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居士余君墓表(1102年6月) 宋 · 杨时
居士余君讳适,字永叔,南剑州将乐人也。
祖讳可,父讳思,世为田家,以赀自雄。
至君始业儒,为乡进士。
其为人倜傥,喜任侠,赴人之急,惟恐不及,虽陷宪网,滨死地,弗顾也。
四方君子过吾邑者,必归焉。
有无共之,虽倒廪倾囷弗吝也。
晚益豪放,以诗酒自娱,尤喜读《列子》之书。
家无留藏,悉以资宴游之费。
歌呼谈笑,至淋漓颠倒而不厌,其自视了然。
尝曰:「人生适意耳,何苦以废虐之生自刑也」!
其为诗初若不用意,而语辄奇丽,至今侪类犹能道之。
熙宁九年五月己巳以疾终于尤川之漆坑,其弟节以君之丧归葬于邑之西山,是年六月壬子也,享年四十有二。
君娶廖氏,后君百有二日卒。
无子,女一人,予之室也。
是时予方举进士,窃名仕籍,而君之葬不得临穴视窆。
已游宦四方,必数年乃一归,而君之墓有宿草矣。
荒丘之间,马鬣鳞比,几不可识。
予窃悲君之无后,而岁时展省独恃吾子孙。
今其若此,可不为之表识乎?
故特叙其为人大略,揭之墓上。
虽予言不足以重君,尚庶吾后世子孙知其为君之墓而不忘也。
范君墓碣(1120年) 宋 · 杨时
君讳某,字济美,姓范氏,建州建阳人。
曾祖某,祖某,父某,皆晦迹不仕。
君生而有异禀,自为提孩,识虑已有过人者。
闽中地瘠而人贫,俗俭陋,常以不足为忧,多计产育子,虽士人不免者,浸而成风,恬不以为怪。
君时五岁,闻之恻然。
适诸母有妊者,乃谓之曰:「他日所生,无问儿女,愿勿弃之。
生子而弗举,人理不可为也。
我长立,当鞠养之,不须以贫窭为念」。
其慈惠盖天性也。
六岁即读书,书过目辄成诵,日记数千言。
未成童,从师友肄业于郡庠,敝衣菲食,与贵游子弟居,不少屈以苟合,视膏粱文绣澹如也。
厥父闻之喜曰:「吾有子矣,夫复何患」!
既冠,入太学,与之方轨并驰者皆一时豪士,然未能先之也。
政和五年登进士第,授将仕郎,调河南府新安县尉,就除宿州教授。
官制行,改迪功郎。
君在学声名籍甚,宿之士人向风久矣。
既莅职,学者造门授经,朝暮踵相蹑,皆虚往而实归。
秩满,士争请留,不报。
用荐者改从事郎。
初,右丞薛公某常自负学有师承,为世儒宗,闻君名,以礼币延置门下,命诸子从游,间与之辨析疑义,虽逢其族,皆迎刃而解,由是薛公加敬畏焉。
自符离罢还,会薛公被旨编集荆公遗文,辟为检讨官。
仅逾月,以疾终于京师甘泉坊。
时宣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也,享年六十有一。
君为人夷易,不事表襮,胸中洞然无城府。
其事亲无违,交朋友有信,遇人无贤愚一以诚意,故中外无间言。
博闻彊记,诸子百氏之书无所不究,而歉然常自以为不足,虽晚暮而志学不衰。
初娶胡氏,故赠朝请大夫某之女。
生二男:长曰某,从事郎、武安军节度推官。
次某(缺)
沈夫人墓志铭(宣和二年二月) 宋 · 杨时
夫人沈氏,其先尝仕吴越。
父充,将作监主簿,母费氏。
夫人生有淑质,及笄明慧绝人。
时邹公随父官历阳,遂以归之。
公历官维扬、襄、颍间,士有不远千里鼓箧而至者,蹐门问道无虚席。
公辟馆居之,膳馐之事,取具于家。
夫人区处之不少懈,病则躬为之粥药,故士得悉意于肄业,而忘其旅琐者,夫人之力也。
公以长育人才为己任,而夫人相之如此,非夫妇一德,能如是乎?
