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至明弟墓志铭(大观四年四月)(1110年2月) 北宋 · 邹浩
君讳洞,字至明。
上世盖杭州钱塘人,曾祖随伯祖贾为广东转运使而卒,葬于荆门,先祖乃卜常州居焉,今为常州晋陵人。
先考有子六人,君次余为第二。
自儿童时即能致曲以事父母,少与余皆从师读书。
予既出仕,诸弟游学,君遂不复应科举,曰:「我当专省定,以安兄弟之心」。
故予与诸弟去亲侧久至四五年,近犹一二年,而君独未尝离左右,油油翼翼,声柔色怡,惟恐丝毫忤亲意。
予顷缘罪戾窜斥湖边,君时已感风痹二年矣,初不自忧,特为余深忧,发尽白。
其天性孝友盖如此。
建中靖国元年,予方贰天官,遇郊祀恩,奏君为假承务郎,以疾不能赴调。
后八年,疾复作,奄忽而逝,实大观四年二月二十有一日,享年四十有九。
吾母安康郡太君张氏哭之甚哀,闻者泫然叹曰:「善人遽尔乎,乃俾高年之亲痛念至此耶」!
曾祖讳元庆,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赠左屯卫大将军。
祖讳霖,尚书都官郎中。
考讳戬,广济军录事参军,赠朝奉郎。
妻张氏。
男枢,举进士。
以其年四月五日葬君于晋陵县德泽乡之林庄先祖墓之东北二百步。
于是涕泣作铭,纳之圹中。
铭曰:
才也遏之,弗猷弗为。
寿也啬之,弗艾弗耆。
其谁已之,莫得而知。
有子颀颀,奋于书诗。
君子不亡,庶其在兹。
邹君墓志(大观二年) 北宋 · 邹浩
君讳扩,字希圣,西京作坊使讳某之曾孙,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赠左屯卫大将军讳某之孙,舒州宿松县尉讳某之子。
顿卫而上,世家钱塘,宿松徙于常州。
君幼孤,某之祖尚书都官郎中讳某,君叔父也,抚育君而教诲之如子。
逮君有室,始自居于宜兴,以训童子为生。
晚年倦甚,乃不复出。
无子可以就养,浩与从兄从事郎、北京国子监教授起皆助以俸,既又皆罪废,不克助。
萧然席门之中,时时吹箫数声而已。
孔子所谓善能自宽者,君其类乎。
大观二年秋九月十七日,以疾卒于家,享年八十三。
初娶许氏,再娶李氏。
以某月二十七日葬晋陵县德泽乡之赤岸村,在都官茔之南一里许。
某于是雪涕而铭焉。
铭曰:
幼而孤,老而独。
赖犹子,助以禄。
俄失之,久莫续。
寿而已,岂其福。
惟自宽,追往躅。
铭张明墓(崇宁二年八月)(1103年8月) 北宋 · 邹浩
役者张明以熙宁丁巳十月二十四日生宿州柳子镇,以崇宁癸未八月十一日死于昭州朝天坊,其服役予家盖十有九年。
初,予之窜永州也,僮奴率惮行,独明求行甚力,后又随予至昭。
昭于广西最为恶地,桂之城门号昭州门者不敢开,开则瘴大作,以故南人自畏之,商旅弗由其途,监司弗饮其水。
予至之日,适又甚焉,素巾满郊廛,丧鼓连昼夜,故老言数十年无有也。
尝于苍埃白雾中怪鸟正飞而堕,鸡豚狗彘正行而颠仆。
问之他人,则曰发瘴然也。
然随予居者无一不染此疾,呼医治药,朝夕以之。
于其呻吟呕泄间,予形影兀兀,寝食几废,但幸其皆救耳,明卒不救。
呜呼,其偶然邪?
非偶然也邪?
