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龙图阁直学士工部郎中段君墓表(皇祐二年) 北宋 · 范仲淹
皇祐二年春,某月日,葬故龙图阁直学士段君于陈州某县某乡之某原。
君讳少连,字希逸,开封人也。
曾祖讳知遇。
祖讳骧,隐于五代。
父讳子昂,端拱中登进士第,终于陈州录事参军,累赠吏部郎中。
母夫人乐氏,追封福昌县太君。
君幼孤,好学。
大中祥符七年秋,登服勤词学科。
释褐,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鄂州崇阳县,有治状。
改权杭州观察判官。
时枢密直学士李公及领馀杭郡,当世清德,于人少许可,大爱君之才,与本道转运使荐之,改著作佐郎、知亳州蒙城县,移雅州名山县。
还,改秘书丞、知婺州金华县。
未行,除审刑院详议官,执法至平,󲦤绅多之。
张文懿罢相,知江宁府,辟君通判府事。
还,授御史台推直官,改太常博士。
时章献太后听朝,君与知杂御史曹修古等上言:外戚刘从德家,恩幸太过,台隶辈皆得禄仕。
责授秘书丞、监涟水军酒税务。
复太常博士、通判天雄军。
上临轩亲政,擢拜殿中侍御史。
寻除开封府判官。
改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
充三司度支判官,使契丹国。
还,为两浙转运使。
君以二浙财赋为天下之最,孜孜利病,无弊不革,朝廷奖之,进兵部员外郎,充职。
改淮南转运使兼发运司事。
移陕西转运使,奏劾判陕府、驸马都尉、同平章事柴崇庆不法,朝议直之。
俄命以本官兼御史知杂。
踰月,除三司度支副使。
定、襄地震,坏闾舍,压人盈万数。
天子怵然,命君为河东安抚使。
君恤残民,无一不至。
迁工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知广州。
康定初,西戎叛兵交塞下,近塞藩牧实难其任,朝廷以君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泾州。
未行感疾,以宝元二年八月初四日,终于广州之黄堂,年四十六。
娶乐氏,封京兆郡君。
生三男,俱幼亡。
五女:长适张氏,次适孙氏,次适谭氏,次适明氏,次适张氏。
君风神秀特,人皆望而钦之。
临事无大小,无难易,决发如流。
明而不苛,和而不随。
在御史府,无所回避。
谪去踰年,及迁,又与孔中丞道辅等伏阁论事,见端人之风焉。
三为转运使,特有风采,善人君子皆得信用而推擢之,小人则畏而少过。
君在南海,予方经略陕西,尝荐君可任边要
朝廷才有泾州之命,而君不起,󲦤绅先生咸嗟惜焉。
予知君之深者,故表其墓云:
希逸之生,神粹而明。
朝端正色,天下公声
颜子非寿,清德自久。
伯道何嗣,令名为后。
表墓以文,希逸不朽。
赠大理寺丞蔡君墓表 北宋 · 范仲淹
经曰:「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
尝试观之,士果有文与行,不必据高享大而后显。
虽林壑之幽,逝而不泯者,盖有称焉。
君讳元卿,字某,其先洛阳人。
祖讳某,为莱之胶水令。
有惠爱,君官九载不得去。
既终,邑人留葬之,子孙遂家焉。
父讳某,克己好学,以疾不仕。
君幼不为戏,长而好学。
一日,叹曰:「男子生而有四方之志,吾从事于文,岂跼身环堵,而能通天下之志乎」?
乃轩然远游。
至江西胡氏之义学,与群士居,非礼不由,非道不谈,君子愿交焉。
五年业成,复归于齐,乡老请荐之。
时方尚雕虫技,君以好古,不合于有司,退居淄川郡之北郊。
有田数十顷,而衣食之,以贫为乐,未尝屈于人。
有豪士至门,愿输钱五十万,请为陶朱之事,以肥其家。
君谢之曰:「吾伏腊之馀尚可为酒醴,咏歌之音足以悦情性。
吾之仁义不得施于生民,忍以货殖而取之乎」!
豪士惭而引去。
君退于斯,终于斯,享年四十七。
君体貌魁梧,伟其衣冠,人皆望而畏之。
而性本慈孝,故参知政事文忠公视君诸父也,君亲爱之,过于己子。
每得文忠所著,则喜盈颜面,示于识者曰:「起吾家者耶」!
