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题丁氏堂六言四首 其三 宋 · 刘一止
六言诗
总自胸中描出,不妨怪怪奇奇。
雁荡龙湫彷佛,鸾翔凤舞参差。
其四
六言诗
翠峰欲并眉妩,艳蕊难争脸红。
昔日寒年(四库本作岩)枯木,何如此个家风。
山静疑院铁磬老师通公真赞 宋 · 刘一止
① 四库本作江,诗中同
堂堂律师,了无上乘。
律彼后生,约束如绳。
我煞叩师,师笑而嘻。
曰我无心,法何所依。
以无心故,说持说犯。
以无法故,横竖钩贯。
我知是师,说本无说。
身心了然,片云孤月。
姜山嵯峨,宛在世外。
访师遗踪,惟铁磬在。
片云出山,孤月丽天。
铁磬不鸣,声满大千。
按:《苕溪集》卷二四。
自作真赞(1126年) 宋 · 刘一止
枯木寒岩,形影相依。
禄食而臞,孰与遁肥。
四十九年,我知其非。
已往不谏,来者庶几。
按:《苕溪集》卷二四。
又自赞(1160年) 宋 · 刘一止
居闲无所乐,从仕无所愧。
忽作此两言,自省过去事。
害性多矣晚乃安,苦心至矣晚乃甘。
咄,我无初终得丧兮,又何乘除于其间。
按:《苕溪集》卷二四。
三友斋赋 宋 · 刘一止
余行年二十有四,不知取友,即家君游息之会,别为一小斋,可方丈许,常兀兀独坐,恨孤陋而寡偶也。
有一麈尾,命曰白友,一拳石曰碧友,一琴曰黑友。
因名其斋云。
刘子三友,白碧黑也,各以色称,因其适也。
谓友伊何,心莫逆也。
并我而四,共兹室也。
不笑不言,淡而默也。
不见其损,亦不见其益也。
客有造余曰:「吾闻古圣贤之取友以人而不以物,以德而不以色。
直谅多闻,岂非德之人与?
今子友是,不可则也」。
余曰:「不然,天地剖判,万物权舆,适然有生,若吸若嘘。
寄一温于全潮,互出没于太虚。
均形色其天性,奚物我之差殊。
审如子言,则既惑矣。
虽然,请为子言之。
余观世间,争名于朝,争利于途,翕习沸渭,骀荡温舒。
闾阎纷其森罗,冠盖俨其驰驱。
净者易染,清者易污。
维是白友,涅而不缁,有于陵仲子之洁也。
高下相形,利害所怵,信者可伪,智者可愚,勇者犹豫,辩者呫嚅。
摧百鍊于绕指,回鼓瑟于吹竽。
维是碧友,介然莫移,有伯夷氏之特也。
至于钩弦柱指,函宫泛商,写天地之淳和,杂古今之兴亡。
或疏而越,或啴而缓,或奋而厉,或发而散。
《国风》、《雅》、《颂》,和而质也。
骚人逐客,忠而激也。
巍巍汤汤,奔放而屼岌也。
促促刺刺,切切眤眤,怨断而幽忆也。
余于是乎玩其声而略其意,寓于手而忘于心,喜怒悲愤,初无所随。
俄而奏罢,风恬籁寂,反于无迹。
是黑友者,其庶几乎老聃氏之常德不忒也。
嗟乎,余于三友,虽以物取,而人存其间;
虽以色命,而在德罔弃。
盖所谓若有德而不知其德者耶」。
客俯焉而叹,爽然而自失,出以告其徒曰:「吾得取友之术矣,二三子何患乎无友」。
秋郊赋寄友人 宋 · 刘一止
纷吾忻此凛秋兮,汩吾行此乐郊。
却游氛而懭悢兮,斥万里于澄霄。
日𣉞𣉞而逾厉兮,天迥迥而益高。
潦水收而泓渟兮,微风过而萧条。
轶爽思以遐骛兮,逝幽怀之远飘。
神眐眐而直上兮,意渺渺而独超。
悼时运之不留兮,嘉节物之见邀。
莽四野其无人兮,兀平岗之岧峣。
惊独鹤之清唳兮,咽残蝉之三嗷。
燕如客而归告兮,雁哀鸣以求曹。
相老农之就閒兮,晚霜镰之在腰。
登禾黍于囷箱兮,场圃晏乎其逍遥。
伐社鼓之坎坎兮,挂杖头之空瓢。
繄境会而情感兮,伤志大而形么。
独相羊以无匹兮,起怅望而翘翘。
嗟佳人之何在兮,倚翠袖而若招。
思夫君而不可见兮,挽蓬首而屡搔。
岁月骏骏而遂往兮,怅此情之不自聊。
亦何忧之不臻兮,绪轧轧其如缫。
总事业之无闻兮,想富贵之不能徼。
将今世之舍旃兮,盖令名之勿劭。
力古人而愿学兮,溯千载而上交。
嗟人生之南北兮,况截道之惊飙。
顾筋力能几许兮,苟比(音频)年而远徭。
曾一饱之不谋兮,岂吾分之已叨。
世种种其奚数兮,信我行之每劳。
岂无林壑之旧游兮,方驾言其出遨。
策高足于青冥兮,昔岁莫其同袍。
通旧籍于禁门兮,幸新时之适遭。
谅从此以遐举兮,税修梧以安巢。
彼出处固异宜兮,奚独缅想而心摇。
省定命之可安兮,人何资于卜兆。
维南之山兮,有蓛与肴。
维溪之水兮,可以容舠。
既濒我先君之幽宅兮,复舍此而焉逃。
营庇身之三椽兮,缉一把之盖茅。
美秋月之如圭兮,又春卉之穷妖。
饱松风于长夏兮,拾东畦之坠樵。
宜上天之见贷兮,赋此乐其特饶。
晞吾发兮崖澨,散吾趾兮山椒。
庶无声而无臭兮,眷寿命于松乔。
田永年乞将父实为建州军贼杀死恩泽补女夫许登承信郎制 宋 · 刘一止
敕具官某:朕于死事之臣,未尝不恻焉动心,恩其族类,惟恐或失,所以劝义士而羞叛人也。
尔其异姓之亲,与沾命秩,宜知自节,以称所蒙。
可。
桂阳监司理李士权平阳县令赵景韩推恩各合循一资制 宋 · 刘一止
敕具官某:日者湖湘之寇,负固阻险,侵轶郡县,至烦王师,仅乃克灭。
军须办给,尔与有劳,第赏进阶,国之常典。
可。
吴希祥降一官仍罢邵武军通判制 宋 · 刘一止
敕具官某:朕念大江之西,俗习轻悍,选择能吏,固将安之。
尔为州治中,始闻潢池弄兵之警,诡求避去,便文自营,朕何赖焉?