以其死之明日,具棺敛葬于仙宫山之阴而为之铭。
铭曰:
生于北斗之北,谁汝生;
死于南箕之南,谁汝死。
汝之所以然者,吾无得而诘焉。
汝之体魄,其安于此。
长寿县君高氏墓志铭(元祐四年) 北宋 · 邹浩
夫人姓高氏,亳州蒙城人,率府副率讳遵望之女,承议郎李君竞之妻。
夫人生大族,耳目富贵,于其童时辄能以礼自饬,父母贤之,故以归李君。
其移所以处首施于其家,自为妇至为母、为姑,上下内外翕然宜之无间言。
李氏素雄于财,至承议君则磥砢有大节,不复以积蓄为事,日与幽人豪士相徉乎风尘之外而已。
其后宦游四方,养生之具往往不继,夫人竟未尝动心焉。
承议君白首矣,方且栖栖筦库间,或以为恨。
夫人独勉之曰:「仕谁不愿达,其不得达者,命也,君如命何。
我闻为善必有报,姑教诸子以俟之可乎」。
平时奉佛甚谨,晨起诵其书有常数,数未满辄不饮食。
元祐初年,从承议君监濠州酒务。
明年六月初十日,以疾卒,享年七十,累封长寿县君。
子男四人:翊、𥫃、竬、竦,皆举进士。
𥫃、竬皆屡试礼部,尤以文行称。
女一人,未嫁。
孙男、女五人。
越二年,翊等奉其父命,卜以某月某日祔葬于扬州江都县东兴宁乡曾祖谏议之茔。
前期,来求余铭。
余顷教授扬州,竬时为学正,相好也。
不获辞,铭曰:
长寿之贤,信于稚齿。
未嫔高门,益安义理。
丰约后先,岂易其视。
间关良人,颖脱诸子。
敬戒成就,弗怨弗鄙。
善报有期,云胡不俟。
昭示无穷,庶几在此。
夫人林氏墓志铭(元祐四年) 北宋 · 邹浩
元祐四年七月六日,陈君讳某之妻夫人林氏卒,于是陈君卒八年矣。
其葬在兴化军某县谷山之先茔,其子舜昂、舜元将以某月某日举夫人之丧祔焉,前期,用其友人江陵府松滋县令、监开封府陈留县酒税王回之言以求铭于浩。
浩顷游太学,与舜元厚,后官扬州,又尝因之以定交于回也,不敢辞。
夫人某县人,父讳将,异其性,为择对。
既笄,归陈君。
迄白首,作止皆中义理,内外上下安之,为女、为妇、为母、为姑者至指以为法。
陈君少有四方志,已而所向系輆,辄拂衣还里门,以《诗》《书》训诸子,且招善士为之师。
夫人于时罄奁中物买地筑室佐其事,无一毫顾惜。
七男子虽不幸死矣,然其成就如舜昂、舜元皆力学,而舜元尤以节行籍籍东南,盖不可以多得也。
呜呼,夫人可不谓贤哉!
享年七十。
有九男。
二女,嫁湖州乌程县丞刘佖、进士戴励。
孙三男。
六女,一嫁进士傅求,馀未行。
铭曰:
辅佐以义,以成其子,以卓荦乎多士。
寿考以殁,以同其穴,以安于舅姑之侧。
呜呼,夫人流庆其未艾!
夫人严氏墓志铭(元祐九年) 北宋 · 邹浩
毗陵张氏居张庄者为东南著姓,由稷虞卿而上,累世皆义居,至虞卿益蕃雄一方。
其伯父老矣,委家事以自佚,而门内之治,惟虞卿之妇总焉。
虞卿娶霍氏,生一男四女而卒。
夫人严氏实继以行,事其伯舅如其舅,抚其前子如其子。
虞卿落落乡闾,与宾亲适其平生而不他虑,夫人力也。
未几虞卿卒,夫人益务饬其子,故其男炳从师友为进士,其女归进士邹洞、胡明修、王辅世、胡谧、庄安常,皆不贻亲忧。
里有贫女无归,夫人幼育而长嫁之。
其自奉则一切薄约,游宴不辄出,见至亲有时,语人曰:「孀妇当如处女」。
中外族党睦然归心,侍婢白首不忍去。
显官有贤其节者力求继其室,竟不夺初志,其母亦不忍夺也。
初得疾,即治歛具,比革,命家人取视。
顾其母年且八十在傍,泣曰:「儿不获终养矣,奈何」!