君娶故驾部员外郎王允己之女,赠某县君,以孝和闻。
生四子:曰奕,曰禀,曰亶,曰交,皆由文忠荫补,报君之德也。
奕早终于乾宁主簿。
禀既仕而学,再举进士出身,夙夜刻志,富于学问。
尝应贤良方正科,虽失于有司,以是著闻于时,至监察御史而终。
君与夫人因禀叙郊祀恩,俱被赠告
亶与交今并为大理寺丞,克孝于亲,奉君与夫人之丧,以某年月日,合葬于青州某县某原,礼也。
子孙游宦,诚南北之人也,故表而识之云:
君屈其身,不屈其道。
爱及文忠,文忠以报。
子孙乃昌,相与为孝。
墓而表之,如立庙貌(《范文正公集》卷一四。)
君:疑当作「居」。
权三司盐铁判官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君墓表(皇祐二年三月) 北宋 · 范仲淹
君讳丝,字敦素,会稽人也,晋右将军逸少之后,世居萧山。
曾祖讳庆,祖讳安,皆不仕。
父讳扆,有乡曲之行,好施与,而里人喜之曰:「厥后其昌」。
娶沈氏夫人而生君。
及君登朝,累赠尚书屯田员外郎,夫人追封德清县太君。
后夫人谢氏,追封会稽县太君。
君幼禀亲训,未尝释卷,复游学京师。
大中祥符八年春,擢进士第。
释褐,除兴国军司理参军。
精意狱事,无不得其情。
前后劾重辟而昭雪者凡十一人,郡中称之神明。
秩满,除台州军事判官。
州城据山,病其少井。
君白州长,一舍之外有泉焉,请陶土为筒,导入于城。
复五里一穴,以济行路之渴,于今人赖之。
移潮州军事判官,秩满,权杭州观察推官。
丁父母忧。
服除,赴集吏部选,充开封府兵曹参军。
岁馀,大理寺举为详断官。
改本寺丞。
凡奏狱之疑者,必持宽典,全活甚众。
改殿中丞。
故龙图段学士少连时为两浙转运使,举君拨发本路漕船,乃革其弊本,大增上供之数。
以考绩闻,改太常博士、通判衢州。
州人子弟多习诗书而未有学校,士望缺然。
而君募郡中高赀,始建学舍。
其堂室仅百楹,朝廷赐州学额。
又营资粮之具,最于诸郡。
时金华郡守阙,外台假君领之。
衢之父老遮道于境上,谓婺民曰:「我州一鉴,何夺之为」!
有诣外台乞还者。
婺人薛惟简,先有冤状,父徒子黥,君雪除之。
其家德君,以紫檀肖其象而祠之。
故翰林聂学士冠卿应诏举知深州,不就,改屯田员外郎、通判袁州。
故翰林叶学士清臣举拜殿中侍御史。
庆历中,湖南蛮人乱,攻劫郡县,言事者或请夷灭,或议招纳,岁时未决,生民甚苦之。
朝廷选御史往究其事,以君为湖南安抚,至则察访利病。
而前之主者立重赏以诛蛮人,一级万钱,士卒贪之,往往害樵饷之人以为功。
君下令曰:「得贼之首者,必指其斗地以为质。
其可擒者,当生致之」。
自是无枉戮者。
君居军中凡十月,戎服葛屦,与士卒同。
惟石碍、铃景二洞,聚党数千,君促官军力破之,斩首数百级,招安三千人,馀皆窜匿英、连、韶间,自是衰息。
朝廷奖君之劳,迁侍御史,赐金紫,充广南东路转运按察使、兼本路安抚、提举市舶司。
凡蕃货之来,十税其一,必择诸精者,夷人苦之。
公令精粗兼取,夷人大悦,谓之曰「金珠御史」,意贵之也。
时交趾有变,朝廷命君经度。
而广州当交趾之冲,无城守备,君议陶塼为城,造大舰十数,日习水战,以待其来,彼不复动。
岁馀,君以瘴疾,求领小郡,迁兵部员外郎、知通州。
通人岁苦海潮,流亡者众。
君作长堤以捍之,复民田业。
量其肥瘠,奏免五年至十年之租。
朝廷召权三司盐铁判官。
以皇祐元年四月,疾终于京师,享年六十一。
二年三月十日,归葬于萧山之先域,礼也。
君娶裴氏,生一女。
再娶杜氏,生四男一女。
其子霁,登进士第;
震,试秘书省校书郎;
露,三班借职;
需,修进士业。
女文慧,适泉州永春主簿陆琪;
文淑,适皇祐元年进士第一人冯京。
予于君同年之交也,见君苦志清节,不渝于素,称荐者皆当世名臣,朝廷一用之而克树风绩。
惜哉,位未大、道未显而终焉,其命矣夫!