元符中,以言事谪岭南,夫人侍其姑安康归毗陵,左右顺事之,无一不适其意者。
迨建中初,公召还,登禁从,复以前事窜零陵。
夫人欲留侍,安康谓曰:「前者儿远谪,汝不行,吾身则安矣,而心未尝宁也。
今汝行,则吾无忧,是乃所以安吾心也」。
至零陵,席未及温,而公徙昭平,以夫人与两儿留零陵而去。
远寄异土,门廷肃如也。
夫人两经患难,其留也使其夫无将母之念,其行也安其姑无南顾之忧。
非躬尽妇道,畴克尔哉!
公之亡,乡人赙之甚厚,其子柄欲归之,谓无以累先德。
夫人曰:「非汝所知也。
尔诸父皆贫空,受而推与之,使阖门无号寒啼饥之声闻于安康,不亦善乎?
且赙赗,礼也,而吾无与焉,庸何伤」?
故其子柄卒从之。
昔司徒旅归四布,孔子可之而未善也。
子硕既葬其母,欲以赙布之馀具祭器,子柳曰:「吾闻之也,君子不家于丧,请颁诸兄弟之贫者」。
著在礼经,以为万世法。
夫人之是举也,其合矣乎,非远识,庸有是哉!
宣和元年七月二十五日以疾卒,享年五十有九。
庚子年二月二十五日祔于公之墓右。
始以公恩封崇德县君,再封蓬莱县君。
男二人,曰柄、曰栩。
柄以布衣召对,除承务郎、枢密院编脩,栩未仕,皆以学行世其家。
铭曰:
幼施于内,维妇之常。
中外有闻,妇道之光。
作配君子,一德靡悔。
铭无溢辞,其永不坠。
明道先生哀辞(1085年) 宋 · 杨时
元丰八年夏六月既望,河南承议先生以疾终于官。
是月晦,邸报至彭城,其门人杨某闻知,为位,恸哭于寝门,而以书讣诸尝同学者。
呜呼,道之无传也久矣!
孟子没千有馀岁,更汉历唐,士之名世扬雄氏而止耳。
雄之自择所处,于义命犹有未尽。
自雄而下,其智足以窥圣学门墙者,盖不可一二数也,况足与语道而传之哉!
宋兴百年,士稍知师古,诸子百氏之籍与夫佛老荒唐谬悠之书,下迨战国纵横之论,幽人逸士浮誇诡异可喜之文章,皆杂出而并传。
世之任道者日夜惫精劳思,深探博取,可为勤矣。
然其支离蔓衍,不知慎择而约守之,故其用志益劳,而去道弥远。
使天下学者靡然趋之,如适诸夏而弃通衢大道,犯荆棘之墟,行苍崖之巅,眩然迷殆,而卒莫知自反者,其于世教何补哉!
先生于是时乃独守遗经,合内外之道,默识而性成之,其学之渊源盖智者不能窥,而善言者所不能称说也。
自周衰以来,天下之学其失如彼,则后之得圣人之道而传之者,于吾先生可不独任其责哉!
呜呼,道之传亦难矣!
夫由尧、舜而来,至于汤、文、孔子,率五百有馀岁而后得一人焉。
孔子没,其徒环天下,然独积百年而后孟子出。
由孟子而来,迄汉、唐千有馀岁,卒未有一人传之者。
若孔、孟又皆穷老于衰世,其道方不得一施于天下。
夫圣贤之不世出,而时之难值也如此。
今幸而有其人,又且遭时清明,朝廷方登崇俊良,而先生未及用而死,则予之恸哭,岂特以师弟子之私恩而已哉!
故为辞以泄其哀而自慰云。
余悲古人之不见兮,逢世德之险微。
析道真之纯美兮,肆全体而分刲。
驾异端而并逐兮,骈支毂乎多岐。
亘千岁其泯泯兮,去圣远而。
卓彼先觉兮,惟德是仔。
展斯文之在兹兮,万世之师。
锄榛棘之荒秽兮,辟正路之孔夷。
伏圣贤之轨躅兮,背世辙而疾驰。
带钩距而负绳兮,纷万变而莫窥。
弛衔勒而弗厉兮,尚回旋其中规。
嗟命之县于天兮,匪予敢知。
畜溟渤而载华岳兮,曾有尘之弗施。
叹道之难行兮,孔孟穷老以栖栖。
伊时势则然兮,此云胡其若兹?
通辟阖于一息兮,尸者其谁?
斡天枢而自尔兮,欲执咎其焉归?
