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吴县厅壁续记(乾道三年八月十五日) 南宋 · 范成大
吴令壁有记,尚矣!
唐大历己未,梁肃为之词者,令卢某所立。
石亡而文传。
本朝元祐壬申郭受为之词者,令许公辅所立。
石虽存而中更兵烬,破裂无几。
后七十有六年,晋陵袁君祖忠,政成将归,始治二石更刻之。
又断自建炎以下,为之续记,实乾道纪元之三祀,岁在丁亥。
距大历垂四百年,而题名三立,相望可考,吏民以为盛事。
然吴之为壮县,固自昔志之。
气俗之美,生聚之繁,览观之胜,著于二碑者自若;
独官事抢攘,日不暇给,必出于甚难而后能善治,视昔类不同者,非特吴为然。
余行四方,所过县邑数十百,见大夫皆厌苦其官,赍咨太息,悔向之来而忧后之不得脱。
余私怪其说,甚哉,何至于此。
及切磋究之,使一二其详,则曰:古吏忧民而已。
今顾不然,蕞薾小邑负责犹数钜万,昼夜薄遽,唯钱谷之知,且不能报期会,有如一日。
姑舍是而用力于民,不崇朝百适满矣。
彼赍咨太息厌苦而欲脱者,真有味其言哉!
今夫急催科则愧政,专抚字则愧考,兼善之诚难,若袁君,盖几于无愧者。
其政先理而后情,弛例而举法,故吏不能并缘,士不敢奸以私。
民有讼,自揣不当胜,望寺门心醉,却去直者家居待报,曰无庸谒吏,明府自辩此。
坐堂上再期,人信之如一日。
至于大官之间,须求于不有,责课于非时,则又从容辩给,弗以厉民,率常最于他邑。
呜呼,可谓难也已。
旦莫去此,至大官,势益易于为县,其所成就何可量。
按《续记》所登载无虑三十人,而未有显者,必将自袁君始。
倘余言犹信,来者尚勉之。
八月十五日,左奉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范成大记并书。
平政桥记(乾道五年) 南宋 · 范成大
栝苍带郭浮桥,岁久不葺,民苦病涉。
乾道四年冬,郡守范成大实始改作。
郡从事张彻,惠利民,丽水县留清卿调其工费,以授州民豪长者四人,使董役吏毋得有所与。
凡为船七十有二,联续架梁,为梁三十有六,筑亭溪南以涖之。
岁十一月桥成,名之曰「平政」。
亭成,名之曰「知津」。
又得废浮图之田五十亩于缙云,以其租属亭,岁时治桥,俾勿坏。
明年正月,大合乐以落之。
众请铭其事于石,使后有考。
铭曰:
孰梁斯兮?
踏渊若衢。
我维新之,栉栉其舻。
工庥于亭,有粟在耨。
岂维新之,永以不朽。
成都古寺名笔记(1177年) 南宋 · 范成大
成都画多名笔,散在诸寺观,而见于大圣慈寺者为多,今犹具在,总而记之左,庶几观者可考。
前寺:多宝塔壁,画地狱变相,待诏左全笔(妙格中品。)
画四天王四堵,师子国王一堵,释迦佛一堵。
小壁,势至观音一十二堵,及塔上壁画西方变相阿弥陀佛共三堵,文殊普贤观音大悲如意轮共五堵,并古迹,不知名。
普贤阁:阁外南壁,画南方天王一堵,赵温奇笔(妙格上品。)
