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其它
大雪不出(1116年1月)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晶晶日欲出,翻翻风自横。
近阶三尺雪,附火一杯羹。
老树春难别,深檐乌或(四库本作鸟欲)鸣。
新春第三日,坚坐若为情。
试院夜坐(1116年1月) 宋 · 吕本中
七言律诗
急雨翻灯夜不眠,小床攲侧似乘船。
平生万事不如意,病后一身私自怜。
海中神仙渺茫里,方外酒徒憔悴边。
本自无心觅馀地,问公何苦爱逃禅。
曹南试院怀向子諲兄弟兼呈张扩(1116年) 宋 · 吕本中
大向金相玉为表,小向坚车取长道。
闭门不见今几日,尘埃满城何时好。
病夫坐稳百不闻,读书聒人到夜分。
朝来雨过凉气足,思与张侯同叩门。
正月十五日试院中烹茶因阅溪碑(1116年1月15日) 宋 · 吕本中
小炉方鼎蛙蚓鸣,那知帘外东风惊。
乱云初破盘凤影,缺月半堕春江明。
已驱簿领出门去,更洗肝肺令愁醒。
大碑古字久寂寞,高堂素壁空峥嵘。
坐看光焰扫尘土,便觉冰霰临窗屏。
文章断绝生气在,妙句直欲无兰亭。
峄山野火烧欲尽,瘗鹤半在江中陵。
不知此书更奇古,反覆餍饫无讥评。
山精地神肯爱护,至今欧虞来乞灵。
要令石鼓举吉日,不必细字临黄庭。
生平访古少如意,对此自足忘经营。
世间儿女争媚好,纸上姓名谁重轻。
迩来半月得坚坐,一室当行千里程。
南楼灯火漫明灭,北里笙竽频送迎。
儒生事业了不恶,故人浮沈吾懒听。
更阑更自取书读,唤起奴仆寻短檠。
大雪不出寄阳翟宁陵(1116年1月) 宋 · 吕本中
簿书终岁忙,风雪一日静。
闭门近残火,稍觉诸事胜。
平生汗漫游,已负麋鹿性。
微官不能归,但见日月竞。
老人去已远,我行复未定。
训言实在耳,无因问温凊。
归心止阳翟,悲梦识新郑。
大女痴无比,有语多未听。
小女索乳啼,不与穷屋称。
想唤添丁来,与汝相和应。
低头坐儿曹,气血安得盛。
非无车马心,未忍求捷径。
顾自阻饥寒,畴能免讥评。
诸郎何时逢,相作玉树映。
文章有活法,得与前古并。
默念智与成,犹能愈吾病。
点绛唇 闺思(1116年3月) 宋 ·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祗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芳草:芳香的青草。),望断归来路。
⑴ 只(zhǐ):只,仅仅。
念奴娇 春情(1116年3月) 宋 ·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木兰花令(1116年3月) 宋 · 李清照
沉水香消人悄悄,楼上朝来寒料峭。
春生南浦水微波,雪满东山风未扫。
金樽莫诉连壶倒,卷起重帘留晚照。
为君欲去更凭栏,人意不如山色好。
次韵张矩臣迪功见示建除体(1116年8月) 宋 · 陈与义
① 原注:矩臣字元方,退傅邓公之孙。尝为南都幕掾。
建德我故国,归哉遄我驱(原作躯,据须溪本、四库本改)
除道得欢伯,荆棘无复馀。
满怀秋月色,未觉饥肠虚。
平林过西风,为我起笙竽。
定知张公子,能共寂寞娱。
执此以赠君,意重貂襜褕。
破帽与青鞋,耐久心亦舒。
危处要进步,安处勿停车。
成亏在道德,不在功利区。
收视以为期(须溪本增注:疑当作明。),问君此何如。
开尊且复饮,辞费道已迂。
闭口味更长,香断窗棂疏。
跋蔡襄自书诗帖(1116年4月) 宋 · 杨时
端明蔡公诗稿,云此一篇极有古人风格者,欧阳文忠公所题也。
二公齐名一时,其文章皆足以垂世传后,端明又以翰墨擅天下,片言寸简落笔,人争藏之以为宝玩,况盈轴之多,而兼有二公之手泽乎?
览之弥日,不能释手,因书于其后。
政和丙申夏四月癸未,延平杨时书。
孙先生春秋传序(1116年2月) 宋 · 杨时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春秋之时,《诗》非尽亡也,《黍离》降而为《国风》,则王者之诗亡;
王者之诗亡,则《雅》不作,而天下无政矣,《春秋》所为作也,故曰《春秋》天子之事也。
孔子没,更秦燔书,微言中绝。
汉兴,诸儒守专门之学,互相疵病,至父子有异同之论,况馀人乎?
