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刘攽北宋 1023 — 1089
寄和父(时自宋之任越州) 北宋 · 刘攽
五言律诗
行李资章甫,秋期看海涛。
埃尘乍振袂,淮泗幸容舠。
飏舄双凫健,飞乌五两高。
须君菊花酒,慰此寸心劳。
寄杨十七 北宋 · 刘攽
五言律诗
① 杨有诗道和父萧山政善,作此报之。杨诗所称说三事,故首句及之
宰邑成三异,吾兄复妙年。
长愁越声短,不似古诗传。
高唱今独步,知音深谓然。
还疑剡溪上,纸贵几多钱。
泛舟西湖 其二 北宋 · 刘攽
五言律诗
懒意适自强,旧游疑触新。
如从剡溪客,忽晤武陵人。
钟磬高低寺,渔樵来去津。
凉风水云合,天半是鱼鳞。
雪夜月中 北宋 · 刘攽
五言律诗
雪霁流云尽,天虚片月升。
气清群玉府,光彻满壶冰。
过雁明可数,啼鸟寒不胜。
山阴自此去,野兴岂难乘。
和裴库部诸家雪 船家 北宋 · 刘攽
五言律诗
云白连沙渚,风高杂浪花。
解帆依下雁,沽酒看栖鸦。
篷响投珠乱,门攲堕剑斜。
山阴路不远,去问戴逵家。
安河阻风 北宋 · 刘攽
五言律诗
随湖寄渔浦,村戍起孤烟。
水色连天黑,沙禽亦昼眠。
柘田春种麦,客渡晚争船。
尽日无他事,寻村听野泉。
得江同州和诗后却寄 北宋 · 刘攽
七言律诗
左辅关河二十城,使车全胜直承明。
白头樽酒谙风味,乘兴篇章得性情。
苜蓿空肥天骥老,风霜有意皂雕横。
惊沙急雪迷秦树,不似山阴一日程。
次韵酬顾子敦见寄 北宋 · 刘攽
七言律诗
丹砂未化不成仙,白发衰容五十年。
已自灰心当世事,更能回首大夫贤。
对棋可待矜无敌,读易聊须记绝编。
寄语山阴顾元叹,人今同病始相怜。
其十四 北宋 · 刘攽
君为逍遥游(送曾子固倅越)
按:宋张淏《宝庆会稽续志》卷三
新差知越州张询可福建转运副使新除开封府推官田子谅可河北西路提刑广东转运判官毛渐可湖北转运判官制 北宋 · 刘攽
宣力四方,为上耳目,使者之任也。
金谷功名之会繁,狱岸鞫谳之大小,非有敏智,孰堪剧治?
以某等既更历试,皆有称誉,并假节传,往明若否。
夙夜匪懈,以酬宠数。
皇伯彰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高密郡王宗晟等故母康国太夫人孙氏可赠越国太夫人制 北宋 · 刘攽
朝廷广爱以崇孝,故追远者常厚;
多士念母而思报,则推恩而不遗。
矧其《麟趾》周宗,《鹊巢》懿德,不吝崇锡,以示光宠。
具官某等母某氏,妇道端淑,母仪圣善,训诲诒世而可纪,庆祉钟后而兼茂。
将相之荣,萃于子舍;
山河之祚,大启郡封。
而凯风寒泉之思,未充孺慕;
象服翟车之赐,宜有加等。
俾即会稽之奥,以为汤沐之华。
壤户有知,歆此峻礼。
新差知越州熊本可知杭州制 北宋 · 刘攽
良二千石,朝所甚贵也。
夫其总千里之寄,当一道之重,平赋察讼,行善备政,使下不畏吏,闾里无愁叹之声,可以言股肱之美,宣力四方者矣。
具官某早以俊材,跻于法从,恺悌而济之屡断,悃愊而至于无华,荐假左符,率致善誉。
今赋税出东南,二浙为盛;
舟车之所走集,馀杭居要。
推择付汝,往哉惟谐。
夫事无剧易之辨,民靡南北之异,惟既乃心,斯有成绩。
夙夜恪居,以副休宠。
新除吏部郎中章楶可知越州制 北宋 · 刘攽
出宣使指,入居郎台,朝廷之选,二者偕重。
而东南之邦,会稽为大,督输财赋,平治狱讼,使闾里无叹声,农桑得其职,长民之所寄,又宜择焉。
吾不以重外为嫌,而忽共治之意,以是命汝,往惟钦哉。
两浙提刑张询可知越州知濠州林颜可知虔州唐坰可知舒州制 北宋 · 刘攽
列郡之治,皆以承流宣化为事,虽分地有大小,处民有南北,朝廷以为共治,其重均焉。
以询尝为省郎,出分使指,以疾自上,求得所便。
察其馀力,固足卧治,是以付之会稽,当一都会。
以颜与坰率更剧任,可以繁使。
惟虔暨舒,皆今名郡,好讼之称,被于俗谚,列仙之游,或在名岳。
各务悉心,以集民誉。
为王驾部汝州谢二府启 北宋 · 刘攽
明诏屡下,深惟共治之难;
蕞器无庸,缪辱维翰之寄。
祗膺宠渥,深极怔营。
伏念某器宇至卑,天机甚浅,学虽勤而功半,智不足而道悠。
徒以袭先世之遗荣,阶昌辰之膴仕。
奉令承教,竭其毣毣之愚;
旷日逾时,止于断断之技。
甘心自守,绝望见知。
曩者方岳之贤,继有公事之奏,使得从尚方之给笔,䌷石室之成书。
誉出不虞,声弗中实。
铅刀一割,何足收功?
