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谢深甫南宋 1139 — 1204
宪圣慈烈皇后谥册文(庆元四年二月八日) 南宋 · 谢深甫
孝曾孙嗣皇帝臣扩。
臣闻生而得名,既极天下之美;
没而定谥,宜超礼典之常。
况垂范于层闱,爰勒崇于永世。
恭惟大行太皇太后延陵开裔,秦仲起家,善积馀庆,祥当女贵。
神羊纪待康之梦,红光昭诏圣之符。
惟我高皇,艰难缔建,靡行不从,有事必咨,果应视天之求,以翊兴王之业。
柔顺丽乎中正,逸乐念乎忧勤。
脱簪珥而纳箴规,躬缯练而倡纯俭。
事姑尽孝,故能得其欢心;
逮下以仁,故能均其恩意。
动容有度而中珩佩之节,出言有章而蔼彤史之载。
游戏翰墨则妙夺《兰亭》之迹,玩味经史则尤精《通鉴》之书。
汤沐请还于县官,私谒不行于宫掖。
厉外家以讲学,毋使得戚里之名;
榜便坐为「贤志」,以自见辅佐之义。
清净守老聃之训,监戒存列女之图。
岂徒周室之姜任,实乃女中之尧舜。
二王建邸,当壁未分,逮帝心之倦勤,咨圣德而内禅。
外罕闻于大议,中独赞于神谟。
旋俪极于北宫,以怡神于少广。
思陵厌代,孝庙执丧,将移御于重华,复助成于与子。
从宫所决,固已著涂山翼夏之绩;
仓卒而断,抑又有女娲立极之功。
顷烈祖之上宾,属圣父之违豫,志安社稷,策定帘帏。
高怀曲徇于慈尊,神器猥传于眇质。
恳辞虽切,拥佑深坚。
恩与天隆,孝方日致,身享曾孙之养,位居太母之元。
实茂而声愈宏,仁高而寿益永。
将修阳复之庆,忽爽节宣之宜。
视夜旦以为常,却药饵而弗御。
霓旌来导,鹤驭难留。
痛切三宫,悲缠万宇。
载惟终始,独备哀荣。
正长秋之位,则岁浃再旬;
受长乐之朝,则数周三纪。
母仪坐阅于四世,圣算宏开于九帙。
两霈如天之庆泽,七登镂玉之弥文。
披载籍则靡闻,考皇家而创见。
信乎备全人之全福,极天下之至美矣。
顾大德虽泯于不言,而遗烈具存于公议,参稽故实,度越彝章。
易名联五后之芳,因山视长陵之制。
彰一时之保护,揭千载之仪型。
谨遣金紫光禄大夫、右丞相、提举编修玉牒、提举实录院、提举编修国朝会要、提举编修敕令、豫章郡开国公、食邑七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四百户京镗奉册宝,上尊谥曰宪圣慈烈皇后。
伏惟俨若明灵,膺兹盛礼,齐放勋在天之驾,扶炎宋无疆之统。
谨言。
光宗谥册文 南宋 · 谢深甫
维庆元六年岁次庚申十有一月癸丑朔十四日丙寅,孝子嗣皇帝臣扩谨稽首再拜言曰:臣闻尧舜之道禹传之,而揖逊之懿同乎三圣;
尧舜之治禹继之,而垂拱之盛同乎三朝。
以言其德则冠百王,以言其功则被万世。
立极垂统,忧深虑远,乃以神器,亲授与子。
是以表行宾实,因名为谥,生则以禹称之,没则以禹号之,历数十载,莫之与京。
惟我烈考,无间然矣。
恭惟大行太上皇帝,亶明明美睿之姿,厉亹亹图回之志,为声为律而辅以稽古,为纲为纪而本以守谦。
毓德震宫,推戴已久;
继明离照,讴歌皆归。
精一执中,妙于心传;
历数在躬,得于面命:禹之懋德丕绩,终陟元后也。
神皋之尹正而深识民情,议事之参决而洞达国体。
践祚之初,天德清明,号令之发,竦动群听,惠泽之霈,渗漉函生。
戒百官之贪浊而严纠劾,戒长吏之更易而重久任。
蠲三辅预买丁庸之赋,损四川盐酒折估之额。
轻徭役,谨刑罚:禹之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也。
条列五事,守孝宗所尚之规,申饬三省,遵孝宗已行之法,即祗承于帝也。
广丰年之平籴以厚储积,行歉岁之赈贷以救流徙,即思溺由己也。
旁开求言之路,日引轮对之班,诏执政旧臣之论事,谕宰辅侍从之入奏,即闻善言则拜也。
荐举贤俊,命于近列,斥逐嬖倖,奋自威断,即称善人不善人远也。
减休务之假,增治事之日,警怠忽,察偷惰,克勤于邦者也。
恩泽裁损,不私于椒涂,会计节省,必始于宫掖,克俭于家者也。
劝讲经籍,发明百篇之义,游戏翰墨,备具八法之体,《洛书》之锡也。
承三宫之劝,极四海之养,款郊丘,飨宗庙,致孝之道也。
若乃焦劳思治,致爽冲和,爰念退闲,逊于大位,褰裳高蹈。
颐神澹泊,与天为徒,宜享康宁,永跻上寿,遽乘白云,返于帝乡。
嗟夫!
临御六年之间,垂模亿载之远,有典有则,贻厥子孙,道任敬承,罔敢失坠。
载惟一家父子之亲传,三世圣明之相继,体尧蹈舜,壹似乎禹。
今也弓剑之藏,复归禹穴,原始要终,若合符节,呜呼,岂偶然哉!
臣以凉德,嬛然在疚,即远有期,攀号莫及。
敢纪鸿名,图报罔极。
然巍巍之治莫可拟议,非浑浑之书岂能形容?
管窥蠡测,姑述见闻,是用稽谋于众,精命于天。
宪垂百代之后,仁居五常之先,惟睿作圣,惟明作哲,首三宝以为慈,冠百行而为孝,诞辑众美,具扬丕铄。
至于德之著者光于上下,功之显者光于祖宗,若帝与王,孰能两尽?
由今准古,厥光大矣。
谨遣摄太傅、特进、右丞相、提举实录院、提举编修敕令、岐国公、食邑三千六百户、食实封三千二百户臣谢深甫奉玉册玉宝,上尊谥曰宪仁圣哲慈孝皇帝,庙号光宗。
伏惟皇矣威灵,克配彼天,于万斯年,以顾越我国家。
谨言。
按:《宋会要辑稿》礼三○之六九(第二册第一一四○页)。又见同书礼四九之八一(第二册第一五二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