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冯圣先诗集语(绍兴六年九月) 宋 · 尹焞
焞昔年洛中与圣先相会,遂出示佳篇。兵火之馀至涪陵,与其子忠恕相会,遂得遍观,亦可见其志之所存也。感叹之馀,以识岁月。绍兴六年重阳日,千福院三畏斋洛阳尹焞谨题。
壁帖 宋 · 尹焞
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焞谨书。
学者舍礼义,则饱食终日,无所猷为,与下民一致,所事不踰衣食之间、燕游之乐耳。
君子之道,成身成性以为功者也。未至于圣,皆行而未成之地尔。
益物必诚,如天之生物,日进日息。自益必诚,如川之方至,日增日得。施之妄,学之不勤,欲自益,且益人,难矣哉。《易》曰:「益长裕而不设(设谓虚设。)」。信夫!铭诸牖以自讼。绍兴八年正月二十二日,焞谨书。
可愿可欲,虽圣人之知不越,尽其才以勉焉而已。故君子之道四,虽孔子自谓未能博施、济众、修己、安百姓,尧舜病诸。是知人有愿有欲,不能穷其愿欲。
耳目口鼻,四肢之欲性也,然有分焉。不可谓我须要得,是命也。仁义礼智,天道在人,赋分有厚薄,是命也。然有性焉,可以学,故不谓性。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之遇事无巨细,一于敬而已。简细故以自崇,非敬也;饰私智以为意,非敬也。要之无敢慢而已。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然则「执事敬」固为仁之端,推是心而成之,则笃恭而天下平矣。
《春秋》正王道,明大法也,孔子为后世王者而修也。乱臣贼子诛死者于前,所以惧生者于后也。宜乎万世无穷,王祀孔子,报德报功之无尽焉。
道德高厚,教化无穷,实与天地参而四时同者,其惟孔子乎!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之所爱者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小焉耳!得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则贵富贱贫,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畏天命,则可以不失付畀;畏大人,如此尊严而亦自可畏;畏圣人之言,则可以进德。三者学者之宜慎,予其思之。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茂叔窗前,草不锄去,云与自家意思一般。观天地生物气象,静坐独处不难,居广居应天下为难。
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各循其理,何劳于己哉。人心莫不有知,惟蔽于人欲则亡也。天理皆实理也,人而信者为难。
意未萌于心,言未出诸口。神莫得而窥,人莫得而咎。君子贵慎独,上不愧屋漏。人神亦吾心,口自处其后。
家请官供不报答,无异雀鼠偷太仓。
子言: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与圣人所以至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
困辱非忧,取困辱惟忧;荣利非乐,忘荣利惟乐。
吾不仕,故成业;不动,故无悔;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
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
视听言动,行住坐卧,谨之慎之,日求寡过。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
践形有说常希孟,乐内无功可比回。
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
视听思虑动作皆天也,但人于其中,要识得真与妄耳。不能动人,只是诚不至,于事厌倦,皆是无诚处。由《孟子》则可以观《易》。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二月二日至此闲过,时日甚多。处此室不勤于学,诚吾师之罪人也。三月十五日书。
九月十九日已后。人有长短是非,不须论说,人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似非己事,安知人不以己是为非乎?戒之慎之,无蹈前过也。置之目前,日当三省。
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畜成其德。
子居家,虽孩孺不狎;其使人也,虽童仆必敛容。
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病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或问:一日静坐,见万事平等,无碍皆在我和气中,此是仁否?曰:是静中之功,盖心虚气平而然,须于应事时常有此气象方好。
君子宁言之不顾,不规规于非义之信,宁身被困辱,不徇人以失礼之恭,宁孤立无助,不失亲于可贱之人。三者知和而能以礼节之也。诚哉斯言,守而勿失。
