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周山川图记(词科第一场,二月十二日)(1256年2月12日) 南宋 · 王应麟
相古先民,有周德隆泽洽,用造区夏。
章亥所步,莫不砥砺,建櫜戢武,斧藻王度。
四岳河海,咸秩无文,名颂曰《般》,裒时之对。
郑玄释「允犹翕河」之语,谓按《山川图》次序祭之,孔氏《正义》谓其为一图。
虽畿籍方志湮轶亡传,谨敷绎旧闻而为记曰:太极肇分,有浮而清,有沈而奥。
卷石之积,结为巍巍,云蒸雨霈,万物育焉。
勺水之积,融为浩浩,源迤流衍,万物润焉。
圣人有作,乃封乃浚,乃刊乃涤,肇称明祀,为民祈禠。
若封禅于黄,望秩于虞,旅祭于禹,维见可观。
然风后受图,九州始布,山海有经,为篇十三,图牒犹未详也。
苍姬开统,宪章稽古。
以地图知山川之数,职于司书;
以地图辨山川之名物,职于大司徒;
以九州图知山川之阻,职于司险。
天下之图,职方逌掌。
其山镇曰会稽、衡、华,曰沂岱岳及医无闾、霍、常、□。
其大川曰三江、江、汉,曰荥、雒、淮、泗,曰河、泲、泾、汭,及漳、滹池、呕夷。
又有山师、川师掌其名,山虞、川衡掌其守。
艮兼兑丽,目击掌运,抑犹以为略也。
卑高大小,则其位殊,次主屏摄,则其数异,我是以有秩祭之图。
河先海后,辨源委也;
九河合一,同等列也。
岳视三公,渎视诸侯,礼文别也;
天子四望,诸侯三望,名分严也。
按图定序,因序蒇事,于是宗伯为坛,典瑞奉璋,牧人毛牲,校人饰驹。
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服毳冕而祀焉。
上下有章,无越望之僭;
祝史荐信,无矫举之愧。
山泽通气,歆馨降嘏,百嘉鬯楙,四极艾宁,盛哉铄乎!
遹观《诗序》,祀于巡守,时迈其邦,爰及柴望。
意者,土训夹车道图诏事,其在斯时欤。
考之传记,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名川三百,支川三千。
周国其在雍州,而立吴岳为西岳;
三代居河洛,而四渎咸在山东。
《公羊春秋》谓天子有方望之事,何休以为望祭凡三十六所。
若义之修而礼之蒇,独于《般》诗见之,夙夜毖祀作周,恭先丕天之大律也。
下逮穆王,大朝黄山,披图视典。
《殷武》疏述郑玄之言,亦参周汉之域,验山川之图。
孔安国为汉博士,具见图籍,山川所在,学者尚有稽焉。
春官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注亦训犹为图。
仰观俯察,两尽其势矣。
虽然,德懋而山川宁,道公而百川理,怀柔河岳,厥有本元。
无设官为极之意,则经野之图不足以致治;
无敬德祈天之忱,则卜洛之图不足以永年。
是图之陈左右也,顾岐阳、丰水而念王业之孔艰,瞻洞庭、孟门而监地险之难恃,江汉思广及之德,南山思疆理之功。
清明在躬,与山川出云同一运化,然后能灵承于旅,惟典神天,嶪峨濛鸿,洋洋如在,玉帛云乎哉!
兹图外之眇指,敢正列其义,以昭万世。
谨记。
重修鄞县儒学记(1293年8月) 南宋 · 王应麟
鄞在汉为鄮,属会稽郡。
唐属明州,建夫子庙于县东。
五代改鄮为鄞。
宋始立学,王文公宰县,因庙为学,教养县之子弟,风以诗书,衣冠鼎盛。
后迁县西南,兵燬久未复。
主簿吕康年请于郡,相旧址,创礼殿,设跪像,堂曰「养正」,为斋者四。
至元十九年增二斋。
二十六年郡城灾,兹学岿若鲁灵光。
斯文未坠,道其泰乎!
二十八年,济南陈公祥为肃政廉访副使,分治于明,崇庠序之教。
明年,新郡学,顾邑校风摧雨圮,榱槛将压,殿虽更,坐像庳陋,未合古制,爰命撤旧宇而新是图。
夏六月,鸠工经始,规模崇闳,视昔增焕。
县尹张君孝安提其纲,丞王君闰捐禄米以助,主簿任君谦亦赞画焉。
多士竞劝,佐厥费,事钜用不给,檄县以义役租续之。
揭石为门,六扇有伉;
抡材为殿,隆栋翚飞。
清池泱泱,芹藻春意,自堂及序,以次缮修,实惟礼乐之使。
居德善俗,启迪化原,以恢宫墙之壮观。
逢掖来游,诵公教泽,永永无斁。
始,教谕赵必燮庀役,未克就,严得桂继之,出私橐帅先,吴应酉联事协力。
既成,请识石章。
应麟居是邦,不敢以髦疾辞。
惟古者百里有师,教以道艺孝弟仁义。
斯民也三代所与共学也,闾为左右塾,党以正齿位,时会于州序。
去民愈近,施教愈密。
自武城弦歌弗闻,急茧丝而缓教化,先政刑而后诗书,若密令举善而教,新城长延聚生徒,何其寂寥哉,无以表倡之也。
我思古人有行部先即学宫见诸生试论,有行县学宫,处士执经对讲,谁其嗣之?