故表其墓云:
稽山之阴,右军之后。
生此淑人,终身无咎。
既及于民,复归于神。
葬之家山,云气氤氲,宜昌乎子孙。
按:《范文正公集》卷一四。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二原注。
书环州马岭镇夫子庙碑阴(1042年1月) 北宋 · 范仲淹
庆历二年春正月,予领环庆之师,出按边部,过马岭镇。
四望族落,皆镇之属羌,而戍城之中有夫子庙貌。
观其记石,乃故兵马监押、殿直、赠某官张公蕴之所建也。
已而思之,昔咸平二年冬,契丹以举国之众入高阳关,纵横大掠,南至于河,乘冰之坚,侵于淄齐。
时河南州郡未尝治城,且无战卒,四郊之民,驱戮向尽,城中大惧。
公方为淄州兵马监押,与刺史议其事,刺史暨官属、州人咸欲弃城,奔于南山。
公按剑作色曰:「奈何去城隍,委府库?
大众一溃,更相剿夺,彼狄未至,吾民已残矣。
刺史果出,我当杀之以徇」。
繇是众无敢动。
公乃呼民登城,夙夜以守。
数日狄退,而州人相贺曰:「向非张公英识独断,则我辈父母妻子鱼肉于人矣」。
朝廷赏不及公,人咸嗟咨。
公生二子:长曰揆,今为度支员外郎、直史馆、荆王府记室参军;
次曰掞,今为秘书丞、通判京兆府事。
并以文学节行,自树风采,缙绅先生称之。
议者谓公有阴德于人,宜其有后焉。
予幼居淄川郡,又与记室为同年生,稔闻公之事。
及观马岭之迹,虽极塞穷垒,犹复立圣人之祠以尚风教,乃知张公信道有素,固能训子义方,昌厥世而大其门。
盖未可量也,岂止阴德之助哉!
故书之。
祭谢宾客文(1035年8月) 北宋 · 范仲淹
维景祐二年八月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宾客谢公之灵。
呜呼!
南有诸谢兮,风流不衰。
金玉嗣音兮,非公而谁。
大儒之文兮,醇醇而弗醨。
君子之器兮,安安而弗欹。
升百里之堂兮,仗千里之麾。
载循良之吏兮,形恺悌之诗。
践瀛州之华兮,弗驱弗驰。
立宪台之端兮,有威有仪。
士患其薄兮,公持重以厚之。
士病其躁兮,公恬退以静之。
归去来兮贤哉,遂偃仰以舒迟。
坐西台而甚泰,参东朝而非卑。
呜呼!
怅日月兮不留,诉天地兮胡为?
仁者以寿兮,我怀安悲。
老成以往兮,我僚何师。
赖堂构之隆兮,天弗我欺。
臧孙之后兮,盖相继而丕丕。
想云山之秀兮,神实有知。
严子之邻兮,可相与而熙熙。
国人不得而见兮,望秋光而泪滋。
伏惟尚飨!
祭胡侍郎文(1039年6月) 北宋 · 范仲淹
维宝元二年六月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侍郎安定公之灵。
惟公出处三朝,始终一德。
或雍容于近侍,或偃息于外邦。
动惟至诚,言有名理。
卓茂以礼乐率下,黄宪以度量过人。
靡尚威刑,积有阴德。
安车以谢,正寝而终。
老成云亡,荐绅兴慕。
某辱知深厚,闻讣惊哀。
官守所縻,不皇躬事。
呜呼悲哉,伏惟尚飨!
