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谦叔。哲宗元祐三年进士。为太学博士。徽宗时,累官至尚书左丞。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为陕西宣抚使。金兵分道再犯京师,致虚会兵入援,因轻信僧人赵宗印,用为将,为金所击溃。高宗即位,徙知邓州。旋以邓州失守,责授安远军节度副使,英州安置。建炎三年,起知鼎州,道卒。
全宋诗
全宋文·卷二八七四
主要活动
- 1088年,进士
- 110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左正言
- 110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中书舍人
- 110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起居舍人,8月为参详官
- 110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右正言
- 110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左司谏
- 1102年-110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兵部侍郎
- 1104年-1105年,两浙路润州(镇江),润州知州
- 110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吏部侍郎
- 1111年,江南西路洪州(南昌),洪州知州兼安抚使
- 1117年-111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刑部尚书
- 1117年-1119年,淮南东路通州(南通市),通州知州
- 1118年-111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1119年8月丁母忧
- 1120年-1121年,京东西路东平府(东平县),东平府知府
- 1122年-1124年,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阳),河南府知府兼安抚使
- 1122年-1128年,京西南路邓州(邓州市),邓州知州
- 1127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京兆府知府兼安抚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9—1141
【介绍】:
宋徽州祁门人,字廷俊,号新安居士。徽宗崇宁二年进士。为虞都郎官。钦宗靖康初,献边防十策,擢直龙图阁知相州。高宗即位,知枢密院事,拜相。专权自恣,力主南迁,不为战守计。扬州失守后被劾,落职居永州。绍兴初,起知池州、广州。后献所著《中兴日历》,拜检校少傅,保信军节度使。卒谥忠定。另有《春秋大义》、《集三传本末》。
全宋诗
全宋文·卷二九六九
汪伯彦(一○六九——一一四一),字廷俊,号新安居士,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靖康元年,献河北边防十策,以直龙图阁知相州。受知康王,引为大元帅府副将,奏为集英殿修撰。高宗即位,擢知枢密院事,未几拜右仆射。在相位专权自恣,力主南迁,不为战守之计。御史谏官劾奏之,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寻落职居永州。绍兴初,复职知池州,为江东安抚大使。言者论列不已,乃夺前职。后拜检校少傅、保信军节度使,知宣州军州事,封新安郡开国公。绍兴十一年卒,年七十三,赠少师,谥忠定。著有《春秋大义》十卷、《建炎中兴日历》五卷、《汪伯彦后集》二十五卷等。见《宋史》卷四七三《奸臣传三》、卷二○八《艺文志七》,《新安志》卷七等。
主要活动
- 1103年,进士
- 1120年-112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将作少监
- 1125年-112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虞部郎中
- 1126年-1127年,河北路相州(河南省安阳市),相州知州
- 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枢密使
- 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枢密副使,6月除知枢密院事
- 112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使,12月除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 1128年-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宰相,1129年2月罢右相,知洪州
- 1129年,江南西路洪州(南昌),洪州知州兼安抚使
- 1131年,江南东路池州(池州),池州知州兼安抚使
- 1133年,广南东路广州(广州),广州知州兼安抚使
- 1133年,广南东路连州(广东省连州市),连州知州
- 1139年-1140年,江南东路宣州(宣城),宣州知州,1140年5月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府无锡人,字材老。袁默弟。徽宗崇宁二年进士。宣和六年复中词学兼茂科。累官监察御史,陈边防十三事,以诛佞臣为先,不纳,遂引疾致仕。高宗建炎初召为左司谏,直言忤宰臣,黜守岳州。会金兵大入,叛臣李允文据鄂州剽掠荆湖,植条奏其状,不久遇害。
全宋诗
袁植(?~一一三○),字材老,无锡(今属江苏)人。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进士。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又举词学兼茂科。为监察御史,金人入侵,建言边防以诛佞臣为先,不纳,引疾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复为监察御史、左司谏(《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八)。四年,以言事出知岳州,十一月,宣抚处置司参议官李允文叛,遇害。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赠直龙图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一、三七、三九、四七)。事见《咸淳毗陵志》卷一一、一七。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一一九
袁植(?——一一三○),字材老,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崇宁二年进士。复中宣和六年词学兼茂科。建炎三年为监察御史,擢右司谏。金人入寇,陈边防十三事,不纳。乞斩黄潜善、汪伯彦,被斥,出知池州,徙岳州。四年十一月,于鄂州为李允文所杀。绍兴初赠直龙图阁。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四、三九,《咸淳毗陵志》卷一七,《无锡志》卷三上。
主要活动
- 1103年,进士
- 1128年-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右司谏,1129年6月罢知池州
- 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左司谏
- 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
- 1129年-1130年,荆湖北路岳州(岳阳市),岳州知州,崇宁三年进士第1130年11月,被杀于鄂州
全宋文·卷三○三四
柳瑊(一○七一——一一三六),字伯玉(一作伯和),世为魏郡人,祖上徙合肥(今安徽合肥)。第崇宁五年进士,调淄川县主簿,授苏州观察推官,移泰州司仪曹事。改奉议郎,除陕西路转运判官,移利州路提点刑狱。宣和四年除知浚州,移泰州。靖康元年告老,以朝奉大夫致仕。建炎三年召赴行在,以疾辞,差主管台州太平观,除福建路提点刑狱,改两浙东路。建炎六年五月卒,年六十六。见孙觌《宋故左中奉大夫致仕柳公墓志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三)。
主要活动
- 1120年-1121年,陕西路秦州(甘肃省天水市),陕西路转运判官
- 1121年-1122年,利州路兴元府(陕西省汉中市),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24年-1125年,河北路洺州(河北省永年县),洺州知州
- 1131年,江南东路饶州(波阳县),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32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市),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39
【介绍】:
宋沧州乐陵人,徙齐州,字元直。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时累官河北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兵变,与张浚倡议勤王。拜右相,进航海避金兵之策,寻罢相。绍兴元年复任左相,力倾秦桧,罢桧右相,遂独秉政,屡请兴师复中原。然挟私用人,排斥李纲、赵鼎等主战派。曾立江、浙、湖南诸路月椿钱,大为东南患。卒谥忠穆。有《忠穆集》。