齐死生于昼夜兮,天理之常。
匪往匪来兮,虽寿夭兮何伤。
想德音其未远兮,俨若在傍。
固诚之不可掩兮,何有何亡?
日月逝兮形魂藏,呜呼已矣兮斯亦难忘!
邹尧叟哀辞(1089年) 宋 · 杨时
宋有君子姓邹,名某,字尧叟,邵武泰宁人也。
先生自少有文名,尤工辞赋。
比壮,游四方,始从中山刘公彝为学。
镌磨浸灌,六经之旨、百氏之书,无不该洽,旁穿曲贯,各得其宗,不为异端迁惑。
汪洋大肆,发为词章,遂以名称于时。
嘉祐中登进士第,其莅官虽冗职,必尽其力。
凡决狱听讼,钩考簿书,赴期会,他人视若不胜其烦,先生处之日未尝废书也。
其用志益深,后之所自得者多矣。
余自垂髫诵先生之文,及长闻其名籍甚,益歆慕之,尚恨未及见,叩其馀论。
元丰初,余弃官家居,先生适丁家难,寄余里中,始获从之游。
先生不予弃,进而友之殆一年,未尝一日相舍也。
其后先生官于闽,余适东徐,差池南北,遂不复相值,今其已矣。
于戏!
先生学充其志,而用不究其才。
其平昔朋友共学者,往往登显仕,居要津,视其颠沛,忍不一引手提掖之,卒以穷死。
噫,命矣,其谁尤?
余独恨相去之远,不凭棺一恸,吊其遗孤,以尽其师友之情,故为辞以泄其哀。
其辞曰:有美一人,众之郭郛兮。
邦国之祯,应时须兮。
纯明笃实,允式孚兮。
胸中之藏,罗琼琚兮。
位卑德尊,惨莫舒兮。
汗血龙驹,絷芳岖兮。
云帆蔽天,胶沮洳兮。
天地吸嘘,鼓洪炉兮。
铸物范形,曾莫图兮。
自尔遭之,末所如兮。
既实尔德,孰云癯兮?
胡啬尔寿,忽闻徂兮。
嗟余与子,阻修途兮。
不得凭棺,吊遗孤兮。
饮恨于怀,曷由除兮?
郭思道哀辞(1084年) 宋 · 杨时
吾友思道,讳某,姓郭氏,福唐人也。
先世皆隐德不仕,其族系盖莫得而详焉。
思道自少时尤喜黄老之术,以求卫生之经。
不利货财,不近声色,淡然自得,视天下之物若无足以赘其身。
晚颇好浮图氏之说。
其与人交,久而愈亲,与朋友言,必以忠信。
其辞气抗直,不能与物逶迤,以苟悦世俗。
熙宁乙卯,同余游京师,余缀名秋官,思道失志,遂同入太学。
今知制诰黄公见而悦之,用以为直学。
未几职小学教谕,其纯德懿行虽为当路者之所知,其自处慊然,亦未尝因之驰骋,以求见于世也。
于戏!
周道衰,为士者不孚于名实,而国论不出乡闾州党之间,盗名窃利之人,肆行机变以欺世罔上,贪得忘义,屈道徇物,以至昏冥颠踣而不悟,虽妾妇乞人之所悲羞而不受者,犹将泰然矜耀以自得,其辞受取舍尚何足诛哉!
君于是时也,超然远览,不以贫贱富贵撄拂其志,斯亦难矣。
其志行虽未能尽概于古人,其贤于众人也亦远矣。
余从之游且十年,得其所以治身养性之实非一二也。
以余之所言,推余所不言,盖可知也。
享年三十有八,以疾终于京师。
余闻之,为之悲恸不能自已,故为辞以泄其哀。
辞曰:嗟乎思道,木讷而仁。
内行纯懿,幽无责于鬼,明无非于人。
宜得其禄,何颠沛于道路,而终死于贱贫?
宜享其寿,何弃世之遽,而天年不及于中身!