祭蔡侍郎文(1039年6月) 北宋 · 范仲淹
维宝元二年六月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参知政事、户部侍郎蔡公之灵。
天生钜公,泰山之东。
初矫首于王庭,冠天下之英雄。
孤标孑孑,美声隆隆。
顾幽陋之何阶,亦卑飞于榜中。
瞻公青云,日大月崇。
出处二府,心醇道充。
进惟兢兢,退无忡忡。
端人之徒,莫不望公。
近年京师,密仰清风。
立朝礼隔,报国心通。
忧愚之直,悯愚之忠。
愚贬未还,公出而终。
呜呼!
邦之善人,胡福不蒙!
欲一问于苍天,天杳杳而谁穷?
尚飨!
祭石学士文(1043年9月) 北宋 · 范仲淹
维庆历三年九月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友曼卿学士之灵。
呜呼!
曼卿之才,大而无媒,不登公卿,善人为哀。
曼卿之笔,颜精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
曼卿之诗,气雄而奇,大爱杜甫,独能嗣之。
曼卿之心,浩然无机,天地一醉,万物同归。
不见曼卿,忆兮如生。
希阔之人,必为神明。
尚飨!
祭吴龙图文(1043年9月) 北宋 · 范仲淹
维庆历三年九月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龙图学士兄之灵。
呜呼!
与兄相知,积有年矣。
行可师法,言皆名理。
日重一日,人望公起。
忧国忧民,早衰而死。
呜呼!
天有五行,播于群灵。
惟纯惟粹,哲人乃生。
厥生不易,厥道未行。
一朝往矣,天地何情!
呜呼!
我不得知,泣而怀之。
又失此人,宁莫我悲。
魂兮有生,来休盛时。
尚飨!
祭吕相公文(1044年11月) 北宋 · 范仲淹
维庆历四年十一月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相、赠太师令公吕公之灵。
呜呼!
富贵之位,进退惟艰。
君臣之际,始终尤难。
公觏昌辰,宰于庶揆。
保辅两宫,吁谋二纪。
云龙协心,股肱同体。
万国久宁,雍容道行。
四鄙多故,忧劳疾生。
辞去台衡,命登公衮
以养高年,如处嘉遁
呜呼!
日月迭来,数不可回。
两楹告兆,万乘兴哀。
某素游大钧,猥居近辅。
得公遗书,适在边土。
就哭不逮,追想无穷。
心存目断,千里悲风。
尚飨!
祭陈相公文(1044年11月) 北宋 · 范仲淹
维庆历四年十一月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相、太子太师、赠司空、侍中陈公之灵。
惟公挺生圣时,素怀伟志。
高文醇醇,得圣贤之粹;
大节落落,钟公辅之器。
出处三朝,周旋五纪。
入调鼎鼐,叶太平之治;
出仗旄钺,当夹辅之寄。
忠劳罄宣,践扬备至。
念始终兮覆篑,谢崇高兮脱屣。
冠东朝之极品,访《南华》之深旨。
百辟所瞻,五福具美。
大数奄终,高风不坠。
󲦤绅仰其遗范,子孙光其馀懿。
某行役边隅,阻趋哀次。
望音徽而断绝,想老成而感涕。
尚飨!
祭韩少傅文(1045年1月) 北宋 · 范仲淹
维庆历五年正月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太子少傅、赠太保韩公之灵。
惟公寒苦而立,平直以进。
贤材一伸,淑声大振。
天子乃知,命镇坤维。
两川父老,含哺而嬉。
入领中司,进陟二府。
邦宪以清,衮职斯补。
一德一心,弗愧弗负。
偃息近藩,旨酒盈樽。
可以卧理,不废清言。
功成名遂,揖让而退。
为国元老,望高中外。
子孙诜诜,礼乐簪绅。
积善之报,集于仁人。
呜呼!
厥生有涯,终焉惟命。
柱石之衰,邦国不幸。
尚飨!
