汝财乎」?
于是悉力以治丧事。
久之,族子欲异产,与之利田宅,而自取其中下者,众益义之。
君曰:「吾有五子,教以儒术,清白足矣,其不富之患乎」?
以天圣二年四月二十二日终,是月二十八日葬于龙场冈之原。
夫人胡氏。
男五人,曰立、齐、京、言、充。
女三人。
君早殁,夫人贤而有礼,训育诸孤。
立以进士中科,为尚书兵部郎中、两浙转运使,迎养三十馀年。
累赠君光禄少卿,叙封夫人寿昌县太君。
嘉祐六年,夫人卒,明年,举祔旧茔。
兵部博学有文,藏书二万卷;
又所至称职,将以材能进于时,宦仕显荣,其可量哉?
所以知君识虑之远也。
铭曰:
不仕而耕,以养其亲,而终其身,于嗟孝兮!
力而丰有,施及州里,推其族子,如其义兮。
守法儒学,教厉子孙,实大其门,不亦智兮!
龙场之下,卜吉而藏,勒文前冈,孰与寿兮!
尚书礼部侍郎郑君墓志铭(治平三年) 北宋 · 蔡襄
郑君讳纾,字武仲。
先世居秦,曾祖讳保雍,始居安陆。
客有寓钱数百万而死,他日得其子,还之。
客子莫知所由,辞不受,遂施之浮屠氏,于是湖湘之人称其长者。
祖讳屿,东头供奉官,尝总兵秦陇间,以数十骑入乘虏鄣,虏畏其名。
考建中,举进士,积学而多材能,悉产以济人急难,故与游者多名人。
君承数世累义之美,资性明敏,所习过人。
初应明经,以为不足以自立,曰:「吾岂诵数者」!
又举进士,天圣八年登第。
主安州之应城簿、越州司法参军,改大理寺丞,迁殿中丞。
历知婺之兰溪、越之馀姚,徙知益之新都,贫不能行,监楚之北神税。
湖南安抚使王丝荐君为签书桂阳监判官厅公事,权潭之长沙。
其县喜讼难治,君视其繁,为简其术,如无一事。
刘丞相号为明果,时知□□□□所为,大喜称叹。
转运使时其事丛,临县观□□□□状非其要不问,问即自服,虽得罪者亦喜跃而去。
郴州宜章民持伪券夺人之田,屡狱不直,委君决之。
君揽案曰:「义章以太宗旧名而更之,市田之岁在义章,其券乃今宜章印也」。
狱遂决。
三迁为尚书都官员外郎、审刑院详议官。
峒蛮侬智高寇邕州,诏龙图阁直学士孙公沔往经制之,辟君与行。
从招讨使狄青破智高于邕州界。
是夜,军辄惊扰,孙公谓君曰:「行者数人,多以事避去,今独君在此,真义士也」。
以劳授职方,权大理少卿。
君通《春秋》,及为法官,多引律傅经,酌理参谳,有可矜者,必为之言。
殿直曹且监主自盗,应死,君曰:「其父英尝战殁」。
仁宗闻之恻然,为减一等。
仁宗恕宽哀矜,令天下大辟有疑或情可悯者,得以上闻。
四方体朝廷好生之意,率以情法迁就,求为末减。
君曰:「法正情直,州郡当自决之,今乃诿上,以茍侥倖,类是者请致之法」。
于是朝廷著令以班天下。
迁祠部郎中。
嘉祐元年五月甲子卒于官,寿五十有六,累赠尚书礼部侍郎。
喜读书,记其大旨,以资职业。
比为审刑、大理,以中道论法,不为守文吏,故所济活甚众。
为诗有精思,入唐人风格,清峭可尚。
尤善章奏书牍,诸公或请之,皆了其意,而文彩蔚然。
祖妣傅氏。
妣杨氏,天水县太君;
刘氏,河间县太君。
娶李氏,汝南县太君,驾部郎中文蔚之女。
今夫人鲍氏,乐安郡太君,其父□职方郎中。
男五人:狝,著作佐郎、知潭州攸县;
獬,右司谏、知制诰、知荆南府;
猗,将作监主簿;
猛未□□□□士张蒙山。
以治平三年月日,葬于安州安陵县某乡。
余与君为同年进士,少尝仕官往来,数相遇于淮浙间,每见饮酒,笑谑不休。
皇祐中,司谏以文中科为天下第一,余尝庆君曰:「子为状元,而其父固可知已」。
用是为适。
今援毫襞纸,遂铭君圹,遽至于是乎!
铭曰:
材力之次,要必有成。
文词之敏,炜烨敷荣。
傅经裁谳,区处和平。
世资以义,用永厥声。
屯于其躬,来者其亨。
坎中之纪,后世之评。
〔附录〕处士王君墓志铭(天圣四年九月) 北宋 · 蔡襄
文恶蹈袭,其妙极于能变,惟渊源者得之。
而今之取士者反是,千人一律,转相模焉,是名合格,而实学者病矣。
余行四方,与多士游,观选举之得,大率如此;
少异则遗焉,亡友王信之是也。
信之讳洵,为人乐易,而敏于学,文有可观,独于场屋则冰炭。
盖其文之变,不混于一律,言必己出,不屑于模仿,固有司之所弃也。
已乃裂去,相羊泉石间,以吟咏自娱,不以资产为事,而喜赈人之急。
其潇洒出尘之想,杂以迈往之气。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信之得之矣。
天圣三年二月壬申,卒于家。
越明年,其孤木等卜以九月戊申葬于筠州新昌县太和乡印源里之古塘,使来请铭。
某既哭之,退而序曰:王氏世家淄州北海县,司封郎中讳恕,于信之为高祖。
司封生大理评事讳某,评事生登仕郎讳哲。
登仕生考安远军节度推官讳铉,五代末官于新昌,因家焉。
而信之不及养,独事母赵,以孝闻。
娶东湖徐氏,生四子,木其长也,次曰林、曰森、曰东。
女二,一嫁范孝廉,一尚幼。
孙男一,名佛助。
铭曰:
呜呼!
玉之美也,圭璋之耶,不自以为材;
埋之地耶,亦不以为灾。
世宝其材,必哀其埋。
我铭信之,如之何不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