然自昔通儒达识,未有不由此而学也。
熙宁之初,崇儒尊经,训迪多士,以谓三《传》异同,无所考正,于六经尤为难知,故《春秋》不列于学官,非废而不用也。
而士方急于科举之习,遂阙而不讲,可胜惜哉!
高邮中丞孙公先生以其餍馀,尽发圣人之蕴,著为成书,以传后学。
其微辞妙旨,多先儒之所未言者,启其关键,使学者以稽其门,叩其户,以窥堂奥,岂曰小补之哉!
余得而伏读之,不能释手,闻所未闻多矣。
而其孙广伯乃以其书属余为序,以予之浅陋,使得挂名经端,自托不腐,岂不幸矣哉?
然承命以来,于兹有年矣,而不敢措笔于其间。
窃谓先生以宗工钜儒,世所师仰,虽片言寸简皆足以垂世传后,况其成书耶?
晚学后进,妄以芜辞污镘之,非惟不足以为重,乃退之所谓言之适有累于高明也,故绝意不敢为。
而广伯之请益至,乃勉为之书其后,庶乎如古之附骥尾者,后之览者矜其意而勿诮焉可也。
追和帛道猷一首(1116年1月10日) 北宋 · 释德洪
永怀山阴老,漱流味馀津。
幽寻见兰丛,苍然出荆榛。
便欲即之语,忘其千岁人。
归休正吾志,理顺如析薪。
夜舂博饭吃,犹胜海南民。
哭吴亦虚一首(用方时敏韵)(1116年7月12日) 宋 · 刘一止
髯吴少年日,轻车驾飞黄。
授简千人中,风流蔼东梁。
根植苦不牢,一朝陨清商。
谁者不归尽,我独哀此郎。
人物秀且美,叔夜惭龙章。
眼看一抔土,瘗此白璧光。
空馀百篇诗,老语惊摧藏。
孤儿将谁赖,门户如冰霜。
我非山巨源,感念徒悲伤。
恨墨慰九泉,别语尚微茫(自注:亦虚临别,属余为铭。)
次韵张祠部见示(丙申) 宋 · 程俱
七言律诗
大涤先生不讳贫,鬓髯虽白脸长春。
三江鱼美东曹后,二柳泉甘慧晓邻
怀组归来无长物,挂冠谁复并清尘。
自怜出处俱违性,旋结衡茅寄此身。
⑴ 自注:《南史》张融与陆慧晓并宅云云。
京西北路提举常平司新移公宇记(政和六年四月) 宋 · 程俱
政和四年冬,诏复置四辅郡,颍昌府领南辅都总管。
于是京西北路常平使者言,常平司故治颍昌,今颍昌隶畿内,当徙治所。
部州惟蔡大州,处一路中,道里径,易于督察,报应便,且近徙省劳费。
敢以请。
奏可。
时朝奉郎、信安余侯实提举常平事。
明年,奏下,则于蔡城东南隅得官地若干亩。
夏六月兴土功,冬十月毕涂雘,为屋二百八十六间,吏舍居十三。
又明年,余侯以书属某记。
某惟余侯信厚敏明,自试吏至为御史、部使者,其为政循理而行,奉法度惟谨,不为赫赫名。
然所历有实绩可纪,无事于斯记也。
辞不听。
某惟古建官列为公、卿大夫、士,其栋宇、车服、器用之文皆有等衰存焉,贵与贱亦各安其所当得,而无怍怨于其间。
故虽大启尔宇,山川土田,而不为泰;
一堂五亩,还庐以桑,而不为偪。
彼诚知建官所以待天下之贤能,非以私天下之贤能也,凡以为国与人而已。
所谓公、卿、大夫、士,其职非惠人,则乂人;
其克有禄位,非有功于国,则有劳于国者也。
其任大,其享大亦宜。
惟外使者,常平专以惠人为本,人为重,使者因以重。
盖常平之职,掌常平免役之政令。
谨视岁之早晚丰俭,以颁敛出纳,而赒万人之艰阨;
周咨川原山泽之利害,以阜人财、任土事;
通泉府之货贿,以平节贾;
禄庶人之在官者,以纾人力;
凡鳏寡孤独废疾之人受食焉,共其养生送终之具。
其凡有二,曰常平之法,取于人者以予人;
免役之法,取于人者以治人。
是法也,更元丰、绍圣至于今,兹盖三圣人而后备,一以惠人而已。
其维持衍绎,繄使者是赖。
其守金谷如制阃外,其称丰荒如持权衡,其急民隐如救焚溺,是能守我三圣人之良法,以宣上泽于一路。
则所谓惠乂人与劳于国者,使者有焉。
夫如是,居则广厦跨闾里,出则车马光原隰,以奔走八州五十县之人,盖亦未为泰已。
然则经度之勤,栋宇之壮,无足为余侯记,而独喜余侯之有以称也,又安得不书?