画佛会一堵,五如来一堵,八菩萨释迦佛一堵。
并阁后壁,画文殊普贤,北畔,五髻文殊弥勒下生北方天王,井堂内四柱上,四天王,并辛澄笔(妙格中品。)
北方肉甲天王,杜敬安笔(能格上品。)
鲜于院:小阁上壁,画毗卢佛,待诏杜齯龟笔(妙格下品。)
百部院:过廊,画护戒神,僧知评笔。
千部院:佛堂壁,画炽盛光佛,古迹。
白马院:佛堂,画十六罗汉,古迹。
近时周忘机画《潇湘图》,王逸民拟任才仲作《桃源图》。
承天院:祖堂,惠远国师像,孙知微笔(妙格上品。)
近年,院僧粉去古画,别写新像,尚馀侍者二僧,犹在。
中寺:自中三门北至水陆院,东至如意轮正觉院(系高力士同僧英干建。)
中佛殿,殿内壁画维摩居士师子国王变相,待诏左全笔(妙格中品。)
释迦佛二堵,待诏杜怀玉笔。
前庑东壁,画起寺金和尚高力士像,古迹。
西壁,画汉孝明帝、蔡愔、秦景王遵及摩腾竺法之像,童仁益笔(妙格上品。)
文殊阁:四壁,画北方天王梵王,待诏赵温奇笔(妙格上品。)
阿弥陀佛大悲毗卢十大弟子四堵。
阁外壁,画大悲三十七尊法华经验大悲菩萨四堵,东南方天王,西方天王,并待诏赵公祐笔(神格上品。)
弥勒释迦西方变相,北方天王变相,待诏范琼笔(神格上品。)
报身如来,待诏张腾笔(妙格上品。)
无量寿品佛,古迹。
东方天王,待诏赵公祐笔(神格上品。)
帝释,待诏赵温奇笔(妙格上品。)
千手眼观音势至,张希古笔。
阁上周匝壁,画诸佛古迹。
华严阁:影壁后,画天花瑞像二,其西,待诏竹虔笔(能格上品。)
其东,高道兴笔(妙格中品。)
窗外两壁,画大悲,待诏张南本笔(妙格中品。)
两畔小壁,画天王,并古迹;
杜悰像,张逢笔。
泗州和尚小壁,画太子游雷山,古迹。
当面四壁,王波利像,吕峣笔(能格上品。)
东西二方天王,帝释梵王,待诏赵温奇笔(妙格上品。)
周匝壁,画佛像,并古迹。
文殊阁:院门连寺廊,画金刚神变验二堵,待诏左全笔(妙格中品。)
院内观音堂壁,画天王帝释侍从二堵,待诏赵公祐笔(神格上品。)
西大悲院:佛堂内,画八明王,古迹。
大将院:壁画罗汉二北方天王及大将部属并帝释梵王,共六堵,并待诏范琼笔(神格上品。)
药师院:连寺廊八门两壁,画千眼大悲北方天王大悲释迦变相四堵,待诏范琼笔(神格上品。)
殿内,释迦佛、帝释梵王部众,并古迹;
画文殊普贤维摩无量寿西方天王十二神,共九堵,并待诏赵公祐笔(神格上品。)
瑞像堂周匝画像,并古迹。
寺后门向上小壁,画观音,僧知评笔。
六祖院:院门北壁,地藏一堵,杜措笔(能格上品。)
南壁,佛会变相一堵,待诏赵忠义笔(妙格下品。)
院内山木四堵,唐壁画,古迹。
保福院:门屋,画天王二堵,赵得齐笔(妙格上品。)
姑苏台一堵,僧惠坚笔。
避暑宫一堵,僧楚安笔(能格中品。)
小壁,画竹雀二堵,黄筌笔(妙格中品。)
佛殿内,罗汉一堂,卢楞伽笔(妙格上品。)
记中不载,盖自昭觉访神霄徙来。