祭知环州种染院文(1045年5月) 北宋 · 范仲淹
维庆历五年闰五月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环庆钤辖、知环州、东染院使种君之灵。
惟君少负气岸兮,声盖关辅。
青春多难兮,白发始遇。
西戎入寇兮,边臣共沮。
君从边事兮,独立不惧。
营故宽州兮,一日百堵。
凿山出泉兮,兵民鼓舞。
叛我者攻兮,服我者抚。
延安东北兮,俗康财阜。
伊余知君兮,屡以才举。
改环之麾兮,禦彼外侮。
万馀族落兮,贪豺狡鼠。
畏如明神兮,爱如慈父。
朝廷倚之兮,一方柱础。
忽焉长往兮,葬于鄠杜。
君子忧边兮,尚有胡虏。
伊余追念兮,心之酸苦。
焉得边帅之尽如君兮,守此西土!
尚飨!
祭陕府王待制文(1045年8月) 北宋 · 范仲淹
维庆历五年八月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天章待制子野亲家王公之灵。
呜呼!
自古皆有死,公死特可悲。
生相门而不骄,幼矻矻而从师。
才十五而器成,献雄藻于丹墀。
天子爱而召试,摛亹亹之英辞。
拜登瀛之妙选,与先生而并驰。
起风采于台阁,久优游于岁时。
三借麾以出守,民所至而熙熙。
性清方以自处,政坦白而莫欺。
往按察于荆楚,方澄清于一陲。
惟韩、富之二公,屡密启于黼帷。
乃修撰于史局,尚未足以施为。
遽侍从于天阁,耸内朝之表仪。
俄西镇于陕郊,怀周召之风规。
惟孜孜于生民,将富庶之可期。
每布政于畎亩,不饰名于路歧。
君子爱之而心醉,小人畏之以神离。
凡有志于时者,皆望公于云逵。
矧伊余之相知,怀金石而弗移。
曩余谪于江南,靡贵贱而见嗤。
公慷慨而不顾,日拳拳以追随。
何交道之斯笃,曾不易于险夷!
仰万石之家声,结丝萝以相维。
庶子子与孙孙,保岁寒之不衰。
呜呼!
叔宝多病兮,一朝已而。
颜子不寿兮,厥灵何之!
神茫茫兮安问,天杳杳兮曷司。
不见子野兮,穷此生而长思。
尚飨!
祭谢舍人文(1046年2月) 北宋 · 范仲淹
维庆历六年二月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紫微舍人希深谢公之灵。
惟公雅识懿文,发于诚性。
著国之史,掌邦之命。
台阁徊翔,󲦤绅辉映。
德业素充,声猷日盛。
贤哉云亡,颜渊不幸。
某同年之中,切瑳游泳。
今此于藩,复仰前政。
不见故人,惄焉如病。
尚飨!
祭同年滕待制文(1047年3月) 北宋 · 范仲淹
维庆历七年三月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天章待制滕侯同年子京之灵。
呜呼子京,吾人之英。
文词高妙,志意坦明。
自登朝闼,翕然风声。
言动两宫,上嘉其诚。
乃升谏曹,心膂益倾。
谪去江徼,暄凉屡更。
曾不赍咨,奉亲为荣。
西夏猖獗,佥曰当行。
乃藩于泾,有城无兵。
渭帅败覆,戎马纵横。
征夫不复,哭声连营。
吊之绥之,与治其生。
复率编民,易服乘城。
完此生聚,而不奔惊。
援兵四来,扰攘欃枪。
犒以牛酒,万夫丰盈。
众称其才,达于朝廷。
既允公论,俄加宠灵。
经略一路,环、庆、邠、宁。
爱民之力,强兵之形。
机谋若织,边陲如扃。
御史风言,用度非经。
投杼之际,迁于巴陵。
巴陵政修,百废具兴。
虽小必治,非贤孰能!
往临姑苏,人喜其升。
至未踰月,美声四腾。
遘疾不起,福善何凭!
我固当悲,同年之朋。
忠孝相勖,悔吝相惩。
闻其凋落,痛极填膺。
生平意义,忽如弗曾。
独有令嗣,堂构可承。
我其抚之,必教而称。
子京勿恤,魂兮高升。
呜呼哀哉,尚飨!
祭龙图杨给事文(1047年3月) 北宋 · 范仲淹
维庆历七年三月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龙图给事杨公之灵。
呜呼!
