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答祁居之书 宋 · 尹焞
焞前年冬末相别,两见改岁,衰老日甚,幸未昏愦,亦不敢虚度时日。
十二月末到会稽,初至,稍困人事,今即遂安居。
经夏别无所苦,不烦远念。
半月前,有人传言在馀杭干事,方怪咫尺无一字见及,忽收专问,获闻动静,欣慰可知。
示谕附来书,未尝得一,何也?
今后非的便不可附书,彼此无益,故此中未尝附书者,盖以此也。
川中诸公未尝通问。
冯贯道四月间专遣人至,犹题黔州通判衔位。
向在桐庐,见除梁山军,未尝来行朝,传之者妄也。
伯世何故尚留枝江,缺在何时?
仲志在庐山有所授未?
景实来别,其兄德元往来过此,相聚甚款,不讲人事,终日相从。
德元在四明时通书,敦智间相见。
此亦有一二学者相见,不保其往,恐知之。
李习之《复性书》三篇,旧亦常读,偶记韩退之《与孟简书》云:「籍、湜辈虽屡指教,不知果能不叛去否」。
习之亦韩门生也,却晚从释氏,无足怪者。
古人尚如此,况今日时去时来,果求何事,果见何理,而望终始不移,大难大难。
居仁时得书,见勉倡此道,然老拙之职似当然,其如力薄何。
此道如青天白日,谁不见之。
昧者汩以利欲,一出一入,望知其至多,见其无益也。
吾子勉旃。
相会未期,暑气尚炎,万万倍加保重。
令弟必且在左右,不敢致问。
秉笔挥汗,信笔作此,言无次叙,一读焚之可也。
六月二十五日,焞书启上。
答谢用休书(一) 宋 · 尹焞
焞顿首拜启:向在行朝,远辱惠问,寻亦拜答,以致谢恳,未审得达听览否。
忽忽三年,不获嗣音,想无便而然也。
季夏极暑,伏惟燕居多暇,尊候万福。
焞己未仲春得请宫祠,来居姑苏虎丘山寺,人事废绝,虽欲上状,无从可致,未知高明能亮察否。
年老多病,去岁乞致仕,蒙恩允许。
今春初随婿氏邢纯来寓会稽。
偶虞教授仲琳时见过,志学之士也,赴仙乡新任,遂专附手启上问,伏幸照察,不周。
焞顿首再拜,用休先辈友兄阁下。
六月二十六日,谨空。
答谢用休书(二) 宋 · 尹焞
焞蒙录示先生《杂说》,至感至感。
《易传》必有此书,先生自为,无一字可疑。
向亦尝与虞君言之矣。
向在川中,见印行先生文字,焞有数百字以辩之,未暇录呈。
思叔祭先生文已收得久矣。
当时同祭者范棫、孟厚、焞四人,亦恐要知。
焞再拜。
答谢用休书(三) 宋 · 尹焞
焞再拜启:焞处此之乐否,虞皆悉之,不果缕陈。
向得请退闲,甚欲得谋居仙乡,以力薄不能遂。
适去年夏,偶婿氏除此中差遣,去彼不远,仍是一路,此心终欲一到左右,又未知何如,人事未易前期也。
向同来洛中诸兄,谁且安处乡里者?
后来俊秀,继此学者为谁?
因有的便,切望示谕。
在洛中时曾有收得先生文字,或当时答学者之问者否?
老兄不惮烦为寄及,幸甚幸甚。
贵聚万福。
令嗣几人?
相别久矣,南北辽远,皆不知闻,并乞批谕。
专托虞公寻访高隐,未得详悉,并冀照亮。
答谢用休书(四) 宋 · 尹焞
焞再拜启:得虞教授书,知吾友作学录,甚慰鄙怀。
今虞君作教官,吾友为录使,乡校知此道者众,何难之不易也。
虞君乡论甚美,于此道信之极笃,每相见,多言及此,但恨未能尽所欲言。
见而知之,与闻而知之,气味未可据道,在吾友尤宜勉。
不妄不妄。
焞再拜上。
答吕居仁书 宋 · 尹焞
某再拜。
屡承下问,所以未能一一拜答者,以居仁聪明,加之力学,何待老拙?
岂非欲发其狂言乎?