全宋诗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沧州乐陵(今山东乐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齐州,遂为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历成安尉,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徽宗宣和末燕山之役,以转输功累官河北都转运使。以病辞,提举崇福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扬州。三年,金人犯扬州,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几,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罢充醴泉观使,旋为建康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同上书卷三二、三四)。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宣抚淮南,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同上书卷四四、四九)。三年罢,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同上书卷六八)。五年,为荆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书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同上书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观使(同上书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赠秦国公,谥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传。 吕颐浩诗,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他书,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四二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齐州(治今山东济南)人。绍圣元年进士,历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转运副使、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建炎三年,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苗傅等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以与赵鼎不协,罢为醴泉观使。寻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张琪之乱。绍兴元年拜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开府镇江。三年,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罢相,提举洞霄宫。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谥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吕忠穆公奏议》。见《宋史》卷三六二本传,《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一五。
主要活动
- 1094年,进士
- 1094年-1099年,河北大名,城安尉,任北京城安尉
- 1100年-1102年,山东诸城,司户参军,在密州任司户参军,有诗
- 1103年,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以李清臣荐,任国子监教授
- 1104年-1109年,陕西咸阳彬县,州学教授,避亲改官
- 1110年,河南开封,宣教郎,崇(宗)子博士,改宣教郎,作诗贻谢克家
- 1111年,周王宫宗子博士,贻诗谢克家
- 1112年,陕西延安,通判,在延安府任通判
- 1113年,陕西延安富县,两浙路提举常平等事,任两浙路提举常平等事
- 1113年-1115年,山东济宁,提举蔡河,行至鄜州,改差充提举蔡河拨发措置糴买
- 1116年-1117年,提举常平等事,在河北东路行提举常平等事
- 1118年,河北大名,直秘阁,因修北京城及被旨行常平赈济法有功,除直秘阁,上表谢之
- 1118年,河北大名,直秘阁、朝奉郎,因修北京城及被旨行常平赈济法有功,特转两官,上表谢之
- 1118年,河北大名,直秘阁、朝散郎,因修北京城及被旨行常平赈济法有功,特转两官,上表谢之
- 1119年,太府少卿,为太府少卿
- 1120年,转运判官,除河北路转运判官
- 1120年,转运副使,未几召对,继除河北路转运副使、借紫,上表谢之
- 1121年-1122年,朝奉大夫,右文殿修撰,以职事修举特转朝奉大夫,除右文殿修撰,赐金带
- 1122年,徽猷阁待制、都转运使,除徽猷阁待制,河北路都转运使
- 1123年,都转运使兼经制燕山,因上书谏开边,落徽猷阁待制,依旧为河北路都转运使兼经制燕山,管河北京东路财赋
- 1123年-1125年,都转运使兼经制燕山,徽猷阁直学士,金人需求不已,帝感悟公前日之言,遂复公职,进徽猷阁直学士
- 1126年,河南洛阳,提举崇福宫,除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 1127年,江苏扬州,知州,方就道,差知扬州
- 1127年,江苏扬州,徽猷阁学士,户部侍郎,知州,圣驾幸扬州,召对,进职徽猷阁学士,继除户部侍郎,兼知扬州
- 1128年,江苏扬州,户部尚书,知州,进户部尚书,依旧知扬州
- 1128年,江苏扬州,吏部尚书,未几,除吏部尚书
- 1128年,江苏扬州,户部尚书,知州,作诗跋王钦臣诗
- 1129年,江苏南京,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兼知建康府,除资政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兼知建康府
- 1129年,江苏南京,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御营使,因苗、刘兵变,率兵勤王,故除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御营使
- 1129年,江苏南京,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未几,除金紫光禄大夫,进尚书右仆射
- 1129年,江苏南京,通议大夫,公力陈故事,纳七官,止带通议大夫
- 1130年,浙江台州,镇南军节度使、开封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罢相,除新职,任便居住,寓居台州
- 1130年,安徽池州,江南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未几,除江南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
- 1131年,行在、尚书左仆射,授特进,辞少保,授特进,二度拜相
- 1132年,特进、尚书左仆射,领都督江淮两浙荆湖诸军事,除依前特进、尚书左仆射,领都督江淮两浙荆湖诸军事
- 1133年,特进、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以病召还,是年罢相,除新职,任便居住
- 1134年,浙江台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营小圃于东郊,自号退老居士,有诗
- 1135年,镇南军节度使,开(封)府仪同三司,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依前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任便居住
- 1135年-1136年,湖南长沙,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未几,改除它职
- 1137年,浙江杭州,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除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
- 1137年,少保,兼行宫留守,未几,进除少保,兼行宫留守
- 1137年,少保,兼行宫留守,成国公,明堂大礼,进封成国公
- 1138年,少保、镇南定江军节度使、醴泉观使,除少傅、镇南定江军节度使、江南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力具辞免,改除它职,任便居住
- 1138年,少保、镇南军节度使、醴泉观使,成国公,固辞少傅、两镇节钺,续降制,任便居住
- 1139年,浙江杭州,赴行在,召赴行在
- 1139年,少傅、成国公,以病还,依前成国公致仕
- 1139年,太师、秦国公,后以郊祀恩追封太师、秦国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4—1137
【介绍】:
宋开封人,晚寓居昆山,字唐公。审琦五世孙。徽宗崇宁五年以上舍赐进士第。累迁博士,仕两学十余年。宣和中试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寻请宫祠。钦宗靖康中起知寿春府,谕遣溃卒,秋毫无犯。高宗建炎初为御史中丞,金人入侵,具陈攻守之策,宰相不能用。三年,拜参知政事,议不合求去。绍兴三年,除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有惠政。为人刚正有守,立朝无所阿附,号称贤相。卒谥文恭。有《论语解》、《孝经解》、《群史编》、《内典略录》、《进读事实》等。
全宋诗
王绹(一○七四~一一三七),字唐公,开封(今属河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赐上舍第,授含山县尉,易光化尉。为太学博士十馀年。宣和二年(一一二○),为秘书少监。三年,试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六年,知贡举。钦宗靖康中,起知寿春府。高宗即位,迁礼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后兼侍讲,拜御史中丞。除工部尚书。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除参知政事兼御营副使。四年,罢参知政事,居会稽。未几,起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后提举洞霄宫,徙居吴门。绍兴七年卒,年六十四。事见宋张守《毗陵集》卷一三《资政殿大学士左光禄大夫王公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一三五
主要活动
- 1116年-111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礼部郎中
- 112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国子司业
- 1120年-112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秘书少监
- 1121年-112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中书舍人,1123年为何出现两次?1124年为何出现两次?