殿后,海山观音一堵,张南本笔(妙格中品。)
亦昭觉移至。
小壁,罗汉一堂,古迹。
法堂上,湖山一堵,马二堵,近时郭游卿郭熙之孙。
笔。
大轮堂:壁画大轮部属两堵,金刚二十四尊,并待诏赵温奇笔(妙格上品。)
极乐院:门外壁,画散花天女,范琼笔(神格上品。)
大悲菩萨,左全笔(妙格中品。)
观音大悲一堵,古迹。
佛殿内,十六罗汉,卢楞伽笔(妙格上品。)
四绝堂:壁画悟达国师真,常粲笔(妙格中品。)
画彭州至德山金堂栖贤山二堵,李升笔(妙格下品。)
石像院:门壁,香花菩萨二堵;
门内,菩萨一堵,并古迹。
《前记》不载。
慧日院门壁,画奉圣国师真齐天大王,泗州和尚宗震笔。
佛堂内,十六罗汉,丘文播笔(能格上品。)
吉安院:画十二面观音,杜齯龟笔(妙格下品。)
寿宁院:佛殿内四壁,画炽盛光九耀,孙知微笔。
柱上小像,知微自写其真也。
殿内廊,画太子修行,古迹。
东观音堂:画观音十六罗汉,李怀让笔。
《雾中山出峡图》,李升笔(妙格下品。)
楼上,画惠远送陆道士李翱见药山,孙知微笔(妙格上品。)
护法神,孙知微笔。
土地堂:孟蜀主真,古迹。
战胜天王罗汉,共三堵,赵元晟笔。
华严院:殿壁画毗卢佛,张希正笔(妙格中品。)
文殊普贤,古迹。
观音势至五髻文殊,丘文播笔(能格上品。)
兴善院:殿内,泗州大圣一堵,常粲笔(妙格中品。)
八明王,张南本笔。
妙格。
西林院:殿内罗汉,杜措笔(能格上品。)
壁后,弥陀佛二,菩萨弥勒罗汉,卢楞伽笔(妙格上品。)
大悲阁:画观音十堵,楞严变相一十八堵,并宗道兄弟笔。
八明王八堵,绣毬观音,并古迹。
揭谛院:壁画释迦佛二,菩萨观音势至十六罗汉,并杜齯龟笔(妙格下品。)
宝胜院:藏殿内外圣像,并古迹。
弥勒院:壁画十六罗汉文殊普贤,张南本笔(妙格中品。)
画故事山水二堵,刘国用笔。
锦津院:壁画释迦佛十六罗汉,刘国用笔(能格上品。)
白衣自在观音,李怀让笔。
东律院:壁画八明王西方变相释迦如来十六罗汉,杜子瑰笔(能格上品。)
灌顶院:壁画药师佛十六罗汉,张玄笔(能格下品。)
如意轮院:壁画花竹六鹤六堵,童祥笔,半已不存。
楞严院:壁画六祖,刘国用笔(能格上品。)
枯木一堵,文与可笔。
山水十堵,蒲永升笔。
龙虎二堵,鲁安道笔。
山水三堵,僧延广笔。
甘露寺:廊壁,高僧数十堵,并古迹。
承天院:吕祖真堂后,佛像四堵,杜子瑰笔(能格上品。),不下金绳阁下诸佛如意轮观音等像。
起悟院:堂头近,周忘机画树石四壁。
石经始末记(1177年) 南宋 · 范成大
石经已载《前记》,晁子止作《考异》而为之序。
《考异》之作,大抵以监本参考,互有得失,其间颠倒缺󸈠,所当辨正,然古今字画,虽小不同,而实通用耳。
《考异》并序,凡二十一碑,具在石经堂中。
子止之序曰:「鸿都石经,自迁徙邺、雍,遂茫昧于人间。
至唐太和中,复刊十二经,立石国学。
而唐长兴中,诏国子博士田敏与其僚校诸经,镂之版,故今世六学之传,独此二本尔。
