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释怀深北宋 1077 — 1132
拟寒山诗序(建炎四年二月) 北宋 · 释怀深
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也。
有诗三百馀首,流布世间,莫不丁宁苦口,警悟世人种种过失。
至于幼女文妇之姿态,恶少偷儿之性情,斗秤欺瞒,是非品藻,靡不言之。
其间稠叠言之者,诫杀生也。
诗云:「寄语食肉者,食时无逗遛。
今生过去种,未来今日修。
祗取今日美,不虑来生忧。
老鼠入饭瓮,虽饱难出头」。
又云:「人吃死猪肉,猪吃死人肠。
猪不道人臭,人返道猪香。
猪死抛水里,人死掘地藏。
彼此莫相食,莲花生沸汤」。
呜呼!
圣人出现,混迹尘中,身为贫士,歌笑清狂。
小偈长诗,书石题壁,欲其易晓而深诫也。
《经》云:「若不去杀,断一切慈悲种」。
慈悲者,仁也。
余因老病,结茅洞庭,终日无事。
或水边林下,坐石攀条,歌寒山诗,哦拾得偈,适与意会,遂拟其体,成一百五十首。
虽语言拙恶,乏于文彩,庶广先圣慈悲之意云。
建炎四年二月望日,慈受叟怀深自序。
观音院圆通殿记(建炎元年十月) 北宋 · 释怀深
洞庭华山观音院者,本在胥湖之北。
宋元嘉中,会稽内史张裕请于朝而立焉。
初,裕尝事应真,谨甚,感池产千叶莲,因名院曰华山。
隋大业间,经毁废。
暨开成四年,始迁于此。
往时浚治得会昌断石刻,其略云:「罗浮常安禅师卜其地」。
即里人进士徐正甫所施也。
逮咸通十五载,奏赐今名。
再废于会昌,至是复兴。
有屋数十楹,视洞庭西峰诸刹最为胜绝处。
主僧维照,笃志学佛,材器足以立事,尝语其徒曰:「兹院虽号观音,盖未睹其像,名存而实亡矣。
或问观音安在,吾将何辞以对」?
于是发广大心,欲令一切睹相闻名,悉蒙解脱。
乃用紫旃檀八百两造菩萨像,饰以黄金、丹砂、珍珠、琉璃。
端严瑞相,工妙天下。
并刻诸天十有六尊,庄严毕备。
为大殿以居之,规模雄伟,动人心目。
费钱几三百万,毫累铢积阅二十年,厥功乃就。
来者作礼,叹未曾有。
弟子维鉴实左右之。
既而照公欲刻诸石,自太湖泛舟登灵岩谒慈受叟怀深,求记其事。
怀深曰:《华严经》云「海上有山,多圣贤。
众宝所成,极清净勇猛。
大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是大宝殿,跨起于层波之中,真若鬼工神运」。
所谓普陀落迦山者,岂异此耶?
余闻菩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乃至心精遗闻,圆融无碍。
悲悯群品迷本循声,是故不动道场,涉入诸国,广施无畏,饶益众生。
请试宴坐,反听嘿观,则风涛澎湃,水石相薄。
林木鸟兽,粥鱼斋鼓,莫非三十二应身,八万四千手眼,遍周法界,又何止于一方耶?
虽然,不假乎像,无以乐圆通之捷径,俾夫见闻者各随根器,普皆證入,或由此也欤。
独喜照公能以如幻三昧成就不思议事,故乐为之书。
像造于崇宁五年一月,工休于四月。
殿作于靖康二年之二月,落成于建炎改元之七月。
作记以是冬之十月初八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