见询《春秋》改用夏时,未尝有此说,以《传》为案,经为断,尤背于理。
往年侍坐,有一说诸经是律,《春秋》是断,未尝以《传》为案也。
昔夏君廷列见访,某尝书数字与之,曰「若不得某心,只是记他意」,此先生语,若非居仁疑,何以知其错误。
甚幸甚幸。
遇荒歉则忧死亡,遇患难则生恐怖,此乃士大夫之常情,愚切以为不然,此盖见之未明,养之未熟,临事乃尔。
敢以愚见布左右,或以为然,毋惜见教。
某再拜。
遗书 宋 · 尹焞
右,焞启:其生也荣,辱在大夫之后,得正而毙,庶乎君子之归。
敢陈将死之言,以告终天之别。
伏念焞曩由羁旅,经涉乱离,窃希先哲之风,不改陋巷之乐。
晚而有遇,遽陪侍橐之联;
病不能朝,获遂赐骸之请。
念始终进退之礼,繄生成坱圠之恩,无复更生,遂为永诀。
伏望平章、仆射相公佐佑王室,康济斯民,力扶上圣之君,亟致中兴之业。
瞻依曷既,涕泗无从,谨奉遗书布叙,伏惟鉴察。
不宣。
送孔博文之江阴军序 宋 · 尹焞
昔孔子相鲁侯,会齐侯于夹谷,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请具左右司马。
既会,用能却莱兵,反汶阳田。
由是知大圣人振武耀兵,能使强侯惭惧,岂若侏儒巽懦、跼蹐辕下一筹莫展也哉。
厥后子产为汉高左司马,破羽垓下,世文知陕州,平鼎澧寇,迁抚州,单车喻抚建昌鬨卒,是皆用武以定乱,能传大圣人家法者也。
越世五十,博文君夙谙韬钤,沉毅有大略。
筮仕为本州团练,屡立战功。
今膺简命,晋阶武功大夫,俾统制江阴军。
将行,来谒予,请所以守江阴者。
予语之曰:「戡乱以武,襄治以文,此不易之论。
然亦时为之也。
有时文亦足以戡乱,武亦足以襄治。
《诗》不云乎:『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文治武功,吉甫以一人兼之,孔君其勉乎哉!
君故儒家子,宜用以襄治也。
然江阴为江海要冲,剧盗出没波涛,如履平坂,总戎有干城之寄,非武何以禦侮?
君为统制,将以戡乱也。
今和议成,朝廷有意戢干戈,命将守要害,制御抚绥而已,非文何以饬治?
然则是行也,其简卒伍而训练之,抚流离而劝课之,严饬守备,鼓厉战士,内平巨寇,外威强敌,隐然江淮保障,使圣天子无北顾忧。
庶几文经武纬,仰符大圣人遗烈,孔君其勉乎哉」!
博文拜手曰「谨受教」。
予书此以赠其行。
绍兴辛丑春三月。
按:康熙《常州府志》卷三三,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论语解序 宋 · 尹焞
臣自布衣入侍经筵,被旨解《论语》以进。
臣职备劝讲,不敢以寡陋辞。
窃惟是书,乃集记孔子嘉言善行,苟能即其问答,如此亲炙于圣人之门,然默识心受而躬行之,则可谓善学矣。
后之解其文义者数十百家,俾臣复措说其下,亦不过称赞而已。
恭惟陛下圣学高明,出乎天纵,如舜好问,如汤日新,举贤而远不仁,修己以安百姓,固以合符乎夫子之道,施之于事业矣,复何有待于臣之说。
然而学贵于力行,不贵空言,若欲意义新奇,文辞华赡,则非臣所知也。
姑摭所闻,以称明诏。
臣谨上。
题论语解后 宋 · 尹焞
焞绍兴七年十一月被召到阙,赐对,押赴经筵,承续讲说《论语·卫灵公》之末一章。
次日有旨,给笔札解《论语》以进。
念以说书为职,不敢以固陋辞。
方以病困,殆蒙赐宽假,病安日解进。
明年二月驾还钱塘,焞以病从百司先行,三月病少愈,力疾日赴经筵。
是月十三日诏促成书以进。
时手颤目昏,心思荒错,深惧稽命之久,遂勉强为之,姑塞上命。
四月二十一日进至,而学者祁宽、吕稽中、坚中在焉,书成皆三子之助也。
九年春复病丐归,蒙恩授以闲禄,听其自便,遂寓居平江府虎丘寺之西庵,宽从余居上方。
暇日,见此秩云:「当时潜录,欲终身诵之」。
甚矣,其嗜学也。
相从既久,若是书也,讲亦熟矣,岂不知此一时应诏而成,皆前人成说,虽有一二臆见,坐以老病拙讷,心之精微,词不能达。
今取观之,徒有愧汗。
先圣不云乎:「吾无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焞于诸公亦然,何用此为。
宽复请藏之。
因识始末,并戒其勿以示人,幸谅区区之意。
冬至后一日书于三畏斋。
书易传后序(绍兴二年七月) 宋 · 尹焞
焞至阆中,求《易传》,得上十卦于吕稽中,实余门生也。
后至武信,婿邢纯多方求获全本,以所收纸借笔吏成其书,为生日之礼。
殆与世俗相祝者异矣。
敬而受之,乃言曰:誓毕此生,当竭吾才,不负吾夫子传道之意。
壬子七月二十五日,门人尹焞书。
师说序(绍兴六年四月)(1136年4月6日) 宋 · 尹焞
焞年二十始登先生之门,被教诱谆谆,垂二十年。
昔得朱公掞所编《杂说》呈先生,此书可观否。
先生留半月。
一日请曰:「前日所呈《杂说》如何」?