死谁葬兮,暴骸骨于汴之滨。
魂无依兮,托厉鬼以为邻。
自古圣贤兮,自有显荣富贵,腾声飞誉,振耀于无垠;
亦有湮沦汩没,终屈而不伸,死同腐骨兮,俱磨灭乎埃尘。
寿夭穷通,子能自达,吾亦不足以伤神。
重以故人之情,追思感叹,不觉涕泪之沾巾。
祭楚守县君文 宋 · 杨时
于惟夫人,伊洛右族。
归嫔雎汭,懿柔静淑。
功施于内,隐行弗彰。
中外式孚,允也其臧。
雍雍和鸣,袒衣编饰。
大邑之封,视夫之秩。
谓宜百年,黄发偕老。
天胡不相,中道而夭。
归旐翩翩,江流瀰瀰。
魂兮何之,与水俱逝。
酒殽既馨,用祖其行。
荐以斯文,以寓哀诚。
祭思睿文 宋 · 杨时
嗟乎思睿,命奚止于斯耶?
昔始同学,君方妙年。
气吞青云,俊誉蔼然。
堂堂英姿,谓宜寿考。
天胡尔啬,中道而夭。
竞时多艰,未充其志。
身后之嗟,孀亲遗稚。
适子之馆,升子之堂。
追念平生,顾瞻彷徨。
尚想音容,恍兮在傍。
欲与之言,即之而亡。
有肉在俎,有酒盈觞。
子弗食饮,予心悲伤。
长与子诀,隔乎幽荒。
寓辞以奠,涕落沾裳。
于戏已焉,曷日而忘?
祭吕侍讲文 宋 · 杨时
宋兴百年,世秉国钧。
笃生异人,惟兹世臣。
时逢清明,与国休戚。
身虽窜流,心在王室。
伊昔师门,实传圣学。
道隆德尊,为时先觉。
嗟予晚进,鼠目獐头。
公不鄙予,进与之俦。
吾道之穷,公其已矣。
河流混混,贯以清济。
胡不憖遗,以佑斯文。
下民其咨,昊天不闻。
临风一恸,心志俱摧。
公乎若存,其知我哀!
祭陈莹中文 宋 · 杨时
呜呼!
天生我公,为时元龟。
精贯白日,而无以自表;
气包宇宙,而不容于时。
止或尼之,非人能为。
嗟一跌而不振,卒困死于流离。
赖遗言之未泯,导原委而东之。
念生死之永诀,怅南北之差池。
徒反袂以长号,泪淋浪而沾衣。
公乎不亡,其知我悲。
祭游定夫文(1123年) 宋 · 杨时
呜呼定夫,学通天人,而时不用;
道足济天下,而泽不加乎民。
今其已矣,夫复何云!
怅百年之永诀,犹想见其音尘。
念昔从师,同志三人。
今皆沦亡,眇余独存。
虽未即死,而头童齿豁,茕然孤立而谁怜!
嗟吾先生,微言未泯,而学者所记,多失其真。
赖公相与参订,去其讹谬,以传后学,书往未复,而讣之及门。
呜呼悲夫,宜任其责者复谁欤?
斯文将泯灭而无传欤?
抱遗编而求之,悼此志之不伸。
重念南北相望,不得凭棺一恸,徒陨涕而驰神。
余言之悲,闻乎不闻?
祭刘器之文(1126年) 宋 · 杨时
呜呼我公,惟德是仔。
秉义直行,与天为徒。
元祐之初,圣贤相逢。
位冠七人,为时宗工。
道大不容,迁于南服。
劫火洞然,不烬惟玉。
时方清明,仁贤汇征。
昊天弗吊,丧我正臣。
衔觞一恸,匪以其私。
侑食以文,其知我悲。
祭邹侍郎文(1112年) 宋 · 杨时
于戏!
天爵之尊,天宜啬之。
奚为于公,独厚锡之?
大钧赋物,实劳以生。
胡反吝兹,而弗与龄?
锡予之柄,尸之其谁?
杳冥茫昧,理莫可推。
公昔在庭,朝阳凤鸣。
谗波弗溺,惟帝之明。
建中之初,来自南荒。
人争睹之,景星煌煌。
秉义不回,屹如乔岳。
黄陂万顷,莫能清浊。
至言硕画,百未一施。
流离困厄,天实为之。
公之云亡,梁木其坏。
世亡仁贤,人将焉赖?
生荣死哀,身诎道信。
公则无憾,实哀斯人。
嗟予与公,声气相求。
话言之出,其同不谋。
顷来视公,公疾已困。
匪疾之忧,国事是问。
精贯白日,神其听之。
云胡不淑,而不憖遗?