按赵清献公《成都记》,伪蜀相毋昭裔捐俸金,取九经琢石于学宫。
而或又云:毋昭裔依太和旧本,令张德钊书。
国朝皇祐中,田元均补刻公羊高、谷梁赤二传,然后十二经始全。
至宣和间,席文献又刻孟轲书,参焉。
今考之,伪相实毋昭裔也。
《孝经》、《论语》、《尔雅》,广政甲辰岁张德钊书。
《周易》,辛亥岁杨钧、孙逢吉书。
《尚书》,周德正书。
《周礼》,孙朋吉书。
《毛诗》、《礼记》、《仪礼》,张绍文书。
《左氏传》,不志何人书,而详观其字画,亦必为蜀人所书。
然则蜀之立石盖十经,其书者,不独德钊,而能尽用太和本,固已可嘉。
凡历八年,其石千数,昭裔独辨之,尤伟然也。
公武异时守三荣,尝讨国子监所模长兴版本读之,其差误盖多矣。
昔议者谓太和石本授写弗精,时人弗之许,而世以长兴版本为便,国初遂颁布天下,收向日民间写本不用。
然有讹舛,无由参校判知其谬,犹以为官既刊定,难于独改。
由是而观,石经固脱错,而监本亦难尽从。
公武至少城,寒暑一再易节,暇日,因命学官雠校之。
石本《周易·说卦》:乾,健也,以下有韩康伯注略例,有邢璹注《礼记·月令》,从唐李林甫改定者。
监本皆不取外,《周易》经文不同者五科,《尚书》十科,《毛诗》四十七科,《周礼》四十二科,《仪礼》三十一科,《礼记》三十二科,《春秋左氏传》四十六科,《公羊传》二十一科,《谷梁传》一十三科,《孝经》四科,《论语》八科,《尔雅》五科,《孟子》二十七科。
其传注不同者尤多,不可胜记。
独计经文,犹三百二科。
迹其文理,虽石本多误,然如《尚书·禹贡篇》『梦土作乂』,《毛诗·日月篇》『以至困穷而作是诗也』、《左氏传·昭公十七年》『六物之占,在宋、卫、陈、郑乎』、《论语·述而篇》『举一隅而示之』、《卫灵公篇》『敬其事而后食其禄』之类,未知孰是。
先儒有改《尚书》『无颇』为《无陂》,改《春秋》『郭公』为『郭亡』者,世皆讥之,此不敢决之以臆,姑两存之,「亦镌诸乐石,附于经后不诬,将来必有能考而正之者焉」。
子止又刻《古文尚书》于堂,而为之序曰:「自秦更前代法制以来,凡曰古者,后世寥乎无闻,书契之作,固始于伏牺,然变状百出,而不彼之若者,亦已多矣。
《尚书》一经,独有古文在,岂非得于壁间,以圣人旧藏,而天地亦有所护,不忍使之绝灭。
中间虽遭汉巫蛊、唐天宝之害,终不能晦蚀,今犹行于人间者,岂无谓耶!
况孔子谓《尚书》以其上古之书也,当时科斗既不复见,其为隶古定此实一耳。
虽然,圣人远矣,而文字间可以概想,则古书之传,不为浪设。
予抵少城,作《石经考异》之馀,因得此古文全编于学官,乃延士张𤈴,仿吕氏所镂本再刻诸石。
是不徒文字足以贻世,若二《典》『曰若』、『粤󶸝』之类,学者可不知欤?
呜呼,信而好古,学于古训,乃有获,盖前牒所令,方将配《孝经》、《周易》经文之古者,同附于石经之列,以故弗克。
第述一二,以示后之好识奇字者,又安知世无扬子云?