先生曰:「某在,何必观此。
若不得某心,只是记得他意,岂不有差」。
经兵火来蜀中,得数本,窃观之,其间或详或略,因所问而答之,盖学者所见有浅深,故所记有工拙,未能无失,不敢改易。
焞虽未尽识其意,以所见无疑者,辄成此书,目为《师说》,览者各自得焉,不能详告也。
绍兴六年四月二十一日,门人尹焞记。
跋西铭 宋 · 尹焞
横渠先生作此铭,或疑同于墨氏之兼爱,寓书以问伊川先生。
答曰:「《西铭》之为书,推理以存义,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二者亦前圣所未发。),岂墨氏之比哉?
《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子则二本而无分
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
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
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
无别而迷兼爱,至于无父之极,义之贼也。
子比而同之,过矣」。
且谓言体而不及用,彼欲推而行之,本为用也,反为不及,不亦异乎?
⑴ 老幼及人,理一也;爱无差等,二本也。
题伊川先生语录(绍兴七年四月)(1137年4月4日) 宋 · 尹焞
焞登先生之门。
后五年,见刘唐询通直出示朱公掞给事所编先生《杂说》,焞欣然受之,录呈曰:「此书可观否」?
先生留半月。
复请曰:「所留《杂说》何如」?
先生曰:「某在,何必看此书。
若不得某之心,只是记得他意,岂不有差」。
焞后更不敢复读。
兵火之馀,偶至蜀中,见人人成编,盖所见有浅深,故所记有工拙。
细观之,则失其意者,不暇一一言也。
焞侍坐,先生诲之曰:「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死而大义乖」。
信然。
今日道学绝讲,亲炙者无几,则迷妄失真,亦固多矣,可不哀哉。
如世传《史评》之类,皆非先生所著。
寓九江,夏庭列惠然见访,语此道,辄书以志之。
绍兴七年四月二十八日,门人河南尹焞书。
题伊川先生像 宋 · 尹焞
焞至蜀累年,见伊川先生画像数本,最得其真。
然则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殆非画工所能传也。
学生祁宽,好学守道,欲刊诸石,以传久远,其志益可佳矣。
门人河南尹焞题。
题蜀本周易后 宋 · 尹焞
《易》之道如日星,但患于理未精,失于机会,则暗于理者也。
圣人复生,恐不易我之言。
书伊川先生修禊序帖(绍兴九年十月)(1139年10月) 宋 · 尹焞
陈公廙,予之舅氏也。
元丰戊午,卜居于洛,后一年为此会。
少年常至其处,时先生在会中有此文,黄循圣以此佳纸见示,遂为之书。
绍兴九年十月七日,平江虎丘西庵三畏斋,洛阳尹焞书。
题温公庄子节帖(绍兴十二年)(1142年3月) 宋 · 尹焞
焞少年居乡里,文正温公来谒叔父讳材,得侍立左右。
今观其书,用笔端正。
扬子云云:「书,心画也」。
宁不信然。
绍兴十二年暮春晦月,河南尹焞谨题。
跋冯圣先墓志(一 绍兴四年十二月) 宋 · 尹焞
余友圣先每至洛见先生,多同处以讲此道也。
焞贫居杜门,未尝一到汝。
晦其子忠恕好学乐道。
丙午秋九月,焞被召赴阙,忠恕相访,不暇款语。
兵火之馀,奔窜来涪陵,再获与其子会聚,遂录此铭见遗。
时绍兴四年十二月望日,偶书此以志岁月云。
跋冯圣先墓志(二 绍兴六年八月) 宋 · 尹焞
东皋处士冯圣先,余同门之友也。
汝、洛相去甚远,圣先至,必同处讲学,忘钻仰之劳。
不幸早世,莫见施设。
涧上丈人陈叔易以文辞翰墨为一时之妙,述君懿行,深有馀意,焞之言不足为重轻。
其子忠恕欲题其末,以信来世,谨书此用慰孝心,非敢为助也。
绍兴六年秋八月十有八日,洛阳尹焞题。
前所题藏之于其家,后所题以授忠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