死而可赎,人百其身。
旻天高高,邈乎不闻。
道之穷矣,恸非以私。
公乎不忘,其知我悲。
祭陈立道文(1129年) 宋 · 杨时
于戏!
以吾外祖之德,其后未有显者。
汝幼而聪颖,笃行彊学,年才弱冠,已策名于荐书。
意其大吾外氏之门者,必汝也,遽止于此,何其痛耶!
又使汝双亲垂白,有伤子之戚,孀妻稚子,失所依怙,何其酷耶!
于戏天乎,理不可推,其命也夫!
于戏哀哉!
祭陈氏十五娘子文 宋 · 杨时
于戏!
吾闻汝言,自谓了达生死,视死如归。
又言,若数尽而终,则忽然而往,使人莫知。
皆以汝为戏语,孰谓汝之卒践其言!
暮而饮酒,笑谈终席,不见其有微疾。
罢而归寝,曾席未暖,而奄然已化。
岂汝真能了死生,厌斯世,而将有所归耶?
抑数尽而不得不往,舍吾而逝耶?
于戏哀哉!
念汝生而聪慧,长而知学,经史百家虽未能尽通,而皆晓其大旨。
吾爱汝而择其配,既得所托矣,谓宜与之偕老。
云胡不淑,中道夭没,于戏哀哉!
汝之四女,一在江西,三在吾闽。
在江西者卒不得而讣,而在吾闽者已遣人报之矣,汝其知之?
于戏!
汝之面目宛若在前,而不见汝之形;
汝之言犹在耳,不闻汝之声。
致此薄奠,以写哀情。
号呼痛切,汝闻不闻?
于戏,吾老矣,冀汝送吾之终,今返送汝,使吾念之肝肺摧裂。
旻天高高,号呼不闻。
余何罪辜,罹此鞠凶?
死生永诀,逝不可追。
汝尚有知,其知我悲!
祭某人文 宋 · 杨时
元祐之初,公方妙年,气吞青云,骏誉蔼然。
惟时先公,均劳于藩。
膺门未登,误辱荐援。
自兹以还,始从公游。
颉颃相与,岁律屡同。
予行阔疏,竞时不逢。
蠖屈弗伸,卒老于穷。
已而退休,公亦流落。
畏途崎嵚,如燕巢幕。
二十年间,江湖相忘。
却扫杜门,莫寻声光。
朅来南徐,遇公江濆。
披腹道旧,情好益亲。
公之岁寒,谓宜难老。
云何不淑,遽闻凶耗。
旻天高高,胡不憖遗?
追念平生,涕落交颐。
寓辞薄奠,以泄予思。
公乎不忘,其知我悲。
致语(一) 宋 · 杨时
耸壑凌霄,共喜千龄之会;
衔杯乐圣,仍逢四事之并。
玉麈交辉,德星复聚。
恭惟知府朝请,南溟异禀,宛国上才。
顾千里之难羁,姑六月而一息。
简在二圣,光于四贤。
行闻衮绣之归,伫有功名之享。
通判大夫职分郡贰,位列星躔。
家传清白之风,世历要权之任。
芳猷不坠,威望有加。
相忘赣上之清欢,无愧山阴之盛集。
偶兹胜事,敢献鄙辞。
庭下秋风飐旆旌,使君爽气逼人清。
功名共喜千龄会,尊酒仍逢四事并。
甘谷残英留晚翠,雍门馀曲有新声。
莫辞酩酊同民乐,凤诏行催上玉京。
致语(二) 宋 · 杨时
伏以跨鲸溟渤,身出蓬瀛;
桴槎天潢,道逢牛斗。
斯一时之盛集,罄千里以交欣。
恭惟经略待制儒席至珍,英躔逸步。
脱迹东胶之列,蚤膺宣室之求。
握笔螭头,连飞雁序。
俄出分于屏寄,复承代于瓜时。
岂惟闻望之隆,兹实衣冠之盛。
知府朝请天资旷达,德宇宏深,式慕子渊之用行,庶几孔氏之毋意。
思缔交于大国,方讲好于两君。
适兹化景之长,足为贤者之乐。
欲传胜事,用播声诗。
灵槎初泛斗牛间,隐隐晶光照夜寒。
况是春城多乐事,果逢星节驻征鞍。
使藩暂屈留旌旆,云露终同接羽翰。
已写风猷传乐府,更磨琴琰一时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