时乾道庚寅仲夏望日序」。
中秋泛石湖记(淳熙六年) 南宋 · 范成大
淳熙己亥中秋,至先、至能自越来溪下石湖,纵舟所如,忘路远近,约略在洞庭、垂虹之间。
天容水镜,光烂一色,四维上下,与月无际。
风露温美,如春始和,醉梦飘然,不知夜如何其。
惟有东方大星,欲度蓬背,自后不复记忆。
坐客或有能赋之者。
张子震、马伊、郑公玉、章舜元,客也。
重九泛石湖记(淳熙六年九月) 南宋 · 范成大
淳熙己亥重九,与客自闾门泛舟,径横塘。
宿雾一白,垂欲雨。
至䌽云桥,氛翳豁然。
晴日满空,风景閒美,无不与人意。
会四郊刈熟,露积如缭垣。
田家妇子著新衣,略有节物。
挂帆溯越来溪,源收渊澄,如行波𤂱地上。
菱华虽瘦,尚可采。
舣棹石湖,扣紫荆,坐千岩观下。
菊之丛中,大金钱一种,已烂熳浓香。
正午,薰入酒杯,不待轰饮,已有醉意。
其傍丹桂二亩,皆盛开,多栾枝,芳气尤不可耐。
携壶度石梁,登姑苏后台,跻攀勇往,谢去巾舆筇杖。
石棱草滑,皆若飞步。
山顶正平,有拗堂藓石可列坐,相传为吴故宫閒台别馆所在。
其前湖光接松陵,独见孤塔之尖,尖少北,点墨一螺为昆山。
其后,西山竞秀,萦青丛碧,与洞庭林屋相宾。
大约目力踰百里,具登高临远之胜。
始,余使虏,是日过燕山馆,尝赋《水调》云:「万里汉家使」。
后每自和。
桂林云:「万里汉都护」。
成都云:「万里桥边客」。
明年徘徊药市,颇叹倦游,不复再赋,但有诗云:「年来厌把三边酒,此去休哦万里词」。
今年幸甚,获归故国,偕邻曲二三子酬酢佳节于乡山之上,乃用旧韵,句云:「万里吴船泊,归访菊篱秋」。
重修行春桥记(淳熙十六年) 南宋 · 范成大
太湖日应咸池,为东南水会,石湖其派也。
吴台越垒,对立两涘,危峰高浪,襟带平楚,吾州胜地莫加焉。
石梁卧波,空水映发,所谓行春桥者,又据其会。
胥门以西,横山以东,往来憧憧,如行图画间。
凡游吴中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游无异。
岁久桥坏,人且病涉,向之万景,亦偃蹇若无所弹压,过者为之叹息。
豪有力之家,顾环视莫恤,漫以委之官。
前令陈益、刘棠、皆有意而弗果作。
淳熙丁未冬,诸王孙赵侯至县,甫六旬,问民所疾苦,则曰:「政孰先于徒杠舆梁者」!
乃下令治桥,补覆石之缺,易藉木之腐,增为扶栏,中四周而旁两翼之。
岁十二月鸠工,讫于明年之四月。
保伍不知,公徒不预,邑人来观,欢然落成而已。
今天下仕者,视剧县如鼎沸,屏气怵惕,犹惧不蔇,侯于此时,从容兴废,盖亦甚难。
四乡之人,不能出力倾助者,至是始有愧心。
则相与商略,他日将作亭其上,以憩倦游者,尚庶几见之。
今姑识治桥之岁月,亭成,将嗣书云。
侯名彦真,字德全,旧名彦能,隆兴元年进士,擢第后改今名。
桥成之明年日南至,资政殿学士通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范成大记。
范村记(绍熙元年二月)(1190年2月) 南宋 · 范成大
范村者,杜光庭《神仙感遇传》云:「唐乾符中,吴民胡六子与其徒泛海,迷失道,漂流数日,至一山下,即登岸,谋食居,人皆以礼相接,甚有情义。
问此何许?
则曰范村也,当见山长。
引行至山顶,可十里所。
花木夹道,风景清穆,宫室宏丽,侍者森列。
一叟坐堂上,命客升阶,与语曰:『吾越相也,得道长生,居此。
岁久,山下皆吾子孙,相承已数十世。
念汝远来,当以回飙相送』。
比下,居人馈以粮糗。
解维,风便,俄顷达西岸。
时高骈镇淮南,闻之,招六子补六合镇将,始以所见为人言之」。
光庭之《传》云尔。
惟吾家陶朱公用人之国,勋业盖世。
越之君臣,方将社而稷之,乃不俟终日,擢扁舟而去。
迹其行事,天壤一人而已。
世无神仙可也,有之,非公谁宜仙者?