好仁如好色,好仁为甚矣。见过而内自讼,恶不仁而不使加乎?其身恶不仁为甚矣。学者不如是,不足以诚其身。故孔子未见其人,必叹曰「已矣夫」,思之甚也。
古人避地隐居,须慎其所处,不为人知姓名,乃善处者也。余尚未能绝交息游,是为深病。年将七十,学不日进,道不加修,碌碌随众。实为人世间一蠹物耳。书此以自讼。九月初七日谨书(《和靖集》卷四。)。
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言行,君子之枢机,可不慎乎?戒之慎之,日慎一日,造次颠沛,常在于斯。十一月初二日,尹焞谨书。
先生接物,辨而不间,感而能通,教人而人易从,怒人而人不怨。贤愚善恶,咸得其心。狡伪者献其诚,暴慢者致其功,闻风者诚服,觌德者心醉。虽小人以趣向之异,顾于利害,时见排斥,退而省其私,未有不以先生为君子也。观此甚有省处。君子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诗》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可象正,惟仪形。文王当冥契天德,而万邦信说。故《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有宋进士尹君墓志铭(大观元年九月) 宋 · 尹焞
君讳楫,字济川,姓尹氏,赠工部侍郎讳文中之曾孙,尚书比部员外郎讳仲舒之孙,进士讳渭之子。少业儒,举进士不中。年二十四丁父忧,遂不复为进取计。治生奉母,能循家法,处里闬未尝妄交,宗族不以亲疏为閒,一一以尽恩意。崇宁丙戌二月庚寅,母张夫人弃养,以哀毁浸淫成疾。越明年,实大观元年七月九日卒,享年四十九。卒之前五日,呼诸子诫饬曰:「汝等事母敬顺,兄弟愉怡,我死,不忘吾言足矣」。焞适视疾,至卧内问起居状,语焞曰:「死生有命,无足道者。然我得罪天地,丧吾母,未克襄事,其将奈何」。悲恨填臆,泣数行下。焞立侧不忍视。噫,其可哀也已!初娶张氏,左中散大夫仲容之女;再娶王氏,殿中丞绶之女。子男四人,黯、焘、点、黝,女一人。孙女一人,尚幼。黯等卜以其年九月庚寅,葬河南府寿安县连理乡任范里先茔之侧,夫人张氏祔。焞,君之从侄也,不幸生五岁而孤,与叔父居处相邻,无旬浃不见颜色。年浸长,叔父事无钜细,必以见谋。今葬矣,不志其墓,曷纾余悲?故不敢以鄙陋辞,泣而为铭。铭曰:
不妄交游,足以见君之行。临终之言,足以观君之志。呜呼,吾叔父其已矣夫!侄焞撰并书。刊者张士□⑴。
按:焞撰《尹夫人陈氏墓志》作「刊者张士安」,此处所阙当即「安」字。
⑴ 《东都冢墓遗文》。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墓志六四六六,乾隆《河南府志》卷九一,乾隆《新安县志》卷一三,光绪《宜阳县志》卷一五。
宋故张夫人墓志(大观元年九月) 宋 · 尹焞
夫人张氏,河南人,享年二十九。左中散大夫讳仲容者,夫人之父也;寿安县君王氏者,夫人之母也;尹君讳楫者,夫人之夫也,黯、默、焘,夫人之子也。夫人之卒,实元祐五年十二月十日也。夫人之葬,用大观元年九月七日也。祔之者,其夫也,葬之者,其子也,记之者,夫人之从侄焞也。
按:光绪《宜阳县志》卷一六,光绪七年刻本。
宋故尚书虞部员外郎尹公夫人福昌县君陈氏墓志铭 宋 · 尹焞
政和元年正月庚寅,先夫人终于河南嘉善坊之私第,卜以其年四月甲午祔先君之墓。其孤衔哀图所以昭后世者。夫人姓陈氏,其先阆州西水人,左谏议大夫、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讳省华之曾孙,武信军节度使、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康肃公讳尧咨之孙,卫尉少卿、新安公讳荣古之女。夫人端慧孝睦,新安公爱之,在诸子为最。慎择贤婿。时先君官陕右,薛公向领漕使,荐于新安公,公遂以夫人妻之。夫人归尹氏,事姑尽孝,谨饬不怠。姑寿昌县太君何夫人弃养,佐佑先君,必贞必顺,而无违德。逮先君捐馆舍,长男七岁,焞始五岁矣。夫人年三十四,穷苦困阨,守节自誓,抚育幼孤,以礼自持。从叔材甘贫乐道,无屋以居,夫人擗舍以处之,使二子从学,乡人莫不称叹焉。焞既试艺有司,不合,乃欲杜门养志,以告夫人。夫人曰:「苟能是,吾何恨哉」。于是疏食饮水,而有欢愉之色。故宗族姻亲,莫不敬爱。其殁也,吊赴哭之尽哀,无一人恨望者。殁之前夕,归自舅家,夜漏半,得疾,遂至大故,享年七十。仁庙朝恩赐冠帔,先君登朝受封福昌县君。孙男三人:坤、城、均,孙女三人,皆尚幼。长男炜,好学自立,享年二十一,从夫人葬先君墓北。先君讳林,官终尚书虞部员外郎,今夫不充诎于富贵,不陨穫于贫贱者,学士大夫之所难能。夫人富贵之胄,不以穷悴为戚,处己接物,皆当于理,岂不贤哉。焞窃自念:为人子,不得养其父,幸而得侍吾母,善行若此,其忍不铭?乃洫血以志于墓,哀不能文。呜呼!痛其甚欤。
按:《东都冢墓遗文》。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墓志三八一三。
告伊川先生祠文(绍兴六年九月) 宋 · 尹焞
维绍兴六年岁次丙辰九月丙寅朔,二十有五日庚寅,门人和靖处士尹焞诣伊川先生侍讲祠而告曰:焞甲寅孟秋始居涪陵,乙卯孟冬误辱召命,继下除书,实嗣讲事。人微望轻,敢绍前躅,辞不获命,勉赴行朝。有补于世则未也,不辱师门则有之。今兹启行,惟先生有以鉴之。谨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