语绝逝去,实元祐八年五月十九日,享年四十七。
父士元,母强氏,盖同郡儒家也。
生二女,一女未行。
炳卜以明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县某乡某原,谓余姻好,属铭。
铭曰:
得夫而早殁,有子而非己出。
诸孤恃焉,以迄于家室。
皎皎弗渝,秉其一德。
为女妇母,是迪是式。
有岿其丘,有蔚其殖。
何千万年,夫人安宅。
夫人程氏墓志铭(绍圣元年八月)(1094年8月) 北宋 · 邹浩
夫人程氏,世为常州晋陵人也。
曾祖士邻,某官,赠某官。
祖昌言,某官,赠某官。
父端,某官。
晋陵于浙右为士大夫最盛处,程氏于其间又为名族。
夫人生长家法中,早为父母所贤。
年当行,会今婺州观察推官林君师醇醇中方中进士第,遂以归之。
醇中幼失所怙,太夫人甘贫守节,训育诸孤,以至白首,盖已勤矣。
自夫人归,凡委以肃助闺门与其施于上下内外,一如太夫人意。
醇中不以位卑自少,所至奉条约修职甚谨,未尝开口乞怜上官,以故间关州县,人或不堪其忧。
而夫人独以义命勉焉,且左右奉承,惟恐其动家室念。
闻者叹曰:「真林氏妇也」!
间喜读书,一览辄成诵。
尤笃信内典,涣若有得者。
醇中为寿州霍丘县尉,时夫人得疾。
一日,与醇中语,皆超诣名理,神色不少变,已而逝去,实元祐七年九月十八日也。
归林氏凡十年,年三十二。
生一男一女。
后二年,绍圣元年,醇中卜以八月某日葬于苏州吴县某乡某山之原。
前期,状其行属予铭,且曰:「程氏生平雅好文字,且知君与我友善,庶几慰诸泉下」。
铭曰:
移孝于姑,移顺于夫。
克隆厥家,而弗与俱。
彼茁者子,身后之储。
虽则远矣,禀其如初。
蓬莱县君狄氏墓志铭(元祐二年二月) 北宋 · 邹浩
夫人狄氏,其先太原人,唐梁公之裔也。
曾祖希颜,赠兵部尚书。
祖棐,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赠兵部尚书。
父遵礼,左朝议大夫。
母邹氏,寿安县君。
夫人幼淑慧,父母爱之。
既笄,遂以归吴君克礼,龙图阁直学士中复之子也。
龙图方显于朝,所与婚皆一时望族,而夫人自初迄终,能使舅姑与其孝,娣姒安其和,急难德其施,宗党称其贤。
自元祐元年十二月八日卒,至建中靖国元年,十有六年矣,其夫不忍娶以继其室。
享年四十有三,追封蓬莱县君。
子男确,举进士。
女适进士谭泌。
孙男一人,女一人。
克礼今为朝奉郎、新绛州军州事,将以二年二月六日祔葬于南康军都昌县白凤乡之先茔。
谓某视夫人为外姊,属铭。
铭曰:
夫老弗偕,子养弗逮。
往其从之,舅姑所在。
宅兆既安,松槚既成。
恩则不忘,俨如平生。
夫人邹氏墓志铭(崇宁五年)(1106年) 北宋 · 邹浩
故寿州下蔡县主簿华君讳直渊之妻、夫人邹氏崇宁元年年八十有二,以闰六月癸亥终于常州之私第。
其孙仲平等以十一月丙申祔藏于武进县怀德北乡下蔡之墓。
五年,追迹行实而为之状曰:夫人尚书都官郎中讳霖之长女,太常博士讳参之冢妇。
其先杭州钱塘人,都官徙常之晋陵。
夫人幼警慧,古今文章历耳辄成诵。
都官未有子,夫人率其妹供子职甚谨。
都官贤之,以归下蔡。
下蔡失所恃,弟妹多未龀,夫人一一调护,至于冠昏。
门内之事,大者禀命,小者专达,靡不如太常意。
太常用是徇国忘家,以显名于朝。
下蔡既倦游,语夫人曰:「吾将归佚故乡,能安之否」?
夫人曰:「君安,无不安者」。
下蔡以故勇退就閒,逍遥声利之外,二十年如一日,未尝悔往慨不遇,惟训诲子孙而已。
子男四人,申锡、峙、屿、申伯,皆举进士,申锡、峙尤以文学知名。
峙登第历官,一时公卿争挽致之,不克用以卒,终衢州西安县令。
女三人,适进士李亘、胡元均、霍端辅。
孙男十三人,平、寔、彦、宇、宙、完、寓、章、寅、宽、宰、宋,皆举进士。
仲平登第,为高邮主簿。
寔以特起赐第郓州州学教授。
女十三人,长适进士周咸,次王临,次继咸室,次王履、邹语、周先,馀未行。
曾孙十二人。
夫人老矣,四子皆前逝,孙彦、宇亦夭逝,闻者不堪其忧,而夫人安之若命,泊如也。
晚年不复省家事,惟岁时祭享,必纤悉阅视。
或以劝止,则曰「先实临之,安敢怠」,夫人贤德盖如此。
状已,寔持以来,且曰:「夫人顾言曰『吾铭当属吾侄浩』,敢请」。
呜呼!