贤使者新斯学也,岂徒美宫室云尔,将新士以新民也。
昔鄞有杜先生醇,学行望一乡,县大夫再书然后起。
其书谓「斯道我先得之,必推馀于古人,愿赐临以为之师」,其自重难致如此。
师道立,善人多,渊源有自,为师者盍以为法乎?
鄮士《汉书》仅一见,虞仲翔之言可考也。
陆士龙称鄮之俗礼节恭谨,盖素履行愿,修其天爵,是为入德之基、进道之阶。
自学校之建,俊乂兴起,乡先生前后九人,其四出于鄞,皆以忠信为本,践履为实,仰高蹈景,其人若存,为士者不自勉乎?
师知所以教,士知所以学,朝而受业,昼而讲贯,夕而复习,思无愧于儒之名。
前哲有云:学所以学为人,学为君子,学为忠与孝也。
服膺三言,是训是行,化海濒为洙泗,以一邑为天下式,将自吾鄞始。
谨书其事,诒夫敩学者,式克用劝。
三十年秋八月壬寅记。
奉化重修县治记(1292年8月) 南宋 · 王应麟
越之东境为鄞,汉属会稽,唐合鄞于鄮。
开元中州以四明山名,始建县曰奉化,其地则汉之鄞也,古鄞城在焉。
鄞有大里黄公,列于四皓,卓乎千载人物之冠冕。
先贤风流所被,其俗纯如,其士邠如,在《九域志》是谓望县。
迪简墨绶,长吏保绥受命民,非才足以拨烦、廉足以砥俗、仁足以摩拊疲瘵,不轻以百里畀也。
县治燬于丙子,师旅饥馑相仍,遗黎蒿焉困悴,令长迫期会,急茧丝,虑弗及远。
王君宗信仅克创听事三楹,李尹天益才缮吏舍。
襄贲丁君济宰兹邑,惟武城之室、单父之堂所以疏视瀹听,清应物之原,若昔董安于治晋阳,一墙一柱犹不茍,匪贲轮奂以为华,壮栋宇以自奉也。
爰契我龟,经之营之。
任城王君泽为丞,比善协志,而新是谋。
邑士大夫咸劝趋之,庶工丕作,民不知劳。
始事辛卯之冬,考成壬辰之秋。
丁君以书曰:「一日必葺,古有明训;
百堵皆兴,诗人咏焉。
听事东西吾名以『节爱』、『清安』。
两庑翼焉,吾名以『一清』、『四畏』。
堂曰『得物』,以息以燕;
亭曰『清斯』,有沼有荷。
挹爽西山,扁以高清。
殖殖其楹,䡾䡾其门,胥吏攸处,下逮圜扉,粲然一新,曷敢视官舍如遽传而怠厥事?
愿谂后之人,俾勿坏」。
余病髦不能文,尝谓君子为政,其本自相在尔室始,千室之邑易治也,一室之自治为难。
子程子之视民如伤,子张子之训民善俗,以一邑为天下之式,其本焉在?
惟暗室之不欺而已。
岩谷深窈,欲其疾痛必闻,如接几席;
胥徒嚣悍,欲其隐微必察,如在户庭。
堂上之一笑嚬,堂下之万休戚系焉,若保赤子,心诚求之。
推是心达于政,蒲、密、中牟之化可复也。
《诗》曰「无已太康,职思其居」,然则居此室可不敬欤?
闻丁君律己首公,爱民来吏,日涖庠序,惠训不倦,多士䜣䜣,诵子产之诲我弟子,是能知本矣。
耆寿俊民相与言曰:「兹不可不书」。
乃不敢固辞,书其事诒永久,用勉夫字民者。
至元二十九年八月,前进士王应麟记。
越大夫赞 南宋 · 王应麟
吴夫椒之战,《春秋》不书,以其复父雠也。
越之报吴,不可谓义战。
虽然,古之善谋国者以弱为强,以亡为存,必有素定之画。
方勾践之栖会稽也,大夫种实始献谋,约辞行成,玩吴于股掌之上而受其烬,弛张阖辟,终以沼吴。
《春秋外传》载诸稽郢之辞命,铿訇炳耀,似晋吕相、郑子产,盖种为之,真奇伟之士哉!