- 1122年-112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起居郎
- 1123年-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给事中
- 1126年-1127年,淮南西路寿春府(寿县),寿春府知府
- 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翰林学士
- 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礼部侍郎
- 112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翰林学士
- 112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侍郎
- 1128年-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尚书
- 1128年-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尚书
- 1129年-113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参政,1130年5月罢参知政事
- 1130年-1132年,江南西路兴国军(阳新),兴国军知军,1132年闰4月在任言事
- 1132年-1134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绍兴府知府
简介
字成甫,金紫光禄大夫叶棐恭之孙,进士叶唐懿之子,南剑州剑浦县(今福建南平延平区)人。以荫入官,先后任开封、陈留两县令,开封府刑曹、治狱平允。召为库部员外郎,权左司郎中,建炎三年(1129年),除秘阁修撰,充江淮发运副使,不久,试户部侍郎,专一措置财用。高宗幸越州,夜得杜充败奏,份坚主浮海,议遂决策。驾幸四明,官吏奔散,份独冒万死拱卫。皇帝召宰辅从臣询以御敌之策,众默默,叶份独越次而对,慷慨感激,切中机会,皇帝为之动迁,迁户部尚书。叶份自入总户部,累上言州县之政病民,凡三十余事。以龙图阁直学士出知泉州。当时调瘵之余,公私匮竭,政事一切简俭,使上下安定。逾年,丐奉祠,四上章,得请提举太平兴国宫。绍兴十七年(1147年)致仕。
全宋文·卷三二○○
叶份(一○七六——一一四七),字成甫,平江(今江苏苏州)人。棐恭孙。以祖荫补官,调郓州须城、开封陈留两县主簿,累迁开封府少尹、库部员外郎。张邦昌僭位,以份为左司郎中。建炎三年除秘阁修撰,充江淮等路发运副使,试户部侍郎,权礼部侍郎。金人陷建康,坚主浮海议。金兵退,试户部尚书,充龙图阁学士。后出知泉州。久之,提举江州太平宫。绍兴十七年卒,年七十二。见李弥逊《筠溪集》卷二四《叶公墓志铭》。
主要活动
- 1126年-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库部郎中
- 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尚书左司郎中
- 1128年-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左司郎中
- 1129年,淮南江浙荆湖等路真州(江苏省仪征市),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副使
- 1129年-113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侍郎
- 1129年-113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侍郎
- 1130年,福建路泉州(泉州),泉州知州
- 113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尚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全宋诗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定居吴兴弁山,家有石林园,因号石林居士。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除起居郎,二年,迁翰林学士,三年,出知汝州,寻落职,提举洞霄宫。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起知蔡州,移帅颖昌府。忤杨戬、李彦,提举鸿庆宫。钦宗靖康元年(一○二六),知杭州(《乾道临安志》卷三)。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落职,提举太平观。二年,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三年,罢归湖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六、一七、一八、二○)。绍兴元年(一○三一),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抗击金兵。十二年冬,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十四年,请老,提举洞霄宫。十六年,致仕(同上书卷一四七、一四八、一五二、一五四)。十八年,卒于湖州。叶氏家富藏书,著述繁多,《石林总集》一百卷等,已佚;有《石林居士建康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卷,今存八卷,系帅建康时诗文)、《石林燕语》、《避暑录话》、《岩下放言》等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叶梦得诗,以毛晋汲古阁原藏明抄本《石林居士建康集》为底本,校以邓邦述校跋清影印抄宋刻本(简称影宋本)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叶梦得(1077-1148) 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人,居乌程。有《石林词》。
全宋文·卷三一六二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卜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卞山之石林谷,因自号石林居士。绍圣四年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大观中,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以忤童贯,降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寻落职奉祠。政和中,起知蔡州,历知颍昌府、应天府、杭州,或起或废。高宗建炎二年,复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寻除户部尚书。三年二月,拜尚书左丞。以与宰相朱胜非意见不合,执政十四日而罢,以资政殿学士归隐卞山。绍兴元年,起为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次年罢。八年,再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两镇建康,布置江防,多得其力。升资政殿大学士、观文殿学士,移知福州。十六年,拜崇信军节度使致仕。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梦得博学强记,著书三十馀种。今尚存《春秋谳》、《春秋考》、《春秋传》、《石林燕语》、《避暑录话》、《老子解》、《石林诗话》、《石林词》等十七八种。《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主要活动
- 1097年,进士
- 1097年-1101年,河南开封,县尉,是年,在京师,调丹徒尉
- 1102年,州学教授,是年,除婺州教授
- 1103年,河南开封,检点试卷官,正月,在京为检点试卷官
- 1104年-1105年,河南开封,议礼局编修官,十一月,在京为议礼局编修官
- 1105年-1107年,河南开封,祠部员外郎,八月,在京,迁为祠部员外郎
- 1107年,河南开封,起居郎,三月,在京,除起居郎
- 1107年-1108年,河南开封,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兼直学士院,是年,在京,除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兼直学士院
- 1108年-1109年,河南开封,翰林学士,在京,五月十七日后至十月十六日前,迁翰林学士
- 1109年-1116年,河南开封,知州,五月十四日,在京,诏石林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
- 1117年-1124年,临芳观(河南驻马店汝南),知府,春,离蔡州任,于临芳观席上赋词留别诸友
- 1125年,河南开封,吏部尚书,是年初,在京师,除吏部尚书
- 1126年,知府,二月二十五日,起知颍昌府
- 1126年-1128年,知州,十月十三日,因胡安国陈情,石林复职知杭州
- 1128年,户部侍郎,七月二十八日,试户部侍郎
- 1128年,江苏扬州,翰林学士,八月七日,在行在扬州处,拜翰林学士
- 1128年,江苏扬州,翰林学士兼侍读,九月九日,在行在扬州处,兼侍读
- 1128年,江苏扬州,户部尚书兼侍读,十一月六日,在行在扬州处,试户部尚书
- 1128年,江苏扬州,户部尚书兼侍读兼修国史,十二月十六日,在行在扬州处,兼修国史