浩之先君朝奉既不幸矣,姑尚无恙,可以慰罔极之思。
今亦不幸矣,又属铭,悲夫!
于是雪涕而铭之。
铭曰:
都官之女,太常之妇。
媲德下蔡,卒为贤母。
八十有二,其身则寿。
其子则否,不称其有。
不在其子,必在其孙。
轩轩既翮,既翮而骞。
动惟时矣,聿傅于天。
有丰其碑,有穹其龟。
闯于高松,潜德光辉。
尚其有诗,配此铭词。
德兴县君曾氏墓志铭(大观四年正月)(1110年1月) 北宋 · 邹浩
台州天台县令王君讳无咎之夫人德兴县君南丰曾氏,讳德克,字淑珍,赠太师、沂国公仁旺之曾孙,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太师、密国公致尧之孙,太常博士,赠太师、鲁国公易占之女。
既笄而嫁,嫁九年而嫠,嫠四十年,年六十九,大观二年五月乙丑终于润州其子之官舍。
以仲兄、丞相布之恩赐冠帔、封邑。
子男二人:絪,通仕郎、杭州仁和县丞;
缊,文林郎、润州州学教授。
女二人,长适朝奉郎、国子司业朱京,次适通仕郎、建昌军南丰县丞杨概。
孙男三人,女三人。
夫人性庄重,又积习家法,故自处以至于行,自幼以至于老,内外宗党为女、为妇与为母者咸取则焉。
丧父方八岁,哀慕已如成人。
及归王氏,能安其贫而相以义,天台用是弃官,潜心著书立言,为世大儒。
天台没,四顾无所托,乃携诸子依于仲兄,训诲抚存,顷息弗怠。
久之,男克登第,女得所归。
男皆以文行知名,且将光显于世。
王氏烝尝几绝矣,至是复继而滋丰,夫人力也。
呜呼,贤哉!
初,丞相与弟翰林学士肇居于润,皆久疾。
俄而学士疾革,丞相闻之,一恸而薨。
学士旋少间,闻丞相薨,亦一恸莫救。
相去裁一日,盖大观元年八月乙卯、丙辰也。
识者固已叹二公友悌诚笃不可及。
后一年,夫人随其子官于润州,及境,亟往哭之,亦一恸不挟日而终。
识者又知夫人之贤无愧乎兄弟如此。
絪、缊卜以四年正月己酉葬于建昌军南城县可封乡松溪之原,相与泣血述夫人之行,属浩为之铭。
铭曰:
曾氏之先,参游圣门。
门人三千,特以孝闻。
由元逮西,有远其裔。
笃于亲亲,岂惟男子。
猗欤夫人,自幼则然。
从而有行,咸以为贤。
既成其夫,亦显其嗣。
我心不忘,念我兄弟。
一恸而绝,如弟如兄。
与古列女,凛其同声。
夫人葛氏墓志铭(大观四年九月)(1110年9月) 北宋 · 邹浩
夫人葛氏,其先广陵人。
杨行密乱江淮,高祖徙居江阴,今为常州江阴人。
曾祖鄘、祖惟则、父瑜,世以赀高一方。
夫人生最盛时,而谨约柔顺,不啻寒家子。
年十四失所怙,事母张氏以孝闻,外祖光禄卿铸尤爱之。
会今朝散大夫致仕胡公远方择伉俪,于是夫人归焉。
舅正议公既殁,姑和义郡太君虞氏在堂,聚族众,贫甚,夫人罄奁中物以裕其谋,无吝色。
和义有痼疾,夫人侍左右十馀年,药饵不经心,手不以进。
一日疾遽革,大夫随檄未还,夫人哀号之外,区处丧事,靡不周尽。
长女甫嫁,大夫被旨出,婿自数千里来,势不得款。
时慈圣光献皇后山陵未祔,法家谓婚姻初无禁文。
夫人曰纵于文无害,理有未安,执不可。
已而果有虞祭之限。