剑首吷然,于焉滥吹。
内惟极陋,曷意逢亨?
过沐鸿私,俾分侯社。
待诏云久,可嗤东郭之贫;
怀章来归,良甚会稽之宠。
姑薄游以从告,惊传舍之易人。
几成襆被之羞,窃有遗簪之叹。
尚蒙记录,不汝遐遗,旧物复还,戍期加近。
失马为福,益钦北叟之风;
跃冶效祥,私有镆邪之愿。
顾兹幸会,诚赖攀援。
伏遇某官掌握国钧,陶冶士类,矜一夫之弗获,使寸善而必收。
葑菲不遗,菅蒯代匮,致兹懦品,骤玷宠光。
夫长人之官,专城为重,提封至广,生齿实繁。
自非循良,鲜不旷乏。
田室荒露,由劝农之靡亲;
刑政放纷,繄奉诏之或阙。
敢不冰檗励操,夙夜自公!
庶兹毫发之能,仰答丘山之赐。
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唐公墓志铭 北宋 · 刘攽
公讳某,字彦猷。
幼清警介特,其守气精壹,而内志端直,故其于为学深而简,文章高耸。
其以应物不烦,而达规矩绳墨,粲然有常,而枉直判于彼矣。
始皇考待制公以清修著称,而公能世之。
士大夫论贤父子,多举唐氏云。
公初以荫为将作监主簿。
天圣间,献所为文章,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除知湖州长兴县。
以忧去,其后四迁至太常博士,历知华亭、诸暨县,梧州、归州。
用近臣荐,拜监察御史。
未至都,丁太夫人忧。
既除服,而荐公者适当执政,以故事避嫌,出知庐州。
御史中丞张公方平言于朝,上因为留公。
公既在朝,言事举大体,其所刺讥,不避权贵。
初,诏书设六科以求士,谓之贤良方正茂材异等,而许人自荐。
又三岁辄一举,士大夫徒以文词进,无益于治也。
公始建议,请使公卿荐贤良,又欲如汉故事,须天子特诏乃举之,不以岁年限也。
天子使两制近臣议,参知政事吴公育以为不可许,论难上前,遂寝。
公自以所言直,独不可大臣意,故见沮格耳,即大臣有过,孰当言者?
章疏凡七上,不能得。
徙为工部员外郎、直史馆、知湖州。
吴公为御史者也,公持正不阿如此。
其后制举亦竟使近臣荐之,用公初议也。
迁江南西路转运使,总六路漕运事。
有建议欲自重其权者,请使六路转运使事皆禀己,其于文移,当如郡县上台省,不如是,漕事不集。
朝廷从之,诸路皆承命不敢有异。
公独以谓赋入有经,转运使不待督责而足。
即凶年饥岁,虽盛督责犹无益也。
今事皆禀己,是将以势临之,有求将必取盈,非祖宗之旧,上疏争之。
朝廷犹欲伸前议,乃徙公福建路。
居顷之,发运使亦复自请罢其议云。
明堂覃恩,迁刑部员外郎,入为三司户部判官、改判磨勘司。
张尧佐由女宠骤用,公数刺讥尧佐。
陈丞相执中故尝请建上为储贰,天子以为其功,厚报之。
公复为上言:「执中何得为功」?
上不以为忤,待公甚厚。
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入辞,上谓曰:「吾今召卿」。
未至江东,修起居注阙,上遂用公补之。
顷之,召试知制诰,赐金紫,判流内铨,迁礼部郎中,奉使契丹。
还,曾丞相在政府,与公亲嫌,出知苏州,徙杭州。
数岁,徙青州,迁吏部郎中,道拜翰林侍读学士。
今天子即位,迁谏议大夫。
召还,勾当三班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迁给事中。
治平元年十月九日,薨于京师,年六十。
诏赠礼部侍郎,予四子官,赙赠加等。
公善与人交,意所许与,坚不可间;
其所不可,不假借矫强以为欢。
性嗜书画研墨,尺牍与人,多珍藏之。
未尝问家有无,田园皆推以予他昆弟。
始娶萧氏,再娶陈氏,皆先公卒。
子四人某。
三女子。
唐氏本鲁北海人,自公五世祖徙家杭州。
曾祖讳某,仕钱氏为盐铁巡官,累赠谏议大夫。
祖某,衢州龙游县令,累赠工部侍郎。
考讳某,天章阁待制,赠尚书左仆射。
数世皆葬其乡里。
公之为杭州,岁时盛车骑,宾从上冢,乡里荣之。
及公之薨后一年某日月,从葬于先兆,以夫人陈氏祔。
铭曰:
唐氏居吴,迨公五世。
由祖及孙,浸以显贵。
其贵维何?
侍从帝侧。
褒章贲襚,辉光幽穸。
维其令德,有继有承。
其德维何?
直哉惟清。
公葬旧墓,有祔有从。
永世不忘,寘铭公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