《列仙传》又谓:「公常卖药兰陵,彼人累代见之」。
范村岂其所定居耶?
某奉祠还乡,家西河之上,距海财百里。
追怀祖武,想像仙山。
月生潮来,悠然东望。
烟云晻霭,去人不远。
会舍南小圃适成,辄以范村名之。
圃中作重奎之堂,敬奉至尊寿皇圣帝、皇帝所赐神翰,勒之琬琰,藏焉。
四傍各以数椽为便坐,梅曰陵寒,海棠曰花仙,酴醾洞中曰方壶,众芳杂植曰云露,其后庵庐曰山长。
盖瓦不足,参以蓬茅,虽不能如昔村之华,于云来家事,不啻侈矣。
噫!
陶朱公渡兵江淮,震曜中国,分地以赐诸侯,功大名显,贵隆富盛,备福之极,度世而仙。
昔村所有如此,今无一焉,独不愧斯名乎?
虽然,公所成就固烈矣,而心危虑深,未及饮至舍爵,半途腾逝,变姓扫迹,以二十年之成谋而莫之一朝居焉。
某不肖,生值圣世,饕窃名禄,无以报塞万分,上恩天载,扶持全安之老而归休,犹得宿卫两朝,赐书于家林之下,婆娑日涉,常在云汉昭回中。
荣光所被,燕及猿鹤。
此则昔村所无而今之所有。
侨立斯名,亦尚无愧。
按周元王五年,越入吴,陶朱公于是去国。
后千三百五十年,当唐乾符六年,范村之名,始闻于世。
又三百二十年,实皇宋绍熙初元,岁在庚戌,某遂以范村名其圃。
上下垂千七百年,其传远矣。
杜元凯谓范氏世为兴家,斯言犹信。
后之人傥能长保此居,则村名之传,又不知其几世几年乎?
书之壁以示同姓。
是岁二月望日记。
双瑞堂记(绍熙元年十二月)(1190年12月) 南宋 · 范成大
绍熙初元夏四月,吴郡袁使君为政之再阅月也,长洲之彭华乡,以瑞麦献。
又三月,木兰后池以瑞莲献。
麦两歧,已坚栗可刈,歧间复出新苗,玉枝青葱,且秀且实。
后十日,又歧于新苗之半,亦秀实如前。
按瑞图自两歧至九歧者有矣,未闻枯茎之稊,一再重出,青黄殊色而三颖俱茂,有生生不穷之意,盖创见云。
莲则共蒂异花,连理并秀,丰腴适相当,亦奇产也。
吏民欢喜,谓造物者效珍发祥,工深巧妙,非贤使君孰能致此?
又谓:使君辱临吾州,政尔煖席,而嘉瑞辄应,何其速耶?
余闻神人精祲之交,其迹固相绝远,一念感通,则和同无间,直瞬息顷尔,固未可速计也。
方使君持节按刑时,以柱后惠文绳,郡县弗虔,官吏累足,立逐捕剧贼,血其鲸鲵,风采烈于秋霜。
朝廷第最课进,直中秘书,就牧此邦。
吴人憺其威名,相与屏气惕息。
使君一日过范村,从容为余言:「向吾以衣绣持斧为职,知饬法锄奸而已。
今为郡守,号称民父母,当有恻怛之爱,拊摩茕鳏,若乳保之于赤子,使百姓知吾此心,庶几有不忍欺者,虽蒲鞭且弗愿用,况于桁杨敲扑乎」?
余矍然起贺,曰:「公此心当与天通,人固未能户知,神者其知之矣」。
阅时亡几,而叶气薰翔,被于珍物,岂非一念之感,如鼓应桴,有不疾而速,不召而至欤?