其遇事类如此。
大夫自壮以至归,居家奉亲、友诸弟,当官夙夜不顾,和义退安里门,逍遥于风埃之表,五十年间,人无间言,繄夫人辅佐力也。
诸子笃志学问,宣力郡邑,为士民叹誉,乡人称愿焉,亦夫人有以助成之也。
大观三年冬得疾,十月十八日晏然而逝,享年七十一,以大夫恩封永康县君。
子男五人:长曰聿,承直郎、知建昌军南城县事;
次曰津,通仕郎、行台州司法参军;
次曰𦘗,曰建,曰律,皆举进士。
女四人,长适知荆门军当阳县丞黄熙,次适进士谢景平,次适西头供奉官、监磁州固镇杨应律,次适进士唐实。
孙男、女十二人。
卜以四年九月二十日葬于武进县怀德南乡之永安庄正议茔之西北二十步,大夫属其甥文林郎、知泗州录事参军张晬状夫人行实,而以浩辱在亲好,属为之铭。
铭曰:
法度是循,鸤鸠其德。
歌于《国风》,允为内则。
得之自天,聿追古昔。
有如夫人,柔顺均一。
知进知止,克相以义。
或仕或处,率成以理。
令妻寿母,亶其受祉。
我铭不诬,昭于曷已。
夫人臧氏墓志铭(大观四年九月)(1110年9月) 北宋 · 邹浩
夫人臧氏,世为越州山阴人,尝嫁而孀居,后乃归今通仕郎、新抚州金溪县令姚君棐忱。
金溪有男七人,苄、薄、芝、华皆举进士,䔇、藙、苕尚幼。
女三人,长适钱宋臣,次适陆宁,次适归宗。
夫人各随其分,极意调护如己出,诸子安之,悉如前母无恙时。
金溪与弟仲达相视如左右手,父母既殁,同心协力,久益坚确。
夫人奉此意以周旋,惟恐不逮。
仲达每窘于官,即出奁中物以脱其艰危,无吝色。
及其得疾以至不幸,适金溪赴调未归,所以处医药、办丧事、恤其娣而祔其孤,凡惊扰之际,男子所难勉者,靡不曲尽勤诚。
金溪归,叹曰:「使我自竭,不过如此」。
其家方赖以肃睦,而奄以大观四年九月十五日感疾卒,盖归金溪之四年也,享年三十九。
将以其年九月十七日葬于剡之九里原,来求铭。
铭曰:
甫闺门兮四年,俄兆域兮九里。
惟暂留兮亟往,果孰使兮如此。
泽不泯兮杯棬,采复遵兮沼沚。
独冥冥兮难追,感夫子兮曷已!
高平县太君范氏墓志铭(政和元年十月) 北宋 · 邹浩
夫人范氏,世为苏之吴县人。
太子中舍仲温之女,资政殿大学士、谥文正公仲淹之侄女也。
中舍仕未显而逝,文正迎其嫂及诸孤以归,尤器爱夫人,曰异时当为择良婿。
其后文正薨,其家追用先意,以夫人嫁四明周公师厚。
公自衢州西安令改官,由制置条例司即提举湖北常平,迁运判,易湖南,久之,乃通判河南府保州以卒。
凡三十三年,夫人所以事舅姑、奉祭祀、治家教子,致公仕不顾私,殁无后虑,非特亲戚乡里之所称道,而士大夫籍籍闻之,固亦不可掩也。
自元祐以来,从兄丞相纯仁、从弟右丞纯礼、龙图阁学士纯粹相继登用,婿陈瓘亦除谏官。
有以为夫人贺者,初无喜色,曰:「先文正笃于忠义,亲者尤服其训。
吾兄弟、吾婿必以是得之耳」。
及皆窜逐,又或以告,夫人无忧色,曰:「吾妇人,不知外事,但各愿其无忘国恩而已」。
子锷尝擢为提举官,罢条一司敕令,未几,又以上书责监泉州税。
夫人年高疾久,不可远侍以去,锷不忍离左右。
夫人戒之曰:「汝罪大责轻,朝廷岂终弃汝?