- 1128年,江苏扬州,户部尚书兼侍读兼修国史、馆伴使,十一月初一前后,在扬州行在处,受命馆伴高丽使
- 1129年,江苏扬州,户部尚书兼侍读兼修国史,正月十八,在扬州,奏御寇之策
- 1129年,浙江杭州,尚书左丞,二月二十日,在杭州,迁尚书左丞
- 1129年,浙江杭州,资政殿学士提举中太一宫兼侍读,在杭州,三月,石林固辞不就命,遂奉祠退居湖州卞山
- 1129年-1131年,浙江湖州,资政殿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四月五日,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 1131年-1132年,卞山(浙江湖州),安抚大使兼知府兼宣抚使,居卞山,九月六日,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路宣抚使
- 1132年-1135年,江苏南京,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在建康,三月七日,或因处治韩世清事,朝命罢江东帅任,然未离任
- 1135年-1138年,卞山(浙江湖州),资政殿学士左中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居卞山,二月十日,复左中大夫
- 1138年-1141年,卞山(浙江湖州),安抚置制大使兼知府兼行宫留守司公事,居卞山,五月二十四日,除江东安抚置制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司公事
- 1141年-1142年,江苏南京,安抚置制大使兼知府,在建康府任,六月十六日,升观文殿学士,续任江东安抚置制大使兼知建康府
- 1142年-1144年,江苏南京,知州,在建康,十月十二日,移帅福州
- 1144年-1145年,福建福州,观文殿学士左通议大夫提举临安洞霄宫,在福州,十二月十一日,由左大中大夫迁为左通议大夫,提举临安洞霄宫
- 1146年-1148年,卞山(浙江湖州),节度使,居卞山,正月,拜崇庆军节度使致仕
- 1148年,卞山(浙江湖州),节度使、检校少保,八月初二,卒于卞山。赠检校少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缙云人,字师予。幼颖悟,数岁能属文,以诗为黄庭坚所赏。哲宗绍圣四年进士。徽宗崇宁间除提举福建学事。高宗建炎末由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知越州,以职事修举升显谟阁。绍兴二年以违诏科率,责授汝州团练副使,漳州安置。官至浙东安抚使。有《鹤溪集》。
全宋诗
全宋文·卷三二○四
主要活动
- 1097年,进士
- 1129年-1130年,两浙路临安府(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副使,1130年6月知越州
- 1130年-1132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绍兴府知府,1131年本年十月升为绍兴府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越州山阴人,字子骏,号樵风。傅墨卿从弟。徽宗政和五年进士。为考功员外郎兼太子舍人,因不从方士林灵素授符箓被谮,出为蒲圻县丞。高宗初,除直龙图阁、知越州,徙知婺州。召拜秘书少监,寻权户部侍郎。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有《樵风溪堂集》、《夏小正戴氏传》。
全宋诗
全宋文·卷三八二○
傅崧卿(?——一一三八),字子骏,号樵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政和五年登进士甲科,宣和中累迁考功员外郎,兼太子舍人。建炎中,召为中书门下省检正官,充浙东防遏使。除直龙图阁、知越州,改婺州。进秘书少监,权户部侍郎,充淮东宣谕使,加徽猷阁待制,知建康府。绍兴二年,落提举洪州玉隆观。六年,充都督府参谋官,复集英殿修撰,进中书舍人。七年,加给事中,兼史馆修撰。八年,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卒。著有《樵风集》六十卷、《奏议》十五卷、《西掖制诰》三卷、《夏小正戴氏传注》四卷(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七○、职官三九之一、职官四○之八、职官七○之一○、选举二○之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四、二九、三一、五八、五九、一○○、一○二、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八、一二二,《嘉泰会稽志》卷一五。
宋登科记考
字子骏,号樵风。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政和五年省元,终给事中兼史馆修撰。
主要活动
- 1115年,进士
- 1117年-111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考功郎中
- 1128年-1129年,江南东路太平州(当涂),太平州知州
- 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
- 1130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绍兴府知府
- 1131年-11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侍郎
- 1131年-11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监
- 1131年-11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少监
- 1131年-113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侍郎
- 1132年,江南东路建康府(南通),建康府知府兼安抚使
- 1136年-113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舍人,1137年10月试给事中
- 1137年-11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给事中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59
【介绍】:
宋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高宗时知宣州,缮城池,聚兵粮,建义社,守境有方。后为吏部尚书。绍兴中,宋金和议成,秦桧借其名押榜以息异议,拜参知政事。及见桧撤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即极言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斥桧怀奸误国,为桧所恶。贬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后移琼州、昌化军。桧死,得复官秩。卒谥庄简。有《庄简集》。
全宋诗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入为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三年,知宣州。改知临安府。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七年,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八年,拜参知政事。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同上书卷一二四、一三三)。十一年,贬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移昌化军;二十五年秦桧死,内迁郴州;二十八年,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书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一八○)。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书卷一八二)。孝宗即位,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集》十八卷。《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简集》为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椒亭小集》简称小集》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全宋文·卷三三○六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字泰定,号博物居士,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宣和中,累迁司封、司勋员外郎。钦宗立,擢右司谏,迁侍御史,反对割地乞和。建炎三年,知宣州,守备有方。移知临安府。绍兴初,知婺州,擢吏部尚书。寻充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为吕颐浩所挤,落职提举宫观。五年,复知湖州、平江府。除礼部尚书,去知台州、温州。七年,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八年,自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以为和不可恃、备不可撤,并于高宗前面斥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为桧所恶,执政一年而罢。十一年,复谪于藤州安置。居三年,移琼州。居六年,又移昌化军。二十五年桧卒,始得内移郴州。二十八年,复官听自便。二十九年卒,年八十二。孝宗立,追复资政殿学士,谥庄简。光尝学于刘安世,著有《读易老人详说》十卷、文集三十卷、《兵略》十卷、《神仙传》十卷。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会稽志》卷一五,《会稽续志》卷五。
