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刘攽北宋 1023 — 10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3—1089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贡父,一作戆父、赣父,号公非。刘敞弟。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州县官二十年,入为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神宗熙宁初同知太常礼院,以反对新法出知曹州。哲宗元祐中召拜中书舍人。博览群书,精于史学,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治汉史部分。有《彭城集》、《公非集》、《中山诗话》等。
全宋诗
刘攽(一○二三~一○八九),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与兄敞同举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历仕州县二十年始为国子监直讲。神宗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因考试开封举人时与同院官争执,为御史所劾,又因致书王安石反对青苗法,贬泰州通判。迁知曹州,为京东转运使,知兖、亳二州。吴居厚代京东转运使,奉行新法,追咎攽在职废弛,贬监衡州盐仓。哲宗即位,起居襄州,入为秘书少监,以疾求知蔡州。在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元祐四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三),年六十七。刘攽精邃经学、史学,《宋史》本传称著书百卷(《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作六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载,辑为《彭城集》四十卷(其中诗十六卷)。《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刘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聚珍版,聚珍版原书卷一一、一六有残缺)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七卷。
全宋文·卷一四八四
刘攽(一○二三——一○八九),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六年登进士,仕州县二十年,始为国子监直讲。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以论新法不便为王安石所怒,斥通判泰州,迁知曹州。历开封府判官、京东转运使,知兖、亳二州,坐事黜监衡州盐仓。元祐初,起知襄州,入为秘书少监,以疾求去,加直龙图阁、知蔡州,复召拜中书舍人。元祐四年卒,年六十七。攽邃于史学,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著有《彭城集》四十卷(存)、《东汉书刊误》四卷(存)、《汉官仪》三卷(存)、《中山诗话》一卷(存)、《孟子外书》注四卷(存)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主要活动
  • 1046年,进士
  • 107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太常礼院
  • 1073年-107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登闻院
  • 107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户部判官
  • 1075年-1077年,京东西路曹州(曹县),曹州知州
  • 1079年-1082年,京东路待考(待考),京东路转运使
  • 1081年-1082年,京东西路兖州(兖州),兖州知州
  • 1082年-1083年,淮南东路亳州(亳州市),亳州知州,1083年9月,降授朝散郎、增差监衡州盐仓
  • 1085年-1086年,京西南路襄州(襄阳市),襄州知州,ban1
  • 10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秘书监,6月知蔡州
  • 1086年-108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中书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