亟行,勿以吾为念」。
已而锷果蒙恩得真祠以归。
居四年,夫人以大观三年八月十日卒于四明之里第,享年七十九。
初封蓬莱县君,后改封高平县太君。
子男三人:长锷,承议郎;
次铢,台州黄岩县尉;
次慧印,从浮屠氏。
女三人,长适监察御史俞伟,次适奉议郎毛濛,次适宣德郎陈瓘。
孙男、女十人。
以政和元年十月八日葬于通远乡银山管金谷里,祔大夫之兆。
锷与浩亲厚,远以铭见属。
铭曰:
惟文正,笃忠义,忘乃身,徇国事。
习见闻,逮女子,施于家,率由是。
自其夫,暨后嗣,助成之,靡不至。
要所存,似兄弟,若夫人,可无愧。
寿昌县太君严氏墓志铭(大观四年十月)(1110年10月) 北宋 · 邹浩
夫人严氏,其先成都人,后因宦游,徙贯姑苏。
曾祖谏,尚书虞部员外郎。
祖颖,职方郎中、京东路转运使。
父孟坚,衡州军事判官。
母甄氏。
夫人甫笄,归毗陵张公次元,继其室。
公之父天章阁待制温之与其侄太常少卿铸同时以光禄卿老于里第,号为二卿,其族甚盛,然上下内外靡不以夫人为贤。
公自大理寺丞积官至朝请郎,自监楚州粮料历任至提点铸钱,出处进退,事多故矣,初不少贬,以追时好。
山阳徐先生积考公所尚,以谓有志于古之所谓刚者。
夫人休戚同焉,盖三十年,未尝有一毫动公念。
公之姊妹皆丧夫,子幼,公取以归。
夫人待遇之甚厚。
家事禀而后行,择名士以嫁其女。
比夫人不幸,其女号赴,若丧所亲,曰恨无以报德。
判官既没,即迎继母张氏,竭力致养。
张临终曰:「吾死于此无憾」。
提点既葬,携诸孤还里第问学。
有客造门,必询贤否,诚贤即纵从之游,促家人为具,笑语异常日。
喜《长庆集》,几成诵。
爱泉石,不乐世荣。
尝中秋为歌词示子孙,其所称慕,乃陶渊明、白乐天而已。
元丰、元祐间,释氏禅家盛东南,士女纷造席下,往往空闺门。
夫人闻之,戒家人曰:「苟尽妇道,即契佛心,安用从彼扰扰邪」?
疾革,命子孙诸妇环坐食芡实,既而曰:「且静,我当去」。
语绝瞑目。
子妇遽起呼问,则已逝矣,大观四年八月十六日也,享年七十二。
初封华阳县君,后改封寿昌县太君。
子男八人,长基,通直郎,前卒。
次坚,通仕郎。
次如晦、墀、垂、牧、埙、睿,皆举进士。
女三人,长适进士方希纯,次适宣德郎吕切问,次适承事郎崔颂。
孙男十二人,铎、鉴、錞、锡、銶、铢、锷、镈、钟、钺、锴、锜。
女七人,长适进士谢亮,次适假将仕郎周鉴,次许将仕郎毕知微,次许进士石公骐,馀尚幼。
曾孙男一人。
以其年十月丁酉祔丧于滁州清流县昌城乡安仁村提点之兆,状其行属铭。
呜呼!
夫人于外孙中眷浩特异,浩顷得罪窜岭表,亲戚朋旧不复顾省,甚者闻姓字而掩耳,过门巷而障面。
夫人独数数到吾家,拊存吾母,倍于平日。
又命诸子遗书问劳不绝,所以勤恤瘴疠窘穷之时,略不以祸福摇夺其意。
疾且革矣,闻浩至前,犹忍呻吟之声,从容慰谕。
呜呼!
无复报德之日矣,敢不勉次遗事而为之铭?
铭曰:
惟柔承刚严济恩,夫功显白子行称。
华阳寿昌袭光荣,䌽衣交焕兰膳馨。
诜诜奕奕嬉曾孙,一方矜叹五福膺。
可山环滁高且清,奄忽从公閟佳城,庆流厥后当弥兴。
先贤徐君墓碑记铭(元祐三年四月) 北宋 · 邹浩
按,先贤徐君与延陵吴季子笔之史者著矣。
存而国家嗣立,雅道胥匡;
殁而生死交情,寤思弥笃。
两君既往,而剑若长留,此皆千古不泯之人心为之也。
延陵之北,地去七十里曰申浦,有吴季子墓,孔碑十字,掩映古今。
延陵之东,地悬十里曰丁堰,亦有徐君墓。
墓前有祠,祠前有井,井有亭,亭曰剑井亭。
其后人志所思欤?