宋登科记考
字泰发,一字泰定,谥号庄简。越州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累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官左朝奉大夫。
主要活动
- 1106年,进士
- 1106年-1111年,山西古县,县尉,任岳阳县尉
- 1112年-1118年,浙江开化,县令,任开化令
- 1119年,江苏常熟,知县,知常熟县
- 1119年,河南开封,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在京任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 1120年-1122年,河南开封,太常博士,在京任太常博士
- 1123年-1124年,河南开封,司封员外郎,在京迁司封员外郎
- 1124年,河南开封,知阳朔,闻李光以论事贬阳朔县,刘安世贻书伟之
- 1125年,河南开封,司勋员外郎,符宝郎,在京任司勋员外郎,迁符宝郎
- 1126年,河南开封,右司谏,在京任右司谏
- 1126年,河南开封,侍御史,在京除侍御史,李光再上辞免状
- 1126年,河南开封,酒税,在开封,贬汀州酒税,未赴任
- 1127年,河南开封,朝奉郎,在开封,为朝奉郎
- 1127年,河南开封,秘书少监,在开封,擢秘书少监,未赴
- 1128年,江西九江,知州,知江州
- 1128年-1129年,江西九江,宫祀,在江州,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
- 1129年,安徽宣州,知州,在宣州,除知宣州
- 1129年,安徽宣州,直龙图阁,在宣州,进直龙图阁
- 1129年,安徽宣州,右文殿修撰,在宣州,击退繁昌叛军,进右文殿修撰
- 1129年-1130年,安徽宣州,知州,在宣州视事,金人不敢入宣州
- 1130年,浙江杭州,右文殿修撰,在临安升右文殿修撰
- 1130年-1131年,浙江杭州,徽猷阁待制、知府,在临安充徽猷阁待制、知临安府
- 1131年,浙江杭州,宫祀,在临安,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 1131年,江西波阳,知州,知饶州
- 1131年,浙江金华,知婺州,移知婺州
- 1131年,浙江杭州,吏部侍郎,在临安,擢吏部侍郎,上辞免状
- 1132年,浙江杭州,吏部尚书,在临安,擢吏部尚书
- 1132年,浙江杭州,招抚使,在临安,为淮西招抚使
- 1132年,安徽宣州,安抚大使,充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滁濠庐州无为军宣抚使,有谢表
- 1132年,江苏南京,江东安抚大使,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大使,荐宗颖、胡舜陟为淮西制置使、巡抚使
- 1132年-1134年,江苏南京,提举台州崇道观,提举台州崇道观
- 1135年,浙江上虞,知州,在上虞。复宝文阁待制,知湖州
- 1135年,浙江湖州,知府,除显谟阁直学士,知平江府,上谢表
- 1135年-1136年,江苏苏州,礼部尚书,在平江,除礼部尚书
- 1136年,浙江杭州,礼部尚书兼权刑部尚书,兼权刑部尚书
- 1136年-1137年,浙江台州,知州,罢为端明殿学士,知台州,上辞免状
- 1137年-1138年,浙江温州,安抚大使、兼知州,任江南西路安抚大使、兼知洪州
- 1138年,江西南昌,安抚制置大使,在洪州任江南西路安抚大使,有文祭张觷
- 1138年,江西南昌,吏部尚书,在洪州,试吏部尚书
- 1138年-1139年,浙江杭州,参知政事,在临安,除参知政事,上谢表
- 1139年-1141年,浙江杭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在临安,罢参知政事,上乞罢奏疏
- 1141年-1144年,江西清江,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李光赴藤州,途经清江,有诗寄向子諲
- 1145年-1150年,广西藤县,建宁军节度副使琼州安置,离藤州
- 1150年-1156年,海南儋州市,建宁军节度副使昌化军安置,在昌化军。李光贬昌化军,魏安石等远送至儋耳,李光有诗
- 1156年-1157年,广西合浦县,建宁军节度副使郴州安置,北归至雷化道中,有诗
- 1158年-1159年,湖南郴州,左朝奉大夫,在郴州,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全宋诗
程俱(一○七八~一一四四),字致道,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外祖荫补苏州吴江县主簿,监舒州太湖盐场,以上书论事罢。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起知泗州临淮县,官满后寓吴。因叶梦得荐为著作佐郎,未几出管勾岱岳观。宣和二年(一一二○),赐上舍上第。三年,除礼部员外郎,以病告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自太常少卿知秀州,金兵据临安,弃城退保华亭。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为秘书少监,上《麟台故事》五卷,擢中书舍人。二年,因言事为言官论弃秀州事,罢职求举江州太平观。秦桧当政,诏除集英殿修撰、徽猷阁待制,皆不赴。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小集》四十卷。事见宋程瑀《程公行状》(四部丛刊续本《北山小集》附录),《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程俱诗,以《四部丛刊》续编所收影宋抄本《北山小集》为底本,书中遇“构”、“慎”等字均空缺,注云“犯御名”,钱大昕谓当是“淳熙以前物”。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三二四
主要活动
- 1097年-1100年,两浙路苏州吴江(江苏吴江),主簿,任苏州吴江县主簿。时徽宗即位,肆赦放免秋苗。本县复行催,理吏持文书通签,公即申县请准赦蠲放,而转运司牒准省符讲求遗利。公申状,见者惊叹,亦或指以为狂
- 1100年-1106年,淮南西路舒州太湖(安徽太湖),茶事官,辟差舒州太湖茶场,八月,编《侑坐元龟》并作序
- 1107年-1110年,两浙路常州武进(江苏常州),监,大观初,监常州市易务
- 1111年-1116年,淮南东路泗州临淮(江苏洪泽),知县,改宣德郎,知泗州临淮县。是年有诗呈表叔王涣之
- 1117年-112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编修,七年,差通判延安府,以侍亲非便,辞,改通判镇江府,未及赴任,改除编修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在赴任途中
- 112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著作佐郎,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十二月二十四日,赐上舍出身,时在汴京
- 1121年-1127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礼部员外郎,居汴京,除礼部员外郎
- 1128年,两浙西路镇江府(江苏镇江),著作佐郎,寓居镇江,八月十一日,复除著作佐郎
- 1129年,淮南东路扬州卷书楼(江苏扬州),礼部员外郎,正月,在扬州,迁礼部员外郎,感怀赋诗
- 1129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太常少卿,在杭州,三月十六日,除太常少卿,以“疾痛日加,有妨行步”等原因再三上劄子辞免
- 1129年-113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知州,在杭州,四月一日,以直秘阁秀州
- 1131年,两浙东路绍兴府(浙江绍兴),秘书少监,三月七日,除秘书少监,有次韵江端友诗,时在绍兴
- 1131年-1132年,两浙东路绍兴府(浙江绍兴),中书舍人;侍讲,九月十一日,除中书舍人,兼侍讲,时在绍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寿州下蔡人。徽宗宣和七年知庐州。钦宗靖康元年自翰林学士承旨除中书侍郎,旋罢。尝领犒金国金银所,出榜籍士庶所有之物,谓不然则男子杀尽,妇人掠尽,宫室焚尽,金银取尽。人称“四尽中书”。高宗建炎三年奉使金国。
全宋文·卷二九七一
主要活动
- 1105年-110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著作郎
