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陈彭年北宋 966 — 1017
请详定乘马入太庙东门品式奏(景德四年七月) 北宋 · 陈彭年
按《汉书》,高平侯魏洪坐酎宗庙骑至司马门,削爵一级。
此则骑不得过庙司马门之明文也。
今太庙别有偏门及东门,祀官入斋宫,去殿庭尚远,其后庙唯有一门,每遇禘祫,神主由之出入。
兼斋宫政与殿门相对,数步而已,祀官皆乘马而入,实非恭恪。
望自今中书、门下行事,许乘马入太庙东门,自馀并不得乘入。
庶彰寅恭,以广孝思。
上虞帖 北宋 · 陈彭年
上虞素出四紧纱,欲烦置一端,虑公不见允,不敢寄钱去。
果或相诺,即后便寄钱或银子去次,然得绝佳者为妙。
或欲以所直置苏物,及留大君处,皆可也。
然亦无固必,可否俟命而已。
彭年上。
故散骑常侍东海徐公集序(淳化四年七月) 北宋 · 陈彭年
昔姬昌既没,文不在于兹乎;
韩起有言,礼尽见于鲁矣。
故仲尼降异,以产民宗;
阙里垂言,用为人极。
自哲人一往,作者多岐,则有孟子制其横流,荀卿平其乱辙。
战国之际,百氏沸腾,嬴秦之馀,六经煨烬。
菁华欲竭,俎豆无归。
故贾生谈仁义于前,扬子宗诗书于后。
魏晋名士咸重玄言,梁隋诸公始兴宫体。
兹风一扇,踰数百年。
唐氏隽乂为多,比百王而虽盛;
文章所尚,方三古而终殊。
于是韩吏部独正其非,柳柳州辅成其事。
千龄旦暮,斯岂诬哉!
俾大道之将行,故由天意;
幸斯文之未丧,亦系人谋。
其有道冠人伦,才为世表,令名不泯,百代攸宗,今复见之徐公矣。
公讳铉,字鼎臣,其先会稽人也,邻几之姿,生民之秀。
沧溟沃日,流作言泉;
建木干星,植为行囿。
英才茂德,光映于前修;
懿范清规,仪形于来者。
弄璋之始,属唐室之可虞;
佩觿之初,值杨都之建号。
公文辞浚发,不类幼童,识量淹通,已成大器。
弹冠入仕,方居终、贾之年;
佩玉登朝,即就严、徐之列。
洎江东内禅,文物初兴。
廊庙之珍,独当其任;
󲦤绅之望,无出其先。
汉之贤臣,蔡邕历三台之选;
魏之俊士,索靖驰二妙之名。
若乃毛玠之公清,汲黯之正直,王伦之知礼,张华之博物,郑当时之下士,山巨源之荐贤,以公方之,绰有馀裕。
故得观孔光之树,久奉枢机;
寓荀勖之池,常参献替。
虽具瞻之重,犹未正名;
而乃春之殊,已同彼相。
及楼船南伐,青盖东来,遂于艰虞之辰,克尽始终之节。
夫章台之璧,且属秦求;
万城之材,果为晋用。
太祖读豫州之檄,不责其非;
今上听《上林》之文,屡言其美。
由是甘泉柏殿,重奉宸游,琐闼貂冠,更膺天奖。
王公慕义,如见古人;
名德在时,目为耆老。
季膺交友,不异神仙;
许劭言谈,是名月旦。
虽来于江左,鲁公于是瞻诗,寓彼汉中,武侯以之下拜,无以踰也。
及运逢消长,道或盈虚,辞通籍之簪缨,陪外藩之樽俎。
语鬼神之事,归宣室而未期;
留《封禅》之书,卧茂陵而长往。
呜呼!
惟公禀中和之气,挺杰出之才,风雨而不迷,雪霜而不变。
瞻其洁白,如圭如璋;
听其风声,如兰如蕙。
自成人之始,至纵心之年,险阻艰难,所经多矣,功名富贵,皆自致之。
至若平仲事君,一心无改;
展禽秉直,三黜弥光。
百行立身,世谈其尽善;
片言违道,人知其不为。
岂但王佐之才,获称于士季;
公卿之量,见赏于林宗乎!
其有立言之旨,学古之功,究乎天人,穷乎性命。
文房逸势,楚国之三休;
笔陈雄风,宋人之九拒。
昔者《洞箫》之赋,诵之者后宫;
《剑阁》之铭,刊之者明诏。
贾谊《过秦》之作,史臣置于篇中;
王融《曲水》之辞,邻使求于座上。
蔡中郎之所自许,则有太丘之碑;
潘黄门之所用工、独是荆州之诔。
公并穷其渊薮,仍在上游,掇其英华,更多馀力。
虽丝篁金石,无以均其雅;
黼黻玄黄,不足方其丽。
草《太玄》之客,徒欲载金;
述《十意》之人,自将焚藁。
岂独语其篇什,宜升洙泗之堂;
画彼形容,当在灵均之庙者哉。
矧复六书之艺,少而留心;
二篆之踪,老而尽妙。
研精不舍,常惜寸阴;
尺牍所传,有同珍宝。
圣上方欲恢千年之洪业,答上帝之耿光,朝诸侯而东巡,祀介丘而降禅。
若乃以秦丞相之健笔,兼汉郎将之雄文,铭此成功,垂之不朽,求之舆议,公即其人。
斯志未终,大年行尽,歼良之痛,其可已乎!
公江南文藁,撰集未终,一经乱离,所存无几,公自勒成二十卷。
及归中国,入直禁林,制诰表章,多不留草。
其馀存者,子婿尚书水部员外郎吴君淑编为十卷,通成三十卷。
所撰《质论》、《稽神录》、奉诏撰《江南录》、修许慎《说文》,并别为一家,不列于此。
彭年越在幼年,即承训导。
通家之旧,与文举以攸同;
入室之知,方子渊而岂异。
感生平而永叹,报德无阶;
痛音问之长违,殒身莫赎。
聊存摭实,用以冠篇。
时淳化四年七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