论者以闻,罪其可逭?
贬秩一等,免所居官,自为宽典,念恩循省。
可。
前辰州沅溪令王汲禦盗有功循一次制 宋 · 刘一止
敕具官某:曩者鼎、澧之间,盗贼窃发,迄于平定,尔与有劳,赏以懋功,国之典也。
可。
按:宗亚昌云「曩者荆江郡县」,陈朴云「狂寇弄兵,侵轶旁近」,下词同。
进武校尉张安道王正臣差赍文字过界各与转一官制 宋 · 刘一止
敕具官某:尔等传命越疆,咸以能选,进官一等,以为尔宠,往其勉之。
可。
枢密副使左通议大夫王庶除资政殿学士知潭州制(1138年11月22日) 宋 · 刘一止
朕缉熙庶政,允资左右之良;
体貌大臣,务极始终之遇。
虽进退之间或异,而内外之势惟均。
具官王某气禀直方,学兼文武,夙负敢为之略,独高应变之方。
草木知其威名,夷狄问其年状。
朕念兵民之大计,求缙绅之实能,召自远方,俾还近列。
旋授枢机之柄,方须帷幄之筹。
何引疾之甚坚,屡抗章而莫止。
眷湖湘襟带之地,连东南形势之区,疲氓未苏,邻盗仅息。
是用开元戎之巨屏,锡秘殿之隆名。
勉为朕行,徒得君重。
勿谓长沙之地狭,不足回旋;
当思陇右之风流,尚在忼慨。
服我明命,伫观壮猷。
可。
中书舍人勾龙如渊除御史中丞制(1138年11月22日) 宋 · 刘一止
御史列职,皆朕耳目之官,而中执法实为之长,其任重矣。
苟非其人,朕不虚授。
具官某蕴经济之术,负绝特之才,授自时髦,荐更器使。
学通以博,若贾谊之明治安;
论政而坚,若陆贽之本仁义。
每献可而替否,不吐刚而茹柔。
逮其立言,足以华国。
考稽公议,益简朕心。
是用命尔总持宪纲,以肃在位,俾中外士夫知朝廷之尊,有简书之畏,则予汝嘉,是曰称职。
可。
游损除太府寺丞制 宋 · 刘一止
敕具官某:太府之职,出纳邦财,丞于其间,事任惟剧。
尔详练通敏,有称于时,往究乃心,用观来效。
可。
知洪州李光除吏部尚书制(1138年10月22日) 宋 · 刘一止
朕忧勤在御,当馈兴嗟,思得耆艾骨鲠、谋国不贰之臣,献纳论思,以裨予治,以表庶工,俾四方万里之远,耸闻而跂慕,知朝廷之尊,不待告令而民自化焉,顾不伟哉。
具官某师古圣贤,执义坚固,志节之厉,凛如秋霜。
被遇累朝,始终惟一;
出入中外,险夷屡更。
朕熟察其所言,又详试之以事,盖有日矣,是用召从藩屏,还长天官。
激浊扬清,惟尔之旧,谋猷告后,益罄厥忠。
使朕知人之明不愧于古,尔则与有无穷之闻。
可。
郭师伟宋元换给付身制 宋 · 刘一止
敕具官某:尔等往者奋于行阵,尝有显劳。
赏不踰时,既沾涣渥,申以书命,其益知荣。
可。
宋亮臣干事回转官两资高震转官一资制 宋 · 刘一止
敕具官某:服勤奔走,尝有显劳,序进一官,以为尔宠,且用以劝来者。
可。
王利用除秘书郎制 宋 · 刘一止
敕具官某:图书之府,储养英俊,犹艺林于圃,时而用之。
尔文学志行,秀于士林,所谓豫章楩楠者也。
承郎之职,其选甚高,益励尔修,以俟采择。
可。
吴世才世荣以父殁于王事各合得恩泽一资制 宋 · 刘一止
敕:尔父董所兵部,与贼决战,至于殒身,朕心悯焉。
疏恩其孤,以慰九泉,以为尔宠。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