- 1105年-110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司封郎中
- 1106年-110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卫尉少卿
- 110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太常少卿
- 1107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殿中少监
- 1110年-111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起居郎
- 1116年-111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国子祭酒
- 1117年-111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刑部侍郎
- 1118年-112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礼部尚书
- 1121年-112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吏部尚书
- 1125年-1126年,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市),庐州知州兼安抚使,1126年3月落职
- 1125年-112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翰林学士,1126年1月除中书侍郎
- 112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
- 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参政,4月罢中书侍郎,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1—1169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官翰林学士,为钦宗草降金表。后被李纲斥罢。黄潜善等引为试中书舍人,历户部尚书,知温州、平江、临安等职,所至扰民,盗用军钱,除名。依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阿谀万俟卨,毁谤岳飞,为世人不齿。工诗文。有《鸿庆居士集》。
全宋诗
孙觌(一○八一~一一六九),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一九)。政和四年(一一一四)又中词科(《重修毗陵志》卷一一),为秘书省校书郎(《鸿庆居士集》卷三二《与吴世范帖》)。钦宗即位,由国子司业擢侍御史,以论太学生伏阙事,出知和州。未几召试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金兵破汴京,曾草降表(以上《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七、四三、六二、七一)。高宗即位,以降表事斥罢,归州安置。未几再试中书舍人。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平江府。历试给事中、吏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三年,出知温州,改知平江府,以扰民夺职,提举鸿庆居。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起知临安府。二年,以盗用军钱除名,象州羁管。四年,放还,居太湖二十馀年,致仕(以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一○、一二、一六、一八、二二、二七、四一、五三)。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宋史》无传。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牍》传世。 孙觌诗,以《常州先哲遗书》据宋钞本所刊《鸿庆居士集》(四十二卷,其中诗七卷,多为绍兴二年被贬后作品)为底本,校以宋刻残本《孙尚书大全文集》(五十七卷,今存三十三卷,诗见卷六、卷五七。简称宋刻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钞《南台陵孙尚书大全集》(七十卷,诗见卷一二至卷二○、卷六八,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钞本多出底本之诗和底本卷二八中二首乐语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二卷。
全宋文·卷三四一八
孙觌(一○八一——一一六九),字仲益,因尝提举南京鸿庆宫,故自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大观三年进士,政和四年中词科。历国子司业、侍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建炎元年,李纲以其曾为张邦昌权直学士院,贬责归州安置。二年,充显谟阁待制,知平江府。三年三月为户部尚书;四月,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温州,寻改知平江府;八月,以扰民罢职。绍兴元年复龙图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二年,以盗用助军钱除名,象州羁管。五年,归隐太湖。十三年,以郊恩叙奉议郎。二十六年,复左朝奉郎。三十年,复敷文阁待制致仕。封富阳县伯。孝宗朝,尝受命编类蔡京、王黼等事实上之史官。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觌先附黄潜善、汪伯彦诬诋李纲;汴京破,又为钦宗草降表。后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为时人所鄙。然所为诗文颇工,尤长于四六,与汪藻、洪迈、周必大齐名。其事迹见周必大《鸿庆居士集序》(《鸿庆居士文集》卷首),朱熹《记孙觌事》(《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二二、二七、四一、五三、一八五等。
主要活动
- 1109年,进士
- 1113年,河南开封,将仕郎,在开封,或在本年为将仕郎。
- 1114年-1119年,河南开封,校书郎,在开封。
- 1120年-1125年,河南开封,员外郎,在开封。或在本年任兵部员外郎。
- 1126年,河南开封,侍御史,在开封。钦宗即位,由国子司业擢侍御史,论太学生伏阙事,力抵李纲、陈东。有文。
- 1126年,安徽含山县,知州,在和州。以论太学生伏阙事,出知和州。有文。
- 1127年,河南商丘,中书舍人,在应天府,任中书舍人。
- 1128年,江苏苏州,知州,充显谟阁待制、改知平江府。
- 1129年,江苏苏州,知府,为龙图阁直学士出知温州,寻改知平江府,以扰民夺职,提举鸿庆宫。
- 1129年,浙江宁波,提举,言者论孙觌专务常平聚敛罢任。提举南京鸿庆宫。
- 1130年,浙江绍兴,徽猷阁待制,复徽猷阁待制。
- 1131年-1135年,浙江杭州,知府,在临安府。因范宗尹荐复龙图阁待制,知临安府。
- 1136年-1160年,江苏常州,奉议郎,居家乡常州,叙左奉议郎。
- 1161年-1168年,江苏常州,敷文阁待制,复敷文阁待制致仕。
全宋诗
全宋文·卷四一九五
李易(?——一一四二),字顺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建炎二年进士第一。绍兴初官屯田员外郎,历太常少卿兼宗正少卿,知常州、扬州。十年,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十一年试给事中。十二年以疾自请,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寻卒于秀州。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四九、五六、一○○、一三七、一三八、一三九、一四六、一四七,《宋历科状元录》卷五。
主要活动
- 1128年,状元
- 1131年-11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博士
- 1131年-113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屯田郎中
- 11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少卿
- 11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宗正少卿
- 1132年-113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郎中
- 1136年-1137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扬州知州兼安抚使
- 114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起居舍人,11月守起居郎
- 114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起居郎
- 1140年-11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舍人,1142年9月试给事中