政和六年夏四月甲子,具位程俱记。
户部尚书许公墓志铭(政和六年九月) 宋 · 汪藻
政和五年四月甲寅,中大夫、提举洪州玉隆观许公卒于袁州。
公以文学起家,以材力结人主之知,为世名臣。
当朝庭建立法度之时,所更皆其要剧。
凡事纷于前,众人圜视莫知所为,公独从容处决。
初若不以经意,退而视其规模,条析明甚,有深思熟虑不能至者。
用此四历大镇,五为户部侍郎,一为尚书,官至中大夫,职至枢密直学士。
虽间用言者数出,然天子思公,不逾时辄召。
故卒之日,贤士大夫皆衋然悲伤,以用公之材为未究。
公讳几,字先之,世居饶之馀干,至高祖始占籍信州贵溪,故今为贵溪人。
曾祖待用、祖尧卿,皆不仕。
皇考宗举,举进士,卒官秘书丞,以公故赠光禄大夫。
公儿时有大志,出语惊人。
大丞相韩公琦镇大名,公在大名以诸生见,独伟视公,为加礼,遣诣太学。
未冠,擢上第,调筠州高安主簿。
光禄公间往视之,会摄邑事,规画良善,光禄喜曰:「儿能尔,吾何忧」?
为之信宿而去。
丁光禄公忧,起主饶州乐平簿。
已而为其令,大兴学校,课士习经,亲与之酬酢,虽旁邑亦遣子弟从学。
浚陂池利于民者,责其寮分任之;
独练湖之役为大,则躬按行其地,为之区处,溉田无虑万计,民刻石纪功,治行为江东第一。
用荐者改宣德郎、知宣州南陵县,还民之托僧尼为奸者数百人。
勾当开封府右厢公事,尹高其能,虽府事亦关决公。
会复常平官,大臣首荐公,擢提举京西南路常平等事。
奉使有旨,为开封府推官。
丁普安太夫人忧,免丧除虞部、金部、户部员外郎,赐五品服。
今上即位,有以永兴等路馈饷为言者,遣公驰视,数月毕,财以不乏。
馆北使,除大府少卿。
先是吏俸不时得,贫者患之。
公能使利无遗入,用品秩高下,分日而给,未几以均足闻。
为提举南郊事务官,除将作监。
吏与工比为奸,盘结牢甚,如斲削涂塈丹雘之工,当以次用,而吏于役初,概给其廪,故浮耗不赀,且閒剧不均,诉者纷然。
公以楹数逆为之程,使未役其役者不食其食,费省而功倍,遂为永法。
除大理卿,改太仆,马政蕃息,入户部为侍郎。
公前为郎多在户部,其财用出纳敛散,铢分缕析,皆有成法。
及莅官左曹,益当天下之剧,夙夜尽瘁,讲求利病罢行之。
其大者必反复议论,务合熙宁、元丰之法,毅然不可回夺。
上亦知公忠,乃多见纳用,议者以异时居大农无与公比。
除显谟阁待制、知郓州、充京东西路安抚使。
盗倚梁山为薮,害所被甚众。
公籍渔者十人为保,晨肆其出,夕责其归,否则同保以闻,自是穷治无脱者。
汶上多衣冠,其嚚子憸孙,惟怙势横闾里,善良苦之。
公刑其尤者以徇,风俗为变。
迁显谟阁直学士、知成都府。
入见,除户部侍郎。
以子丧乞外,上曰:「卿宣力久,其少安」。
复除直学士、知成都府。
言者以公摇泉布法,降充待制、提举亳州明道宫。
既投閒,筑室饶之东湖,尽江山之胜。
大观三年秋,亟召,除工部侍郎,数日改户部。
岁有大礼之费且倍,经人为公虑,公不取于下,不贷于中,前期而办。
会开封府李孝称领诏狱,以公摄尹事,剖决精明,廷中皆指相示曰:「是故为厢官者,其可犯耶」?