史轶其传,未有言其州里者(余读《吕览》)
慈湖杨先生传 南宋 · 王应麟
杨先生简,字敬仲,慈溪人。
清明纯一,非礼不动,燕私俨恪,如临君师,学以古圣为的。
入太学,第进士,主富阳簿。
日讽咏《鲁论》、《孝经》,堂上不动声色,而民自化。
陆文安公来富阳,长先生二岁,指以心学之要,遂北面师事焉。
调绍兴府理掾,朱文公持庾节,首荐之,每称先生学有为己功夫。
宰饶之乐平,谓教养兹邑,欲使邑人皆为君子,况学者乎,诲之谆谆不倦。
为《讲堂训》,曰:「学者孝而已矣。
时有古今,道无古今;
时有古今,性无古今」。
闻者兴起。
以国子博士召,讲《易·乾卦》,发人心固有之妙。
赵忠定公汝愚免相,祭酒李祥抗辨之,先生上书,亦以学党斥,閒居十三年。
以秘书召,迁著作、将作少监,守温州。
访贤者礼致之,崇孝养,明宗族相恤之令,首行乡□,效《周官》敬敏任恤之类,书善不书恶。
除工部郎、将作监,告老奉祠。
召不起,终于敷文阁直学士。
以宝谟阁学士致仕,寿八十有六,谥曰文元。
有《诗》、《易》、《春秋》《、论语》、《古文孝经传》、《孔子閒居解》,又著《己易》,辑先圣大训。
先生至诚笃敬,期功之戚,下洎缌麻服制丧期,一以经礼为则,而容色称之。
平居接物,从容和乐,未始苟异于人,而高远自不可及。
北境传诵其文,曰:此江南杨夫子也。
故观文殿学士正奉大夫史宇之墓志铭(1292年4月) 南宋 · 王应麟
《诗》、《书》所称世臣之美盛矣,惟宋丰芑涵育之仁逾三百年,父子为相者三家,鄞史氏与焉。
燕及后昆,茀禄昌衍,盖世德之积也厚,而承德用誉,亦在其子孙。
故观文殿学士正奉公,其淳德有常者欤。
越在内服,靖共厥位;
越在外服,惠政施于民。
涉世变,守素履,耄耋弗更,其操近古,所谓吉人长者。
公既葬,前进士黄君翔龙纂次行事,子嘉卿等请著石章。
应麟尝执事太史,窃观先朝盛际,上以礼义遇其臣,下以忠厚世其家,于法宜书。
瞻彼乔木,岿然故国,纂乃祖、乃考,铭于烝彝鼎,其可使遗老无传?
兹后死者之责,不敢辞。
公讳宇之,字子发,世为明之鄞人。
高大父诏,以八行举于乡,赠太师越国公。
曾大父师仲,赠太师越国公。
大父浩,相孝宗,为太师、保宁军节度使,封越王,谥忠定,侑享庙廷。
父弥远,相宁宗、理宗,为太师、保宁昭信军节度使,封卫王,谥忠献。
母潘氏,齐鲁国夫人。
公忠献季子也。
粹温端悫,忠献以福艾期之,谓他日亢吾宗。
初命承事郎,绍定五年中吏部铨。
自宝章阁至右文殿修撰,奉佑神祠,除将作少监,赐同进士出身,迁枢密副都承旨。
忠献薨,服阕,除司农太府少卿、集英殿修撰,仍畀佑神祠。
即家授沿海制置使参议官,进宝章阁待制,赐金带。
升华文阁,知处、严、温三州,皆力辞。
理宗眷受遗定策之勋,日笃不忘,公兄忠清公宅之既践扬中外,入式枢机,公怡默自持,淡于荣进。
上欲试之治民,乃以敷文阁待制守婺,时淳祐八年也。
婺比岁旱饥,出橐装籴浙右米三万石往赈贷,民罔捐瘠。
易守处州,始至,狱多淹系,阅实,上部使者谳决,圜扉一清。
赋税三年,民苦之,公倚阁其一年。
版部期会苛迫,以己俸代民输。
未几督趣如故,公以累年之逋一朝求足,民必重困,奏以三十年最高者为数,疲氓感悦。
忠清之丧,以在原急难谒告奔赴,得请遂行,耄稚遮道攀留。
召为兵部侍郎,辞不拜,进待制宝文阁,提举佑神观。
擢工部侍郎,权尚书。
愿就散秩,陟宝章阁学士,提举万寿观,奉朝请。
宝祐二年,召为兵部尚书。
以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惟祖惟兄,遗爱在越,公来镇棠阴,耆老驩迎。
念绍先哲,壹以宽和,抚柔此民。
初,忠定作牧,创义田,为士大夫贤而贫者丧嫁之助。