- 11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给事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2
【介绍】:
宋高密人,徙居潍州北海,字叔厚,一字处厚。徽宗政和八年进士。自幼聪颖,十岁能为邑人作墓铭。调淄县主簿,为太学正,迁博士,摄给事中。高宗南渡,授中书舍人,知漳、明州。累除翰林学士。所撰诏命数百,文简意明。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适金人入侵,督缮城郭,厉甲兵,用心劳苦。后退居台州。平生廉俭寡欲,潜心辞章,洞晓音律。有《北海集》。
全宋诗
綦崇礼(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属山东)人,后徙北海(今山东潍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召为太学正,迁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权给事中,拜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四年,除试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未几出知漳州(同上书卷三三、三八)。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同上书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学士,进兼侍读、兼史馆修撰,寻出知绍兴府(同上书卷七五、七八)。五年,罢,退居台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六卷(其中诗一卷),另《兵筹类要》十卷,附录三卷。《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綦崇礼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酌校他书所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三八
綦崇礼(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世称北海先生,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县)人。幼聪颖,入太学。登政和八年上舍第,调淄县主簿,改太学正,迁博士、秘书省正字。建炎二年,除尚书工部员外郎,寻为起居郎,摄给事中。三年,拜中书舍人。明年,兼权直学士院,除吏部侍郎。求外,拜徽猷阁直学士、知漳州,移明州。绍兴二年,复为吏部侍郎,移兵部,直学士院,俄除翰林学士。后又兼侍读、史馆修撰。四年,换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期年丐闲,三任观祠。十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崇礼工文辞,气格天然浑成。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明白洞达,为世称道。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兵筹类要》十卷(存)。见《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七及《宋史》三七八本传。
主要活动
- 1118年,进士
- 1118年-1120年,京畿路开封府祥符(河南省开封),主簿,在汴京,上舍释褐,有文,调淄州淄县簿
- 1121年-1123年,京畿路开封府祥符(河南省开封),行太学正,在汴京,行太学正
- 1123年,京畿路开封府祥符(河南省开封),太学正,在汴京,八月初,除太学正
- 1123年-1124年,京畿路开封府祥符(河南省开封),太学博士,在汴京,八月十九日,除太学博士
- 1124年,京畿路开封府祥符(河南省开封),宣教郎,在汴京,十一月八日,改宣教郎
- 1124年-1127年,京畿路开封府祥符(河南省开封),秘书省正字,在汴京,十一月,除秘书省正字,未及施用,以内艰去
- 1128年,淮南东路扬州江都(江苏省扬州),承奉郎,宰邵州邵阳、道州倅,俱不就
- 1128年-1129年,淮南东路扬州江都(江苏省扬州),工部员外郎,在江都,八月二十六日,除尚书工部员外郎
- 1129年,两浙西路(浙江省),起居郎,四月,除起居郎
- 1129年,江南东路建康府(江苏省南京),以起居郎权给事中,在建康,六月二十七日,以起居郎权给事中
- 1129年-1130年,江南东路建康府(江苏省南京),中书舍人,在建康,七月,除中书舍人
- 1130年,两浙东路绍兴府会稽(浙江省绍兴),以中书舍人试吏部侍郎,在会稽,五月十一日,试尚书吏部侍郎
- 1130年,两浙东路绍兴府会稽(浙江省绍兴),试吏部侍郎,在会稽,五月十七日,有叔厚除试尚书吏部侍郎制词
- 1130年,两浙东路绍兴府会稽(浙江省绍兴),试吏部侍郎权直学士院,在会稽,五月,兼权直学士院
- 1130年-1132年,两浙东路绍兴府会稽(浙江省绍兴),知州、兼管内劝农使,在会稽,十月十八日,充徽猷阁直学士、知漳州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
- 113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省杭州),试吏部侍郎,在钱塘,二月五日,经吕颐浩举荐,叔厚试吏部侍郎
- 113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省杭州),吏部侍郎,在钱塘,二月十日,除吏部侍郎
- 113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省杭州),以吏部侍郎权直学士院,在钱塘,二月,以吏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
- 113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省杭州),兵部侍郎权直学士院,在钱塘,七月二十八日,移兵部侍郎
- 113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省杭州),兵部侍郎,在钱塘,九月十八日,御笔除翰林学士
- 1132年-1133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省杭州),翰林学士,在钱塘,九月,上辞免翰林学士奏状
- 1133年-1134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省杭州),翰林学士兼侍读,在钱塘,二月二十八日,进兼侍读
- 1134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省杭州),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在钱塘,二月二十一日,兼史馆修撰
- 1134年-1135年,两浙西路临安府钱塘(浙江省杭州),知府兼管内劝农使、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在钱塘,七月十五日,授宝文阁学士、知绍兴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两浙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
- 1135年-1137年,两浙东路绍兴府会稽(浙江省绍兴),宝文阁学士、左承议郎、提举江州太平观,在会稽,七月,落职奉祠,提举江州太平观
- 1138年-1140年,两浙东路台州临海(浙江省临海),宝文阁学士、朝奉郎、提举江州太平观,在临海闲居,四月三日,转朝奉郎,进封开国伯
- 1141年-1142年,两浙东路台州临海(浙江省临海),宝文阁学士、朝散郎、提举江州太平观,在临海闲居,五月二十三日,转朝散郎,进封高密郡开国侯
- 1141年-1142年,两浙东路台州临海(浙江省临海),左朝请郎,在临海闲居,春,转左朝请郎致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3
【介绍】:
宋徽州绩溪人,字汝明,号三山老人。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钦宗时奏言战祸始于赵良嗣,请杀之以快天下。迁侍御史。高宗即位,言者论其尝事张邦昌伪廷,降集英殿修撰,知庐州。守庐二年,修城治战具,出兵击盗,人心始安。累迁广西经略使,因素为秦桧所恶,又遭转运副使吕源诬陷,下狱死。
全宋诗
胡舜陟(一○八三~一一四三),字汝明,晚号三山老人绩溪(今属安徽)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山阴主簿。历秀州教授,选为睦亲宅宗子博士,迁监察御史。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擢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出知庐州。三年,移建康府。四年,改临安府,以事夺职提举江州太平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四)。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起充京畿数略安抚使。二年,再知庐州。五年,移静江府(同上书卷一○一)。八年,以事罢;十年,再知静江(同上书卷一一九、一三五)。十三年,以忤秦桧死于静江狱,年六十一。秦桧败后追赠少师。著有《三山老人语录》等,已佚。清道光十九年裔孙胡培翚辑有《胡少师总集》六卷。《宋史》卷三七八、《新安文献志》卷七八有传。今录诗十四首。