是岁秋,大熟,政成人和,庭讼稀简,郡廓无事,曩之蕲望于民者,皆如本指,益知祥应之不虚。
于是部使者暨府县之宾佐,皆画图以传,赋诗以相倡酬,犹谓未足传久远。
且《春秋》有年、大有年,皆以喜书,今兹乐岁善收,瓯窭污邪,无不满望,二瑞实兆其祥,尤不可以弗识。
乃以双瑞名郡之东堂。
余又为原其所以致祥者为之记,因以附见有年之喜,亦《春秋》之遗意焉。
使君名说友,字起岩,建阳人。
嘉平日,石湖范成大记。
佛日山记 南宋 · 范成大
佛日山,由临平而西,有佳趣。
新安江带城右旋,淙潺乱石间,不能一。
长亭群小溪,大会歙浦,贯万山以出,又合始新太末之水,行三百六十里,与海潮会为浙江。
其间稠滩如其里之数,每滩率减数丈,大或十倍。
世传天目山巅,与歙之柱础平。
慧感夫人祠记 南宋 · 范成大
慧感夫人,旧谓之圣姑,或以为大士化身,灵异甚著。
祝安上通守是邦,事之尤谨。
每有水旱,惟安上祷祈立验。
后以剡荐,就除台守。
既至钱唐,诘旦欲绝江,梦一白衣妇人告之曰:「来日有风涛之险」。
既觉,颇异之,卒不渡。
至午,飓风倏起,果覆舟数十,独安上得免。
一夕,盗入祠中,窃取其幡。
平旦,庙史入视之,见一人以幡缠其身,环走殿中。
因执以问,答曰:「某实盗也,夜半幸脱,已踰城至家矣。
今不知潜制于此,神之威灵使然,敢不伏辜」。
建炎间,贼虏将至城下,有一居民,平昔谨于奉事,梦中告之曰:「城将陷矣,速为之所。
谨勿以此告人。
佛氏所谓劫数之说,不可逃也」。
不数日,兵果至。
其他神验不一。
后加封慧感显祐善利夫人。
书新安事 南宋 · 范成大
汪姓鼻祖,名华,隋末据歙、宣、杭、睦、婺、饶之地以归唐,今庙封显灵英济王。
又,俗传黄巢以汪王同臭味,下令毋犯汪氏,歙人争冒汪姓。
俚云:「四门三面水,十姓九家汪。
百姓油糍鬼,官人豆腐王」。
讥俗陋也。
豆腐,旧传刘安戏术。
又,俚语:「徽人三日饱,两社一年朝」。
不重冬节也。
记雷孝子事 南宋 · 范成大
雷孝子天锡,十一岁剔股救父。
记董国度事 南宋 · 范成大
董国度陷虏,得妇人力。
归而负之,奇祸死。
书舒蕲二事 南宋 · 范成大
皆以持心之厚,恶人报德而获生。
书事(一) 南宋 · 范成大
沈德和尚书祖辉仲勘江贼,活七人。
同官死,嫁其二女。
病中见黄衣使,召为仙官,且延寿三纪。
书事(二) 南宋 · 范成大
常明叔父死,神降其家,云:为人夺胎。
同登七星山题名(乾道九年九月) 南宋 · 范成大
乾道癸巳重九,吴人章潭邃道、范成大至能,携家同登七星山,遂游栖霞、水月诸洞。
壶天观题名(一 淳熙元年七月十日) 南宋 · 范成大
经略安抚使范成大,新作壶天观,提点刑狱郑丙落其成,转运判官赵善政、提点坑冶铸钱李大正同集。
淳熙改元七月十日。
壶天观题名(二 淳熙元年) 南宋 · 范成大
郑少融、赵养民、李正之、范至能,落壶天观,还会碧虚。
淳熙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