而创立之世系,于今未获悉考。
余㦝然吊古,询乃耆英,究诸典册,兹一抔之土,是其始基,不得不为之纪载,贻厥后嗣,永昭世守。
从计之地广有三百七十步四尺,横计之有三百五十步,合计之叁亩有奇。
隧路山庭,俨与申浦季墓圣碑两相峙立,岂非天之不泯其迹而为之长存者哉?
又不特人心千古昭然也。
抑徐君赐履彭城,乃徐州兆域堂皇,松楸郁蔼,而淮之泗州、兖之张秋,更复巍然华表,象冢开阡。
讵徐氏之子孙繁衍,各宗所自而追崇之?
或者古帝王仙圣委席留衣,爪甲发毛封坟掩石?
不可得而详也。
故为之铭。
铭曰:
灵剑常存,荣圭不掩。
拱树孤坟,天长地险。
帷堂野设,帐殿郊祠。
土成黼黻,木影龙螭。
载拜兴思,如徐及泗。
血食方来,碑阴永字。
元祐三年岁次戊辰清和之吉,延陵后学邹浩撰
此文仅见于地方志,或非浩所作。
⑴ 道光《武进阳湖合志》卷三四。又见康熙《武进县志》卷三四,康熙《常州府志》卷三六,光绪《武阳志馀》卷四。
奉安本学土地祭文 北宋 · 邹浩
神不安处,日以惧心。
庙貌既新,厥惟来舍。
载涓令日,用荐聪明。
勿惮一劳,永扶多士。
祭告先圣文(1094年4月) 北宋 · 邹浩
惟王之道神明博大,固不可以容声,而当时之士亲见所为,犹或咻咻也。
况及后世,异端蜂起,汩没本真,以自为是,则其能不以彼易此而潜心王之道者谁乎?
力辟杨、墨,乃有孟轲;
自成一家,乃有荀况;
折衷义理,乃有扬雄;
堤障末流,乃有韩愈。
先后相望,虽参差不齐,而俾王之道皓皓乎百世之下,则随其浅深,咸有力焉。
今天子前言往行罔不灼知,于是追封此四人者,惟爵惟邑,有异有同。
公则配食,伯则崇祀,以示褒崇,以为学者之荣。
而维扬乡校将以塑绘其像于王之左右,而有司卜吉,龟筮协从,命工饬材,继今以始。
樽篚薄荐,敢告其由。
祭告先师文(1084年) 北宋 · 邹浩
昔者圣人以四科差群弟子,而公独以德行冠焉,斯可谓盛矣。
后世豪杰之士,如孟轲、荀况、扬雄、韩愈,莫不想馀风而颂誉之,或曰具体而微,或曰智而穷于世,或曰得其所行,或曰确乎不拔。
其言虽不同,要之皆为知公者。
此亦潜心圣人之道,与公一趣而然也。
今天子以义起礼,咸秩无文,而四人者皆追封焉,俾列公侧以祠于庙,以为先儒之报,而有司将塑绘其像。
既得令日,何敢不前期以告。
奉安先圣文 北宋 · 邹浩
惟王既没,百子纷如,支离大道,颛门多途,响随业著,沦胥以铺。
谁其援之,卓哉真儒。
孟、荀、扬、韩,以时则殊。
至言正行,不约而俱。
群迷易心,观感而孚。
俾王之道,万世不渝。
天子神明,深所叹誉,爵命报称,或塑或图。
翼翼在列,毕工云初。
庶几学者,永言轨模。
敢用昭告,王其鉴诸。
奉安兖国公文 北宋 · 邹浩
昔者圣人之门由公在焉,而攀鳞附翼者以三千计,非公步趋言辨,踵续圣人,而能发其立教之旨,使皆智悟而深造焉,何以臻此与!
朝廷修明典礼,祓饰太平,而孟、荀、扬、韩咸以道德被服休命,饬工塑绘,仪容肃如,永永庙祠,自兹以始。
则所谓门人益亲者,岂独赖公致力于当时哉。
公其鉴之。