稍稍引去。
拜本部尚书,兼详定一司敕令。
公练习邦赋,每檄在京库务及移文诸路,口授吏曰,某所为钱若干,某所为物若干,某费当取彼,某储当给彼,吏且听且书,莫知其端。
及覆视案牍,无一不如公言者,人人骇服。
言者以公治染院事不实,除龙图阁直学士、知婺州,俄降充天章阁待制。
已而事白,除枢密直学士、河东路计度转运使。
公屡辞不获,则请广籴以绝豪右射利之奸,从之。
改真定府路安抚使,兼知成德军。
未逾月,徙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
河东被边,绵地数千里,公尽护诸将,纪律赫然。
及其暇时,修垦田法以利兵农,谨烽燧、明斥候,奸不得发。
或报衙头招集亡命,公用防秋法戍境上度兵官牛宗可,使用防城法,布鹿角、坏道路、为陷马坑,贼知有备,讫公去不敢窥边。
有恶少数人,结死党,号弟兄,其一犯法,悉捕治之,而流其为首者。
边郡例以抚养库钱易货他郡,公为盗欺,至乾没不可计,莫能擿其奸。
公一追偿,无敢隐。
以其赢劳将士,皆得其死力。
坐户部时裁减吏禄非是,夺枢密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寻谪授永州团练副使,袁州安置。
公屏居杖履,翛然无流落之叹。
既二年,上立皇太子,复中大夫、提举洪州玉隆观。
命未至而公卒,享年六十二。
公于父母兄弟,慈祥孝友。
乐振人之急,成人之善。
其于宗族,振之尤厚,于乡里成之尤力。
遇恩不任其子,而任其弟畿。
及帅河东,辟畿自随。
终公身,五子其官者一人而已。
故人陈于扬越客死,公为归其丧,具本业,其家至今赖之。
盖节义如此者甚众。
公聪明强记,任气敢为,状貌雄伟,议论轩然,见者竦动,知其为非常人也。
居官无小大久暂,要为不苟。
不以吏追民,不以狱诿吏,然民亦劝趋无敢怠,吏亦莫能窜其奸也。
故去乐平、南陵且三十年,父老至今诵公怀之。
于驭军理财知大体,遇事纤悉必有法度,后人用之辄享其便,虽欲出意变更,然卒不能出公之意外也。
喜读书,为文立成,不属藁,亦未尝引以自名,专用缘饰吏事,故其所施为卓荦过人如此。
有文集三十卷。
妻赵氏,清献公抃之孙,封安康郡君。
男六人。
曰璹、曰球,皆前卒。
琰,承奉郎。
馀尚幼。
女五人。
适某官胡干化,亦前卒。
馀未行。
琰将以政和六年九月某日,葬公饶州鄱阳县某乡里之原,以藻世姻,知公为悉,使来问铭。
故掇公平生行事之大者书之,而系以铭。
铭曰:
天之生材,不妄付与。
惟与伟人,则莫量数。
公方妙龄,即以材著。
两乘轺车,三帅戎旅。
五司邦财,最久其所。
事之纷来,众色疑沮。
惟公怡然,麾以笑语。
孰幽无明,孰废无举。
烨如星旋,浩如川注。
旁观叹嗟,缩手无措。
出入践更,咸有誉处。
虽班中台,十未施五。
官三纪馀,卒以才赴。
彭蠡之南,是谓平楚。
冈峦属连,气象吞吐。
筑宫其间,龟筮咸许。
非公之英,孰配兹土?
主簿胡君墓志铭(政和六年十二月) 宋 · 汪藻
安定胡者,君族姓也。
霖、君济者,君字名也。
世家歙之婺源,尝得奉新主簿以归者,君爵里也。
曰顺宜、曰大明,居乡称善人长者,遗芳衍庆,逮其子孙者,君祖、父也。
少孤,能自树立,喜读书属文,与其兄学四方,要必自我起家,虽祁寒剧暑不置者,君志操也。
以赀长雄其乡,务交结贤士大夫,间斥其馀,趋人之急,晚不乐试吏,居家以甘旨奉其亲者,君行义也。
筑亭馆溪山之间,藏书万卷,以课子弟,莳花万本,以娱宾客,一时台阁之彦、戚里之贤,交口誉君,以文纪其实,至无虑数百篇者,君能自适其适而有闻于世者也。
得年五十有三,以政和二年某月甲子殁牖下者,君之始终可考而无愧者也。
曰清河张氏,宜家媲德,曰师礼、师雄、师愈,嶷然为举子之秀者,君之嫔、息也。
女一人,为进士张亨龙妻。
孙男女若曾孙合十人者,君之后将大而无穷也。
六年冬十有二月某甲子,卜其家百步曰西园之石者,君之葬所年月也。
孔子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君于志义,几于两得矣。
而孤师礼又能状君之行实,求铭于余,以行世传后,其言皆合理应法,此余所以为之铭而不得辞者也。
铭曰:
德人之生,如玉粹然。
与瑑琮璧,交神享贤。
宁韫诸石,辉山润川。
孰能自珍?
君实有焉。
不受世琢,独完其天。
徜徉林庐,匪轾匪轩。
喜事如侠,遗神若仙。
俯仰一世,归安九泉。
绳绳诸郎,驹骏雏鹓。
尚想来世,幽光益传。
其植墓槚,清阴满阡。
刻吾铭诗,信必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