岁久实惠不沾,至是柅弊栉蠹,始复旧规。
越为南阳乡,公宽而有制,无所回挠。
郡大阅,一夫径造厅事,乃卒伍怙王邸势者,公曰:「犯阶级有常刑」。
执而黥流之,军民慑服,咸曰仁者之勇。
甫期,治最转闻,玺书褒美,升徽猷阁学士,因任。
寻除工部尚书,五年进长兵部,兼工部。
宗祀明堂,为桥道顿递使。
礼成,拜端明殿学士。
时畀执政恩数,恳避至再,御章批答曰:「卿继忠孝,谨牧养,予维宠嘉之。
祖孙父子昆弟先后列政涂,惟吕氏暨卿门,式克钦承,以为邦家光」。
景定二年,进资政殿大学士、知建宁府。
承叶公梦鼎、陈公昉之后,廉明勤俭,遵其成规。
南方多岚雾,日高乃视事,公常夙兴见吏民,不以素贵少懈。
夏潦,崇安松溪水汎滥,民惩壬子灾厄,携扶入郛,公盛服露祷,为民请命,移时澄霁。
桥梁岌焉几坠,民凛凛沈垫,亟募舟筏拯之,有阻渡剽攘者罚无贷。
黎明水退,民以更生胥庆。
建俗禨鬼,恶少身殉淫祠,愚氓神事之,公捕为首者正其罪。
溪流湍悍,竞渡斗争多覆溺,严为科禁,俗遂革。
阅岁再召,进观文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奉朝请。
居生母齐韩国夫人林氏忧,哀毁过礼。
咸淳二年终制,以旧职知宁国府。
郡上供米隶淮东、西两饷,俾其属受委输。
淮西使者治建康地,追符尤峻,或转馈江北,跋涉耗失,纲欠数十万计,而郡官兵饩廪常不继。
公控吁于朝,始得专隶淮东,郡以稍纾。
明年祈閒,提举洞霄宫,优游里第垂十载。
自是閟光韬华,若未始有轩冕。
晚岁阖门养疾,一榻萧然,人希识其面。
至元三十年,病革却药,遂不起,春二月十三日也,年七十有九。
阶自初命至正奉大夫,爵自鄞县开国至奉化郡公,食邑四千六百,实封户六百。
娶洪氏,再娶高平郡主赵氏,皆先卒。
子男五:吉卿,承议郎,太府寺丞,知武冈军,先一年卒。
沂卿,承事郎,为兄待制后。
嘉卿、彭卿,命承事郎。
韦卿幼。
女子六。
孙男六:辰孙、观孙、景孙、庆孙、增孙、满孙。
孙女四。
曾孙男一,公颐。
曾孙女二。
是年四月丁酉,葬于鄞县阳堂乡金岙,与高平合兆。
公性孝友,敬保先绪,粥粥如弗胜,佩训言罔敢坠。
忠献冢木已拱,隧碑未立,论撰先德,属吴公渊状其行,进彻乙览,理宗用至道、熙宁铭两忠献故事,亲制文,题其额曰「公忠翊运定策元勋之碑」,奎藻汉章,贲耀松槚。
孝子扬父之美,公有焉。
别墅在钱唐西湖,密迩枋臣私第,欲得之,怵以荣利,公以先人旧业,终不与。
姊适故户部侍郎赵公汝梅,早卒,窆奉化,邻山有讼,公割田易之,争者遂息。
乐善不倦,故家流风犹存,名誉以谦,亦允蹈之。
处乡党恂恂,似不能言,与人交,臧否不出诸口,而胸中有泾渭。
自奉菲薄,服用如臞儒。
治五郡,护根本,缓茧丝,虽无赫赫名,一念爱民,隐然膏泽之润,纯终领闻,集享备福,克对前人光。
于戏贤哉!
铭曰:
史以官氏,相肇于唐。
迨宋昌大,台衮相望。
有若甘盘,有若伊陟。
奕叶钧衡,太常纪绩。
象贤维公,胙乃旧勋。
用彰厥善,不专为恩。
佩玉徐趋,翔于常伯。
处贵无骄,在丰能约。
迪简眷知,职联辅臣。
素有世旧,岂伊异人。
公拜稽首,对扬明命。
绍闻衣言,秉心无竞。
始政于婺,终政于宣。
振乏平赋,民瘼以蠲。
禹会价藩,维祖赐履。
憩棠勿剪,二季涖止。
爱民厚俗,汉吏之循。
安静悃愊,善不近名。
岩居川观,殊庭燕佚。
仁者之寿,秀眉华发。
时行则止,脱屣浮云。
一其初终,驹皎鸿冥。
嗣守维艰,前修所叹。
允矣君子,归飞无憾。
曰晋遗老,曰殷故家,胡不百年,乡闾之嗟。
古碣苍苍,视此铭诔。
忠定之孙,忠献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