全宋文·卷三七七四
胡舜陟(一○八三——一一四三),字汝明,徽州绩溪(今安徽绩溪)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历州县官,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高宗即位,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擢徽猷阁待制,知建康府,改临安府,充京畿数路宣抚使,迁庐寿镇抚使,改淮西安抚使。绍兴五年知静江府。为台官论罢。十年复为广西经略使、知静江府。十三年,运副吕源以书抵秦桧,讼舜陟受金盗马,非讪朝政。秦桧素恶舜陟,奏遣大理寺官往推劾,辞不服,死狱中。《宋史》卷三七八有传,又见清胡培翚《胡少师年谱》。
主要活动
- 1109年,进士
- 1109年-1116年,两浙路越州(浙江绍兴),县簿、儒学教谕,授将仕郎越州山阴县簿会稽儒学教谕
- 1117年-1119年,两浙路秀州(浙江嘉兴),教授,升通直郎秀州教授
- 1119年-1120年,京畿路开封(河南开封),睦亲宅宗子博士,改奉议郎睦亲宅宗子博士
- 1121年-1123年,京畿路开封(河南开封),御史台检法,在京任御史台检法。冬,方腊乱,盗犯绩溪,家乡屋宇一夕煨烬,骨肉惊散,渡江逃避
- 1123年-1126年,京畿路开封(河南开封),监察御史,在京任御察御史。
- 1126年,京畿路开封(河南开封),殿中侍御史,进殿中侍御史
- 1126年-1127年,京畿路开封(河南开封),侍御史,拜侍御史,面赐绯鱼,又赐文犀带
- 1127年-1128年,淮南西路庐州(安徽合肥),知州,转朝请郎秘阁修撰知庐州
- 1128年-1129年,淮南西路庐州(安徽合肥),知州兼安抚使,知庐州,兼淮西安抚使
- 1129年,淮南西路庐州(安徽合肥),制置使,除朝请大夫徽猷阁待制淮西制置使,入觐,抗言:“方今搢绅皆谓国势未易振,故兵备弛而土宇侵。自古未闻有颛务退避而能立国者,唯陛下坚意不屈,效汉高之必战,以起士心。”上嘉叹之
- 1129年,江南东路建康府(江苏南京),都制置使、知府,改沿江都制置使、集英殿修撰,王羲叔副之,知建康府
- 1129年-1130年,两浙西路平江府(江苏苏州),宣抚司参谋官,朝廷知与杜充不合,移舜陟两浙宣抚司参谋
- 1130年-1131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知府、兵部侍郎,知临安府,复为徽猷阁待制,兼兵部侍郎
- 1132年,江南西路江州(江西九江),知州、安抚使,起复知江州兼沿江安抚使。时新经李成之祸,止存空垒,乃修城训兵。他日刘忠至城下,闻有备去
- 1132年,江南西路江州(江西九江),知州、安抚使、宣抚使,充京畿数路宣抚使
- 1132年-1133年,淮南西路庐州(安徽合肥),宣抚使,任庐寿等州宣抚使
- 1133年-1134年,淮南西路庐州(安徽合肥),安抚使,王全犯庐州,至则降,复散财发粟,流民渐归
- 1134年-1136年,广南东路广州(广东广州),知州,经略两广,征降贼将张广等,得兵五万余,兼平靖倭寇
- 1136年-1140年,广南西路静江府(广西桂林),知府、经略安抚使,除徽猷阁学士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听讼率尽辰漏,庭中肃然
- 1141年-1143年,广南西路静江府(广西桂林),知府、经略,起知静江府,复为广西经略
全宋文·卷三二○二
主要活动
- 1106年,进士
- 1121年-1122年,两浙路镇江府(镇江),镇江府知府
- 1123年-1125年,两浙路越州(绍兴),越州知州
- 1129年,两浙路明州(鄞县),明州知州
- 113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6月知明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44
【介绍】:
宋蔡州人,字藏一。徽宗崇宁二年进士。高宗建炎初历尚书右丞、中书侍郎。三年,拜右仆射兼御营使。苗傅、刘正彦之变时,以善事斡旋,保护之功居多。出知洪、江州。绍兴二年,以吕颐浩力荐,再相,主和议及定都临安。先后诋毁李纲,排斥赵鼎,为时论所轻。与秦桧有隙,桧秉政,废居八年。卒谥忠靖。有《秀水闲居录》。
全宋诗
朱胜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今河南汝南)人。一说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南宋馆阁录》卷七)。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登上舍第。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高宗建炎改元(一一二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二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三年,为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内侍苗傅等逼高宗退位,事平,出知洪州,寻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马进陷江州,降分司南京。二年,除兼侍读,寻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母忧去,起复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七年,起知宣州。八年,又奉祠(同上书卷一一二、一一八)。九年,再知湖州,寻引疾去(同上书卷一二六、一三二)。因与秦桧不合,前后废居八年,十四年卒,年六十三。有《秀水闲居录》一卷。《宋史》卷三六二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三六三四
朱胜非(一○八二——一一四四),字藏一,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建炎元年,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迁礼部侍郎,为翰林学士。二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苗、刘之乱,保护之功居多。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寻提举亳州明道宫,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责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二年,复左宣奉大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寻复观文殿学士、知绍兴府。再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母忧去,起复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充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起知宣州、湖州。秦桧得政,废居八年。绍兴十四年卒,年六十二。谥忠靖。著有《秀水閒居录》三卷、《绀珠集》十二卷、奏议十五卷等。《宋史》卷三六二有传,又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宋史·艺文志》七。
主要活动
- 1103年,进士
- 1115年-1117年,京东东路青州(青州市),京东东路提举学事司
- 1127年,京东西路应天府(河南商丘),应天府知府兼安抚使
- 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翰林学士
- 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中书舍人
- 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礼部侍郎
- 112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翰林学士,5月除尚书右丞
- 112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舍人
- 112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参政,12月除中书侍郎
- 1128年-113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宰相,1129年4月罢右相,知洪州
- 1129年,江南西路洪州(南昌),洪州知州兼安抚使,7月提举亳州明道宫
- 1131年,江南西路江州(九江),江州知州兼安抚使,5月27日知江州
- 1132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绍兴府知府
- 1132年-113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使
- 1138年,江南东路宣州(宣城),宣州知州,3月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 1139年,两浙西路湖州(吴兴),湖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