余岁三十兮,从事于谯。
独栖难安兮,孤植易摇。
公方监郡兮,风采翘翘。
一顾而厚兮,甚乎神交。
议必以直兮,中无藏韬。
法必在平兮,下无冤号。
政事以和兮,不理而调。
志议以合兮,不结而牢。
公徙宛丘兮,彼岂无僚。
独不我忘兮,且荐且褒。
羽翼有渐兮,阶于云霄。
二纪之馀兮,因荣屡叨。
公还自蜀兮,勋望益高。
余贰国政兮,得其风谣。
相目于庭兮,中心昭昭。
曾未密启兮,余出豳郊。
谓公将享兮,用干钧陶。
天不辅善兮,公殁于朝。
大器未充兮,非夕非朝。
思欲报兮,光尘寂寥。
子孙有善兮,余抚而招。
公之不见兮,惟余心之忉忉。
呜呼哀哉,尚飨!
祭尹师鲁舍人文(1047年4月11日) 北宋 · 范仲淹
维庆历七年四月十一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龙图舍人师鲁之灵。
呜呼!
天生师鲁,有益当世。
为学之初,时文方丽。
子师何人,独有古意。
韩柳宗经,班马序事。
众莫子知,子特弗移。
是非乃定,英俊乃随。
圣朝之文,与唐等夷。
繄子之功,多士所推。
堂堂沂公,延于幕中。
矫矫文康,荐于四聪。
自兹登瀛,坐扬清风。
举止甚直,议论必公。
人事多故,迁谪羁旅。
子行其志,曾不为苦。
才弗可掩,起于贬所。
往贰经略,屡典藩府。
自谓功名,如芥可取。
黑白太明,吏议横生。
斥于散地,颓然不争。
惟曰我咎,匪由人倾。
天意已回,吉宜大来。
于何感疾,益重其灾。
隐几澄神,而已焉哉!
呜呼!
人皆有死,子死特异。
神不惑乱,言皆名理。
能齐死生,信有人矣。
呜呼!
与子往还,抑亦有年。
今见其终,益知子贤。
故友门人,对泣涟涟。
哀哉,尚飨!
祭故相太傅李侍中文(1047年11月) 北宋 · 范仲淹
维庆历七年十一月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太傅侍中之灵。
惟公生于东鲁,早游圣门。
育文若豹,就志如鲲。
巍巍章圣,仄席临轩。
天下英雄,云翔骏奔。
公冠其首,光华帝阍。
嘉猷日沃,威颜日温。
十数年间,秉持大钧。
言必谠直,道惟忠纯。
或出或处,有屈有伸。
两朝真宰,一德良臣。
白发仗钺,气犹过人。
青宫作傅,礼能退身。
优游养寿,静默含真。
人仰如仙,上待如宾。
门馆憧憧,子孙诜诜。
咸闻诗礼,并列簪绅。
人间之盛,公无不臻。
呜呼!
天地之数,圣贤一均。
高明而终,精爽必神。
念昔登门,遇厚情亲。
曾莫之报,是宁不仁。
东向何为,叹惋悲辛。
呜呼哀哉,尚飨!
祭叶翰林文(1049年10月1日) 北宋 · 范仲淹
维皇祐元年己丑十月庚申朔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内翰、侍读学士、谏议叶公之灵。
呜呼!
贤哉道卿,钟乎粹灵。
秀格峨峨,英采荧荧。
浚学伟文,发于妙龄。
决策三篇,万儒竦听。
阔视霄路,直步云庭。
天然清流,不杂渭泾。
西垣、北门,大笔未停。
为藩为翰,于澶于青。
乃牧京兆,关辅以宁。
再主大计,寔营寔经。
慷慨国论,冒于雷霆。
出守河桥,期归阙庭。
一夕奄去,天地冥冥。
呜呼!
遘时甚盛,得主惟圣。
谓道必行,谓事必正。
高节莫屈,直言屡诤。
朝廷风采,󲦤绅辉映。
天子知人,期以辅政。
弗谐而去,能不曰命!
呜呼!
仆与公知,则相知心。
蓬瀛共舍,切瑳规箴。
苏、秀邻邦,唱酬讴吟。
相许道大,交荐言深。
久要之意,不为浮沉。
今也云亡,绝弦于琴。
白发相失,清泪难禁。
音问一断,忧愁百侵。
古之遗直,千载犹钦。
生平之交,情何以任!
哀哉,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